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学习《阴阳别论》悟脉诊重要性

自古学中医有四大境界,神圣工巧。所谓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此亦即是中医治病四大手段:望闻问切。同时亦是反应大夫诊治疾病的能力的体现。当然,现在也是。只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瑰宝我们能掌握多少那就是另当别论了。

这篇《阴阳别论》篇,开启了《黄帝内经.素问》脉诊的篇章。同时也是我们现代青年中医师掌握的最不好的一种诊治手段。古人所谓“巧”的手段,拿现在来说,却反而可以称之为“神乎其技”的手段了。比如,我们每每都能看到,病人来到大夫的面前,二话不说,把手一伸,就让你把脉,然后让医生说出个所以然来。以致拿摸脉来评价一个医生的水平的好坏,甚至是不是中医师的唯一标准了。其实,这是对中医的非常大的偏见,但同时也说明了脉诊的中医性。所以,作为中医师,脉诊还是应掌握的技巧。但这却又是最难的一项,古人都说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者“心中了了,指下难明”!

本篇提出了脉的总提纲,同时指出了脉诊的重要性,甚至通过脉象来判断吉凶生死。但同时,也指出,需要结合望闻问三诊。出现了什么样的症状,会有什么样的脉象,而不同的脉象也反映着体内阴阳的失调以及部位等,需合参。这在《伤寒论》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如果不结合脉诊,同样的症状,在不同人身上出现,使用同样的治法则结果会天壤之别。比如外感风寒表实证,脉也浮紧,身体壮实之人则直接发汗可郁,而虚人,脉虚,则不可发汗。但如果不从脉象上把握,则可能治疗失误而变成坏病。这就是脉诊的重要性。

诚然,脉诊不能像现代人那样,把它看的神乎其神,只要摸脉就什么都能知晓,这是片面的。但治病是必要结合脉诊的,这样治病才不会偏离实际情况。同时脉诊也必须结合病人的症状才能有意义,连医圣张仲景都有舍脉从证和舍证从脉的论断,虽有在临床治病中,四诊合参是必须的,不可分离。同时也要把我脉诊的特殊性。

作为新一代中医师,掌握好脉诊,是成为一名合格中医师的基本要求,大家需勉励共进,力求不丢老祖宗的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奇效舌诊》舌形篇 北京中医药大学讲座【附视频】
张若冲:中医如何现代化?
江湖医侠 脉与气的思考
中医脉诊之道——讲述变幻莫测的脉诊临证经验
中医大脑,第20讲:中医脉诊的重要性
中医数术考|四时五行脉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