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埃及文明

古代埃及北临地中海,东濒红海,南邻努比亚(今埃塞俄比亚和苏丹),西接利比亚 。

    纵贯埃及全境的尼罗河,由发源于非洲中部的白尼罗河和发源于苏丹的青尼罗河汇合而成。

    自远古时代起,埃及在地理上就分为狭窄的河谷地区(上埃及)和地势较开阔平坦的尼罗河三角洲地区(下埃及)。埃及河谷地区几乎常年无雨,气候十分干燥,生产和生活用水全靠尼罗河供给。只有北部三解洲地区受地中海季候风影响才降雨。

    古代埃及文明的创造者是由讲哈姆语的北非土著和讲塞姆语的来自西亚的人种整合而成,其语言属于哈姆-塞姆语系。

 

历史分期

王朝

主神

代表国王

铜石并用时代

 

 

 

埃及南部:涅伽达文化Ⅰ期(阿姆拉特时期)

 

 

埃及南部:涅伽达文化Ⅱ期(格尔塞时期)

前王朝时期

 

 

蝎王、

卡王

蝎王权标头上的图刻内容,可能是最早的有关埃及统一的证据。

早王朝时期

(1—2王朝)

(约前3100—前2686)

1

 

美尼斯

据曼涅托记载,美尼斯是第一王朝建立者,埃及国家的建立者和统一者,建都孟斐斯(白城)。考古学未发现有关美尼斯存在的任何物证。现代埃及学家把有文物证据的纳尔迈或阿哈与美尼斯视为一人

纳尔迈

考古发现的古埃及第一王朝的首位国王。考古发现的纳尔迈调色板和纳尔迈权标头,反映他对北方三角洲进行过胜利的战争。在调色板正面,这位国王头戴象征上埃及王权的白冠,在调色板背面,他又戴着象征下埃及王权的红冠,表示他对南部和北部的权力,但纳尔迈并未完成对北方的征服而完全统一整个国家。

2

 

哈谢海姆

通过战争,可能最后征服北方,统一全国。

哈谢海姆威

哈谢海姆的继承者(有学者认为这两个国王是一个人),采用“荷鲁斯和塞特”双重王衔,意味埃及传说中的两个部分(以塞特为代表的上埃及和以荷鲁斯为代表的下埃及)的统一。

古王国时期

(金字塔时期)

(3—6王朝)

(约前2686—前2181)

3

鹰神荷鲁斯

乔赛尔

第3王朝第一个国王,金字塔的建造始于乔赛尔,乔赛尔的金字塔由伊蒙霍特普设计。

4

斯涅弗鲁

第4王朝第一个国王,斯涅弗鲁时期是从层级金子塔向真正角锥体金字塔转变的时期。

胡夫

最大的金子塔,建筑师为胡夫的兄弟海米昂

哈佛拉

其雕像由荷鲁斯展开双翅保护他的头;其金字塔前有狮身人面像(司芬克斯)。

5

太阳神拉

 

古王国时期逐渐崇拜太阳神,并在第5王朝占了上风

6

培比二世

长期统治后(据说六岁登基,活了一百多岁),古王国的统一局面终于不能维持,君主专制不复存在。

第一中间期

(7—10王朝)

(约前2181—前2040)

7

 

 

第7王朝时,埃及陷入分裂混乱局面

8

 

 

9

 

埃及中部的赫拉克列奥波里逐渐强大起来,统一北部三角洲和中部埃及广大地区,建立第9—10王朝。

10

阿赫托伊

《对美利卡拉王的教训》

中王国时期

(11—12王朝)

(约前2040—前1786)

11

 

孟图霍特普二世

完全战胜赫拉克列奥波里王朝,定都底比斯;依靠各地贵族,王权较弱,贵族独立性和分裂性较大。

12

阿美涅姆赫特一世

打击贵族势力,加强王权,这一政策被第12王朝其他国王所承袭,到辛努塞尔特三世时,这一政策收到很大成效。第12王朝时期恢复强大的王权,国家实力逐渐增强,埃及又开始对外战争。

 

 

 

辛努塞尔特三世

频繁对努比来作战,确定中王国时期的南部边界。

第二中间期

(13—17王朝)

(约前1786—前1570)

13

 

 

在南方

14

 

 

在三角洲和西北部

15

塞特神、拉神

 

15—16王朝为喜克索斯人建立,定都阿瓦利斯;喜克索斯人最初与第13、14王朝对立,也可能曾迫使南方的第13、17王朝向它称臣纳贡。

16

 

17

 

 

17王朝是在13王朝之后在南方的底比斯建立

卡美斯

与兄弟雅赫摩斯一世领导反抗喜克索斯人的战争。

新王国时期

(18—20王朝)

(约前1570—前1085)

18

阿蒙神

雅赫摩斯一世

约前1553年,雅赫摩斯占领喜克索斯人的首都,埃及重获独立和统一;开始对外侵略战争,所建立的第18王朝是古埃及历史上的全盛时期,都底比斯。

阿蒙霍特普一世

雅赫摩斯一世的继承者,继续南征努比来到达第二瀑布附近,还对西方的利比亚用兵。

图特摩斯一世

阿蒙霍特普一世的女婿及继承者,埃及帝国奠基者,与叙利亚巴基斯坦和米坦尼王国展开激烈战争。将埃及帝国北部边疆推进到叙利亚北部,幼发拉底河上游游;在南方,将埃及边境扩展到尼罗河第三瀑布以南约40多英里的地方。并担任努比亚总督,说明当时埃及对努比亚的占领已经稳定下来。

图特摩斯三世

埃及帝国的完成者。巩固埃及在叙利亚的统治;在南方,将埃及边境推进到尼罗河第四瀑布以外

阿吞神

图特摩斯四世

阿蒙神庙势力对王权形成威胁,于是抬出古老的太阳圆盘神阿吞神加以崇拜。

阿蒙霍特普三世

更加明显地表明对阿吞神的崇拜,并同王后一起乘坐“阿吞的闪光号”游艇泛舟湖上。

阿蒙霍特普四世

先重新推出对拉神的崇拜,继而废除对阿蒙神和其他一切神的崇拜,而只准崇拜阿吞神;迁都阿马尔那,将其改名为“埃赫塔吞”,意为“阿吞的视界”;国王的名字改为“埃赫那吞”,意为“阿吞的光辉”。

阿蒙神

图坦哈蒙

阿蒙霍特普四世改革失败,于是继承者图坦哈蒙放弃改革,恢复对阿蒙神的信仰,迁回首都至底比斯。

19

 

拉美西斯二世

埃及同赫梯的争霸战争达到高潮,双方损失惨重而无力再战,最终缔结和约,建立军事同盟关系

20

 

麦尔涅

王权同阿蒙神庙势力的斗争又起,国王将功劳归之于崇拜普塔赫神。可能王权斗争又失败,所以第20王朝时期国王对阿蒙神庙祭司的依赖更依赖明显加强。

后王国时期

(21—31王朝)

(约前1085—前525)

21—25

 

 

埃及南北分裂,北方受利比亚人控制;南方底比斯实际保持独立,后努比来人在南方建立第25王朝。

波克霍利斯

24王朝法老,宣布废除债务奴隶制,梭伦颁布的解负令,可能从这个改革中汲取了有用的东西。

26

 

 

舍易斯的普萨姆提克建立第26王朝,再度统一埃及。

尼科

试图开凿尼罗河至红海之间的运河,但未能完成。派腓尼基水手绕航非洲获得成功。

27-

31

 

 

波斯人征服埃及建立第27王朝,后被埃及人推翻,埃及人建立28-30王朝,波斯人再度征服建立31王朝。

亚历山大帝国

前332—前305

亚历山大三世

前332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三世进入埃及,当地祭司倾心欢迎,称他为“埃及的法老”、“阿蒙神之子”。亚历山大在尼罗河口亲自勘选以他命名的亚历山大里亚城址,这是他在东方建立的第一座城市。

托勒密埃及王国

前305—前30

托勒密一世

亚历山大死后,帝国分裂,部将托勒密的势力得到加强,于前305年称王,并巩固了对埃及的统治。

克娄巴特拉七世(女王)

前51—前30

先后投靠凯撒和安东尼,前30年亡于罗马屋大维

 

注:托勒密埃及王国以后的埃及政权

 

1、 罗马帝国:前30年—642年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埃及归属于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直至642年为阿拉伯人所占领。

 

2、 阿拉伯哈里发国家:642年—661年

    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尔在位时期(634—644)的640年,阿拉伯军队攻入埃及,以后在科普特人的支持下不断取得胜利,642年占领开罗,整个埃及纳入哈里发国家的版图。

    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644年—656年

    第四任哈里发任阿里:656年—661年

 

3、 阿拉伯帝国倭马王朝:661年—750年

    阿里继任后,以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为首的倭马亚家族,拒不承认阿里政权。不久,拥护阿里的人分裂,一部分不满阿里政策的下层穆斯林脱离什叶派,另建军事民主派(哈瓦立及派)。661年,军事民主派刺杀阿里。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乘机夺取哈里发的权位,开创阿拉伯帝国。穆阿维叶依靠埃及和叙利亚穆斯林大贵族的支持,在大马士革(叙利亚首都)建立倭马亚家族的哈里发政权,史称倭马亚王朝,旗帜尚白,中国史籍称之为“白衣大食”。

 

4、 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750年—868年

    阿拔斯是穆罕默德叔父阿拔斯的玄孙,伊拉克的大地主,在波斯东部地区颇有影响。阿拔斯利用呼罗珊起义的胜利,建立阿拔斯王朝(750—1258),762年迁都巴格达,旗帜尚黑,中国史籍称之为“黑衣大食”。

 

5、 土伦王朝:868年—905年

    9世纪中叶以后,埃及逐渐摆脱阿拔斯时王朝的控制。868年,突厥贵族艾哈迈德·伊本·土伦僭夺埃及的军政权力和税收权力,建立土伦王朝。

 

6、 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905年—935年

    905年,土伦王朝统治结束,埃及重新归属阿拔斯王朝。

 

7、 伊赫希德王朝:935年—969年

    935年,突厥将领穆罕默德·伊本·土厄吉出任埃及总督。939年,穆罕默德·伊本·土厄吉从阿拔期王朝得到“伊赫希德”的称号(伊赫希德是古代波斯王族的尊称)。穆罕默德·伊本·土厄吉及其后裔在埃及割据自立,史称伊赫希德王朝。

    从土伦王朝建立到伊赫希德王朝结束的一个世纪,是埃及从阿拉伯帝国的行省向独立的国家转变的过渡时期;埃及在承认巴格达哈里发的宗主权的前提下,逐渐摆脱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的直接统治而走向独立。

 

8、 法蒂玛王朝:969年—1171年

    893年,伊斯兰什叶派的分支伊斯马仪派传教师阿布·阿卜杜拉·侯赛因从也门来到马格里布,向柏柏尔人宣传伊斯马仪派教义,主张摧毁现存的秩序,建立公正的社会。907年,伊斯马仪派首领赛义德·伊本·侯赛因离开叙利亚的住地,乔装前往北非。908年,信奉伊斯兰教伊斯马仪派的柏柏尔人在阿布·阿卜杜拉·侯赛因的领导下发动起义,占领伊斯兰教哈瓦立及派政权鲁斯塔姆王朝首都塔赫尔特,并且进军伊斯兰教逊尼派政权阿格拉布(又译“艾格莱布布”)王朝开拉万。伊斯马仪派起义者在开拉万附近的拉盖达拥立赛义德·伊本·侯赛因出任哈里发(909—934)。赛义德·伊本·侯赛因自称是先知穆罕默德之女法蒂玛(阿里之妻)和哈里发阿里的后裔,新的政权史称法蒂玛王朝(909—1171)。920年,将首都从拉盖达迁到马赫迪亚。什么叶派的法蒂玛王朝,公开否认逊尼派的巴格达哈里发的权力,反对阿拔斯王朝在整个穆斯林世界的宗教领袖地位,自称是穆斯林的唯一合法的宗教领袖。法蒂玛哈里发(绿衣大食)与东方的巴格达哈里发(黑衣大食,阿拔斯王朝,750—1258)、西方的科尔多瓦哈里发(白衣大食,后倭马亚王朝,756—1492)分庭抗礼,三足鼎立。

    赛义德·伊本·侯赛因以突尼斯为中心扩张领土,屡次攻入尼罗河三角洲。哈里发嘎义木(934—946)在位时期,一度攻占热那亚;第四任哈里发穆仪兹(952—975)在位时期,占领菲斯和西吉勒马萨,征服直至大西洋沿岸的整个马格里布地区。969年,基督徒出身的西西里人昭海尔·绥基利率领法蒂玛王朝的军队东进,攻入埃及,击败伊赫希德王朝的军队,伊赫希德王朝投降,所辖领土埃及、叙利亚、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半岛西部尽属法玛蒂王朝。昭海尔·绥基利建造新城,取名曼苏利亚,973年哈里发穆仪兹造迁都于此,并改曼苏利亚为噶希赖(阿拉伯语“常胜”的音译,威尼斯人称之为开罗),埃及遂成为法蒂玛王朝的统治中心。

    哈里发哈基木(996—1027)在位时期,改变原有的宗教宽容政策,实行宗教歧视和宗教迫害。哈基木死后,大权旁落,地方势力逐渐割据自立,法蒂玛王朝对东部的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的控制日趋松弛。1060年,叙利亚的贝杜因人米尔达西部夺取阿勒颇;1071年,塞尔住突厥人攻占耶路撒冷;同年诺曼人攻占西西里岛,至此法蒂玛王朝丧失在地中海的优势地位。

    1073年,哈里发穆斯坦绥尔(1035—1094)起用亚美尼亚血统的阿克总督白德尔·哲马利出任维齐尔兼军队总艾米尔,法蒂玛王朝政局有所好转。1094年,穆斯坦绥尔和白德尔·哲马利死后,法蒂玛王朝急剧衰落。哈菲兹(1130—1149)在位时期,哈里发的权力仅限于宫廷之内。十字军东侵更使得法蒂玛王朝陷于绝境。

 

9、 阿尤布王朝:1171—1250

    1153年,十字军占领阿斯克伦后,沿地中海向西进攻埃及,法蒂玛王朝向据有叙利亚北部的塞尔柱突厥人政权赞吉王朝求援。1164年,赞吉王朝库尔德族将领希尔库率军救援埃及,击退十字军的进攻。1169年,法蒂玛王朝任命希尔库为维齐尔,统领军政要务,不久即死去,其侄尤素福·伊本·阿尤布(即萨拉丁)继任维齐尔。1171年,萨拉丁下令在穆斯林的星期五聚礼中取消对法蒂玛王朝哈里发的祝福,代之以阿拔斯王朝哈里发的祝福。这标志着法蒂玛王朝的结束和阿布布王朝的建立。萨拉丁尊崇逊尼派伊斯兰教,承认阿拔斯王朝哈里发作为全体穆斯林的宗教领袖,恢复逊尼派伊斯兰教在埃及的统治地位。随着法蒂玛王朝的灭亡,伊斯马仪派在埃及趋于衰落。1175年,萨拉丁接受阿拔斯王朝哈里发穆斯塔迪尔的册封,获得苏丹的称号;阿拔斯王朝承认萨拉丁在埃及、叙利亚、巴勒斯坦、阿拉伯半岛西部以及马格里布和努比亚的统治。1185年,萨拉丁攻占摩苏尔,进而控制两河流域上游地区。

    阿尤布王朝与东侵的十字军进行长期的战争,对基督徒的“圣战”贯穿着阿尤布王朝的始终。萨拉丁收复耶路撒冷,震动欧洲的基督教世界。1191年,十字军攻陷阿克后,无力继续进兵,与萨拉丁缔约休战。和约规定,十字军保有从提尔到雅法的沿海地带,内陆和耶路撒冷属于萨拉丁的辖区,基督徒享有朝拜耶路撒冷圣地的权利。

    1193年,萨拉丁在大马士革命病逝,阿尤布王朝分裂。萨拉丁之弟阿迪勒占据两河流域上游的卡拉克和邵伯克,萨拉丁之子阿齐兹占据开罗和埃及本土,马拉克占据大马士革和叙利亚南部,扎希尔占据阿勒颇和叙利亚北部。阿迪勒经过征战,于1196—1199年先后兼并埃及和叙利亚地区,大体恢复阿尤布王朝的统一。1218年阿迪勒死后,其子卡米勒继任苏丹(1218—1238)并领有埃及本土,其他地区分属阿迪勒的其他诸子统辖,阿尤布王朝再次分裂。十字军利用阿尤布王朝分裂之机,于1219年占领尼罗河入海口处的重镇达米亚特,并沿尼罗河进攻埃及内陆。1221年,阿尤布王朝反攻,收复达米亚特,迫使十字军撤出埃及。苏丹撒列哈(1242—1249)即位后,突厥将领伯拜尔斯率领阿尤布王朝军队进入巴勒斯坦,借助花剌子模突厥人的支持,于1244年再次收复耶路撒冷,1247年收复阿斯克伦。

    1249年,法王路易九世率领第七次十字军进攻埃及,攻占达米亚特,并进军开罗。此时,苏丹撒列哈病故,其子突兰沙于1250年从两河流域上游返回开罗,继任苏丹。阿尤布王朝的军队击败十字军,俘法王路易九世,十字军被赶出埃及。

    1250年,突兰沙在宫中被害身亡,继母舍哲尔·杜尔自称穆斯林女王,在开罗统治80天,接着又与突厥将领艾伊贝克结婚,共掌政权,由艾伊贝克出任苏丹(1250—1257)。阿尤布王朝结束,埃及进入马木克王朝时期。

 

10、马木路克王朝:1250—1517

    马木路克原意是奴隶,马木路克王朝亦称奴隶王朝,是外籍奴隶出身的将领在埃及建立的军事寡头政治。1250—1383年统治埃及的24个苏丹来自伯海里(意为“河洲”)系马木路克;1382—1517年统治埃及的23个苏丹皆属布尔吉(意为“碉楼”)系马木路克。

    马木路克王朝继续承认阿拔斯王朝哈里发作为全体穆斯林的宗教领袖,通过哈里发的册封保证其统治的合法地位。1258年蒙古军队攻陷巴格达以后,阿拔斯家族后裔阿布·卡西姆逃往大马士革。马木路克王朝苏丹伯拜尔斯(1260—1277)于1260年将阿布·卡西姆迎往开罗就任哈里发之职,尊称其为穆斯坦绥尔,并从新的哈里发那里获得统治埃及、叙利亚、两河流域上游和阿拉伯半岛西部的权力册封。伯拜尔斯拥立哈里发的作法为后来的马木路克苏丹继续下来,1260—1517年开罗先后出现16位哈里发。马木路克王朝时期,哈里发形同虚设,主要职责是为新的苏丹主持就职仪式。

    马木路克王朝时期最著名的苏丹是伯拜尔斯。1260年,苏丹库图兹(1259—1260)与尚为禁卫军将领的伯拜尔斯在叙利亚约旦满足要求左岸贝桑附近的艾因·札卢特击败蒙古军,蒙军统帅怯的不花阵亡。蒙古忽必烈继位后,无暇西顾,放弃对马木路克王朝的进攻,撤出叙利亚。叙利亚遂成为马木路克王朝的辖地。艾因·札卢特战役后不久,伯拜尔斯杀死库图兹继任苏丹。伯拜尔斯即位后,对占据地中海东岸的十字军发动攻势。1263年占领卡拉克,1265年占领凯撒利亚,1266年占领萨法德,1268年占领安条克,1271年占领希斯尼·艾克拉德。伯拜尔斯还在非洲扩展领土,向西进入利比亚,向南征服努比亚。如同萨拉丁被誉为阿尤布王朝奠基人一样,伯拜尔斯的统治奠定了马木路克王朝的基础。

    马木路克王朝时期另一个著名的苏丹是盖拉温(1279—1290)。盖拉温即位后继续攻击十字军据点,1285年占领麦尔盖卜,1289年占领特里波利,1290年开始围攻阿克。苏丹艾什赖弗(1290—1293)即位后,连克阿克、提尔、西顿、贝鲁特、安塔尔突斯,最终恢复被十字军占领的全部土地。

    15世纪奥斯曼土耳其人兴起后,形成对马木路克王朝的严重威胁。1516年,奥斯曼土耳其军队击败马木路克王朝军队,进而占领叙利亚。1517年,奥斯曼土耳其军队在开罗附近再次击败马木路克王朝军队,攻占开罗,马木路克王朝末代苏丹图曼贝伊(1516—1517)被俘身亡,傀儡哈里发穆塔瓦基勒被押往伊斯坦布尔。从此,埃及结束长达5个世纪之久的独立发展进程,沦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行省。

 

11、奥斯曼帝国:1517—1914

    15世纪初,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一度衰落,到15世纪中期,国力逐渐恢复。16世纪,奥斯曼帝国向欧洲继续扩张的同时,把扩张重点转移到亚洲和非洲。1516年12月,奥斯曼帝国谢里姆一世(1512—1520)从大马士革出发,次年1月初大败马木路克军队后进入开罗。

    土耳其夺取埃及之后,派遣总督(帕夏)和占领军,而政务和税收依然由马木路克人办理,向土耳其纳年贡。此时马木路克奴隶战士主要来自高加索,这时依旧是埃及民不聊生的时代。1619年的一次鼠疫中,据说死亡三十三万多人;据记载,开罗商店大半关门,只有卖尸布的商店,白天黑夜都开门营业。

18世纪,俄国成为奥斯曼帝国的新劲敌,俄国的大举南下,给奥斯曼帝国带来越来越严重的危险。1769年,土耳其苏丹对俄国作战,命令阿里贝在埃及集结军队。阿里贝逐土耳其帕夏,宣布独立,其婿艾卜勒·宰海卜于1770年7月占领麦加,1771年率三万多人进攻叙利亚,占领大马士革等城市,然后同土耳其政府秘密谈判,转而平定埃及。1773年,阿里贝死,艾卜勒·宰海卜成为埃及地方首长兼帕夏。

注:帕夏是伊斯兰教国家高级官吏称谓,又译“巴夏”、“帕沙”,系突厥语音译,一说源自波斯语Padshah,其义与阿拉伯语“埃米尔”略同,13世纪塞尔柱王朝首先使用这一称号。奥斯曼帝国时,为苏丹授予军事最高统帅的称号,后用于称呼帝国高级文武官员,只属个人,不世袭。奥斯曼帝国在统治埃及、伊拉克等地时,将委派为该省区的总督也称“帕夏”,如派往埃及的总督穆罕默德·阿里帕夏,该称号一般置于名后。1934年,土耳其共和国政府宣布废除此称,后埃及、伊拉克也相继停止使用。约旦等国仍继续使用,其义是对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名人的尊称,无特定职位。

 

㈠ 拿破仑统治期:1798—1801

    18世纪80年代,法国与英国争夺印度失败后,迫切要求将埃及变为与英国在东方进行竞争的基地。1799年,法国进军叙利亚,占加沙。3月4日,陷雅法,俘土耳其军4000人,以粮食不足,四日后尽屠之。1801年,法军被英国、土耳其和俄国军队逐出。历时3年的法国殖民统治结束。

 

㈡ 总督穆罕默德·阿里统治期:1805—1849

    穆罕默德·阿里原是阿尔巴尼亚人,1769年生于希腊马其顿的卡瓦拉城,后参加土耳其军队,前往埃及。1801年,阿里站在埃及人民一边,在同法军的战斗中崭露头角,1805年5月被推举为埃及总督,土耳其被迫封他“帕夏”称号,阿里王朝建立(1805—1952)。

    阿里实行新政,土地和主要农产品的经营收归国有,开凿河渠,奖励科学农业,引入棉花,奖励学术,创立教育部和教育委员会,创办工科学校和医科学校,聘外国专家,派遣留学生,改组军队,创建海军。1811年3月,阿里在开罗诱杀460多名马木路克上层人物,紧接着在全国范围内捕杀马木路克,彻底清除数百年来在埃及充当外来奴役者内应的马木路克势力,没收其土地。阿里在埃及的统治得以稳定。

上述这些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埃及原有的封建生产关系,只是建立一个新兴的封建王朝,史称穆罕默德·阿里王朝。阿里的改革和建设取得显著的成效,使埃及出现繁荣昌盛的景象,埃及军队成为近东地区最强大的一支武装力量,超过其宗主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这时埃及名义上仍然是奥斯曼帝国的一个行省,实际上却是一个独立强大的主权国家。

    埃及的强盛非旦推迟了西方殖民主义的侵略进程,还向外实行扩张。阿里首先夺取阿拉伯地区,1811年发动屠杀阿拉伯半岛瓦哈比派起义者的战争,控制红海要道,建立进攻叙利亚的基地。1820年,征服南方邻国苏丹。1827年10月20日,土耳其—埃及联合舰队镇压希腊起义,在纳瓦里诺岛被英、法、俄联合舰队所摧毁。先是,土耳其素丹以叙利亚和克里特岛许埃及以求其出兵,土耳其毁约,阿里发动第一次土埃战争,于1831年征服叙利亚,土耳其投降。然战争亦使埃及国库空虚,赋税沉重,人民不断反抗。英国挑动土耳其发第二次土埃战争,1840年英国、奥地利联军攻入黎巴嫩和叙利亚,击败埃及军队。1841年英国海军在亚历山大港大举登陆。1841年1月底签订和约,阿里只保留埃及和苏丹的总督世袭权,土耳其为名义上的宗主国。埃及废海军,裁陆军至十分之一。此时,阿里初际上已经退出政治舞台,由长子伊卜拉欣掌握埃及统治权。1849年8月,阿里去世。

    阿巴斯一世(1849—1854年)、赛义德(1854—1863年)相继上台后,埃及每下愈况。英国在埃及取得修筑铁路、架设电报线、建立商船队自由通航的特权。1856年法国同埃及签订条约,开凿苏伊士运河,1869年竣工,运河通航后出租99年。埃及为修建运河牺牲12万人生命,费用1600万镑;欧洲国家费用400万英镑。埃及债台高筑,被迫以主权作为抵押,逐渐受制于英法。

 

㈢ 总督伊斯迈尔时期1863—1879

 

 

    1879年,英法共管埃及,此后发生艾哈迈德·阿拉比领导的起义,1882被英军镇压。英国人由此占领埃及,埃及苏丹为傀儡,土耳其仍有名义上的宗主国地位。

 

 

 

英国占领期1882

英国保护国1914

埃及王国 福阿德国王 法鲁克国王 1922-1952

埃及共和国

纳吉布总统 1952-1954

纳塞尔总统 1954-1970

萨达特总统 1970-1981

穆巴拉克总统198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分封制下的暴乱粒子:奴隶王朝何以演变为军事、宗教的双料'独裁'
成功挫败蒙古铁骑西征的马木路克王朝
蒙古帝国第三次西征始末[下]
帖木儿帝国对马木路克王朝的征伐
阿尤布王朝al-Sulalah al-Ayyubiyyah(1171—1250年)
埃及历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