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种草养猪成双赢
 
【发稿时间:2007-6-6 8:03:11】 【作 者:】 【主 题 词:】
【责任编辑:】 【稿件来源:临沧】 【审核发布:杨振宇】

  在双江,说起养殖良种猪的李荣,老百姓总会竖起大拇指夸道:“老李种猪场的良种猪和商品仔猪长势快,抗病力强,我们老百姓都爱买他的猪”。
  今年45岁的李荣,1984年当兵复员后,先后在县粮食局、县科协工作过。1988年,他从县科协退出后,买了一辆货车搞运输,才拉了几趟货,就在勐勐镇大河湾遭遇了山体滑坡,大货车完全报废,李荣侥幸捡回了一条命。1995年,在妻子习慧芬的鼓励下,李荣承包了大河湾酒厂,并尝试在酒厂内养殖眼镜蛇。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1998年,李荣又一次破产了。
  破产后,他们一家在纸厂生活区租了房子,继续养猪。而李荣则凭着他在部队里学会的驾驶技术,帮人开货车和客车,打工赚钱补贴家用。1994年,经常在外面跑运输见多识广的李荣,觉得饲养传统种猪的成本太高,而且老品种猪长势慢,抗病能力弱,所以他决定进行技术革新,饲养新品种的种猪,并且改变传统的饲养方法,种植皇竹草来进行喂养。
  说干就干,李荣就着开客车跑昆明的便利,顺路从云县买回了优质的皇竹草种进行种植;从昆明买回了纯种大约克、瑞典系长白山、新台系杜洛克等品种的种公猪和种母猪。为了使二元种猪更加适应本地的气候条件,他用新品种的公种猪与当地的母猪培育成功了新的二元杂系列品种。这种带有本地特点的新二元杂种猪繁殖成功后,附近的老百姓经过试养,发现这种猪饲养周期短,能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饲养5个月后毛重可达150多公斤。附近乡镇的老百姓听说后,纷纷到李荣家购买二元杂系列种猪和仔猪。
  1995年,在积攒了一部分资金后,李荣和妻子开始考虑扩大养殖规模。他们卖掉了前几年做生意时买下的两宗共230平方米的地产,加上原有的积蓄,以每亩每年300元的租金和勐勐镇千福村二组的村民租下了8亩地,先后投入了20多万元,把所租的地面开辟成了养猪场。
   为了更好的降低成本,实现真正的全生态养猪,李荣把其中的3亩地种上了优质的皇竹草。现在,李荣的养猪场年产皇竹草青饲料30多吨,全面实现了青饲料喂养。据介绍,他的养猪场里,除了乳猪添加少量的饲料之外,乳猪喂养两个月之后,就完全不喂任何添加剂了,仅仅只喂掺了少量粉碎米糠或玉米面的皇竹草生饲料。喂养一头乳猪的成本每天不到两元,而大猪的喂养成本仅仅只为每天1元。这种几乎不需要玉米等粮食的喂养方法,与传统喂养方法相比,每天每头猪可节约成本5元,而且喂养效果比用纯粮喂养更好,具有长势快、不掉膘、抗病能力强的特点。目前,双江除忙糯外的所有乡镇,都已经在饲养李荣养猪场里的种猪,销量十分可观。
  同年,李荣还想方设法引进了一头纯种的公种野猪,并与当地的优良母猪杂交培育成功了二元杂交野猪,并且通过科技手段解决了乳猪容易腹泻的难题,大大提高了成活率。李荣经过试养后,发现这种杂交野猪和野生的野猪肉比起来不但没有肥肉,而且肉质细腻鲜美、不肥不腻,非常适合食用。现在,养猪场的野猪饲养两个月之后就可以卖到600元一头,并且已经远销昆明、云县等地,货源供不应求。
  为了提高乳猪的成活率以及真正实现科学养猪,李荣还经常自费到昆明等地参加各种养猪技术研讨会,学习常见病的防治知识和疫苗注射知识。他还买回了一些科学养猪方面的书籍让妻子学习。现在,妻子已经成了李荣的得力助手。同时,他还想方设法争取到了云南省天佑良种猪场以及云南省兽医所李根教授的技术指导,为他科学养猪提供了坚实的科技后盾。
  经过近3年的艰苦创业,李荣的养猪场现已发展成为全县规模最大的种猪改良养殖场。目前,养猪场占地3335平方米,并且拥有先进的自动饮水设备及幼猪保温设备;共有大小种猪及仔猪130余头,其中有繁殖能力的各种种猪共70余头,年产出商品种猪和仔猪可达1500余头。
  说起以后的打算,李荣满怀希望地说:“今后,打算把养猪场发展成出售种猪、仔猪的同时也养殖商品肥猪的综合养猪场,并扩大二元杂交野猪的养殖规模,实现二元杂交野猪在圈地范围内的放养,让更多的人吃上纯天然的、味道鲜美的生态野猪肉。”

               杨建宇 陶玉明

 
【发稿时间:2007-6-6 8:03:11】 【作 者:】 【主 题 词:】
【责任编辑:】 【稿件来源:临沧】 【审核发布:杨振宇】

  在双江,说起养殖良种猪的李荣,老百姓总会竖起大拇指夸道:“老李种猪场的良种猪和商品仔猪长势快,抗病力强,我们老百姓都爱买他的猪”。
  今年45岁的李荣,1984年当兵复员后,先后在县粮食局、县科协工作过。1988年,他从县科协退出后,买了一辆货车搞运输,才拉了几趟货,就在勐勐镇大河湾遭遇了山体滑坡,大货车完全报废,李荣侥幸捡回了一条命。1995年,在妻子习慧芬的鼓励下,李荣承包了大河湾酒厂,并尝试在酒厂内养殖眼镜蛇。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1998年,李荣又一次破产了。
  破产后,他们一家在纸厂生活区租了房子,继续养猪。而李荣则凭着他在部队里学会的驾驶技术,帮人开货车和客车,打工赚钱补贴家用。1994年,经常在外面跑运输见多识广的李荣,觉得饲养传统种猪的成本太高,而且老品种猪长势慢,抗病能力弱,所以他决定进行技术革新,饲养新品种的种猪,并且改变传统的饲养方法,种植皇竹草来进行喂养。
  说干就干,李荣就着开客车跑昆明的便利,顺路从云县买回了优质的皇竹草种进行种植;从昆明买回了纯种大约克、瑞典系长白山、新台系杜洛克等品种的种公猪和种母猪。为了使二元种猪更加适应本地的气候条件,他用新品种的公种猪与当地的母猪培育成功了新的二元杂系列品种。这种带有本地特点的新二元杂种猪繁殖成功后,附近的老百姓经过试养,发现这种猪饲养周期短,能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饲养5个月后毛重可达150多公斤。附近乡镇的老百姓听说后,纷纷到李荣家购买二元杂系列种猪和仔猪。
  1995年,在积攒了一部分资金后,李荣和妻子开始考虑扩大养殖规模。他们卖掉了前几年做生意时买下的两宗共230平方米的地产,加上原有的积蓄,以每亩每年300元的租金和勐勐镇千福村二组的村民租下了8亩地,先后投入了20多万元,把所租的地面开辟成了养猪场。
   为了更好的降低成本,实现真正的全生态养猪,李荣把其中的3亩地种上了优质的皇竹草。现在,李荣的养猪场年产皇竹草青饲料30多吨,全面实现了青饲料喂养。据介绍,他的养猪场里,除了乳猪添加少量的饲料之外,乳猪喂养两个月之后,就完全不喂任何添加剂了,仅仅只喂掺了少量粉碎米糠或玉米面的皇竹草生饲料。喂养一头乳猪的成本每天不到两元,而大猪的喂养成本仅仅只为每天1元。这种几乎不需要玉米等粮食的喂养方法,与传统喂养方法相比,每天每头猪可节约成本5元,而且喂养效果比用纯粮喂养更好,具有长势快、不掉膘、抗病能力强的特点。目前,双江除忙糯外的所有乡镇,都已经在饲养李荣养猪场里的种猪,销量十分可观。
  同年,李荣还想方设法引进了一头纯种的公种野猪,并与当地的优良母猪杂交培育成功了二元杂交野猪,并且通过科技手段解决了乳猪容易腹泻的难题,大大提高了成活率。李荣经过试养后,发现这种杂交野猪和野生的野猪肉比起来不但没有肥肉,而且肉质细腻鲜美、不肥不腻,非常适合食用。现在,养猪场的野猪饲养两个月之后就可以卖到600元一头,并且已经远销昆明、云县等地,货源供不应求。
  为了提高乳猪的成活率以及真正实现科学养猪,李荣还经常自费到昆明等地参加各种养猪技术研讨会,学习常见病的防治知识和疫苗注射知识。他还买回了一些科学养猪方面的书籍让妻子学习。现在,妻子已经成了李荣的得力助手。同时,他还想方设法争取到了云南省天佑良种猪场以及云南省兽医所李根教授的技术指导,为他科学养猪提供了坚实的科技后盾。
  经过近3年的艰苦创业,李荣的养猪场现已发展成为全县规模最大的种猪改良养殖场。目前,养猪场占地3335平方米,并且拥有先进的自动饮水设备及幼猪保温设备;共有大小种猪及仔猪130余头,其中有繁殖能力的各种种猪共70余头,年产出商品种猪和仔猪可达1500余头。
  说起以后的打算,李荣满怀希望地说:“今后,打算把养猪场发展成出售种猪、仔猪的同时也养殖商品肥猪的综合养猪场,并扩大二元杂交野猪的养殖规模,实现二元杂交野猪在圈地范围内的放养,让更多的人吃上纯天然的、味道鲜美的生态野猪肉。”

               杨建宇 陶玉明

【发稿时间:2007-6-6 8:03:11】 【作 者:】 【主 题 词:】
【责任编辑:】 【稿件来源:临沧】 【审核发布:杨振宇】

  在双江,说起养殖良种猪的李荣,老百姓总会竖起大拇指夸道:“老李种猪场的良种猪和商品仔猪长势快,抗病力强,我们老百姓都爱买他的猪”。
  今年45岁的李荣,1984年当兵复员后,先后在县粮食局、县科协工作过。1988年,他从县科协退出后,买了一辆货车搞运输,才拉了几趟货,就在勐勐镇大河湾遭遇了山体滑坡,大货车完全报废,李荣侥幸捡回了一条命。1995年,在妻子习慧芬的鼓励下,李荣承包了大河湾酒厂,并尝试在酒厂内养殖眼镜蛇。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1998年,李荣又一次破产了。
  破产后,他们一家在纸厂生活区租了房子,继续养猪。而李荣则凭着他在部队里学会的驾驶技术,帮人开货车和客车,打工赚钱补贴家用。1994年,经常在外面跑运输见多识广的李荣,觉得饲养传统种猪的成本太高,而且老品种猪长势慢,抗病能力弱,所以他决定进行技术革新,饲养新品种的种猪,并且改变传统的饲养方法,种植皇竹草来进行喂养。
  说干就干,李荣就着开客车跑昆明的便利,顺路从云县买回了优质的皇竹草种进行种植;从昆明买回了纯种大约克、瑞典系长白山、新台系杜洛克等品种的种公猪和种母猪。为了使二元种猪更加适应本地的气候条件,他用新品种的公种猪与当地的母猪培育成功了新的二元杂系列品种。这种带有本地特点的新二元杂种猪繁殖成功后,附近的老百姓经过试养,发现这种猪饲养周期短,能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饲养5个月后毛重可达150多公斤。附近乡镇的老百姓听说后,纷纷到李荣家购买二元杂系列种猪和仔猪。
  1995年,在积攒了一部分资金后,李荣和妻子开始考虑扩大养殖规模。他们卖掉了前几年做生意时买下的两宗共230平方米的地产,加上原有的积蓄,以每亩每年300元的租金和勐勐镇千福村二组的村民租下了8亩地,先后投入了20多万元,把所租的地面开辟成了养猪场。
   为了更好的降低成本,实现真正的全生态养猪,李荣把其中的3亩地种上了优质的皇竹草。现在,李荣的养猪场年产皇竹草青饲料30多吨,全面实现了青饲料喂养。据介绍,他的养猪场里,除了乳猪添加少量的饲料之外,乳猪喂养两个月之后,就完全不喂任何添加剂了,仅仅只喂掺了少量粉碎米糠或玉米面的皇竹草生饲料。喂养一头乳猪的成本每天不到两元,而大猪的喂养成本仅仅只为每天1元。这种几乎不需要玉米等粮食的喂养方法,与传统喂养方法相比,每天每头猪可节约成本5元,而且喂养效果比用纯粮喂养更好,具有长势快、不掉膘、抗病能力强的特点。目前,双江除忙糯外的所有乡镇,都已经在饲养李荣养猪场里的种猪,销量十分可观。
  同年,李荣还想方设法引进了一头纯种的公种野猪,并与当地的优良母猪杂交培育成功了二元杂交野猪,并且通过科技手段解决了乳猪容易腹泻的难题,大大提高了成活率。李荣经过试养后,发现这种杂交野猪和野生的野猪肉比起来不但没有肥肉,而且肉质细腻鲜美、不肥不腻,非常适合食用。现在,养猪场的野猪饲养两个月之后就可以卖到600元一头,并且已经远销昆明、云县等地,货源供不应求。
  为了提高乳猪的成活率以及真正实现科学养猪,李荣还经常自费到昆明等地参加各种养猪技术研讨会,学习常见病的防治知识和疫苗注射知识。他还买回了一些科学养猪方面的书籍让妻子学习。现在,妻子已经成了李荣的得力助手。同时,他还想方设法争取到了云南省天佑良种猪场以及云南省兽医所李根教授的技术指导,为他科学养猪提供了坚实的科技后盾。
  经过近3年的艰苦创业,李荣的养猪场现已发展成为全县规模最大的种猪改良养殖场。目前,养猪场占地3335平方米,并且拥有先进的自动饮水设备及幼猪保温设备;共有大小种猪及仔猪130余头,其中有繁殖能力的各种种猪共70余头,年产出商品种猪和仔猪可达1500余头。
  说起以后的打算,李荣满怀希望地说:“今后,打算把养猪场发展成出售种猪、仔猪的同时也养殖商品肥猪的综合养猪场,并扩大二元杂交野猪的养殖规模,实现二元杂交野猪在圈地范围内的放养,让更多的人吃上纯天然的、味道鲜美的生态野猪肉。”

               杨建宇 陶玉明

高安人养猪,很有名气。

  数据显示,高安市生猪年出栏200万头,存栏110多万头,获得“江西省畜牧业十强县市”称号,并跻身“全国畜牧业百强”行列。

  生猪产业的兴旺,也带来了养殖污染,严重影响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做到生猪生产与人居环境的和谐发展?

  高安市的答案是:既要生态养猪,更要山青水绿。种草养猪,发展循环经济,杜绝污染隐患。

  2010年以来,一场声势浩大的“治污染、重生态、保家园、可持续”的养殖污染大整治活动在全市展开。划定“禁、限、可”养区,严格管理用地,拆迁违规猪场,开展示范创建……。据统计,目前全市已有260家规模猪场完成粪污治理,有21家标准化规模猪场建设项目通过宜春市验收,有6家猪场完成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建设;拆除违规猪场398家,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今年一季度,该市已出栏生猪54.2万头,同比增长11.2%,生猪存栏110万头,同比增长10.8%,生猪养殖户达6420户。

  治污得民心,发展共双赢。

  高安,探寻一条绿色、生态、健康养殖之路。

生态猪肉放心吃

  养殖污染,一道不和谐的风景

  养猪业是高安的传统产业。

  早在上世纪90年代,由于自然条件和地理优势,高安人就开始大量养殖生猪。养猪逐渐成为当地人发家致富的“主渠道”,养猪业也迅速成为高安农业的支柱产业。近年来,该市又加大生猪产业的扶持力度,从良种补贴、税费减免、信贷放宽、建栏优先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帮扶生猪产业发展。2011年该市生猪产业产值达35.3亿元,生猪饲养量达300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15.8万头,年出栏肥猪200万头;生猪养殖户6420户,其中年出栏5000头以上的有13户,年出栏万头以上的有5户。自2007年以来,高安连续5年成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市。

  养猪业让老百姓鼓起“钱袋子”,却没过上“好日子”。环境污染像毒瘤,极大降低老百姓的幸福指数。

  “猪栏遍地开花,粪便随意排放,苍蝇四处乱飞,臭气随时可闻,人人破口大骂”,这是农村生猪养殖污染的真实写照。

  杨圩镇北邹村是远近闻名的养猪村。全村20多户村民中80%建起了养猪场,全村年出栏生猪1.2万头。由于大部分猪粪尿直接排放,该村地表水严重污染。压水井打到地下50多米,抽出的水还是不能喝。现在,村民喝的全是桶装饮用水。地面作物也因为土壤、水源富营养化,影响了产量。村民说,再这样下去就要考虑迁居了。

  环境污染还影响了生猪的安全生产。全省平均每头母猪年可提供出栏肥猪15~17头。由于环境污染,容易产生生猪疫病,致使该市平均每头母猪一窝出栏率仅14头左右。陪同采访的市畜牧水产局干部说:“按此计算,全市一年减少出栏生猪30多万头,养殖户减少收入9000多万元。”

  “猪场造成的污染不仅是我们所看到的脏和乱,现代养猪场造成的污染也在升级。”据市畜牧水产局王局长介绍,生猪污染主要体现在粪便污染、水污染、病菌传染和大气污染。

  群众的呼声日益强烈,每年市“两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上书”要治理污染,保护生态,建美家园。

  养殖污染,成为一道不和谐的风景。污染蔓延,治理势在必行。

沼气处理治污染

  对症下药,一场大治理的行动

  “沉疴”需下猛药,治污已成共识。

  面对老百姓的呼声,高安市决策者态度果敢,把治理生猪养殖污染作为民生工程来抓,提出“总量控制、有序发展、规模经营、科学治理、规范管理”的原则,成立领导小组,抽调精兵强将,下发文件通知,采取有力措施,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

  “划定三区”。该市规定城镇规划区、工业园区、基本农田保护区、高胡公路和国道两边各1000米内区域、水库聚水区、饮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及红线外1000米内、风景区、居民区500米内及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止养殖区域为禁养区。养殖密度大、防疫条件差、土地承载消纳粪污能力相对饱和、环境压力大的区域为限养区。养殖密度小、土地承载消纳粪污能力大、远离居民区、水电路较便利的区域为可养区。

  “重治污染”。 2010年8月,该市为保障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不受污染,投入400多万元,对上游水库和樟碧水库周边5家猪场进行搬迁。 2011年12月,按照《关于促进生猪养殖业健康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对处于禁养区内且污染严重的养殖场,必须在2012年底搬迁或拆除;限养区内不得新建、扩建规模养殖场,一经发现,立即拆除。截止目前,拆除违规生猪养殖场398家、面积19万多平方米,对限养区内现有的养殖场必须按《高安市生猪规模养殖场建设规范》要求在2012年底完成整改;对可养区内新建、扩建、改建规模养殖场的按文件申请审批,并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制度。

  “严管用地”。今后,凡是新建规模养殖场,养殖户要层层申请,级级审批,从源头上制止违规乱建,防止新的污染源产生。

  “示范创建”。该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种草循环利用和发酵床养猪示范创建活动。目前有种草养猪示范创建养殖场10个,生态发酵床养猪示范场3个,污水净化及猪粪综合开发利用养猪示范场2个,通过不同模式养猪清洁生产技术的示范,探索新型养殖污染治理模式。

  ……

  在龙潭镇采访,村民冷志标告诉记者:“市里决心大,将村庄附近猪场拆迁,这是做好事。以前猪屎猪尿到处流,到了夏天,村里空气就难闻。搬迁了不仅卫生好了,空气也新鲜了”。在龙潭镇罗塘、万善、梅口等几个污染严重的村庄或区域,记者看到,猪场整改已基本完成。据统计,目前全镇拆除养猪场和猪栏12户。

  治污“亮剑”,赢得“口碑”,让高安市生猪产业驶上“快车道”。

牧草打浆育肥猪

  持续发展 青山绿水带笑颜

  走进龙潭镇古丰生态养殖场时,这个绿树掩映,占地25亩、存栏生猪1000多头的养殖场内,看不见污水横流,闻不到猪粪恶臭。养猪的传统观念,在这里被彻底颠覆。场长况余刚向记者介绍:“我用的是种草养猪循环养殖模式,生猪粪污进沼气池,发酵后产生沼气,再将沼液抽上贮存塔,然后沼液种植牧草,牧草打浆作为饲料的一部分养猪”。

  据悉,该场自2010年推行牧草种植生猪循环利用模式以来,达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陪同采访的畜牧水产局干部跟记者算“两笔账”,一是效益账,项目建成后,在同样100头能繁母猪生产条件下,年可节约成本约8万元,全年出栏生猪1500头;草猪肉质好,每头出栏猪可增收300元;年产沼气14万立方米。二是长远发展账,治污事关子孙后代和产业持续发展。

  创新养殖模式,让养殖户尝到甜头。

  瑞州街道吴成良猪场,有能繁母猪67头,年出栏生猪1000余头。2011年,该场投资近20万元,对栏舍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将粪污集中收集,建设生态发酵床,然后将统一收集的粪污,泵到发酵床上,利用微生物对粪污分解,无害化处理。吴成良说:“运用发酵床养殖技术以后,污水污物被消纳了,猪场就没有一点儿异味了,避免了发酵床由于生物发酵产生的温度对生猪影响,也避免了生猪直接与发酵床接触带来的疫病风险。”

  在石脑养猪场采访,令人耳目一新:机械格栅、调节池、厌氧塔、气浮装置、生物接融氧化池、消毒池……等污水净化设施一应俱全。据介绍,该场投资50万元,新建日处理20吨污水的净化处理工程,该工程技术先进,操作管理简单,劳动强度较小,占地面积不多,工程投资节省。“我场有能繁母猪150多头,年出栏商品猪2400头,”场长陈六星说:“今年3月实施污水净化工程,每吨污水日处理用电仅为1度,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财力,污水净化及猪粪综合开发模式值得推广”。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该市养猪又打“招商”牌。

  该市每年养猪产生养殖粪便70多万吨、尿液及污水700万吨。如何变废为宝?该市上北京、跑南昌,终于引进北京首科集团在高安设立分公司。这家高科技企业引进中科院动物所50余年的研究成果,利用猪粪进行无菌蝇虫蛋白的工业化批量生产,生产昆虫蛋白等系列产品。目前,公司厂房正在建设中。

  如今,放眼高安,生态养殖已成养猪业的主旋律。

  高安生猪产业,迎来新一轮发展的春天。一个山青、水秀、天蓝的和谐秀美高安会早日描绘……(作者  祝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年产五万头无公害标准化生态养猪场和1200头良种种猪繁育场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
巧家县生态养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工业强国德国的另一面,养猪业之强也不输工业,值得参考
生猪养殖规模化大势所趋,未来哪些市场方向能赚钱?
丹麦世界领先的养猪产业是如何炼成的?二师兄好有福气!
西安市种猪繁育标准化养殖场扩建改造项目可行(正确文件)(2010__6_27)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