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子视角看世界:生命的尽头究竟是什么?

庄子《至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昆仑山麓有座帝王陵园,黄帝等历代君王静静地安息在这里。

这天,帝陵迎来了两位道人,千里迢迢,来此观化。观化,就是观人间生死化转,送生者逝去,迎死者归还。

师兄名叫支离叔,支离谐音肢离,隐喻忘形。师弟名叫滑介叔,滑介暗指无甲(甲胄),隐喻忘身。

伴随着二人的脚步,他们迎送着一位位昔日的帝王,感受岁月沧桑,品味命运无常。

忽然,滑介叔左臂肘关节感到某种异样,撩起衣袖一看,哎呀,不知啥时竟长出了个大瘤。

见瘤长势如此之快,滑介叔立刻意识到,这是只致命的毒瘤...... 他,已踏上了生命的归途。

支离叔见状问道:“你恨这瘤吗?”

滑介叔回答:“不,我为何要恨呢?人生,是灵魂借宿的驿站;而这驿站,终将化作尘土。

生死,如同昼夜循环,生者逝去,死者归来。我和师兄来此观化,这不就撞上了我送别生者,我又为何要恨呢?”

......

滑介叔在向我们透露了怎样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看破人间迎来送往

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乏味)。

老子这话究竟什么意思呢?

有人答曰:这是老子让人们收起那颗贪婪的心。

错!错!错!

这是老子在警醒世人:尽管你耳聪目明,却依旧还是个聋哑的盲人。

因为眼见为实,欺骗了每一个人。

五官能感知的世界,仅仅是沧海一粟。借助科学手段拓展的视野,也只是真实世界的一片岛屿。

正如庄子所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走出认知的误区,就需要冲破眼见为实的藩篱,将有限的认知推向无穷。这绝不是天方夜谭。

比如,你按顺序数数,一、二、三......  如此数,数到生命的尽头也数不完。

但倘若你说,“一、二、三,再加上它们的反面”,你不仅数完了所有的整数,也数完了所有的分数,还数完了所有的无理数。

这正是老子方法的巧妙之处,用有限去驾驭无限,让认知超越一切感知,也超越一切科学手段获取的知识。

这也是学会用“反面”去思考的魅力,它能视不见于可见,将无解变有解,化有限为无限。

常人只看到母亲十月怀胎,婴儿呱呱坠地。

而老子却看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两者又有什么不同?

老子所见,生命是三要素结合的产物:阴为形(身体),阳为神(灵魂),冲气为道。

而神与道,你必须戴上老子的透视镜才能看到。

冲气好比催化剂,它将灵魂注入身体,并将两者融为一体。它在魂在,它撤魂撤,故曰:“道生万物”。

而常人既不见神,又不见道,只见母生子,而不见母生子背后,有道之大成,于是成了“五色令人目盲”的牺牲品。

戴上老子的透视镜,犹如黑夜里有了红外探测仪,道的一举一动,化无为有,世界真真假假,一览无余,此之谓“涤除玄览”。

戴上老子透视镜,人生不虚此行。

戴上老子透视镜,惊鸿一暼,刹那永恒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chuǎn)。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hé)辙以犹欢。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王勃:《滕王阁序》

这是26岁的王勃,在拒绝了朝廷给他官复旧职朝散郎后,写下的千古第一骈文《滕王阁序》。

26岁,正值青春年少,常人尚未踏上仕途,而王勃却已历经宦海沉浮,两次被贬,下过死牢,阅尽人间沧桑,已是大彻大悟。

1)明天道,因时运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王勃出生于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的一个名门望族,祖父王通是隋朝大儒,效仿孔子作《续六经》,父亲王福畤是太常博士。

王勃天资独慧,6岁作诗,“构思巧妙,词情英迈”;9岁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误;10岁已熟读六经;12岁拜神医曹元为师,学医15个月,通读《周易章句》、《黄帝内经》,为由医入道奠定了基础。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既是对王勃命运的写照,也是他对人生的总结。

神童王勃成熟格外早。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求取功名成了他少年的唯一人生目标。

王勃13岁便开始谋求入仕,以文章开道,找关系,递帖子,从地方长官到当朝宰相,节节攀升。15岁时又作《乾元殿颂》,马屁直接拍到了唐高宗的头上。

16岁时,王勃终于得到当朝宰相推荐,破格参加了幽素科考试,一举高中,被朝廷授予朝散郎一职,成了大唐最年少的命官。

然而,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王勃多年苦心经营,刚刚在仕途上崭露头角,就随即迎来了致命一击。

当上朝散郎后,王勃被推荐去了沛王府当修撰。凭借绝世才华,王勃很快成了沛王李贤的哥们。

唐朝贵族公子时兴斗鸡,为讨沛王欢心,王勃写了篇《檄英王鸡文》,为沛王鸡迎战英王鸡助兴。

檄文道:“两雄不堪并立,一啄何敢自妄?见异己者即攻,定当割以牛刀。”

本是嬉笑之言,可谁想唐高宗见此檄文后,思绪飞向了玄武门事件,同室操戈,手足相残,一幕幕映入眼帘......

于是龙颜大怒,全然忘记了昔日对王勃的称爱,一旨钦命,将王勃逐出长安。

王勃功名,就这样毁于一旦。

王勃彻底奔溃,一纸嬉笑言,竟将多年心血化为泡影。人生没有真假,也没有对错,真假对错全在别人一念之间。

天分与努力,都不是成功的决定因素。他开始懂得了什么叫时运,此时王勃刚刚18岁。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王勃旷世奇才,又少年得志,可到头来与冯唐李广又有何区别?

天下并非无圣主,只怨贾谊生不逢时,天下并非无明时,只怪梁鸿不识时务。

时运决定命运,命运在时运面前分文不值,这是王勃悟出的人生真谛。

2)知天命,守道本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君子见机,达人知命”八个字,折射出王勃灵魂深处的革命,标志着他从儒家思想向道家思想的转变。

“君子见机”是在谋术,这是王勃对儒家思想的总结,而“达人知命”则是在为道,道才是万物之本。

回想当年,自己一路递帖子,看似聪明,抓住了机遇,乃至少年得志,可这一切不过是昙花一现。

“达人”出自庄子《知北游》:“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故“达人”即老庄笔下的“圣人”。

达人知天命,而天命除了具有时运的内涵,还有一层天道的内涵。天道加时运才叫天命。

滕王阁上,王勃纵情挥毫,自诩“达人知命”,这是他用生命为代价,换来的生人觉性。

公元671年,22岁的王勃再次萌生入仕念头,从蜀地返回长安参加科选,只参加了初试便又放弃。

恰巧,好友凌季友任虢州司法,便为他在虢州谋了个参军之职。虢州药材丰富,王勃的医道也因此有了用武之地。

远离权力中心,避开长安是非之地,以医报国,或许这正是王勃当初的如意算盘,于是他欣然接受了朋友的邀请。

谁知,就在他任参军期间,竟阴差阳错,又被圈入了杀人案,结果下场比上一次更惨,直接被打入了死牢。

所幸王勃命不该绝,一年多之后,正巧赶上武则天称天后,改元“咸亨”为“上元”,大赦天下,王勃又侥幸被放了出来。

真是人算不如天算,自以为避开了虎山,没想到又落入了狼窝,本以为此命休矣,却又像转世一般活了过来。

这第二次打击,让王勃彻底看破了人生,完成了对自己灵魂的救赎。所以,出狱一年后,当朝廷再次下诏王勃官复旧职时,他毅然决然选择了放弃。

然而,达人知命,识时势而不失道。于是,我们又见到了如下金句: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尽管拒绝了朝廷的任命,王勃却还在以不忘初心自勉,不失青云之志,富贵不淫,贫贱不移。

而“处涸辙以犹欢”则是王勃对庄子寓言的转用,表现了一种超然于生死的乐观,将忘情忘我的道家人生观,渲染的淋漓尽致。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最后,王勃以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之志,抒发了自己率性而自由,活出真我的人生追求。

北海虽然遥远,但大鹏却化沧海为平湖,飞过了东隅,桑榆指日可待。

逝去的让它逝去,过去的不再留念,未来尽在鲲鹏展翅的云间。

不要学阮籍,走到穷途末路的时候,只会放声大哭,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

太阳落山不是生命的尽头,黑夜过去后,明天太阳还会照样升起。

也不要学孟尝,沽名钓誉,空守高洁。不拘于一隅,不受制一方,过往成败,皆过眼烟云,人生的未来永远是明天。

人生唯有放下过去,才能拥抱未来。

......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就是那只孤鹜,将自己化入了漫天彩云,天人合一,与天地并生。

秋水流尽,但天长地久,告别人生的驿站,迎来的将是与日月相伴,与天地共存。

还原版《道德经》交流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滕王阁序》解读(四)
它原来藏在那篇被尘封的日记里...
【古诗教学3】天才诗人——初唐四杰王勃
老子.庄子【上】
「历史」只需5分钟!快速了解《滕王阁序》,42个典故出处故事
史上第一骈文:八百多字用了至少三十七个典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