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匮要略》里面治痛风病的良方,如用量得当,一剂可愈

此方出自《金匮要略·痉湿喝病脉证第二》。原文如下:

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伸屈,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甘草二两(炙) 白术二两 附子二枚(炮击皮) 桂枝四两(去皮)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出复烦者,服五合。恐一升多者,取六七合为妙。

这段文字,既说明了痛风的致病原因:风湿相搏。即风和湿是致病因素。又说明了此病的主要症状和诊断依据:骨节疼烦,掣痛不得伸屈,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同时给出了药方和使用方法,简单明了。

所谓疼容易理解,痛风的突出特点就是疼。而所谓烦,则易致误解。这也是现代诊断易犯错误的地方。所谓烦,一指心烦,疼故心烦;二是指热。

《伤寒杂病论》中多处用到烦字,如躁烦,烦痛、痛烦等,其意皆为热。痛风患者一般都会觉得患处热,摸起来也确有热。

因此许多人将此断为热病而用寒凉药,因诊断错误只能是越治越重。其实这是真寒假热,里寒外热。因为里寒重,寒湿瘀阻,阳不入阴,所以摸起来是热的。因为疼的严重,所以汗出短气,内有寒湿相阻,水气不得升化,故小便难,怕风怕凉,重者出现身微肿。

综合上述分析,痛风的致病原因就是风、寒、湿。原因找到了,治法自然出来了,那就是除湿、去寒、祛风。

此方只有四味药,白术能收湿除湿,炮附子能去寒止疼,重用桂枝为君药,能解肌去风,畅达下肢,使风寒湿自汗而出,给邪以出路。因前三味都是辛热燥烈之品,故用甘草缓和药性。同时,桂附甘草相伍,能壮心阳,增强心脏博动能力,使气血能畅达寒湿瘀阻之处,甘草之用又能顾护心脏不使其过速,同时以其药性缓和使药效持久。此方配伍之严禁,用药之精当,史无出其右者。

在用量上,四味药比例为2:2:2:4,汉代一两相当于现代15.6克。

在实践中,根据患者身体强弱重情轻重,一般为前三味10-30克,桂枝为10-60克。一般根据药量用三到六碗水煮取一到三碗,分三次一日服尽,如用量得当,一剂既可治愈。可谓神效。

此方亦可用于治疗轻度风湿关节炎,如膝部疼痛略有红肿者,包括膝关节增生、积液、滑膜炎、半月板受损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金匮要略》里面治痛风病的良方,如用量得当,远离痛风很简单!
治疗痛风的特效药-《伤寒杂病论》学习笔记157
痛风,一个病症两种方子,治病如破冰,可暴力砸碎,也可温度融化
经方:甘草附子汤(治疗痛风)
桂枝汤方及其煎煮服用方法
从桂枝汤,麻黄汤服法谈现代中医治感冒之误(舍得原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