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曹魏政权为何要推行屯田制?屯田制给曹魏政权带来了哪些影响?


来源:抗战影像史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东汉末年以来连年的封建战争,给当时的社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曹操在《蒿里行》中写道“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便是最好的见证,描绘了当时社会凋敝的凄凉景象。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

曹操在统一北方之后,面对这种情况,展开了一系列恢复社会生产的措施,而屯田制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措施。屯田制“是国家采取半强制性的手段使土地和劳动力相结合,其形式有民屯、军屯”。这种并非曹魏政权首创,早在秦汉时期就有类似的大规模屯田的行为,汉武帝曾在边境地区大规模推行屯田制度,一方面是为了加强边境地区的军事防守力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解决流民严重的社会问题。

汉武帝像

曹魏政权推行的屯田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汉朝的经验,分为军屯和民屯两种形式。民屯始于建安元年,将流民集中在一起生产,此后不久,便将这种制度推广到黄河中下游和全国水利条件优良的地区。其管理形式借鉴了军事管理的经验,五十人为一小屯,小屯置司马,司马之上还有都尉、典农中郎、大司马,品秩非常清楚。

军屯的成员基本由士兵组成,正式建立于建安二十三年左右。其设置地点与汉武帝的边境地区不同,曹魏政权的军屯地点往往设置在“士家”聚集、长江沿岸、吴蜀接壤之地。“士家”指的是士兵的家属,可以提供额外的劳动力,而长江沿岸、吴蜀接壤之地,往往是军事冲突频发之地,所以通常比其他地区的军屯规模更大。

屯田制之于曹魏政权意义非凡。虽然在推行过程中遇到不合作、劳动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但是其所带来的耦合效益远远大于其弊端。首先,东汉末年连年征战,数以百万计的流民流散于社会,对社会稳定构成了潜在的巨大威胁,屯田制的推行,将绝大部分的社会流民吸收消化,从事生产,起到了安稳社会的巨大作用。其次,大规模屯田带来的经济效益非常可观,政府在组织生产的同时,也对其征收赋税,其比例在百分之五十到六十不等,如此高额的佃租,保障了政府财源的充足,而最后曹魏政权能够一统三国,与雄厚的物资基础息息相关。最后,从侧面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效果,因为屯田均由中央政府控制管理,所以尽可能的减少了流民依附世家大族的可能,也就降低了平衡中央和地方权力的难度,实质上变相的加强了中央的实力。总而言之,屯田制对曹魏政权意义非凡。

参考书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曹操:一个平乱致治的超世之杰
从三足鼎立到西晋一统:英雄故事只是表象,玩转了财政才是大赢家
魏蜀吴三国鼎立,哪国百姓的幸福感最强?
S037 曹操的逆袭02
曹魏政权为何重视农业发展?浅析为何说政权与农业属于“共同体”
历史的尘埃——曹魏屯田源于何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