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洗还是不洗?为何古代人对于洗澡分歧这么大?

洗还是不洗?为何古代人对于洗澡分歧这么大?

遥忆旧青毡

孔子有一次下课后问自己的学生们,以后都有什么理想啊?

子路说:当官。冉有说:当官。公西华也说:当官。

只有曾皙说:“我想在春天的时候,跟一堆大人、小孩们在一起洗澡。洗完后再吹吹风,最后一起唱着歌回家。”

孔子说:这个想法好啊。孔子是天下文化人心目中的典范,大家便开始相应号召啊。

《汉书》记载:“吏五日得一休沐,言休息以洗沐也。”也就是说当官的,你上五天班就可以休息一天,然后回家认真洗澡。《明史》载,明代的内宫设有“混堂司”,就是一个专职洗澡的部门,配给太监的。在这个部门上班,可以享有国家的正式编制。

当然也会有不响应号召然后出糗的

魏晋时期的《世说新语》就记载了一段关于当时期驸马王敦的一个事情。先人们洗澡,是不会有沐浴露,都是用去污澡豆,当然不是一般人用得起的。王敦刚当上驸马爷的时候,还不是太习惯有钱人的生活。一次从厕所出来,一个侍女端来了澡豆和清水,但是王敦不知道澡豆干啥用的啊,以为是吃的,刚好也觉得饿了,于是就把澡豆都倒入水里给喝了。喝了。了。于是有了“不识澡豆”这一个成语,形容一个人少见多怪 。

都说:字如其人、画如其人,其实洗澡亦如其人。什么人洗什么澡。

王安石和苏轼在北宋时期有这样一段著名的相爱相杀的故事。在朝堂上,一个变法另一个不变;在朝堂下,就一个洗澡另一个不洗。据史书记载,这个王安石是“性不好华腴,自奉至俭,或衣垢不浣,面垢不洗”。也就是说王安石洗澡的是按“年”这个周期来算的。理由很精简呀,觉得常洗澡的人都是喜好奢华并且爱铺张浪费。不够爷们,更不够汉子。

苏洵对于洗澡的态度那就直接影响了自己的儿子苏轼。苏轼在二十一岁时,苏洵带 着他到汴京来应试,便寄住在兴国寺的浴室长老德香院中。寺里的僧人有每天沐浴的习惯,听说佛家沐浴澡身就能更洁心的信仰深深影响了苏轼。他的作品来中,更是把洗澡上升到放飞身心的高度。在北宋出现了正规的公共澡堂。到了南宋时期,人们已经开始泡药浴了。

到了元时期,元的澡堂,不仅能洗澡,还可以挠背、梳头、剃头、修脚等一系列的服务。而且价格不等,全套下来,也没多少钱,只是普通百姓还是付不起。 据记载,元代时期的杭州街道上就有 澡堂,而且杭州的人每天都会去洗澡,一般是在吃饭之前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澡堂要分男女?
嘲笑南方人不搓澡?怕是没见过他们在澡堂里的销魂样!
水到渠成
宋代的沐浴文化,颇有讲究,洗出了自己的时代特色|苏轼|宋徽宗|孔子|澡堂
朋友,您去过镇江吗?
诗词趣话之东坡戏安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