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律所大咖眼中的“诉讼精细化”(上)


作者:李迎春 (浙江京衡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

来源:律事通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0:15 今日导读 来自律事通


以“诉讼精细化”来统领和引导律师的诉讼业务,可以将每一个案件真正做成“法律发现”的过程。无论对于律师水平的提升,还是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维护,都不无裨益。在律师界,“诉讼可视化”成为大家热议和追捧的案例解析模式,通过“可视化”解析过程,的确能为把握事实、证据与法律关系提供简明方案。


我们所倡导的“诉讼精细化”,则希望能够贯穿律师办理案件的全过程,而不仅仅是其中的解析过程。我们所倡导的精细化方案,与其说是一种“技术”,不如说是一种“理念”;与其说是为了树立一种“法律工匠精神”,不如说是为了确立一种法律职业人的思维框架。


本文的探讨,旨在从案件流程角度,确立诉讼精细化的基本体系与框架。体系内的各个环节和诸多问题的阐释,将逐步著文展开探讨,尚不是本文重点所在。


接案过程:“诉讼精细化”的敲门砖

  


“诉讼精细化”起始于接案过程。有一些律师觉得,在接待当事人的过程中,没有必要过于认真,因为当事人是否最终委托还处在不确定状态。事实上,也的确有许多当事人只是上门前来咨询,听取了律师意见之后不了了之。我们觉得,从律师的角度,应该改变这种思维。无论当事人的咨询基于何种目的,律师都应该基于职业准则,认真接待、仔细听取、耐心解答。

接案过程的精细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把握:


其一,认真听取当事人陈述,做好备忘录。当事人对案件的陈述,是律师获取的第一手信息。从当事人的陈述中,可以大致了解诉争的法律事实、法律关系,并且也能逐步区分当事人核心诉求。通过这个过程,律师对案件事实有了基本的把握,但此时的把握,因为是当事人的陈述为主,所以还缺乏许多相应的法律元素。


当然,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并非是任由当事人随意叙说,而是应以律师专业思维引导当事人陈述那些具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要点。在必要的时候,要通过向当事人发问的方式,尽可能快速地抓住事实要点,从而精准甄别法律关系。当事人对案件的陈述,我们建议,以备忘录的形式,将其中的要点记录下来,并在谈完之后,由当事人予以核实确认。


其二,认真清点、核实、复制当事人已有证据、材料;告知和罗列当事人需要另行组织的材料和证据清单。对于当事人已有证据材料,律师在接待过程中应该仔细清点、核实,必要的时候,应该列出清单交由当事人核实。对于证据原件,律师应当嘱咐当事人妥善保管。在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不建议保留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原件,而是留存复印件或者复制件。


同时,律师也应当在接待当事人的过程中,就需要当事人提供的证据、材料加以简单罗列,并向当事人叙明这些材料对案件审理的意义。同时,在经过简单的证据审查之后,如果能够当场告知当事人还需要准备哪些方面的证据,可以为当事人列出清单,并嘱咐当事人及时提供。这种过程是不容忽视的,本质也是律师以专业准则获取当事人信任的过程。


其三,简明扼要解析案情,基于法律与实务经验,回应当事人基本关切。接案过程精细化,一方面是律师本身应当尽可能全面地考虑各种细节问题,一方面也是希望表明,律师需要非常精准地梳理和解答当事人所涉案件的法律规则。因此,在接待当事人的过程中,对于案涉法律规范,律师应当了然于胸。


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情形:在接完案件之后,律师才去查阅相关法律规范,而在接案过程中,则完全凭借自身经验以及一般法律认知来阐释和分析案件,这样难免会给当事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以此而言,精细化并非是一种操作细则,而是基于对法律法规的精准把握作为前提和基础的。


应当指出的是,在接待当事人的过程中,律师也需要就有关风险有所防范。作为律师,既不应当给当事人提供不合法、不合规的法律建议,也不应作出有违职业伦理的行为。同时,律师也不应当在接待当事人的过程中吹嘘和夸大自身的知识与能力,抑或诋毁同行律师的知识与水平。


析案要略:“诉讼精细化”的重要环节

  


如何解析一个案件,是律师法律知识和实务经验的综合体现。从诉讼精细化角度而言,解析案件是其中非常核心的一环。在实务操作中,可能有一些高明的律师,根本不需要有解析案件的过程。诚如有律师所言,“对某种类型的案件,我瞄一眼就知道该咋弄”。然而,我们倡导的是,无论对于某类案件有多么熟悉和了解,都希望从精细化的角度对案件予以解析。尽管某种类型的案件之间的确存在高度类似,但毕竟案件之间存在差异。


基于诉讼精细化的角度,解析案件的过程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展开:


其一,事实解析。在我国现行诉讼法中,“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是最为重要的诉讼原则。考虑到不同诉讼之间的差异,我们以民商事诉讼为例进行事实剖析。


首先,诉讼意义上的事实,本质是法律事实,与主观陈述中的事实、客观事实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客观事实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有相应的时空维度,一经发生便不复存在;主观事实则是当事人对某一客观事实的主观认知,这种认知会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法律事实则是具备法律要素、为法律所确认和评价的事实。


从诉讼意义上而言,三种事实之间存在如下演进:客观事实——主观认知——法律事实。因此,在这一事实明晰的过程中,会有一个过滤的过程,由客观事实到主观认知的过程,是一个个体过滤的过程;由主观认知的事实到法律事实的过程,则是诉讼参与主体经由特定逻辑规则所推演和验证的事实。


其次,解析案件事实,可以通过“事实元素或者说事实要素”来予以体现。比如,在借贷关系中,借贷事实的发生可以涵盖以下要素:谁(当事人);什么时候(发生时间);在哪里(发生地点);数额多少(借款金额);借期多长(借款期限);利率多少(利率约定);有无担保(担保情况);款项交付与归还(实现情况)。作为律师,基于法律和经验的双重性,可以对一宗案件中的事实要素加以细化和剥离,从而有助于把握案件事实的各个层面和各个环节。


再者,分析事实(尤其是当事人陈述的事实)之间的不一致,并将事实和证据加以区分。在解析案件的过程中,可能存在同一当事人陈述不一致或者自相矛盾,也可能存在不同当事人之间陈述不一致或者自相矛盾。这种矛盾,在我们看来,即是事实的矛盾之处,需要加以分析、验证和排除,从而能够基本确定事实的一致性。


当然,我们在这里主要是针对当事人陈述的主观事实而言的,当事人的这种陈述,还需要通过客观证据予以证实。这是我们在解析一个案件时应当有的基本观念。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要将事实和证据加以区分。证据是用来证实一个事实存在与否,或者说是证实事实的某个方面,证据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成为事实的一部分,但从诉讼角度而言,是需要认真甄别和仔细区分的。


其二,证据解析。“证据乃是诉讼王冠上的明珠”,证据对于诉讼的成败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在解析案件的过程中,证据是分析的核心所在。


首先,将已有证据简单区分,哪些是主观证据,哪些是客观证据。尽管证据分类方式有很多种,在我们看来,最为简便的还是主观证据和客观证据的区分,之所以采用这种类分法,也是基于诉讼便利的考虑。在一般证据规则中,客观证据的证明力一般要大于言词证据。将当事人提供的客观证据与主观证据加以整理和区分,能为我们迅速把握当事人陈述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提供便利。


在分析案件的过程中,对客观证据的把握,可以基于以下方面:是否能与人的主观意志相分离?是否可以独立存在?是否可以独立证明某一事实?是否能找到与当下的关联?比如,在过去某一时间所写的借条,一经出具,便能够独立存在,将特定时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清楚无误地呈现出来,并且也不再受当事人意志的变化而变化。此时,一般认为,借条就是一个客观证据,其证明力要远远大于当事人所称的“某某借了我的钱”。


其次,证据之间是否可以互相验证,这是不容忽略的问题。证据之间可能存在矛盾,这是我们在案件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种证据的不一致,涵盖了以下情形:(1)客观证据之间不一致;(2)客观证据与主观证据之间不一致;(3)主观证据之间不一致。


以借贷纠纷为例,对于情形(1):几份内容不同的借条;款项交付与借条金额不一致;借条不同部分笔迹不一等等。对于(2),当事人的陈述与借条内容、款项交付凭证等不一致;对于(3),出借人和借款人之间的陈述不一致,借贷双方陈述与担保人陈述不一致,当事人陈述与证人证言不一致等等。这些证据之间的不一致,需要认真进行审查核实,并从而确保证据之间能够基本互相验证。


再次,审查证据与事实之间的对应性。一般而言,案件中的事实,都是需要证据加以证明的。因此,从诉讼精细化的角度而言,在对事实要素进行细化的基础上,认真鉴别哪些事实需要证据加以证明、已有的证据能否足以证明某项事实、某项事实的证据是否需要补强等等。


同时,特定的事实,是否有证据加以证明?现有的证据能不能证明某一特定事实或者某几项特定事实?本质上都是对事实和证据之间的对应性进行审查。这种审查,可以为诉讼真实性、庭审质证、法庭辩论做好相应的准备。



推荐阅读:


101:没有刑讯的冤案是如何形成的?(上)

102:没有刑讯的冤案是如何形成的?(下)

103:2015中国精英律所创收报告(绝对完整版摘要)

104:法器:计算利息的逆天神器来了!律师必备

105:理发师与律师

106:新三板分层解析与律师业新机会

107:悲喜二重奏:无罪辩护中的“泪与笑”

108:互联网+,助力青年律师弯道超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诉讼精细化
诉讼精细化之(三)接案备忘录精细化探微
【律师手记】律师的工作方法——阅读《诉讼精细化—要件诉讼思维与方法》
诉讼律师宝典:三个穷尽
证据编排及证据清单
吴律师庭前准备攻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