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道明:你们好大的胆子!你们连常识都没有就敢否定传统文化!


北京卫视《传承者》节目今日播出的“高台花鼓”,因为著名演员陈道明的“金句”,瞬间火爆了网络世界。


当时,陈道明说——


你们可能有很高的知识,但对于有些文化,我们传承的文化,你们连常识都没有!你们都没有看过,就否定了她的存在!我反对这个!


你们看过多少鼓?你们看过吗,你们做过功课吗?你们就根据这一个鼓,就否定了中国的鼓文化!


你们胆子好大!


你们好大的胆!


稷山高台花鼓,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间舞蹈,源远流长。


相传圣人于山西稷山,点燃农耕文明篝火。先民以鼓乐祭祀,祈求五谷丰登。




作为一个在奥运会开幕式和央视春晚上呈现过的节目,它的精彩也不言而喻。


节目现场,孩子们敲打着锣鼓,大喊着跑向舞台,表现了欢天喜地闹新春的热闹场景。随着鼓点激越,他们开始用板凳搭建“高塔”。


搭建完毕后,孩子们敲着花鼓攀上“高塔”,在上面做出翻转、倒挂等各种高难度的动作。


金字塔的造型,象征着幸福的日子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而演员们正是用热情的表演,表达出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群体精神面貌。



稷山高台花鼓对鼓文化传承有着重要意义——它是中国社火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艺术形态。


用现场评委王纪言老师的话来说,“我选择你,我是选择中国的鼓。它是中国农民发明的、承载的、传承的。它代表了中国农民的淳朴、敦厚和乐观。所以你们来了,让我们看见了农民的气息,看见了中国农民的风流和三晋的风流。”


但在节目现场,参与评审的青年团成员们却因“群体性”产生了争议。他们认为这个节目焦点有些少,看不到不一样的样子,缺少一个“个人英雄”,这有点不利于艺术的推广。


喏,他们一个个是这样发表独特观点的——


@我从来没见过浑身上下挂着鼓的孩子,也没见过这样的高台,这就是一种创新。但我担心的是,从08年之后到现在,这个节目一直就是这样的,没有创新的余地……


@我们把孩子领到这个舞台上,甚至以后可能领到世界的舞台上,然后呢?这些技能未必能让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给他一口饭吃……


@那么多人在一起表演,但我却看到了一种孤独。为什么?他们所有人一起来表演,我找不到焦点了,具体想不到看谁……他们很难在这个艺术形式中出现个人英雄,而出现一个个人英雄,其实非常有助于推广这个艺术…… 我希望在集体群像中看到不一样的样子……


@他们可能每个人都能拿出绝活,但这个节目就是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事干得太多了这几千年!小我都没了!


…………



说得一大群演员眼泪都流出来了——她们曾经被无数次认可的文化传承,在创新面前竟然如此不堪?


这下,陈道明实在忍不下去了,他说——


直接看视频吧!




陈道明说:


这个群体性节目就是群体性的,它需要的是整齐划一的。


有些节目就是需要这样的。仪仗队,你体现个性行吗?总体的要求它是整齐划一,它难点也在整齐划一上。


这么多人,让他做成一个制式的动作,是很难的。


我并不是说这个节目有多精彩。我看过一个鼓,那是天津歌舞团的——拿一条很长的绳子,绳子前头有一个坠儿,击打两个鼓,这绳子是软的,击打起来非常好看,难度极高。


所以我说你们可能有很高的知识,但对于有些文化,我们传承的文化,你们连常识都没有!你们都没有看过,就否定了她的存在!我反对这个!


你们看过多少鼓?你们看过吗,你们做过功课吗?你们就根据这一个鼓,就否定了中国的鼓文化,你们胆子好大!你们好大的胆!




陈道明又说:


我们请来了鼓,他们可能不是全国最精彩的,但我们讨论问题不要就事论事,我们要就传承而论传承。


刚才有人说了,拿出这么多时间学这个,将来有没有用。


我们传承不就是干这个的么?文化也需要接力,尽管那可能时间很短,但他需要一个接力的过程。


看到这帮孩子,我想起我小时候。


我在天津人艺,我有七年的时间,在台上一句台词没有,这一场演匪兵,下场演伪军,再下场演特务,再下一场演八路……我在想,人在各种职业当中,要有一种甘于寂寞的精神准备。


尽管我跑了7年的龙套,但是,我非常感谢天津人艺对我的培养,以及老师和我的同学们在这7年中一直陪伴着我。所以希望孩子们,你们要努力,但是不要着急。凡事都应该有个过程。


不光是你们,我们很多综艺节目里头有很多舞蹈队,很多群众演员,没人注意他们,我注意他们了,因为他们跟我有同样的年龄的、时代的那种对于出名或者呈现的那种尴尬。


每一张脸怎么会是一样的呢?是你没有看见他们每一张脸的样子!


世界上没有这么多主角,大部分人一辈子可能要甘于寂寞,甘于平庸,但是并不要打击他们的努力,他们不是群众演员,他们是我们文化的一个基本的基础……所以,请爱护这帮孩子,他们都是一个个小传承者。



这番肺腑之言,感动了现场所有人,更感动了很多看到这个视频的人。


许多人说,文化传承者,正是需要甘于寂寞甘于平庸的精神。因为每一个传承者可能都只是传承过程中的一小部分,但正是他们的坚持,完成了传承的接力,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得以保留,得以生生不息。


也有人感叹:不知道这些人怎么就上台代表年轻人了,他们只能代表他们自己。拿无知当个性,还以为自己有文化鉴赏和艺术底蕴呢!呵呵……


完整的表演和点评在这里,那几个青年团成员,真的好傻。。。




其实,陈道明自从现身北京电视台的这档综艺节目以来,可谓金句频出。


作为粉丝心中殿堂级的“男神”,陈道明出现在《传承者》的舞台上,或许就是希望成为传统文化的守望者。小编从节目组的微博上,转来这些陈道明的金句,供大家分享——


金句一


在霍童线狮项目展示了风格独特、技巧奇妙的“舞狮”之后,陈道明说——


“这是福建人的一种协调精神,他们之间可以不说好,但绝对不说不好,这种互相协调的精神,是一个宗族精神,也是整个福建文化的精神,要发展到全国,也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




福建人不仅传承着这种协调精神,还在日常生活工作中都时刻保持着这种精神。


金句二


传承者屠松根在表演高竿船技时,虽然现场意外连连,但传承者一直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对于这项技艺,陈道明说屠松根这种乐观积极的心态是他最看重的。


陈道明评价他说:“一个人的乐观是一种能力。”




因为,传承者都是分散在各地的民间艺人,他们坚持着家族所传承的技艺,在传承的过程中他们感到快乐,并从中获得幸福,其实这就是传承文化的精髓。


金句三


蒙古弓箭的传承者展示了失传半个多世纪的蒙古传统角弓,为了让承载草原儿女精神的丰碑——角弓再次绽放光彩,传承者不懈追寻。



这样的执着让现场观众感动不已,陈道明说:“从现在开始,要有文化意识,要将文化保存好,要有形有物的纪念他们。”




陈道明所说的有形有物的去纪念传统文化,正如我们去成都的杜甫草堂,寻找“诗圣”的生活痕迹;去绍兴的鲁迅故居,瞻仰赫赫有名的课桌。


在历史上,有焚书坑儒这样让人痛心疾首的历史,有曾辉煌一时,最终销声匿迹的楼兰古国,所以传统技艺的保护要从此刻开始,不要再让历史重演。


金句四


音色恬静,富有诗意,“非琴不是筝,初听满座惊”,一曲古阮,激发了民族精神,激荡了爱国情怀,也引发青年团对文化融合的激烈探讨。



我们的民族音乐是该迎合青少年的喜好,载入更多的艺术形式,还是该保留民族文明的特质和独有的美呢?陈道明说:“我们对一个文化事物的了解,不能完完全全取决于自己喜欢不喜欢。”





民族的独特性才是传承之美,中阮展现出来的是民族的心灵之声,我们所应该做的是带着一颗尊重和虔诚的心,去聆听历史的声音。


翻出一篇旧文,其中所说的观点,恰映射着当下的社会心态——现在整个社会都得了“有用强迫症”,崇尚一切都以“有用”为标尺,有用学之,无用弃之……许多技能和它们原本提升自我、怡情悦性的初衷越行越远,于是社会变得越来越功利,人心变得越来越浮躁。


陈道明:做点无用的事儿


一晃都年近六旬了,说不注意身心健康那是假的,但上升到正经八百的“养生”高度,又似乎不那么对味儿,因为我做的,用冯小刚的话说都是“奇技淫巧以悦妇孺”,不过,不做无为之事,又何以遣有涯之生?


这观念打远了说,可能与我早年的经历有关。我生在天津一个中医世家,父亲是燕京大学毕业生,后在天津医科大学教英文。受家庭影响,我少年时期的理想是当律师、外交官、医生,人生规划里完全没有“演员”。但高中时为了躲避上山下乡,有个正经的城里饭碗,不得已报考了天津人艺话剧团。进剧团后也没有一鸣惊人,多数时间都在舞台上跑龙套,一跑就是六七年。


那时候演艺界都是吃大锅饭,主角和配角的收入相差不大,加上自我感觉“入错了行”,对出人头地没有什么奢望。人生起步阶段没有经历什么急功近利的熏陶,很自然地便学会了将很多东西看淡。不像现在的演员,接受了太多以竞争为主、甚至强调“你死我活”的教育,心理整个就跟着急功近利了。



其实不光演员,现在整个社会都得了“有用强迫症”,崇尚一切都以“有用”为标尺,有用学之,无用弃之……许多技能和它们原本提升自我、怡情悦性的初衷越行越远,于是社会变得越来越功利,人心变得越来越浮躁。


但这世界上许多美妙都是由无用之物带来的,一场猝不及防的春雨或许无用,却给人沁人心脾之感;刺绣和手工或许无用,却带给我们美感和惊喜;诗词歌赋或许无用,但它可以说中你的心声,抚慰你的哀伤……老子在《道德经》里也讲“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人的生命包含肉体和精神,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升华。与其一味追求有用之物,不如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无用之物带来的静谧和美好。心安,则身安。


我从小弹得一手好钢琴,喜欢到钟爱。只要在家,我每天要弹上两三个小时,兴致高时会弹四五个小时。我有一台珍藏版电子钢琴,无论去哪儿都会带着,在外拍戏间隙就会用它来代替钢琴,有时碰巧剧组有设备,也会弹弹手风琴、吹吹萨克斯。钢琴对我来说是绝对私密的朋友,混迹于社会,难免有郁结之事,无用的钢琴练习便成了我排解心中不平的利器。


进入中年后,我迷上了画画,没有门派,不讲章法。磨好墨汁,铺好宣纸,手握画笔,然后打开地图,回想多年来拍戏到过的地方,然后挥笔泼墨画山水。画好后贴在书房的墙上,一遍遍观赏、对比,直到自觉不错了,这幅方才作罢。又有言书画不分家,后来我又觉得书法很精妙,慢慢也迷上了,我现在最喜欢用毛笔抄写《道德经》之类的古籍,一边抄写,一边默读,入脑入心,很有意思。



我也相当钟情棋艺。从围棋、象棋、国际象棋到军棋、跳棋、斗兽棋、飞行棋、五子棋、华容道棋……算得上无所不会吧。不过我只喜欢与自己下棋,人生如棋,下好下坏全在自己。借下棋,观天地之深广,思人生之浅狭。棋中有棋,棋里养生,抛却胜负,无心则胜,无心则乐,无心则寿。


偶尔,我也会做点手工。我家里有一个很大的房间专门用来放置糖人、面人,木工、裁缝所用的工具,这几项手工活我都还算拿手。女儿常年在国外,想她的时候就会浇个糖人,捏个面人,或者干脆穿针引线给她裁剪一身衣裳,聊解相思之苦,也算自我宽慰吧。当然,我更乐意干的是为妻子缝制各种皮质包包。我妻子4年前退休了,喜欢弄点十字绣之类的,有时我们夫妻俩就同坐窗下,她绣她的花草,我裁我的皮包,窗外落叶无声,屋内时光静好,很有一种让人心动的美感。


其实我最大的梦想是写杂文。在现当代作家里我最喜欢鲁迅的杂文,《鲁迅全集》我全部读过。在阴雨天,我愿意一个人写东西。但写杂文一直没有尝试过,觉得很难,要有一个环境和心境,先要把心洗干净,无杂念,看着窗外的飘雪,身上披着棉袄,身后一盏纸糊灯罩的灯,一支烟燃着,但不吸,手里一支沉甸甸的笔,写一句,思三思,踱五步,方可出杂文。


有人说工作那么忙,时间那么紧,去哪儿找闲情逸致?其实还是鲁迅的那句话:“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是有的。”我这个人不沾烟、酒、牌,不喜欢应酬,从不光顾酒吧、歌舞厅之类的娱乐场所,很少参加饭局,即使参加,一般也不超过半小时。工作之外,剩下的便只是读书、练字、弹琴、下棋,为女儿做衣服,为妻子裁皮包了。


  

这些或许都是“奇技淫巧以悦妇孺”的事儿,远不如一场饭局来得更有用,但人活着,需要给自己的心灵安一个家,让自己保持自我、本我、真我。


无用方得从容,洁净如初的心灵及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才能成就百毒不侵的自己,心没病,身体自然安康。如果要说养生的秘密,这就是我越活越年轻的“奥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传统乡土文化应有敬畏之心
陈道明又怒了!他为何说“你们好大的胆子啊!”
4个月后,我们跪着看陈道明那次的发飙
陈道明节目现场发飙,你们好大的胆子啊
陈道明节目现场怒斥年轻评委 “你们胆子真大!”
嘉宾批农村孩子表演花鼓没创新 陈道明当场断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