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平菇床式栽培方法
下载文件: 

  一、床式栽培

  床式栽培是一种开放式的、简便易行的生产方法。本方法对推动平菇栽培技术的普及曾发

  挥过积极的作用,分为生料床栽和发酵料床栽两种形式。生料床栽就是培养料直接加水拌匀后,

  铺料播种、发菌出菇的一种方法。该法简便易行,但最易感染杂菌,出菇率低,生产风险大,现在

  很少采用。发醉料床栽是先将培养料进行堆制发酵处理,然后再铺料播种、发菌出菇的一种方

  法。该法通过堆制发酵处理培养料,可降低杂苗污染率.提高平菇栽培成功率和产盘。

  下面主要介绍发醉料床栽技术。

  (一)工艺流程

  菇房消毒,原料配制一原料发醉,铺料播种一发菌肯理一催蕾一出菇管理,采收,转潮

  管理。

  (二)技术要点

  I.栽培季节与品种的选择发醉料床栽是一种开放式的栽培.与熟料袋式栽培比较,相对

  容易感染杂菌。因此播种季节一般选在低温的晚秋、冬季和早春。与此相配套,一般选择耐低

  温、抗杂性强的糙皮侧耳品种。具体播种时间,南方宜在9月下旬至翌年3月七旬。北方根据气

  温下半年可适当提前.上半年可适当延后,特别寒冷的冬季不适合生产。

  2.菇房的消毒栽培场所的清洁卫生是提高床栽成功率的重要保证。菇房和床架的消毒,

  一般先用新配的浓石灰水涂刷墙壁和床架一二次,然后每m3献空间用硫磺巧15g或甲醛和敌敌畏

  各10 mL的混合液,掺以适量的干操木屑或稻壳,点燃密闭熏蒸24 h,开窗通风2d后再使用。

  3.原料的配方与配制

  ①棉籽壳95%,麦轶3%,石灰1%,石膏1%,

  ②稻草85%麦鼓或米糠10%,玉米粉3%,石膏1%,石灰1%.

  ③玉米芯88%,麦数8 %,石灰1.5% ,石膏1.5%.过磷酸钙1%.

  ④甘蔗渣85%,米糠10%,石膏2%,石灰2%,过磷酸钙1%.

  ⑤棉籽壳80%,稻草15%,米糠3%,石灰1%,过磷酸钙1%0

  上述配方中的各种主料、辅料,均要求新鲜、干燥、无霉变。稻草、玉米芯等,要先切碎成6 cm

  以下的短段或粉碎成1 -2 cm的碎片或颗粒,并装人编织袋内,在1% -3%的石灰水中浸泡1,

  2d,使其吸水并充分软化。使用前用清水冲洗至pH7 - 8,并将料内多余水分沥干。然后加人辅

  料混拌2一3遍,再加人适量水翻拌均匀,将含水量控制在“%。

  4.堆制发酵平菇培养料的堆制发醉是一种短期好氧发酵。通过发醉,能较好地改善培养

  料的理化性能,并借助发醉热,将潜藏在培养料内的大部分杂菌与虫卵杀死。培养料发酵质量的

  好坏,关系到栽培的成败与产量的高低,因此发醉是平菇床式栽培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发酵时

  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料堆的体积要适宜:一般宽1.2一1. 5 m,高1.0一1.4 m,长度适宜。尽里增加中间高温

  发酵层的比例,减少低温干燥外层和厌气发酵下内层的比例。每次建堆的培养料应不少于

  250 kgo

  ②建堆时水分的含量应偏大:料水比夏季控制在1: (1.6一1.7),冬季控制在1: (1.4 -

  1.5),春、秋季控制在1: (1.5一1.6)。如水分过多或过少,应在第一次翻堆时调整。过多则摊开

  晾晒,过少则添加0.5%的石灰水或80℃以上的热水补充。

  ③料堆应尽量疏松集中:四周要陡直,培养料应抖松上堆,堆毕用直径5 cm的木棒从堆顶

  直达底部均匀地打通气孔,孔距20 -30 cm.建堆后用薄膜攫盖保湿,必要时应加盖草帘或麻袋

  等保温。但攫盖不要过于紧密,应定期掀动通风。

  ④及时细致地进行翻堆;翻堆的目的一是互换培养料的位置,使堆料发酵均匀,杀死杂菌和

  害虫;二是增加堆内的氧气,排除料内的废气,促进嗜热微生物的活动,使料内的大分子养分更好

  地被分解贮备。第一次翻堆,可在堆温达50℃以上时进行。此后的翻堆,应在堆温达60℃以

  上.维持8-12 h后才进行。一般进行3 -4次翻堆,历时6一8 d。

  ⑤掌握好发酵的质量:发酵良好的料呈黄褐色至深褐色,遍布适量白色粉状嗜热放线菌菌

  丝,具有特殊香味,含水量适中,手感料软松散,不发黏。如出现白化现象,培养料腐软变黑,有刺

  鼻酸味、臭味.则不能用于栽培。发酵结束后应及时散堆降温,并用石灰粉调整酸碱度至

  ph 7-8。

  5.铺料播种将发酵好的培养料平铺在已消毒的床架薄膜上,料厚为10 - 15 cm,气温低时

  厚些.气温高时稍薄。每衬床面用干料15 -20 kg。将料平整压实,料面呈龟背形。播种方式有

  层播、混播或条播等,一般常用层播法,分2层或3层播种,即铺一层料,播一层菌种,底层料厚是

  中、上层料厚的一半,上、中、下3层菌种的用量比例为21:10菌种用量约为料干重的15%。为

  了让菌丝尽快封面,边缘及上层料面的用种量一定要大,这样能有效地防止杂菌感染,保证发菌

  成功。播种后,用木板轻压,使菌种与料充分接触。播种后先盖一层报纸.再盖上薄膜即可。盖

  报纸的日的,一是为遮光,促进发菌;二是为吸湿,防止薄膜上的凝结水浸泡菌种。盖塑料薄膜的

  目的主要是为r保湿、保温和防止杂菌污染。

  6.发菌管理床栽发荫管理的重点是防高温烧菌,防杂菌污染,防膜内凝结水过多。发酵

  料在播种后,料温通常会比气温高出2 - 3 cC。此时应密切注意料温的变化,将温度计插人菇房

  最高层菌床培养料的中心部位,每天观察数次。最好将料温控制在25℃以内,最高不超过

  28 C。当料沮过高时.应及时掀膜降温,并可在室内陆面、墙壁、空中喷冷水降温,同时适当通风

  换气。发菌初期,只要料温不高,可不掀动薄膜。当苗丝已布满料面,并向深层蔓延时.为防止

  C02过多,氧气不足,应在气温低时.适当地掀膜通风。发菌后期,菌丝的呼吸作用进一步加强,

  此时掀膜通风的次数应增加,时间应延长.菇房也要经常开门窗换气.保持空气新鲜。如果膜内

  凝积水过多,要及时掀膜排湿。如果局部污染霉菌,可在污染部位抹盖石灰乳。总之,掀膜动作

  应轻巧,掀开薄膜时间不要过长。整个发菌期间,菇房要始终保持遮光和相对干燥.这样有利于

  菌丝生长。

  7.催蕾与出菇管理糙皮侧耳一般在播种25一30 d后,菌丝布满整个料床.此时应及时转

  人催请管理。可先除去覆盖苗床的报纸,同时增加菇房的光照,将气温调整到出菇温度范围内.

  适当向地面、墙壁和空中喷水以增加湿度,加强通风,每天掀动薄膜2次,促进原墓分化与形成。

  当瘤状突起原基形成较多时,应及时掀去薄膜.防止原基发生过密。

  随着珊瑚状萦群的出现,管理的重点是通风和保湿。此时要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保证相对湿

  度在90% -95%,尽量促进菌莆从珊瑚期向成型期转化,提高成菇率。通过看天气、菇蕾数量及

  发育状况来决定开窗通风的时间与喷水的次数。气温低时白天开窗换气,气温高时晚上开窗换

  气,一般情况早、晚开窗换气。换气时结合喷水,切忌干冷风和湿热风直吹菇床。晴天多喷水。阴

  天少喷水,雨天不喷水。菌盖直径达1 cm以前,不宜直接往菇床喷水,以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为

  主。菌盖变大,耗水增加,应适当往菇床喷水,做到勤喷少喷,喷雾状水,但不要使菌盖渍水。如

  管理得当,菇体键壮生长.质量优,产量高。如水分或通风等未处理好,则花菜菇、大脚菇等畸形

  菇就将出现.严重影响产量和效益。

  8.采收和转潮管理糙皮侧耳为丛生性菇类,应以一丛中分化最早的个体作为采收标准,

  当菌盖基本平展,边缘稍微内卷.菌盖颜色略为变淡,开始少量弹射抱子时为最佳采收期。

  采收时,一手压住培养料,一手捏住菌柄轻轻旋转摘下。注意要整丛一起采下.不要拉松料

  面.否则会损伤菌丝,影响下批出菇。

  一潮菇采收完毕后,应及时清理床面,将碎菇、死菇及残根败料清除千净。开窗通风1一2 d,

  待料面稍干爽后,喷水调整菌床的含水量,然后停水盖膜养菌4一5d,再逐渐加大空气湿度.加强

  通风透光处理。当再次现菌蕾后,去掉薄膜,进人下一批菇的出菇管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鸡腿菇栽培技术
草菇栽培技术
食用菌栽培技术 食用蘑菇的栽培技术
常见食用菌栽培实例
平菇栽培技术200问(下)
福建省长汀县南山英海食用菌研究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