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杂谈】给法官一次当庭说NO的机会

某种意义上来说,有一定比例的无罪判决,是控、辩、审三方和谐共存的重要标识。


文 | 取法中庸

来源 | 取法中庸的法律博客


域外的检察官,电影里描绘的个个帅到掉渣,又能言善辩,都是迷死人不偿命的主儿。现实世界里,他们还集体拥有一项超强技能,像小强一样皮糙肉厚,任被法院虐上千百遍,依然精神亢奋、屡败屡战。


令鄙人脑容用尽也无法理解,英美有25%的刑案(香港更过分,达到45%)被法院判无罪,作为检察官,居然还可以一个个人五人六。诉的案子好些个都无罪,搁在我们这儿,都够处分八回了。还是舞照跳、妞照泡,极端不负责任的办案态度简直令人发指。


大陆国家的检察官,相比还算厚道一些。5%的案子无罪,日本更好些,只有1%。但这也完全不足以骄傲自满。要知道,域外的无罪判决率,跟咱这儿2011年0.1%的无罪率比,简直都弱爆了。


据此认为,咱的侦控水平已是全球第一。我想但凡一个稍微有点人生阅历的看官,都不会如此草率和任性。可那些公认的法律优等生,弄出了这么多无罪判决,又是为何?


公诉其实是一种求刑权。未决前,求刑只是一种不确定的状态。既然是请求,法院自然不会有求必应。如果有什么事物会有求必应,那要么是迷信,要么就有猫腻,至少有协商。


当然,域外无罪判决多,跟他们起诉和审判采用不同标准有关。英美的一个案子,只要“有合理根据”就能起诉,而法院审判要“排除一切合理怀疑”。大陆法系,公诉标准要相对严格些,但比法院标准低还是共识。如德国“有足够的事实根据证明”,法国“有明显的公诉理由”或者“有足够的事实证据”,就能提起公诉。而我国检、法适用同一标准,都是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实践中的案件是纷繁复杂的。要承认,有的案件确实让人很纠结。它“认定有据”但无十足底气,“否定有理”可就是无法断然排除。如果说,一个案件证据累计到100分可以妥妥定案,那对于这种证据积分超过了50分,但只是勉强超过的案件,检察官是提起公诉还是一概不诉?如果检察官都被要求实现百分之百的有罪判决,为了避免指控风险,是否存在轻易放纵犯罪的可能。


我们是否可以选择增加一道关口,就起诉到法院。让两难案件的犯罪嫌疑人也过过堂,由法院来拍板决定够不够罪。控方觉得不行,万一法院觉得可以呢?即使不够,也要给法官一次当庭说NO的机会。这么做还有一个好处,被害人家属及社会公众通过旁听庭审,也能更加全面地了解案情,对事实清不清、证据足不足会听得更明白,看得更清楚。司法的过程也更能以理服人。


与掌握最终定罪权的审判机关相比,在认定犯罪方面,控方在恪守客观公正义务的前提下,就应该适度扩张。让我们看轻无罪判决率吧,如果这仅仅关乎个别机关的脸面。它本不应是洪水猛兽。相反,公诉案件存在一定数量的无罪判决,恰能符合认识经验和审判规律。某种意义上来说,有一定比例的无罪判决,是控、辩、审三方和谐共存的重要标识。


无罪判决如果可以成为一种常态化的存在,大家都会对他心平气和。控方不会为了法院搞出了个无罪,就急吼吼地去跟法院拍桌骂娘。不都以审判为中心了嘛,合议庭认为不够的,只要能说出个一二三,控方会尊重其专业判断。同时,因为辩论的空间扩大了,辩方也可以更加充分地发挥刑辩的价值。控辩之间都可以相安无事,居中的裁判自然可以跟随内心,不屈服于任何外来的压力。


当然,同时要改造未决羁押。对于证据薄弱但仍然提起公诉的案件,要努力克制警察权的滥用和妄为,要尽量不羁押犯罪嫌疑人,不限制其人身自由。这样处理,即使案件最终被法院确认无罪,对嫌疑人的不利影响也可以是微乎其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认罪认罚案件精准量刑建议与审判权之关系
陈宁:“排除合理怀疑”基本理论的几个问题
他山之石|美国排除合理怀疑的适用空间
郑渝川 | 法院和舆论同时犯错,会怎样?
警惕认罪认罚案件控审相争,当事人和辩护律师不得利反受其害
周永胜:从利益衡量原则谈保障刑辩律师阅卷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