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才能实现从律师到法务的华丽转身



几乎所有的律师,尤其是民商事律师,内心深处都会想这样一个问题:在做几年律师以后,要不要转去公司做法务?毕竟律师是一个看似风光,但对脑力、体力、专业技能等诸多方面有着极高需求的职业。青壮年的律师可以面对这样高强度的工作,但是当年华老去,可能便无法胜任,这时候,法务对律师来说便是一个不错的转向。除了这样的因素,还有一些律师是在律所工作过以后觉得律师并不是他们心目中所向往的职业,这样他们便会想着转职做法务。但是,我们要知道的是,从律师转为法务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





从团队核心走向边缘


律师事务所的生活非常光鲜,或者至少看起来非常潇洒:五星级酒店、时不时到一些旅游国家出差、没有任何预算限制,这一切都源于律师的业务处于律师事务所创收的核心圈。但一旦进入公司法务的角色,你就等于从“创收队”转会到了“成本队”。


某位国际公司亚洲区的法务负责人曾经笑着回忆自己对“法务”工作的初印象:“上班的第一天,按我事先提出的要求,我的办公桌上放着这两台很大的显示器,但没有键盘、没有鼠标,也没有任何其他东西!”她和很多从顶级律师事务所资深律师转行担任公司法务工作的人一样,将这视为两份工作之间巨大落差的象征。以前作为律师可以利用的知识管理系统、数据库、召集紧急会议的权利,这些律师事务所律师常用的资源通通不在了。“作为律师,通过接触公司法务,我面临的这些情况其实我早就有所了解,但有所了解和你真正开始过上这种生活,根本就是两件截然不同的事情。”


孤独感


对于那些需要自组团队的新手法务来说,掰断铅笔还只是小事。很多负责组建团队的公司法务都曾提到,因为没有像律师事务所那么庞大的律师团队作为背后支持,有时候所在公司甚至没有法务部、只有一位法务,公司法务常常会感到孤独。针对这种孤独感有一个“万金油”:不要害怕,主动去和其他公司的法务建立联系。


Joanne Low 是香港私募基金RRJ的法务与合规负责人,她说:“总会有人曾经和你面临相同的问题,”我的建议就是尝试联系这些过来人。”


另外一位香港基金的法务负责人李可胜(Kher Sheng Lee)提出了更为具体的建议:“即便是你在公司法务圈里没有任何现成的人脉,也可以打电话给朋友,让他们帮你介绍其他公司的法务,然后你需要做的就是拿起电话、介绍自己——这不会触犯任何一条法律或者‘行规’。”他说自己开始入行的时候也会时不时给同行的公司法务发发邮件、建立联系,现在他已经有了自己的圈子,他们会定期聚会、讨论一些法律问题或者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还会不时互相提供一些私下的工作支持。


不要再执着于某一领域


很多资深法务都会强调,初级法务必须要从在律师事务所工作时某个具体法律领域的专家,变身为法律领域的“多面手”——至少在那些“非律师”同事的眼里你要是法律界的“百科全书”。欧司朗照明(OSRAM)的高级法律顾问Bradley Chait说这是他在自己的第一份法务工作当中观察到的现象。“在德国,如果你拿到了律师执业证书,人们会认为你具备了在律师事务所担任律师、并找到针对某一领域法律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技能。但如果你进入公司担任法务,那人们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你可以解决所有不同法律领域的事情,这非常可怕。”


真正的实际操作比阐述明白这个道理困难得多,特别是当你加入时公司还在“白手起家”的时候。在李可胜加入的时候,他所在的是一家刚设立的私募基金,甚至连办公室墙上的油漆都还没干。他发现他的大部分工作不是解决法律问题,而是先发现、提出问题。“当时的情况有点儿像给自己做饭的情形——你做出来的饭,自己要全吃掉,放在我的工作环境下,就是我自己既作为客户提出问题,又作为律师来回答问题。更重要的是,在对冲基金这个行业里,真正要按我给出的答案去执行的人还是我自己。”


公司法务必须学会迅速学会积极地承担责任——因为和律师事务所的普通律师相比,公司法务的工作需要做出更多重要的决定。也就是说从律师转行进入法务的新人必须彻底摒弃自己内心对于风险的厌恶。当律师时候的心态:“我会根据法律规定向客户提供法律意见,不过我还是会告知客户,最后的决定你要自己去做,并承担相应的风险”,在成为公司法务之后是完全行不通的——因为你的那些不是律师的同事需要公司法务的“决定”。也就是说,你该抓紧时间改变自己厌恶风险的思维方式。


大局观


新手法务必须要对自己公司所在的行业形成宏观、充分的认识,而且不仅仅是从法律的角度。这项工作越早完成越好,因为随着工作的深入,你拥有的自由时间会越来越少。虽然这一点显而易见,但还是有很多新手法务宁愿承认自己对公司所在的行业缺乏必要的了解,也不愿意花时间去学习。


要知道,虽然这个“上手”的学习过程可能会比较痛苦、进展会比较缓慢,但日后在面临现实的商业问题时,这些知识可能会决定你提出的某项法律建议究竟是明智之举还是一记昏招。“公司法务应该多花一些时间和那些真正要去实施给法律意见的团队沟通,多听取他们的反馈意见,”李可胜强调。“一份合同就是一份作战方案。我们都知道如果一份作战方案站不住脚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所以,作为公司法务,你应该卷起袖子和业务团队一起加入战场,或者至少在前线观战。”


文章来源:《Legal 500|GC Magzine》2014年冬季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公司法务的纠结如何破?这里一文看懂!”
如何让大象翩翩起舞——英特尔是这样激励法务团队的 | 法务部
公司法务全面管理心得(上篇)
公司法务的胜诉兵法:案件路线图和合作四锦囊| 法务部
15年经验总结:公司法务与外部律师高效沟通的四个要素
重磅|明日世界的律师 (深度精简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