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方历史鼻祖希罗多德的故事世界——女人与战争

世人都知道,希罗多德的《历史》是一部记述希腊与波斯战争的巨著。这部书的开篇脍炙人口尤为著名:

  

  在这里发表出来的,乃是哈利卡尔那索斯人希罗多德的研究成果,他所以要把这些研究成果发表出来,是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遗忘,为了使希腊人和异邦人的那些值得赞叹的丰功伟绩不致失去它们的光彩,特别是为了把他们发生纷争的原因给记载下来。

  

  这段话表明了作为一门学科的史学的开端,因为它第一次显示了人的自觉的历史意识,作为历史意识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把人间事务看成是有因果联系的这样一种观点。而在这之前,人们一般把变化原因归结为天或神。希罗多德说得很清楚,他的研究就是要把希腊人和波斯人纷争的原因记载下来。所以,在交代了上面这段写作的主旨后,希罗多德就来探讨希波战争的原因了。

  与人类在传说阶段所具有的习惯看法一致,女人常常是事变的原因。现代史学在研究原因时,已不会特殊地看待女人的原因了,有时提也不会提起,但在史学初创阶段,这几乎是不可避免,这不仅是因为人们爱听,也是当时的认识所限。所以,希罗多德在探讨希波战争的原因时,首先探讨了古老传说中有关女人致祸的原因。从修辞的角度说,希罗多德把女人与战争的关系放在他的《历史》的开篇,也能抓住当时的听众或读者的想象力。

  希罗多德提到的导致希波’战争的女人有四个,她们是伊奥(Io)、欧罗巴(Europa)、美地亚(Medea)和海伦(Helen)。对希腊神话传说略知一二的人,也许会知道这些女人的故事,我就不多说了,说起来也太长了。我们只是来看看她们和希波战争有什么关系。

  希罗多德引述了波斯人的说法,说最初引起争端的是腓尼基人。在很久以前,居住在中东沿海地区的腓尼基人,他们载运着埃及和亚述的货物,来到希腊本土一个叫阿尔戈斯的地方与希腊人做买卖,有许多妇女来到船停靠的海边与腓尼基人交易,其中就有阿尔戈斯国王的女儿伊奥。当许多天过去,货物卖完时,腓尼基人临走抓一把,把伊奥和其他一些妇女给掳走了,放到船上带到埃及去了。这样一来便惹了祸端,希腊人为了报复,乘船来到了现今巴勒斯坦海岸的推罗,这里是腓尼基人的城市,希腊人在这里掳走了欧罗巴,欧罗巴是腓尼基国王阿革诺耳的女儿,阿革诺耳是海神波塞冬和利比亚的儿子,后来人名变成地名,利比亚这个地名就是由她而来,希腊人所谓的利比亚就是现在的非洲。这样看来,利比亚就是欧罗巴的祖母了,这说明了在人们的想象中非洲比欧洲古老的多。

  你夺我女,我亦夺你女,一去一来看来是持平了。但希罗多德转述波斯人的说法,说希腊人又犯下了第二次的不义之行,原来希腊人乘着一只长船(特指战船)来到了安纳托利亚的科尔启斯人的埃阿城,在那里办完他们的事后,也临走抓了一把,掳走了当地国王的女儿美地亚。这个故事的背景就是著名的阿尔戈英雄的传说,这些英雄们是到那里去夺金羊毛的。科尔启斯的国王派了一个使者到希腊,要求赔偿损失并送回公主,希腊人回答说,既然当年腓尼基人掳走伊奥后他们没有得到任何赔偿,那么他们也不能给科尔启斯人赔偿,这当然是强盗逻辑,但却是当时通行无阻的逻辑,甚至是“正义”的逻辑。

  这样,我们就来到了特洛伊时代,普利亚莫斯国王的儿子亚历山大(帕里斯)知道了上述的事后,就想从希腊人那里夺一个妻子过来,因为他想,根据同样的逻辑,那么他也就不需要赔偿了。于是就发生了大家都熟知的斯巴达的王后海伦被诱拐的故事,接着就发生了著名的特洛伊战争。正是这场战争,受到了波斯人的指责,因为在波斯人看来,抢女人只不过是小事一桩,但为此而出动大军,入寇亚细亚,灭掉了普利亚莫斯王国,就是太没有道理了。希罗多德说,自此以后,他们(波斯人)就把希腊人看成是自己的仇敌了,因为波斯人把自己看成是亚细亚各民族的主人。

  在有现代知识背景的人看来,如果说这些事件就是希波战争的原因,那么它们根本就无法成立,这倒不是因为那种总把女人视为祸水的陈旧观念,而是因为这些事例经不起理性的检验。就说特洛伊战争吧,希罗多德比较准确地指出了荷马创作这一故事的年代,而特洛伊战争发生的年代,希罗多德肯定是不知道的,后来人知道这一在荷马时代还是神话传说的事件为确切的历史事件,是19世纪特洛伊遗址被发掘以后的事了。而所谓伊奥事件、欧罗巴事件、美地亚事件如果真有,那也在海伦事件之前,属于无可稽考的神话时代。现在一般认为荷马史诗创作于希罗多德前400年,特洛伊战争则还要上溯400年,如此久远的女人事件能成为希波战争的原因吗?很值得怀疑。

  我读希罗多德,常常为他那种世界主义的理性精神所感动,常常为他作为一个史家的质疑和存疑态度所折服,我们这里既然说到了海伦,那么我们无妨顺藤摸瓜,看看希罗多德对海伦事件的质疑。如果海伦不是特洛伊战争的罪魁祸首,那么说她是800年后希波战争的罪魁祸首,就更没有道理了。希罗多德不相信海伦引发了特洛伊战争,他说:

  

  至于我本人,我是不相信他们关于海伦的说法的。我的理由是这样:如果海伦是在伊里翁(特洛伊)的话,那不管亚历山大(帕里斯)愿不愿意,她也要送回到希腊人那里的。可以肯定,普利亚莫斯和他最亲近的人们都不会疯狂到竟会使他们自己、他们的儿子以及他们的城市冒着危险而叫亚历山大娶海伦为妻子。

  

  这段话表明希罗多德相信人有一种理性的计算(盘算)能力,根据这种能力,人们很容易做出符合常情、常理和常识的决定。我们知道特洛伊战争进行了10年,破坏巨大,死人也多,一个人或一群人能够疯狂一时,但要异乎寻常地疯狂10年恐怕不容易。因此,希罗多德认为特洛伊不会藏匿海伦,即便藏匿了,也会在明显的损益面前做出符合常识的选择,从而把海伦交还给希腊人。

  当然,信念本身并不能决定事实,希罗多德上述相信人的理性能力的信念,出自他与埃及祭司们的讨论,所以,应该说希罗多德是依据一些不同的事实得出了上述的判断,而不仅仅是出于信念本身。我们接下来就来看看这是一个怎样的事实。

  当埃及的祭司们在向希罗多德介绍他们的古老历史,历数他们的国王,说到一个叫做普洛铁乌斯的国王时,希罗多德产生了一个疑问,因为这个国王为海伦建造了一个神殿,并和海伦同居了一个时期。所以希罗多德向祭司们问起了海伦的事。祭司们告诉希罗多德,当特洛伊王子帕里斯诱拐海伦回国时,由于风向的原因,把他们的船吹到了埃及,此时正是普洛铁乌斯国王当政时期。帕里斯王子的奴仆们为了保全自己,就把帕里斯王子诱拐海伦的事告诉了埃及人,普洛铁乌斯知道了这件事后,认为帕里斯王子诱拐主人的妻子同时又掠走主人的钱财是不义之行,他做出的判决是,把帕里斯驱逐出去,但把海伦留下,留待以后交还给斯巴达人。据祭司们说,当希腊人在毁灭了特洛伊后,他们才相信海伦并不在特洛伊,然后斯巴达国王来到了埃及,领回了海伦以及他的财产。

  这样一来,摆在希罗多德面前的就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上述埃及祭司们的说法,另一种则是我们熟知的说法,这种说法大家可以在如今拍的电影《特洛伊》或《木马计》中看到,也就是荷马的说法。通过上面引述的希罗多德的话,我们知道希罗多德是反对这种流行的看法的,为什么呢?希罗多德有他的理由,因为他分析了荷马的说法,认为荷马是知道海伦到埃及的事的,但为了使他的故事好听,他就迎合的大众的口味,编造了《伊利亚特》中的说法,为了证明这一点,希罗多德特地引述了荷马史诗中相关的部分,对此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做进一步的研究,因为篇幅的关系我就不详说了。我说这件事,一方面固然是为了证明海伦与希波战争根本不搭界,但另一方面我也没有做翻案文章的意思,我感兴趣的只是希罗多德的历史意识,因为这种历史意识是初次来到这个世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讲座︱徐松岩:希罗多德的《历史》是有闻必录,记载人事
雕塑 |《拉奥孔和他的儿子们》之一
【特洛伊之战09】阿喀琉斯的怒火,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希罗多德与《历史》
特洛伊战争:为爱而战并不可耻
特洛伊战争:一场美女引发的战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