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剑父是中国现代美术的先驱者
大图模式
■粤海弄潮——院藏高剑父、高奇峰绘画展 高剑父《鸡声茅店月图轴》
大图模式
■饮马渡关图轴-高剑父广东省博物馆藏1917年
大图模式
■高剑父《昆仑雨后》
大图模式
■东南亚与南亚写生 1930年-1932年
“美术界对他的地位推得仍然不够。”清华大学教授陈瑞林表示
为纪念高剑父诞辰140周年,日前在岭南画派纪念馆举办的“先声——高剑父艺术研究文献展”迎来了学界再一次对高剑父艺术、人生以及影响力等方面的探讨。清华大学教授陈瑞林认为:“广东美术为什么能够发出先声?因为广东是最早受到近代西方影响的地方,是新文化潮流和新美术潮流的摇篮。”在谈及对高剑父的定位时,他更认为目前美术界对高剑父的地位推得仍然不够,在他看来,“高剑父是一位杰出的中国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中国传统美术的革新者和中国现代美术的先驱者。
创建“缤华习艺院”,开设“折衷派”课程
高剑父出生于广州番禺员岗村的一个乡下郎中家里,但少年时代遭遇家道中落,为谋生计,曾在瓷窑做学徒画工艺品。但真正影响高剑父走上艺术道路的,是隔山乡“十香园”的花鸟画家居廉。1892年,高剑父拜师居廉,正式开启了伴随一生的艺术生涯。随后入读黄埔水师学堂,虽然半年后因病辍学重返居氏啸月琴馆,但在洋务派推行“新政”开办的新式学堂里,高剑父一定程度上受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影响。
在同为居廉门生、广州十三行富商后代伍德彝的引荐下,高剑父认识了于澳门经商的伍汉翘,并且得到后者的资助就读澳门岭南学堂,开始接触到有关西画的知识。在伍家,高剑父还结识了廖仲恺、何香凝夫妇,以及经常参加伍家书画雅集的日本画家山本梅崖。在后来的留日生涯中,高剑父得到了廖仲恺、何香凝极大的帮助,他曾到日本美术院旁听,学习绘画、雕塑等;曾在“名和靖昆虫研究所”临摹大量昆虫标本;闲暇时间经常到上野公园、向岛百花园、越谷古梅园以及一些博物馆参观写生;为了对西方绘画的技法、观念有更多的了解,还加入白马会、太平洋画会、水彩研究会等美术团体。
1905年,高剑父与潘达微、何剑士、陈垣等在广州创办《时事画报》。作为新式美术教育的早期推动者,1908年,高剑父与潘达微等人创建“缤华习艺院”,“专攻刺绣、手织、图画”。习艺院以“博综今古,并包中外”作为办学宗旨之一,开设了“折衷派”的课程,数年间培养了不少美术人才,开创了美术教育新风气。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瑞林认为,高剑父是一位杰出的中国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中国传统美术的革新者和中国现代美术的先驱者。
高奇峰将自己的画作径直标明为“折衷派”
民国元年,高剑父、高奇峰兄弟赴上海创办《真相画报》,报馆位于人称“报馆街”的福州路惠福里。虽然《真相画报》只出版了17期,但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等人在《真相画报》刊图著文,展现岭南画派的艺术主张,对于岭南画派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真相画报》第1至16期连载了陈树人的文章《新画法》,较为完整系统地阐释了岭南画派“折衷中西”的艺术理念。
高奇峰在《真相画报》第11期“本报同人美术画”专栏中将自己的画作径直标明为“折衷派”。“折衷派”,后又称“新派”或“新国画派”,这些名称与后来出现的“现代画”“现代国画”等词,都是“新国画”的等值概念,向大众明确表达了这是一种“中西融合”的、别开生面的新画风。
继出版《真相画报》之后,1913年夏,高剑父、高奇峰兄弟开办审美书馆。这是一个带有画廊营销机制及市场运作功能、具有商业性的艺术实体,主要出版精印中西图片、明信片、书刊、画册,出售中国画作品、文房四宝等。书馆出版的《新画选》辑录了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的画作。1921年高剑父主持“广东省第一个美术展览会”。
1923年,高剑父在广州开设“春瑞草堂”,招生办学,后更名为“春睡画院”。他打破了过去传统的以因袭、模仿为基础的师徒授受方式,在国画教学中开设素描、色彩学、诗词、书法、美术史等多种课程,既有临摹,又重写生,并根据学生不同的素质特点,引导他们有意识地确定自己的重点发展方向。他强调:“无论学哪个时代之画,总要归纳到现代来,无论学哪一派、哪人之画,也要有自己的个性和自己的面目。”与其早期在《真相画报》提出的“折衷中西,融会古今”一脉相承。
岭南画派一词最早见于刘海粟的文章
高剑父本着有教无类的思想,免费招收了许多有志于美术的穷学生。他非常爱才,对关山月、黎雄才等天分较高的学生要求更严,甚至资助学生留学深造,为“新国画运动”培养了生力军。画院还举办个人画展和师生联展,开现代画坛之新风。
1926年,高剑父兼任佛山市立美术院院长。1933年起,高剑父任广州国立中山大学教授。1936年又北上南京出任国立中央大学教授。1938年广州沦陷,高剑父避居澳门普济禅院,继续主持春睡画院教学。抗战胜利后,高剑父回到广州,在春睡画院原址创办南中美术院。1947年,高剑父出任广州市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
岭南画派美术教育事业硕果累累,培养出了关山月、黎雄才、方人定、黄少强、赵少昂、杨善深、司徒奇、何磊、叶少秉、何漆园、周一峰、张坤仪、黎葛民、苏卧农、李抚虹、赵崇正、叶永青、黄独峰等一批优秀人才。
1934年,刘海粟《中国画之特点及各画派之源流》曰:“折衷派阴阳变幻,显然逼真,更注意写生,此派作家多产于广东,又称岭南画派。陈树人、高奇峰、高剑父号称三杰。”广州美术学院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所所长梁江表示,“实际上我所见到的‘岭南画派’一词最早是在刘海粟的文章,而不是后来很多学界争论的在上世纪50年代约定俗成的。”
反复强调绘画要代表时代,随时代而进展
1935年,徐悲鸿发表了《谈高剑父先生画》,极力推崇岭南画派的革新精神。岭南画派声誉日隆,次年,高剑父往南京担任中央大学教授。任教期间,高剑父组织亚风画会,推行“新国画”。
大约十年后,为了继续推行“新国画”,花甲之年的高剑父制订了《十五年计划》《复兴中国画的十年计划》,提出“新文人画”,“以宋院画为基础,而参以世界画法之长,加以透视、光学、空气、阴影等科学方法,以现代事物为对象,而成一现代的中国画”,以侧重“笔墨之写意”的方法继续探求“新国画”,他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也呈现了传统文人画的回归倾向。
高剑父一直倡导“为人生的艺术”,认为绘画的宗旨是反映“时代精神”。他反复强调“绘画是要代表时代,应随时代而进展,否则就会被时代淘汰了”。变革应该是无止境的,用他的话来说“尚是日日在研究室来试验一般”,他觉得时代的车轮不断地向前转动,“今日改革了,创作了,不久就会陈旧了,又有新方法、新理论出现,那时又从而改革之、创造之,实在永远地革命,永远地创作,才能永远地进化的”。不断求新求变成为“新国画”长青的动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剑父
岭南画派
​在口水中成长的“岭南三杰”!
高剑父和岭南画派
岭南画派 二高一陈
岭南画派?高奇峰高清作品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