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特点、成因及防范对策分析

2017年2月至4月期间,符某某、唐某某、欧阳某某合伙经营广州市XX贸易有限公司,利用互联网发布推送关于“鹤灵澜老中医益肾茶”、“佰圣圆海参牡蛎”、“依米奴净味修复精华”等产品广告,虚构患者成功案例进行推广,诱导受害人主动添加该公司注册的微信账号,由接受雇请的梁某某、谭某某等人通过手机微信,冒充老中医、鹤年堂中医文化传承人、老师等身份,使用公司提供的“话术”、“话本”与受害人进行对话、网上问诊,对受害人进行虚假诊治,谎称可以治愈男性疾患,在取得受害人信任后,将该公司的“鹤灵澜老中医益肾茶”、“佰圣圆海参牡蛎”、“依米奴净味修复精华”等食品当作治疗男性疾患的“药物”高价出售给受害人,通过微信、支付宝或者转账等形式收取定金,并将受害人信息录入系统,以货到付款的形式收取尾款,达到诈骗的目的。上述期间,该犯罪团伙通过上述方式先后诈骗了全国各地500多名受害人共计人民币70多万元。

一、解密骗局“五步曲”

第一步,狡猾分工、窝点分散。该犯罪团伙事前经过密谋分工,由唐某某、欧阳某某、符某某分别负责发布广告、产品推销、发货物流三个环节。窝点分布于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道、广州市天河区珠村、广州市御富科贸园、广州市天河区东环路,同时购置电脑、手机、“A9”系统等软硬件设备和注册一批微信账号作为作案工具。

第二步,发布广告、虚假宣传。利用互联网、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大量投放广告,宣传所谓“壮阳”产品,推送所谓“壮阳”成功案例,并在广告中植入公司注册的微信二维码,向全国各地广泛“撒网”。

第三步,吸引患者、主动加粉。有男性疾患的顾客在观看广告后通过广告中的微信二维码,主动添加不法分子事先准备好的微信号,“钓鱼”成功为不法分子打开了推销产品的第一扇门。

第四步,冒充身份,虚假问诊。每个推销业务员对应负责多个微信号,看见有主动添加的顾客,业务员便冒充老中医医师、鹤年堂中医文化传承人、老师等身份,使用固定的“话术”、“话本”与被害人进行微信聊天、问诊,让患者陷入“有病得治”的圈套。

第五步,循循诱导,成功高价推销。推销业务员夸大患者病情,谎称如不及时治疗将对身体危害严重,趁机推销“壮阳”产品,谎称按疗程食用后可治愈男性疾患,通过一步步诱骗,导致受害人陷入错误认识而高价购买根本没有任何治疗作用的廉价产品。

二、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概念及其构成

在刑法上,诈骗犯罪的实质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即: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移动电话、固定电话等通讯工具,借助公共通信网络或者QQ、微信等通信软件,采取远程、非接触的方式,向不特定多数人发布虚假信息、虚构事实,诱使受害人陷入错误认识而往指定的账号打款或转账,骗取他人财物的一种犯罪行为。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有四个构成特征:第一,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第二,是借助电信、网络等通信工具,采用假冒他人名义、虚构事实、隐瞒真相或者其他欺骗手段对不特定人多数人进行诈骗的行为;第三,骗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第四,犯罪主体是已满十六周岁的自然人。

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特点

(一)犯罪对象不特定,涉及地域广,波及人群多。犯罪分子为了提高“命中率”,常常使用“撒网”方式向全国各地的不特定多数人推送虚假广告、发布虚假信息。侵害对象包括社会各阶层领域不同身份的人员,并已向全年龄段覆盖,不仅有退休在家喜欢上网的老人,也有事业有成的中年人,更有熟识网络的青年人,作案目标具有广泛性、不确定性。

(二)犯罪过程隐蔽,作案时间短。实施犯罪只需要一个互联网平台和绑定多个电话号码的一号通,与受害人不进行面对面的直接接触,从而可以很好的起到隐蔽犯罪分子身份的作用。由于电信网络诈骗多数是通过网上银行转账、支付宝转账或者当前流行的最简便的微信转账方式进行,一旦诈骗成功后,犯罪分子会在资金到账后第一时间将银行账号或者微信账号里数额巨大的赃款迅速转移,并迅速组织人员提现,等到受害人反应过来发现被骗时,转入账号的资金早已被取空。

(三)团伙作案突出,分工细致、专业化。犯罪分子之间层级分工明确,有决策指挥人员,其下有若干层级分工,比如群发信息组、接听电话组或话务组、银行取款组、发货物流组,有的甚至以公司的模式运营。集团化运作模式使得电信网络诈骗集团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极高的效率。

(四)犯罪人年轻化,文化程度偏低。据吉林大学司法数据应用研究中心中2014-2016年全国范围内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数据显示,犯罪人年龄在20岁-30岁的最多,占犯罪人总数的59%;年龄在30岁-40岁之间的次之,占犯罪人总数的25%。犯罪人的文化水平多为初中毕业,占犯罪人总数的60%;其次是小学文化,占犯罪人总数的16%;再次是专科文化,占犯罪人总数的12%。

四、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成因

(一)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风险小。与普通诈骗、金融诈骗、合同诈骗相比,电信网络诈骗主要是与被害人进行远程、非直接接触,因而就可能肆无忌惮地实施诈骗。且犯罪结果地和行为地并不固定,受害人分布广泛,加之没有物理空间意义上的犯罪现场,很难留下物证痕迹,取证难是成为了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一大难题。

(二)犯罪成本较低,收益巨大。犯罪分子利用电信、网络实施诈骗犯罪,并不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改号软件、虚拟号段等技术手段的不断升级等等,都使得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成本大大降低,着手犯罪的物质条件容易达到,但是得到的收益却是投入成本的多倍。

(三)缺乏对电信、网络的监管、控制和惩罚机制。目前在我国,垃圾短信、垃圾广告盛行。网络技术的日益发达,网络广告可谓无处不入,而对于广告的内容,并受到通过网络监管部门的严格控制,导致一些虚假广告、虚假信息能够轻易进入群众的视野。不法分子的电话号码、微信账号、网络地址等信息往往隐藏在这些垃圾短信、垃圾广告当中,为犯罪分子与受害人之间进行“牵线搭桥”。

(四)司法定罪量刑处罚较轻,缺乏威慑力。“处罚轻”主要表现为此类犯罪在量刑时都是按诈骗犯罪定罪处刑,而法律对于诈骗犯罪的三个量刑幅度所对应的犯罪金额规定比较高,导致对犯罪分子的处罚往往较轻,使得刑罚的威慑力不足。因此,在犯罪成本较低、收益巨大的诱惑面前,不少不法分子铤而走险。

(五)被害人防范意识及法制观念淡薄。不论何种形式的电信网络诈骗,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就在于被害人警惕性较差,疏于防范,或者贪图小利。即便一些人发现自己上当受骗后,往往因为损失不大或者涉及个人隐私、顾及面子等原因,不报案、不及时报案或者不积极主动配合打击等等,这些都给诈骗犯罪行为人留下了可乘之机。

五、应对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对策

(一)加强防诈骗社会宣传,提高公民安全意识。公安机关可以借助微信公众号、报纸、电视等媒体广泛进行防诈骗宣传,同时可以组织志愿者下社区进行防诈骗讲解与宣传,在社区宣传栏制作相关防电信网络诈骗的宣传板报,有针对性地制作和发放防诈骗宣传海报,同时督促企业单位要保障好单位员工的个人信息隐私。

(二)加强各种监管机制建设,压缩电信网络犯罪空间。电信部门要落实手机入网实名认证制,规范网络电话准入机制和网络电话显号服务,打击和屏蔽“伪基站”,应主动帮助公安机关群发一些防诈骗宣传短讯;银行部门要严把发卡业务关,应采取指纹录入、签字留底和身份证三种并用的实名认证程序,开通客户端自行设置风险防控功能和风险参数;网络部门要打击屏蔽“钓鱼网站”、“钓鱼网页”、暗藏木马病毒的链接和一些不合法网关。公安网安部门对各大社交网站和平台中聊天涉及一些如“转账、汇款、银行账号”等敏感词语进行平台自动发生安全提醒,采取重点监控,一旦发现异常网络活动应及时封号或屏蔽。

(三)强化内外联动,建立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的跨地域、跨部门的整体性治理机制。一是建立跨地区协作机制。各地、各级公安机关作为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主要力量,要开展集约式打击,充分依托侦办平台,利用大数据,对案件涉及的资金流、信息流、人员流、灰色产业链开展全链条研判,力争在短时间内将案件涉及的线索和人员全部梳理清楚,及时开展侦查。二是建立跨部门联动机制。对电信诈骗犯罪的有效打击治理需要公安机关、电信、银行、工信、工商等部门和行业的紧密合作。在各部门、行业之间实现齐抓共管、步调一致、综合施策、共同治理、责任共担、合作共赢,力争再取得一些制度上的突破,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打击治理工作打开新的局面。

(四)强化源头防控,增强群众自身防骗意识。只有不断提升群众自我防骗、识骗、拒骗能力,才能从根本上遏制诈骗犯罪案件的发生。不要轻易相信网络广告,不要随意关注陌生微信二维码或公众号。发现网络发布嫌疑诈骗信息,积极向公安机关举报。如果不幸上当受骗,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并保存好购物票据、转账凭证等证据以便维权。

(五)严密打击电信网络诈骗上下游关联犯罪,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态势。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诱发了灰黑产业链,滋生了大量上下游关联犯罪。例如盗取贩卖公民个人信息、开办(贩卖)银行卡、利用伪基站发送信息、提供通信线路、专业转账取款、专业洗钱、开发网络改号、网上吸号、分析工具软件、制作木马程序等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上下游关联犯罪,很大程度上可以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发展态势。

(作者系佛冈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实用】见招拆招!电信网络防骗攻略
五花八门的电信诈骗防不胜防,这篇防骗宝典拿走不谢!
大学生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知识讲座
【「刷单类」诈骗案件取证思路 】
公安部公布近期高发十类电信网络骗术 防骗须做到“四要四不要”
公安部公布十类电信网络诈骗手段 防范须“四要四不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