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走遍济南

接上请不要过于贪恋“秋柳含烟”的诗意美景,还是将你的思绪从秋风、秋柳、秋月中收回吧。下一步,我们要前往“七桥风月”景区。“七桥风月”为大明湖新八景之一,由鹊华、芙蓉、水西、北池、百花、秋柳、湖西等七座石桥组成。七桥之中,有三桥与秋柳园相连,它们分别位于秋柳园的北、东、南方向,北有北池桥,东有芙蓉桥,南有秋柳桥。但是请记住,欣赏这三座石桥时,你千万别盲目行走,既不要沿北池桥径直往北,也不要沿芙蓉桥径直向东,你可以先观赏北池桥和芙蓉桥,但一定要回过头来,向南跨过秋柳桥,才不会错过更多的石桥景致。


秋柳桥

七桥风月,各具风格,一桥一景,景景有别。有的拱身浑圆,有的规矩方正,有的精致讨巧,有的恢宏大气,有的古典雅,有的简约朴实。桥边或曲水萦绕,或荷塘为畔,绿树掩映,傲然屹立。站在桥上眺望,湖水迂回曲折,迤逦伸展;水边芦苇葳蕤而生,一片苍茫;碧水之畔林木葱郁,蔚然深秀。七座石桥横跨水上,如玉带飘逸,似长虹卧波,俨然进入了江南水乡。再有水街蜿蜒贯穿,水香亭、烟雨堂、悠然亭、二郎庙、玉斌府、老舍纪念馆等点缀其间,确是诗情画意,风月无边。


芙蓉桥

关于“七桥”的兴废,历代诗人多有咏叹,在诗人们那里,“七桥”成了大明湖的代称。曾巩在《寄齐州同官》和《离齐州后》二首诗中,都提到了七桥,其中的诗句谁对七桥今夜月,有情千里不相忘”、“从此七桥风与月,梦魂长到木兰舟”,饱含眷恋之情,令人动容。

清代诗人王士禛对“七桥”也是魂牵梦绕。康熙二十七年(1688),王士禛回乡归里,来到大明湖边,两鬓染雪的他忆起三十年前咏柳往事,不禁发出“五十六年如梦”的慨叹。临行,他恋湖光潋滟而不舍,咏诗曰:“又别湖中鱼鸟,七桥几度回头。”当时,大明湖并无秋柳桥。王士禛逝世之后,历下文人景仰先贤,在水亭南建秋柳园,秋柳桥的名字当是随秋柳园而出现。

如今我们所说的“七桥”,除了“实指”七座石桥外,还“虚指”大明湖内所有的石桥。若你稍加留心,便会发现,大明湖简直是一个石桥博物馆共有五十四座大小桥梁,错落分布在大明湖各处。这些石桥多数是2007年至2009年大明湖扩建时新修。虽是新修,但建材考究,造型精美,为大明湖增添诸多韵味恕在下慵懒,不能陪你将五十四座石桥一一寻游。在此我只能先将五十四桥之名告知阁下,阁下若是有暇,可以自己“按图索骥”,一座一座寻来品赏,定会收获颇丰。这五十四桥是:1.廊榭曲桥,2.柳岸桥,3.烟波桥,4.湖西桥,5.小沧浪桥,6.铁公祠双桥,7.铁公祠石洞桥,8.北门桥,9.月下桥,10.汇波桥,11.汇波东桥,12.北渚桥,13.闻韶桥,14.竹港桥,15.鹊华桥,16.濯锦桥,17.南丰桥,18.竹韵桥,19.兰青桥,20.梅溪桥,21.芙蓉桥,22.藕香桥,23.芦花桥,24.凝雪桥,25.百花桥,26.北石板桥,27.北池桥,28.秋柳桥,29.渔洋桥,30.天心水面桥,31.清远桥,32.柳烟桥,33.齐音桥,34.正谊桥,35.水西桥,36.曾家桥,37.精细桥,38.水居桥,39.湖居桥,40.南门双桥,41.玉带桥,42.九曲桥,43.遐东廊桥,44.遐东桥45、山池东桥,46、山池西桥,47.玉佩桥,48.书院桥,49.武林桥,50.明漪桥,51.遐南桥,52.遐西桥,53.幼安桥,54.玉涵桥。现在,我要挑选其中的几座介绍给您。


北池桥

北池桥

北池桥位于秋柳人家的北侧,是一个起拱度较高的单孔石桥,犹如一道彩虹横跨河面。这里原来是大明湖的一处湖岸,曾有一座土山,那是清挖大明湖湖底淤泥而堆积成的。曾巩围建大明湖后,这里水草丰盛,鸟禽众多,风景秀美,是一处极佳的游览胜地。为了方便行人通行,同时为了增添湖景韵味,便在新围成的湖池周围建了一些桥梁,史书记载:“环湖有七桥,曰芙蓉,曰水西,曰湖西,曰北池之类是也。”曾巩对这些桥非常眷恋,即使离开济南后仍然恋恋不舍,写下了多首诗以追忆之。

芙蓉桥位于秋柳园街东端,梅溪桥西偏北处,隔水与二郎庙相望。芙蓉桥体态修长,为一座五孔非对称石桥,五个孔洞皆为方形,像大小不一的几扇门并列排开。桥与周围环境几乎是完美融合的,无论从哪个角度欣赏都是美景。此桥之名出自济南市花,济南的市花为荷花,芙蓉是荷花的古称。“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济南的生动写照。大明湖有多种上好的荷花,是我国荷花中最优质的品种。婀娜多姿的荷花像仙女一样,亭亭玉立,香远益清,圣洁高雅,历代文人骚客大为赞颂,诗仙李白有“清水出芙蓉”佳句,北宋周敦颐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美赞。

秋柳桥是一座洁白如玉的三孔石桥,中孔为方形,两侧洞孔为圆形,桥身微微拱起,略高于堤岸,横跨一条小河。这条小河是玉带河的支流,实际上也可称作玉带河。来自珍珠泉大院的玉带河分东西叉,西边的一股北经曲水亭、百花洲入大明湖;东边的一股,经地下暗道北来,携学院内的玉露泉,过秋柳桥进大明湖。

从秋柳桥向南走,在邻近水西桥的路东有一老宅院,辟建为老舍纪念馆。这座老舍纪念馆的匾额由老舍儿子舒乙亲自书写,黑色大理石底座上的老舍头像雕塑,也是由舒乙亲自审定。迎门的影壁墙上,还有老舍夫人胡絜青题写的福字。整个展馆面积约136平方米,图文并茂地展示了老舍先生在济南的生活与文学成就。




老舍纪念馆

老舍与济南的缘分,为很多人津津乐道。他一生67年,在北京度过42年,剩下的25年大约是这样分配的,英国5年、美国4年、新加坡1年、济南4年半、青岛3年、武汉半年、重庆7年半……然而,在老舍的散文里,他完全没有写纽约,也几乎没有写过伦敦(只写了一点留英的回忆),写武汉、重庆极少,写青岛只有两三篇,连他居住时间最长的北京,也着墨不多。唯独济南,他不但写了,而且写出长长的一个系列,把济南写得那么典雅,那么精致,那么柔媚,那么诗情画意!有关济南的散文,如《济南的冬天》、《济南的秋天》、《济南的马车》、《济南的洋车》、《济南的大葱》、《济南的药集》、《趵突泉的欣赏》、《大明湖之春》、《吊济南》、《到了济南》等等。这实在是文学史上一个奇特而又奇妙的现象,甭说与任何一位客居济南的作家比,就是与任何一位生于斯长于斯的济南籍作家相比,也是无出其右者。可见老舍先生对济南是情有独钟,他自己曾多次提到,济南就是他的第二故乡!


水西桥

老舍纪念馆南邻,就是水西桥。它位于齐音桥东南,明湖居之东,水街的西头。她拱身浑圆,桥面阶梯分段,显得相对平坦,别具特色。水西桥是一座古老的桥,从古诗的记载来看,北宋时就有叫水西桥的桥。北宋曾巩与友游览济南湖泉胜景,就曾作《水西桥》一诗。清初王士禛《忆明湖》诗说“历下亭中坐怀古,水西桥畔卧吹笙”,把水西桥和历下亭作为大明湖的两大标志景观。



水街

沿着水西桥东行,此时我们就行走在水街岸边。大明湖水街东起小东湖西侧,西至秋柳园的天心水面亭,这一片水域被誉为江北第一水街。沿水街建有多座石桥特色各异,错落有致,如南丰桥、鹊华桥、百花桥、芙蓉桥、秋柳桥、水西桥、北池桥等。水街之中,画舫游弋,摇橹欸乃;水街两侧,古式建筑鳞次栉比,静静掩映在垂柳之中如此美景,完全可以和江南古镇媲美,甚至我觉得大明湖的水街已经胜于江南的水街,因为它既有南国的灵动,又包含着北国特有的大气和凝重


水街边的灰山亭


水街边的悠然亭

沿水街东行,过悠然亭、灰山亭,即到百花桥。百花桥为曾堤的最南端,北临朗园,西依灰山亭。因大明湖南岸有百花洲,所以此桥亦取名百花桥。桥有三孔,洞孔呈方形,中孔可行画舫,南孔可走行人。桥之西,亭廊临水,垂柳纷披,碧波轻漾,景色如画。

百花桥

从百花桥继续往东,越过玉斌府,便可望见大名鼎鼎的鹊华桥。鹊华桥位于北渚桥以南300余米,“众泉汇流”牌坊以北,横陈于小东湖与大明湖之间。它为大明湖上最为壮观的石桥,五孔联拱,石制精美,桥两侧镂空石雕的栏板和云龙浮雕的柱头都可视为艺术品。鹊华桥是始建于宋代的古桥,但桥名、桥址、桥式都曾多次变迁。旧时,济南北部少高楼,因此站在桥上北眺,可清晰见到鹊山和华山,故名“鹊华桥”。元代名画《鹊华秋色图》风行后,“鹊华桥”之名也因此得以固定下来。现在的鹊华桥是2007年至2009年大明湖扩建时新修的,如今它横跨碧水,长虹卧波,伴随着邻近高耸的“超然楼”,见证着众泉汇入小东湖、北流注入小清河、一路奔流到大海的使命。


鹊华桥

 鹊华桥为大明湖重要景点之一,它不仅是明湖风景“七桥风月”之一,还因“鹊华烟雨”而名列“明湖十景”之一。鹊华桥高逾数丈,是观赏明湖美景的绝佳所在,旧时游人都要登桥观望,看桥下流水潺潺,画舫穿行;近处荷柳争辉,亭榭相连;往北眺望,只见鹊华二山遥遥相对,西有鹊山侧卧,东有华山耸立。二山之间,田野平畴,房屋茅舍,皆朦胧隐现于烟雨之中,故称之为“鹊华烟雨”,列“明湖十景”之一。“鹊华烟雨”之名,最早见于崇祯《历城县志》:“鹊华并峙,每当阴云之际,两山连亘,烟雾环萦,若有若无,若离若合,凭高远望,可入画图,虽单椒浮黛,削壁涵青,各著灵异,乃昔人合标其胜曰‘鹊华烟雨’。”宋元时期大书画家赵孟頫,根据这一传奇景观,创作一幅惊世画作,名之为“鹊华秋色图”。


鹊华桥

围绕鹊华桥和《鹊华秋色图》,还流传着一段佳话。话说乾隆皇帝游大明湖,当他登上鹊华桥时,见眼前美景如诗如画,忽然想起宫中珍藏的《鹊华秋色图》,便立马派人去取。画图取来后,他对画观景,看景品画,兴致大发,即兴赋鹊华桥诗三首,其一曰:

大明岂是银河畔,何事居然驾鹊桥。

秋月春风初较量,白榆应让柳千条。

在诗中,乾隆皇帝由鹊华桥联想到传说中的鹊桥、银河、乃至牛郎织女相会的故事。眼前的美景是实实在在的,而神话中的天宫则是虚无飘渺的,最后发出了还是人间大明湖更美好的感叹。事有凑巧,据说他吟了此诗不久,京师传来邸报:皇后病故!乾隆皇帝悲伤之余大为懊恼,认为是自己写的这首诗带来不吉,应了牛郎、织女相分离的事。从此之后,他再也不肯登鹊华桥了,怕触景生情,引起伤感。

桥南首正对一座气势庄严的石牌坊,迎面刻着“鹊华烟雨”四字,背面则是“众泉汇涌”。据说是乾隆皇帝的御笔。扩建前,由此向北的路称南北历山街,新大明湖开放后,这里将是明湖新景的游览主线之一,暂命名为鹊华路。


鹊华烟雨牌坊

在鹊华桥以东,具体说,就是在在大明湖新区鹊华路以东的狭长地带,有明湖新八景之一的“鸟啼绿荫”景区。这里绿树葱笼,芳草如茵,湖中荷莲浮面,芦苇丛生,各种鸥鸟栖息于此,相互嬉戏追逐,一派生态野趣。漫步其间,赏荷观柳,聆听鸥鹭唱鸣,顿感轻松愉悦,心旷神怡。但是,我建议不要继续东行,因为“鸟啼绿荫”的景致,在大明湖随处可见,没有必要到某一片特定区域去欣赏“鸟啼绿荫”。像明湖十景之一的“柳岸春深”亦是如此。






到处都是鸟啼绿荫

到此,七桥风月中的“七桥”已介绍了六桥,仍有“湖西桥”未能寻得。也难怪,此桥并不是坐落在“七桥风月”景区,二是位于遥远的大明湖西岸。若是体力尚佳,可前往寻游,若无余力,放弃了也不可惜,毕竟大明湖到处都是桥,五十四桥遍布其中,又何必在乎其中一二呢。湖西桥是坐画舫游船由护城河进入大明湖的第一桥,也是大明湖中的最西的一座桥。它跨拱较大,很有气势。西护城河的流水由此而入大明湖,清澈的泉水给大明湖西部带来了无限活力。


湖西桥

除了上面介绍的“七桥风月”的七座石桥之外,另有七座石桥杂错于“秋柳园”“超然楼”一带,相距不远,比较集中,应当寻而游之。它们分别是:以大明湖四季景色命名的四座石桥,即柳烟桥(春色杨烟)、藕香桥(夏挹荷浪)、芦花桥(秋容芦雪)、凝雪桥(冬泛冰天);以“岁寒三友”命名的三座石桥,即梅溪桥、兰青桥、竹韵桥。  


柳烟桥

柳烟桥位于渔洋桥、瑶榭以南,秋柳园以东,桥下九洞,桥面铺七行条石,中间五行宽,两侧窄。其借用大明湖春天的代表景观“春色杨烟”,又契合“秋柳含烟”的景致,周边杨柳众多,千万枝条摇曳,叫“柳烟桥”名符其实。


藕香桥

藕香桥位于南丰桥南端“曾堤萦水”石刻东转十米,为单孔石拱桥。济南的市花是荷花,大明湖夏天的代表景观是“夏挹荷浪”,所以此桥取名“藕香”。


芦花桥

芦花桥位于超然楼西,竹韵桥东南方向约70米。这里原是小东湖旧址,曾长满芦苇,夏天绿葱葱一片,微风吹来,唰唰哗哗响起,犹如美妙的音乐在空中回荡。秋天“苇花摇白,一望弥漫,可称秋雪”,满湖都是白茫茫,简直是到了洁白的仙境。大明湖秋天的代表景观是“秋容芦雪”,故称芦花桥。桥栏颇为精致,桥南是小湖,桥东北方向可见超然楼。漫步桥上,极易联想起唐人司空曙的《江村即事》:“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超然楼旁的“芦花桥”,原是贺胜戏场街的西段。芦花即芦苇之花。过去的小东湖全湖几乎都长满了芦苇。


凝雪桥

凝雪桥位于曾堤中段偏南的地段,东望鹊华桥,西见梅溪桥,南有百花桥,东北是芦花桥。名来自大明湖冬季的代表景观“冬泛冰天”。如同凝云(浓云)、凝雾(大雾)、凝霜(浓霜)、凝寒(严寒)一样,“凝”表示程度很深,凝雪即大雪、寒雪。凝雪桥是富有诗意的名称,唐诗对凝雪曾作过这样的描述:“碧落谁分造化权,结霜凝雪作婵娟。”元末明初的大画家王冕曾做画并赋诗予以颂扬。

我们再来看“三君子桥”,即竹韵桥、兰青桥和梅溪桥。竹韵桥位于在南丰桥的南面,藕香桥的南偏西,凝雪桥的正北方。该桥是一座扁平的小拱桥,被置于一片竹林之中,使人们不由得与竹子联想到一起。竹的身影,竹的气质,更有风吹竹子而形成的特有声响,那就是竹韵。唐人许浑在《奉命和后池十韵》写道:“野桥从浪没,轻舸信风移;竹韵迁棋局,松阴递酒卮。”《白雪遗音·马头调·桐叶惊风》中说:“寒虫鸣,玉砌竹韵杂松涛,不住叫号。”清人曹寅《贺新郎·夜间耳鸣息》词中说:“腊黄浅映鹅儿泻。渐翛翛、半庭竹韵,有声有画。”是啊,置身于竹韵桥上,眼翠绿的竹林,着淡淡的竹香,耳闻悠悠竹韵,缭绕在薄雾氤氲的林中,那是多么诗意的享受啊!


竹韵桥

提到竹韵桥,就不得不提明湖新八景之一的“竹港清风”景区。该景区位于竹韵桥东北,“超然致远”景区的正北。在一条篁竹甬道边,立有一块“竹港清风”石刻,甬道的另一边,竹林掩映之下,建有母子二人嬉闹雕塑,还有一条小狗添乱,栩栩如生,生动有趣。沿着甬道往里走,你会发现在里面是一个幽静的景区,一片翠竹掩映下有个小淇园,园中主景为“一竿亭”。亭子的立柱、围栏、横梁、隆起的屋脊和飞檐都装饰成深绿色的竹竿状,与周围的竹林和绿荫环境融为一体。亭额“一竿亭”三字为刘炳森所题,书法凝厚稳健而俊逸潇洒。两侧的楹联“杏花含露团香雪,竹影侵云拂暮烟”,是清末民初书法家华世奎(1863~1941)的墨宝,为游人勾画出一幅幽静的竹林暮景图。


竹港清风



竹港清风景区入口处

亭内有当代书法泰斗启功老先生题写的“竹港清风”匾额,书法结体严谨,笔画清朗俊秀。两侧的楹联为“水唯性淡真吾友,竹醉心虚是我师”。此联出自唐代白居易在《池上竹下作》一诗,全诗如下:“穿篱绕舍碧逶迤,十亩闲居半是池。食饱窗间新睡后,脚轻林下独行时。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何必悠悠人世上,劳心费目觅亲知?”


一竿亭

一竿亭内

一竿亭四周,茂林修竹,绿荫婆娑,林中石径蜿蜒,通幽入静,凉风习习,颇感惬意。“小淇园”在历史上曾为“历城十六景”之一,早在明代就是济南著名的园林和觞咏胜地。明万历年间,户部尚书赵世卿辞官回到济南修建此亭,文人雅士集聚于此,浏览湖上风光,抚琴博弈,吟诗作画,小淇园一时名扬历下。后年久失修,废于清初。近年明湖景区扩建,恢复重建了这一景观。


兰青桥

好了,继续介绍“三君子桥”。兰青桥位于竹韵桥正西,以岁寒三友兰花命名。兰花确有君子之风没有醒目的艳态,没有硕大的花叶,却具有质朴文静、淡雅高洁的气质,很符合东方人的审美标准。我国文人通常以“兰章”喻诗文之美,以“兰交”喻友谊之真,也有借兰来表达纯洁的爱情,“气如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寻得幽兰报知己,一枝聊赠梦潇湘”。兰青桥是处于水青竹之中,环境幽静文雅,人们深处翠竹之间,大有忘红尘之烦,悠然升起超脱之情。




梅溪桥

梅溪桥位于兰青桥的正南,凝雪桥正西。梅溪桥是造型最独特的一座桥,桥栏透空雕花,桥面西侧有廊亭,廊亭中设靠背长椅,这样的造型酷似畲乡廊桥,别有一番风韵。桥上有亭,亭建桥上,亭中并有靠背长凳,供游客歇息,歇息之中还可依桥尽赏大好的湖光山色,仿佛客在画中游,画中任客游。我国多处有梅溪之名,大概皆因溪旁遍植梅树之由。梅为寒岁三友之一,寒冬先行开放,象征着坚强和高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具有强大而普遍的感染力。


超然楼

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经观赏了十多座石桥,虽然可能走了一些回头路,但这“七桥风月”景区确实路桥错综复杂,要想多看几座石桥,不走一点冤枉路那是不可能的。下面,我们得去“超然致远”景区看看。其实,刚才我们在寻游“七桥风月”之时,总会有意无意地望一望那座古色古香的雄伟高楼,那就是大明湖超然楼。

超然楼兴建于元代,公元1320年前后,元翰林大学士李泂引疾告归,建超然楼于大明湖畔。此后,明清两代许多名家在此留下诗作。清代大文豪蒲松龄客居济南时,就一超然楼为寓所之一,他在《僦居湖楼》中写道:“半亩荒庭水四周,旅人终日对闲鸥。湖光返照青连屋,荷气随风香入楼。”此“湖楼”就是超然楼。


超然楼侧面

但是,岁月的沧桑导致院楼损毁废弃。九十年前,胡适游大明湖,表达了“缺少一座万丈高楼”之遗憾。2007年,大明湖扩建工程开工后,在超然楼旧址重建此楼。重建后的超然楼高51.7米,上下7层,大明湖最高的地标性建筑。楼体坐落在宽大的汉白玉台基上,结构精巧,布局美观,巍峨挺拔,气势雄浑。栏杆及外表全部覆铜瓦,阳光照耀下,流光溢彩,金色灿灿。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都给人以和谐的快感,因而被誉为“江北第一楼”。远远望去,那曲线优美的屋顶交错重叠,轻巧灵动的歇山重檐,鸟翼伸展的檐角,恰似展翅欲飞的大鹏。


超然楼下好风光


远看超然楼

超然楼内有电梯直达观景台,游人漫步回廊,整个大明湖乃至泉城的秀丽景色尽收眼底。俯瞰楼下,明湖翠柳夹岸,郁郁葱葱,亭台楼阁色彩斑斓,一泓碧波潋滟空濛、鸥翔鳞集,游船画舫、点缀其间。水清如镜,留佛山倒影;荷香似酒,伴竹港清风。流连之余,不由得感叹千百年间沧桑变迁,这一湖碧波秀水不知记录了多少人文风景与风月往事。放眼远眺,极目云天,南有群峰泛黛,拥绿叠翠,云光岚彩,画屏天成;北望齐烟点点,鹊华竞秀,黄河如练,大桥如虹。此情此景,只觉山河无限,云霭茫茫,不仅在视野上达到致远,而且在精神上达到超然,这大概就是登超然楼的最高体验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明湖新区景点简介
济南大明湖超然楼题咏
济南故事:探寻济南八景的景象意蕴
逛大明湖
13 大明湖
跟着老残游济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