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利多卡因使用方法

      药理:

      药效学

      本品属ⅠB类抗心律失常药。具有局麻作用。可抑制心肌细胞舒张期除极,减低心室肌及心肌传导纤维的自律性及兴奋性,但对心房及窦房结作用很轻。相对地延长有效不应期,降低心室肌兴奋性,提高室颤阈值。治疗剂量不减慢正常心肌的房室传导速度,也不减低心肌收缩力及血压,甚至加快心肌传导纤维的传导速度,减轻单向阻滞,从而消除折返性室性心律失常。

      药动学

      口服生物利用度低,经肝脏首次通过效应即锐减。肌注后吸收完全。吸收后迅速分布入心、脑、肾及其他血运丰富的组织,然后分布至脂肪及肌肉组织。表观分布容积约1L/kg,心力衰竭时分布容积减低。蛋白结合率约51%。吸烟者结合率可比不吸烟者高些。肌注后5~15分钟起效,一次肌注200mg后15~20分钟达治疗浓度,持续60~90分钟;静注后立即起效(约45~90秒),持续10~20分钟。治疗血药浓度为1.5~5μg/ml,中毒血药浓度为5μg/ml以上。持续静滴3-4小时达稳态血药浓度,急性心肌梗塞者需8-10小时。90%经肝脏代谢,代谢物单乙基甘氨酰二甲苯胺(MEGX)及甘氨酰二甲苯胺(GX)具有药理活性,持续静滴24小时以上者,代谢产物可产生治疗及中毒作用。静注后半衰期α约10分钟,β约1~2小时。GX半衰期较长约10小时,MEGX半衰期近似原药。心衰、肝病患者、老年人及持续静滴24~36小时以上,本品的清除减慢。由肾脏排泄,10%为原药,58%为代谢物(GX),不能被血液透析清除。

      利多卡因的局麻效能与持续时间均较普鲁卡因强,但毒性也较大。在肝内代谢的去乙基代谢产物(单乙基甘氨酰胺二甲苯),仍具有局麻性能,毒性加大,再经酰胺酶进一步降解随尿排出,用量的10%则以原形排出。

      适应症:

      静注适用于因急性心肌梗塞、外科手术、洋地黄中毒及心脏导管等所致急性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及室颤。其次也用于癫痫持续状态用其他抗惊厥药无效者及局部或椎管内麻醉。

      用法用量:

      成人常用量:①肌内注射,一次按体重4.3mg/kg,60—90分钟后可重复一次;②静脉注射,按体重1mg/kg(一般用50—100mg)作为首次负荷量静注2—3分钟,必要时每5分钟后再重复注射1—2次,一小时内最大量不超过300mg;③静脉滴注,用负荷量后可继续以每分钟1—4mg速度静滴维持;或以每分钟按体重0.015—0.03mg/kg速度静脉滴注。老年人、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肝血流量减少、肝或肾功能障碍时应减少用量,以每分钟0.5—1mg静滴。

      极量:肌内或静脉注射1小时内最大负荷量按体重4.5mg/kg(或300mg)。最大维持量为每分钟4mg.

      [制剂与规格]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1)5ml:100mg(2)20ml:400mg

      1.成人常用量①骶管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用量以200mg(1.0%)为限;用于外科止痛可酌增至200—250mg(1.0—1.5%)。②硬脊膜外阻滞,胸腰段,250—300mg(1.5—2.0%)。③浸润局麻或静注区域阻滞,50~200mg(0.25—0.5%)。④外周神经阻滞,臂丛(单侧)250—300mg(1.5%);牙科,20—100mg(2.0%);肋间神经(每支),30mg(1.0%);宫颈旁浸润,左右侧各100mg(0.5—1.0%);椎旁脊神经阻滞(每支),20—50mg(1.0%);阴部神经,左右侧各100mg(0.5—1.0%)。⑤交感神经节阻滞,颈星状神经50mg(1.0%),腰50—100mg(1.0%)。⑥一次限量,一般不要超过200mg(4.0mg/kg),药液中加用肾上腺素用量可增至200—250mg(6.0mg/kg)。静注区域阻滞,极量4mg/kg.治疗用药静注,第一次初量1mg/kg,极量4mg/kg,成人静滴每分钟以1mg为限。反复多次给药,相距间隔时间不得短于60分钟。

      2.小儿常用量随个体而异,一次给药最高总量不得超过4.0—4.5mg/kg,常用0.25—0.5%溶液,特殊情况才用1.0%溶液。

      [制剂与规格]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1)5ml:0.1g(2)20ml:0.4g

      [附]外用给药的剂型及用法与用量:

      1.软膏剂5%,牙科可涂于口腔内吹干的粘膜表面;2.5%的软膏供皮肤外用,治疗瘙痒。

      2.冻胶剂2%,成人常用采涂抹于食管、咽喉、气管或尿道等导管的外壁;妇女作阴道检查时可用棉花签沾5~7ml涂于局部;尿道扩张术或膀胱镜检查时用量可达400mg.24小时处方以600mg为限。

      3.漱口液2%,用于口腔病,成人每次用15ml,漱后吐出,每3小时一次;用于咽痛,需要时可吞咽,处方24小时以8次的用量为限,即2.4g,小儿酌减。

      4.外用液4%,一般在作胃镜前直接涂抹或喷雾于咽喉或口腔粘膜表面,偶作鼻腔填塞,每次24小时处方不得超过3.0mg/kg,小儿慎用。

      5.气雾剂或喷雾剂2—4%,可供作内窥镜用,每次10—30ml,处方限量3.0mg/kg.

      阻滞麻醉,1-2%溶液,一次不超过0.4g;表面麻醉,1-2%溶液,喷雾或蘸药贴敷,一次不超过0.25g;浸润麻醉,1-2%溶液,每小时不超过0.4g;治心律失常,一次静注1-3mg/kg,如无效,10-15分钟后同量再注一次。同时取100mg加于5-10%葡萄糖液100-200ml内作静滴,一次治疗总量4-6mg/kg.

      禁用慎用:

      (1)交叉过敏反应,对其他胺类局麻药过敏者可能对本品也过敏,但利多卡因与普鲁卡因胺、奎尼丁间尚无交叉过敏反应的报道。

      (2)已有报道分娩前静注本品,数分钟胎儿血药浓度可达母亲血药浓度的55—100%。也有报道母亲用药后导致胎儿心动过缓或过速,甚至引起新生儿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孕妇用药须权衡利弊。新生儿用药可引起中毒,早产儿的T1/2为3.16小时,较正常婴儿长(1.8小时)。

      (3)老年人用药应根据需要及耐受程度调整剂量,一般高龄患者(>70岁)剂量应减半。

      (4)下列情况应禁用;①阿斯综合征;②严重心脏阻滞,包括Ⅱ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双束支阻滞;③严重窦房结功能障碍。

      (5)下列情况应慎用;①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心肌受损;②肝功能障碍;③老年人;④低血容量及休克;⑤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或室内传导阻滞;⑥肝血流量减低;⑦肾功能障碍;⑧严重塞性心动过缓;⑨预激综合征(可能加重)。

      对患心脏和肝脏疾病的病人,应减少利多卡因的剂量,在肝病患者中此药的半衰期较长。由于它能迅速通过胎盘和在新生儿体内的半衰期延长,所以有可能引起新生儿抑制。观察到通常只有在原有心率缓慢的胎儿才会出现致死的心动过缓。

      严重房室传导阻滞禁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给药说明:

      ①除过敏反应外,疗效及不良反应程度与血药浓度相关;②由于药物迅速分布到组织中,达到治疗血药浓度迟缓,为了能较快地得到有效浓度,宜先用负荷剂量,如首次负荷量后5分钟不能达到理想效果,可再用首次量的1/2—1/3;③静注时最好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不宜加入防腐剂或其他药如麻黄碱等,也不得加至输注的血液制品中;④静滴一般以5%葡萄糖注射液配成1mg/ml药液滴注,长期静滴,遇有心脏或肝脏功能障碍者,应减慢滴注速度,以免超量;⑤静脉给药应同时监测心电图,并备有抢救设备;心电图P-R间期延长或QRS波增宽,出现其他心律失常或原有心律失常加剧者应立即停药。

      用药期间应注意随访检查:①血压;②心电图;③血清电解质;④血药浓度监测(尤其大量或较长期输注时)。

      ①静注逾量作用于中枢神经,可无先驱的兴奋即出现深沉的抑制,应警惕;②用量大,注射液中应加肾上腺素,使吸收减慢;③由于个体间耐受差异大。应先以小量开始,无特殊情况才能给予常用量或足量;④严重房室传导阻滞禁用。超量可引起惊厥及心脏骤停;⑤药液中加对羟基苯甲酸酯作为防腐剂者,不得用于神经阻滞或椎管内注射。

      不良反应:

      总的发生率约为6.3%,多数不良反应与剂量有关。

      (1)神经:头昏、眩晕、恶心、呕吐、倦怠、说话不清、感觉异常及肌肉颤抖、惊厥、神智不清及呼吸抑制,需减药或停药。惊厥时可静注地西泮、短效巴比妥制剂或短效肌肉松弛剂。

      (2)心血管:①大剂量可产生严重窦性心动过缓、心脏停博、严重房室传导阻滞及心肌收缩力减低,需及时停药,必要时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或起博器治疗;血压下降时给予吸氧、纠正酸中毒及升压药;保持气道通畅等及其他复苏措施;②心房扑动患者用时可能使心室率增快。

      (3)过敏反应:有皮疹及水肿等表现应停药,严重者可致呼吸停止,皮肤试验对预测过敏反应价值有限。

      头晕,眼发黑,静注后可能出现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室颤,剂量过大有惊厥,心脏停博,过敏性休克,思睡,昏迷,抽搐。个别病例可有视神经炎,出现暂时的失明。

      脊髓注射或外用利多卡因均可能导致致命的支气管痉挛。成人可能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但较罕见。

      随着血药浓度的增加可能产生轻度头痛和耳鸣,视觉障碍,肌肉颤搐,惊厥,神志丧失最后至昏迷。在极高血药浓度下可引起心血管抑制和呼吸停止。这些不良反应的产生与误入血管内有完全关系。

      据报道,利多卡因在体外能抑制人白细胞的随机运动性和吞噬能力。

      有报告发生心动过缓、室上性心动过速、扭转性心律失常或低血压者。

      利多卡因中毒的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思睡、昏迷、抽搐或呼吸受抑制,最常见于快速静脉注入,特别是充血性心衰或肝病患者。

      相互作用:

      (1)β受体阻滞药可以减少肝血流量,故合用时可能减低肝脏对本品的清除,不良反应增多加剧。

      (2)神经肌肉阻滞药合用较大剂量利多卡因(按体重5mg/kg以上),可使这类药的阻滞作用增强。

      (3)与抗惊厥药合用,可增加心肌抑制作用,产生心脏停搏。此外二者合用,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也增加。苯妥英钠及苯巴比妥也可以增快本品的肝脏代谢,从而降低静注后的血药浓度。曾有报道用本品静注再加以戊巴比妥静注时,可产生窒息致死。

      (4)与普鲁卡因胺合用,可产生一过性谵妄及幻觉,但不影响本品的血药浓度。

      (5)异丙肾上腺素,试验证明因增加肝血流量,故本品的总清除率随之增高。

      (6)去甲肾上腺素,试验证明因减低肝血流量,故本品的总清除率下降。

      (7)西咪替丁可减少本品的清除。

      有报告普萘洛尔使利多卡因清除减少,而增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利多卡因与β受体拮抗剂合用有良好的相互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利多卡因
针灸穴位注射常用药物
【用药】一文教你玩转《利多卡因》!
利多卡因过敏/毒性反应早期鉴别与急救措施
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价格对比 5支 国药集团
盐酸布比卡因注射液(37.5mg*5ml*5支)采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