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猪排山:美军难以忘记的噩梦

1

美国这支“生力军”给志愿军出了大难题




在抗美援朝战争第四次战役的尾声阶段,由于损失严重,美军向朝鲜战场补充新的武装力量。


1951年4月9日下午,美国国民警卫队第40师的先头部队乘运输舰“帕特南将军号”抵达日本横滨;国民警卫队第45师的出发准备也已结束。


他们就是美国派往朝鲜战场的第8和第9个师,也就是美军的第十六军。


注:一些人认定战争中美军在朝鲜只有7个师,但实际美国向朝鲜战场投放的,为骑兵1师,步兵2、3、7、24、25、40、45师,陆战1师,共计9个师,另外还有空降187团。


美国国民警卫队,最初为美国各州民兵组织整合而成,原则上为美军后备力量,平时归州政府指挥,但联邦政府仍有权召集他们,事实上这支武装力量几乎没有缺席二十世纪至今美国任何的重要对外战事。

美国国民警卫队“名不副实”,实为美国对外战争的利器之一

 

12月,美军步兵第45师和原在朝鲜的骑兵第1师进行了轮换。


12月29日,美45师全部进入朝鲜。


美国人所谓的“猪排山”(形似猪排),正在美45师的防区内。


这座山,我方称之为石岘洞北山,海拔281.2米,处在当时敌我之间的缓冲区内。


1952年6月,美军为抢夺缓冲地带,制定了所谓的“回击”计划。


一个重点目标就是在石岘洞北山一线的驿谷川缓冲地带。


45师师长戴维·L.鲁弗勒少将在驿谷川谷地精心选择了11个战术要点,决心从6月6日夜起,在24小时内把它们占领过来,其中,10号目标就是猪排山。


驿谷川,这条朝鲜半岛临津江的小小支流多次“出镜”,成为中美双方对抗的焦点。


在美45师对面的,是志愿军三十九军117师。


三十九军的王牌主力师是116师,有句话说“116打,115看,117围着团团转”。


实际上,115和117师均非等闲之辈,是一等一的主力师。


美45师的行动,给我117师出了一个大难题。


石岘洞北山被美45师180团占领后,南靠敌346.6高地,东接敌334高地,距我117师下朔谷、新村南山前沿阵地约1.5公里,地势略高于我阵地。


我117师阵地在美45师前沿阵地瞰制之下,我方阵地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美军于6月6日抢占石岘洞北山后,迅速在高地构筑土木地堡十余个和其他工事,设置了三道铁丝网,形成环形防御阵地,企图固守。


电影《猪排山》中的美军铁丝网(图源:时光网)


从地势来说,该阵地因其海拔低于美军后方阵地,又在美军防御体系中稍稍前出,便于敌人控制而不宜我夺取,我夺取后反而容易遭到美军三面交叉火力打击。


打下之后很难守住,不打又威胁到我军安全。怎么办?这对117师来说,是个难题。


可是,换个角度来看,美军前出抢占缓冲区的战术要点,又是将其兵力、装备“送”到志愿军阵地前火力网之下。


这是主动“上门寻死”,不打白不打。


关键是:怎么打?


2

士别三日,志愿军可以这么打




在战争中,实力较弱的一方往往不能寄望于一战定乾坤,而是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战术胜利来消耗对手的有生力量,积小胜为大胜。


这就是毛泽东针对抗美援朝战争提出的“零敲牛皮糖”战术。


面对眼前棘手的局面,为达成有效地打击、消耗敌之有生力量之目的,117师左思右想,制定了这样的作战方针:


战而不占,攻而不守,速胜速离;


连续作战,反复争夺;


各分队寻找战机,轮流参战。


三十九军军长吴信泉对这个作战方针非常满意——不能一口吃成胖子,攻而不守,速胜速撤,非常正确!


吴信泉将军


可以说,117师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出了最正确的战术,让美国人持续“流血”:


美国人既然咄咄逼人,非要抢占前出的战术要点威胁我军安全,那我们就坚决把你打掉;


打下来之后,我们不要,让你再占;


等你占了再打,反复地打击你一个创口,让你流血不止。


看看美军到底有多少步兵往这个无底洞里填。


不过,一般来说,进攻敌人阵地,己方也要付出巨大的伤亡代价,对于开战以来“火力极度欠缺”的志愿军来说,为什么此时有这个底气——能够在大量杀伤美军的同时有效控制我军伤亡呢?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志愿军已经不是1950年刚入朝作战时一次战役只能打可怜巴巴几百发炮弹的状况了(志愿军机动炮兵在第一次战役中仅发射炮弹505发,在第二次战役中发射549发,还不及美军一次连级进攻),有能力让“猪排山”的美军尝尝我们火力网的威力。


志愿军火箭炮齐射,此时志愿军的火力已大大增强


敌人也逐渐感受到了志愿军的这种变化,据美军统计:


也许更引人注目的是在1952年春季,敌人在稳步增加他们的炮兵力量。从4月到6月,敌人的大炮从710门增加到884门。而且炮火越来越猛烈,使人印象深刻的是投放在'联合国军’阵地上的炮弹也越来越多。从4月到6月,敌人平均每天发射的炮弹从2388发增加到6840发。


3

志愿军“五擒五纵”,美军无法醒来的噩梦




猪排山(石岘洞北山)之战示意


注:在上图中的丁字山,美国人也曾试图选择志愿军一个较为孤立的战术据点来进行空中、坦克、炮兵、步兵的协同作战实验。这就是著名的丁字山之战,美军称为斯麦克行动。


在这次有众多记者参观的战斗中,美军丢尽了脸,在消耗了360000磅炸弹和22个凝固汽油箱、12000发105毫米炮弹和155毫米炮弹、75000发50毫米和40毫米炮弹、2000多发90毫米坦克炮弹和75000发直径较小的炮弹、4500多发迫击炮弹、50000多发机枪和步枪子弹、650枚手榴弹之后,进攻的美31团2营伤亡150余人,防御的志愿军67师201团1连1排仅伤亡11人。这场战斗也因为参观记者的报道在美国国内引起舆论哗然。


因此,并非具有凶猛火力就足以获得进攻胜利,此战也与石岘洞北山战斗的过程、结局形成鲜明对比。


117师一打北山


117师把任务交给了359团,团遂将任务交给3营。


3营决心:


以9连为主攻,从敌阵地两侧突破,由西向东进攻;


8连2排为助攻,向石岘洞北山和东山之鞍部攻击,得手后,一部阻击东山援敌,一部自东向西协同九连攻击;


8连3排为营预备队,营机枪连随行战斗。


八连突击排长和班长潜入敌阵地前一辆被我炸毁的坦克内,抵近观察了一天,全面了解了敌前沿阵地情况。


6月9日19时,3营长陆子清、教导员郑绍华率攻击部队300余人分两路隐蔽向北山接近,22时至敌前沿潜伏下来。


为掩护3营接敌,师不断以炮兵对敌人各阵地进行“欺骗射击”,使其难以发现和判断我之意图。


石岘洞北山战斗中的志愿军炮兵观察所


22时40分,我12个炮兵连对北山美180团A连(加强连)进行10余分钟的火力急袭,突击分队迅速前出开辟通路;


我支援坦克和营火力队以直瞄射击摧毁和压制敌阵地上复活的火力点,步兵于22时55分发起攻击。


在炸开6道铁丝网、捣毁3个地堡后,处于主攻方向的9连被敌火力压制在山坡上,连长、指导员、1排长均负伤,进攻受挫。


一小股美军乘机窜出工事向1排反冲击。1排战士同敌人展开了白刃格斗。


营长见攻击受阻,当机立断,改变突击方向,令9连2排不惜代价从左翼向山上猛攻。


2排尖刀5班在班长邓集琦率领下,一路攻打,击垮敌人四次阻击,炸毁敌6座地堡,毙敌30余名,随即向1排当面之敌侧后迂回。


美军见势不妙,撤回阵地,我2个排成功汇合。


此时,处于助攻方向的8连2排排长负伤、副排长牺牲,指挥排副排长李海主动代理2排排长,也突破了美军前沿,攻占了北山和东山鞍部的敌阵地。


突破敌前沿后,营长陆子清率9连3排从正面攻击,由西向东与8连2排会合,实施穿插分割,打退东山增援之敌;教导员郑绍华将9连1、2排合编为1个排,沿山南侧向东继续进攻。


美军在我猛攻下陷入一片混乱,我军趁机插入敌阵地,充分发挥近战、夜战之特长。


教导员在作战中弹负伤,他不顾伤势,审时度势,决定趁美军混乱之机扩大战果


他一面包扎伤口,一面果断命令预备队8连3排投入战斗,沿山脊北侧向东攻击。


主力在营长率领下,向残敌发起最后攻击。


邓集琦战斗小组躲过敌人的机枪火力,将最后一个核心地堡炸毁。


朝鲜战争中的美军机枪阵地


23时53分,战斗胜利结束,志愿军伤亡107人,全歼美180团1个加强连,毙敌220余名。


拂晓,3营撤离石岘洞北山。


117师二打北山


6月10日,美180团一部复占石岘洞北山。


349团判断美军可能是打扫战场,搬运尸体,晚上可能会撤,于是,命令1连连长李国卿率1个加强排,带无后座力炮1门、重机枪1挺组成小分队,前往侦察。


21时,李国卿抵近侦察发现,高地上至少有1个加强排的敌人正在抢修工事,据此判断敌人很可能是要固守。


他认为,我小分队兵力、火力虽嫌不足,但利用夜暗的掩护,趁敌不备,有把握获胜,于是,立即组织兵力火力,准备给美军来一个突然袭击。


11日零时30分,潜伏在北山侧面的我侦察分队突然向美军阵地发起猛攻,仅8分钟即占领阵地前沿。


此时,一股美军向侦察分队展开反冲击。


李国卿根据美军火力及反击情况,判断敌兵力比预计的还要多,约为1个连。


电影《猪排山》中的美军冲锋(图源:时光网)


敌众我寡,还打不打?李国卿将手一按,继续打。


1班用唯一一挺机枪控制整个正面,3班进至高地西南侧,从敌侧后发起攻击。


战士高永水在爆破地堡时,敌人把爆破筒推出。他再次将爆破筒插进地堡,用身体抵住,与敌同归于尽


8班插至高地南侧,切断了美军退路。9班从南向山顶攻击,2班由北向南攻击,形成南北夹击之势。


这一打法使美军一下子陷入多面应战,其战斗决心动摇


2时30分,四次负伤的李国卿率侦察分队全歼守敌140余人,我军伤亡41人。


小分队旋即撤离北山,返回阵地。


117师三打北山


6月11日,美军又重占石岘洞北山,并以声东击西之计,猛攻其“8号目标”(我军称为190.8高地)。117师遂集中主要炮火和兵力在该高地与美180团展开激烈争夺战。


美军趁我军无暇顾及北山之机,昼夜抢修工事,在山前山后筑地堡40余个、半坑道工事2条。


各主要地堡间交通壕、堑壕贯穿交织,阵地四周设置了6道铁丝网,并可得到334和346.6高地主阵地曲射炮火的直接支援。


整个阵地防御体系完整,工事坚固,大大增加了志愿军进攻的难度。


美军方资助的《猪排山》在还原美军武器装备方面相当可信(图源:时光网)


然而,其实美军加大兵力增强北山防御正中我下怀——志愿军加强的火力正是为其准备的。


于是,117师调来师属炮兵团及配属的炮兵27团、30团共16个炮兵连、55门火炮组成炮兵群。


步兵方面这次由349团2营担任攻击任务。


经4天的周密准备,6月20日23时,志愿军以美军之道还治其身


117师先以炮火佯袭190.8高地,进行欺骗射击;


23时10分,炮火突然转向石岘洞北山猛烈轰击。


守敌猝不及防,前沿工事被破坏。


2营营长朱光道、教导员张德禄立即指挥4、5连,同时发起猛攻。


4连这边遭到美军复苏的火力压制,伤亡很大,突破受挫。


4连3排战士罗天喜奉命前出爆破。


这可能是我军在朝鲜战场最机灵的爆破手。只见他辗转腾挪,在美军地堡群之间穿行,直扑核心地堡,将其炸毁。


美军其他地堡失去指挥,顿时陷于混乱


4连趁机攻击,连续爆破29座地堡,与5连3排共同冲上美军主峰阵地,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罗天喜又用铁锹接连劈死2名美军。


5连3排战至最后,仅剩周正弟等3人冲上主峰,在山顶与敌搏斗。


21日1时,我4、5连全歼守敌美45师179团D连2个排及加强分队共200余人,并俘美军5人。我攻击部队亦付出了伤亡150余人的代价。


117师三次攻打石岘洞北山,我军共计投入兵力500多人和十几个炮兵连,歼美45师179团、180团共500余人,我伤亡近300人。


三次出击,均获胜利。


三十八军四打北山


7月13日,三十九军将阵地移交三十八军,其113师进至石岘洞北山一线。


美45师趁我军换防,企图先下手为强,对113师阵地连续发起几次进攻,均被打退。


来而不往非礼也,美军进攻不成,轮到我军反攻了。


此前,三十九军已经做了三次示范,三十八军自然心领神会,目标又被定为石岘洞北山,打法一样。


337团团长朱月华领了任务,直接去看了地形,回来说了三条:不丢武器,不丢烈士,带回俘虏。


9月18日16时,113师数十门火炮突然向北山实施了20分钟火力准备


16时20分,步兵开始冲击。4连尖刀8班冲得实在太快,在10分钟内连续爆破5个地堡,冲上主峰。


班长姚福胜率仅剩的战士孙振江、黄道文、徐长海连续打退美军5次反冲击,牢牢扼守住其核心阵地,终于等到其他攻击部队跟上来。


全歼美军1个加强连259人,我军伤亡74人。


石岘洞北山之战中的志愿军炮兵阵地


二十三军五打北山


1953年1月1日,二十三军接过三十八军防务。


二十三军进入朝鲜战场晚,比较谦虚好学,一听还有这种战机,哪里肯错过。


3月6日21时52分,二十三军67师201团5连利用夜晚悄悄接敌,越过铁丝网后,在距离美守军(此时志愿军当面之敌已更换为美步兵第7师)壕沟30米处突然发起进攻,10分钟内歼敌前沿1个排又1个班53人,俘虏3人。


在5连发起攻击的同时,67师37门火炮对美军主峰阵地进行火力压制,美军被打得动弹不得、无法出援,有力地保障了5连作战。


但是,这仗二十三军初次出击,我军亦伤亡57人。


3月23日20时,吸取经验教训的201团5连又来了,这次还是突袭,美军前沿阵地再次挨揍。


5连全歼敌3个排又2个班,100余人,俘虏7人。我军伤亡50人。


4月16日22时,5连,又来了。


这次,除了42门火炮,他们还带来了5辆坦克,在坦克炮凶猛的直瞄射击配合下,5连连长朱金余带着2排在9分钟内就冲上了主峰,自己两次负伤后壮烈牺牲。


此战,二十三军改了打法,留下5连1排固守,待美军反攻时,使用炮兵火力大量杀伤美军冲击的步兵。


1排坚守阵地两天一夜,在我炮兵支援下,杀伤美军近千人,我军仅伤亡238人。


《英雄儿女》中王成的原型蒋庆泉,正是在这一战中喊出那句著名的“向我开炮”。


电影中的王成(左)和现实中的“王成”——蒋庆泉(右)


18日,我军撤出战斗。


改进后的打法(我军称改进后的战术为“抓一把、连续抓”)大大提高了对美军的杀伤效率,取得了不俗的成果。


4

蓄势已满,志愿军结束“猫捉老鼠”游戏




1953年7月6日,朝鲜战争进入尾声。


在战场形势已发生变化的环境下,二十三军军长钟国楚决定:我们现在要收下这个高地,就这么定了。


钟国楚将军


这次二十三军决心动用67师全部力量,以200团6连攻击石岘洞北山,得手后,再以199团6个连、200团4个连、201团3个连共13个步兵连,配属67师全部炮兵和坦克反击美军。


美国电影《猪排山》描述的,正是这一次战斗。


我军势在必得,对面的美7师师长阿瑟·特鲁多少将则是势在必保。


因此,美7师大大加强了“猪排山”的防御力量,一共部署了第17团2个步兵连和1个火器连,决心在停战前死死守住这个高地。


67师事先在山腰距敌120米处挖了一条可以容纳一个加强连的屯兵坑道。


这条在美军眼皮底下的坑道为最后的攻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美军根本想不到攻击会近在咫尺。


7月6日深夜,志愿军的火炮开始急袭,以每平方米一发的密度落在了美军阵地上。


这个密度,向来只有美国人打志愿军的时候才会出现;然而此时角色互换,美军也品尝到了对方炮兵火力密集覆盖的滋味


不光是96门火炮组成的炮群,志愿军坦克也参战了,志愿军坦克2师4团2连16辆坦克奉命出动,任务是击毁猪排山后美军346高地的支援坦克,并掩护步兵攻占石岘洞北山。


200团6连随即在大雨中从坑道发起突然袭击,在坦克直瞄火力准确射击的协助下,美军前沿阵地像纸糊的一样被迅速突破。


坦克2连摧毁美军地堡30多个、火炮5门,215号坦克在和美军M46的较量中完胜,击毁敌车5辆,自己毫发无损,立了大功。


志愿军这辆编号215的苏制T-34坦克,战后被授予“特等功臣车”光荣称号(来源: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官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之五十二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3)四打猪排山
上甘岭后,又发生一场更惨烈的战役,意义重大鲜为人知
这仗打出三等功以上英雄12347人,英雄集体200余个,美军被迫接受停战
1952年秋季志愿军坦克第5团反击作战
8个美军晒太阳,神枪手邹习祥一枪击毙军官,余敌四散而逃
志愿军夜战有多厉害?1个班夺下美军3个高地,半小时歼敌1个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