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青山会留青史 之仪难负心仪

青山会留青史 之仪难负心仪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七历当涂,把生命休止符划在秀水青山间,李白当对这片天地有着特殊的眷爱和倾慕。太白与当涂,一说是沉迷追随玉真公主,二说青莲投靠依附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而第三是有了现代人的追星情节,说是诗仙是仰慕南宋诗人谢眺,爱屋及乌而游寓留恋在姑熟。

谢朓出身名门贵族,与山水诗人谢灵运同为陈郡(河南太康)谢氏一族。谢眺与“瘦腰”沈约共创“永明体”,有诗二百遗留今世,菩萨皇帝梁武帝“三日不读谢诗,便觉口臭。”惊世之语。如此,诗仙于当涂寻觅谢眺行迹,赞佩其风范应不是空穴之谈。

南齐建武二年(495年)谢眺任宣城太守时,筑室于当涂青山之南,谢公宅,今谢公祠,并开凿了“谢公井”谢公井和谢公祠在大青山包子山南麓。


2023年7月5号天空晴好,只身开车去当涂探寻。

当涂城南,经黄青路进诗仙路向东北到包子山山腰,此处有一条向南的仅一车宽的柏油道叫谢公路。路口有电动门,门杆落下却无人值守。按留下的提示扫了二微码却没抬起栅栏,再打联系电话,工作人员说因防火外人不能开车进入。其实道口旁有条岔口,绕过门杆进入主路也仅10米长草石路。我还是将车停在栅门外,孤身徒步三公里攀登上山。

后来在青山寺石佛殿与一位中年居士闲聊时,他说不让小车上来,庙宇就少了香客冷了烟火,佛门也就衰落了。僧人要生活,佛也要信众供奉啊!

3千米盘山路程,没遇上一位行人。好在,有清风拂面,有翠绿佐襄,有耳机清脆雅韵。哥不寂寞,哥有寂寞相伴。





   “白水绕青山,诗仙忆谢公”青山寺位于包子山南,由大雄宝殿、药师殿、石佛殿、西方三圣殿、观音殿、照觉寺药师殿、玄六宫、祖师堂、明善庵等众多佛道殿宇组成。另有“保和庵摩崖石刻”“观音泉”“谢公井”等建构,几片小庵堂宫殿现已落锁,荒草封门,足见衰落。在寺内外也没见身着袈裟百纳僧人,仅有五位看守庙门管理佛殿着普通素人衣装的“居士”或“出家人”。

谢朓在宣城时,酷爱青山风光水石,常在此一带畅游吟咏。曾经的山南谢公宅旧址,占地约10亩,宅前有一池,传为谢朓所凿,四壁砖石砌垒,史称“元晖古井”。而今,浑浊的池水早不见“千年红鳞”,也不见谢公祠遗件。询问了寺边优婆夷,她说这一片地都是。听来一想,不无道理,千年百岁,雨蚀风吹,当年的砖木瓦石,早已倾圯坍毁,后人如不勤修,则就是这片乱石尘土了。好在谢公井还在,今人也立了碑碣。临物遥思,聊可温慰。










 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有来自西蜀的李道姑,于谢公宅遗址结茅而居,后建庵曰“保和”,此应是保和庵起始。“华东第一”石佛就位于保和庵石佛殿内。佛像高3.6米,依山凿刻而成,头颈部镂空,是宋代雕刻。

 在大雄宝殿西侧,寺院积香厨门前有一口水井,赑屃髹金双龙戏珠碑额上书“观音泉”。石碑是新近雕刻,刀法生硬,欠了陈韵古幽;井床为机械打造,光滑圆润,少了岁月的磨练。打开井盖,见水量充沛,水面离井口只有米把,可水质如汤,不知可否食用。

    约莫12时,出寺门下山。在停车处,诗仙路与谢公路十字路口,对面有条向北上山的“恒温路”。






“既不能流芳后世,不足复遗臭万载邪!”学过东晋史的对桓温有印象吧!这句名言就出自其口。桓温皖省怀远人,东晋时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权臣,大司马,南郡公,晋明帝司马绍东床,宣城太守桓彝长子,后子桓玄称帝建桓楚,追尊其为宣武皇帝。宁康元年(373年)秋七月桓温薨于姑孰,时年六十二岁,葬于姑孰青山(又名桓墓山)之北麓(当涂博物馆有简介)。依此,在当涂包子山建有一条桓温路也当情理所然了。(可如今在当涂并无桓温陵寝。百度说桓温葬于永崇陵。查:现仅有位于绍兴南宋光宗赵惇墓圹称永崇陵)。

桓温与谢眺,东晋与南齐,缙绅与名士,在这地以这种形态面对而相视。桓温路口同样落下电动门,不给车上。

“大枝凭陵力争出,小干萦纡穿瘦石。”李之仪字端叔(1048~1117年)出生山东省滨州市,北宋词人,1102年贬谪于当涂。在当涂见老师苏轼留于诗友郭祥正家漆屏上的竹石,端详画作中“芒角”和“槎牙”纤毫毕现时有感而发。1105年端叔遇赦复官,但未赴职。晚年,李之仪在当涂太平州卜居,时间长达二十多年,他热爱这里的水色山光,特别是喜爱藏云山致雨峰,将父母的坟墓迁移至此,后又将妻子、儿子、女儿安葬此地。






人在遭贬落寞时,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当是一剂救命方剂。57岁的李之仪在当涂经黄庭坚撮合就经历了这样一场刻骨铭心的老少恋情。“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这是端叔在长江边写给年仅17岁歌伎杨姝的情诗,于是后人才知了这场旷世倾城之恋。(李杨之交在胡故后)

其实,李之仪故世的原配胡淑修更是个非凡的佳丽。胡淑修(1047—1105),字文柔、诗人,今江苏常州人。自幼聪慧好学,精通算学的发明家,与苏轼有交流,也赢得沈括赞赏。胡淑修、杨姝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历史上两两留下姓名,且双双在百度上能搜寻到单独推介词条,的确非凡,令人侧目起敬。

出了青山,就去寻找李之仪及家人墓冢了。来前曾数次查找并在当涂博物馆询问过端叔坟茔具体位置,均指向藏云山致雨峰,可网络地图搜寻不到该地址,再找濒祭过坟域的人士博客网文,才得知藏云山为十里长山,地图上果真有此地点。车在十里长山山脚下绕行约1/4圈,沿途也时时向路人和住户打听,上山有多处路口封山防火,车不得进入。再向当涂博物馆、博望政府、博望文教所,甚至是向一个姓邓的专管古坟墓的人员去电,结果一样,全然不知。黔驴技穷,只好返回去凌云公园找寻李之仪“钓鱼台遗址”。






“钓鱼台遗址”地处当涂城区凌云公园。钓鱼台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至商周时代时文化遗址。原来面积约700多平方米,遗址呈平台状,表层为黏土。有一块巨石仄卧于姑溪河畔,离岸十余丈,石上可坐数十人。传说曾是李之仪垂钓之处。

 而今的遗址为近期重修,中间是一土墩,水泥墙砌高1米,东北立1长约10米的碑碣,上有“钓鱼台先秦文化”、“李之仪简介”和“卜算子·我住长江头”诗词。侧边有一男捋须吟颂一女抚琴和乐两尊塑像和一个大理石观景台。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开元十二年(724年)秋,李白离蜀,第年725年就游历了姑孰,761年暮春,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来到太平府,星夜“舀月”,在当涂留下56首诗词绝尘而去。据传,其子伯禽定居当涂,孙出走,下落不明;两孙女皆嫁给当地农民。50年后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知太白生前有“志在青山,遗言宅兆”的遗愿,将其墓迁至青山之阳,也就是本人2006年5月奉礼拜访过的“李白文化园”。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元丰七年(1084年)四月上旬苏轼遇赦调移河南汝州,至湖口与苏迈游石钟山,经池州过芜湖,七月抵达当涂。在当涂张方平儿子张恕家宴上偶遇侑酒家伎原黄州太守恩公徐大受爱姬胜之。东坡在黄州时就喜欢娇小玲珑的胜之,为其写过诗赠过物。他乡遇故知,同是天涯沦落人,浮萍落叶,相对唏嘘。可惜苏轼来到当涂和这段情缘故事,如云烟晨露,早随风吹雨打去,未能在当涂留下半点雪鸿泥爪。

南梁时武帝萧衍喜王羲之字,令周兴嗣从王行文中挑字撰书。次日,武帝就看到了“一夜白了头”手捧《千字文》的周。周兴嗣世居江南姑孰。可在当涂却未能搜寻到其故居和相关陈迹,也让探望之人深觉惋惜和咨嗟

大悲庵在凌云公园西南角,上年十月因口罩而法门未开,只在外围辗转,而没能涉入内中拜望。今天跨步入内,三重主殿均搭上脚手架,正在维修,仅能在殿楼外沿游走视看,未能找见陈、罗二仙的和合洞府。









当涂因有谢朓、周兴嗣、李白、范仲淹、王安石、苏东坡、李之仪、黄庭坚600多位志士而光彩璀璨;有先秦遗址明代琉璃瓦窑址,而显文蕴厚重;有古城墙垣横亘,可保众生平顺安泰;有三塔摇风接日,更彰山辉川媚有纪录九十(采用博物馆数据,还有一说五十)多次重要战事,著名的战争有二十多次,战火与风雨历练,当涂浴火重生,运旺时盛……

姑孰当涂你能看的可游览的当不仅是这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赋奇伟 水赋灵动
李白行踪之旅
散文||诗城 诗城
李白为何要在采石矶跳江捉月
青山李白墓
伏枥老骥|三寻“谢祠”觅诗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