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达芬奇天价家具
一张单人床10多万元,一套沙发30多万元。昨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节目曝光:家具高端品牌达芬奇公司销售的天价卡布丽缇家具,并不像宣称的那样是100%意大利生产的,而是在东莞的家具公司加工的;所使用的原料也不是什么意大利名贵木材,而是高分子树脂材料、大芯板和密度板。经过检测,有消费者购买的达芬奇家具甚至被判定为不合格产品。 

  以洋自重,造假蒙人。香武仕音响、欧典地板等品牌的余音犹在,达芬奇这个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家具高端品牌又在同一个地方跌倒,因此,10日的《每周质量报告》很自然地在节目最后发问:“在企业诚信如此缺乏的今天,消费者到底还能相信什么?” 

  这个“央视之问”,是替广大消费者问的消费者信了商家的宣传,信了市场的监管,信了一分钱一分货的“市场规律”,孰料,商家的宣传靠不住,市场的监管同样不保险,“市场规律”反过来捉弄消费者,大笔掏钱换来的高端品牌家具,身份是假的,质量不合格。因此,消费者就有权利问,必须要问,而且应该问个水落石出。 

  企业缺乏诚信,消费者没辙,市场的监管部门却不会没有办法治它。这种信任,是消费者在一个合法市场敢于花钱、放心购物、大胆消费的基础。可是,达芬奇家具纵横江湖多年,消费者吃亏上当者无数,最后发现问题、曝光问题,却有赖于“记者经过长达半年多的调查”,还不是有关监管部门基于职责的“迟来的爱”。到底是企业缺乏诚信伤人至深,还是监管丧失效率伤人更甚?市场的监管本就应该是商品质量的一道至关重要的防线,与其脱离这道防线来谈“企业诚信”,倒不如从“企业诚信”寻根问底来谈“市场监管”。 

  “企业诚信”来自高效的“市场监管”。前些日子,食品安全问题引发了舆论对企业诚信的广泛责难,这当然并没有错,但企业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的缺乏诚信,其根源并不在于这些企业的本质有多“坏”,而在于监督管理部门在多大程度上让讲诚信的企业活着并越活越好,让不讲诚信的企业举步维艰甚至活不下去。这正如全国人大常委会郑功成委员在谈到食品安全形势为何依然严峻时所说的:“主要还是执法不严,执法主体形同虚设,法律法规没有落到实处,结果是违法者先富,越违法越易富,不顾人命者则暴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别让“天价假货”屡屡出现
“达芬奇”
“达芬奇”的陷阱
达芬奇天价家具被曝造假《买不起伤不起》
天涯观察第253期:“达芬奇”事件另类解读:谁被谁给卖了?
中国传统家具应是艺术品 红木家具需走向世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