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末著名的起义军领袖张献忠,为何在谷城接受招抚?


来源:抗战影像史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张献忠,字秉忠,号敬轩,混号黄虎,是明末著名的农民起义军领袖。其为陕西延安府柳城涧人,出身贫苦人家,“父业屦,母织席”。因为其出身贫苦,故而张献忠并未受到良好的教育,自然也就不能通过科举走仕途之路。张献忠曾经做过捕快,被革职之后又投奔军队从军。在军中,张献忠仍然受着歧视和压迫,后因事在军中犯法,本应按律处斩,但当时的军官陈洪范为其说情,张献忠因而免死,其后便逃离军中。

张献忠塑像

在当时,明朝的统治已经走向没落,张献忠逃走后对官府有着强烈的不满与仇恨,便于崇祯二年组织人马起义。张献忠起兵时凭借的是“米脂十八寨”,在他的领导下,义军的实力不断扩张,发展成为陕北地区最为强大的一股农民军势力。到他起义的第二年,张献忠已经成为率众二十万的强大势力。崇祯六年,官军大力围堵农民军,张献忠等人的处境一度十分危急。在这种情况下,张献忠一方面采取诈降策略麻痹官军,另一方面利用冬天黄河结冰,率众突出包围,挺进河南。面对农民军的压力,明廷十分紧张,“密发黄金八万,银十万赂建虏”,以期能够“款建虏之后,可撤兵中原,以讨流寇”。明廷集中了大量的军事力量,开始清缴农民起义军。此时,张献忠率军开始流动作战,突破明军的包围,突出到安徽地区,攻破明中都凤阳,焚烧了明廷的皇陵和龙兴寺,震惊朝野。

崇祯皇帝

崇祯十一年,张献忠在明军的攻击的下遭遇失败,驻屯在谷城,被明军所包围。此时的张自忠为了避免灭亡,利用首辅薛国观和熊文灿的贪财,以重金贿赂,让他们帮忙招抚“文灿既得所欲,为之请官、请愉、请关防”,向朝廷建言招抚张献忠,并最终获得了崇祯皇帝的批准。“张献忠等淮赦死杀贼立功,着听总理前调度,其加衔给晌,并责成阮之钿安插事宜”。此时熊文灿已经获得了招抚张献忠的权力,并且成为了张献忠的“保护伞”。

张献忠“江口沉银”

在谷城期间,张献忠在谷城“不放兵,不应调,不入见”,并且领取了十万人的兵饷。保持了较强的独立性。对于反对招抚的官员,张献忠也利用当时的形势将其击败,获得了良好的环境。在谷城期间,张献忠对于明廷的官员和势力防范严密,其所属军队一直保持警惕的状态,连耕种都带刀而行。崇祯十二年五月,借河南饥荒之际,得以喘息修养的张献忠再举义旗,起兵反对明朝的统治,并大败左良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湖北谷城:李自成张献忠双雄会
农民战争与明朝的灭亡(二)
明末农民军领袖罗汝才是什么结局?他为何被称为“曹操”?
《明史》中的张献忠和李自成,没有患难与共,互相羡慕、嫉妒、恨
李自成为灭张献忠连皇北京不当了,两支农民军之间究竟有多大仇恨
张献忠谷城投降,陷入低谷,那么他是如何走出人生低潮的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