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书 | 《柯象峰文集》

新书 | 《柯象峰文集》

原创 2017-05-31 柯象峰 社会学之思
社会学之思

helloshehuixue

透过文字感受社会学的人文关怀

新书快递





柯象峰文集

柯象峰 著

2017年5月出版


早期中国社会学代表人物

原金陵大学社会学系主任

六十年来论文首次出版

   一代社会学人的心路历程



 作者简介

  

柯象峰,中国社会学家,又名柯森,安徽贵池人,生于1900年11月,1983年10月23日卒于南京。1922年毕业于金陵大学;1927~1930年5月在法国里昂大学社会经济系深造,获博士学位;1930~1937年任南京金陵大学社会学、经济学教授,兼教务长;1937~1945年任成都金陵大学教授,兼社会学系主任;1937年任中国社会学社第六届副理事,1943年任第七届正理事;1945~1947年任南京金陵大学教授,兼教务主任、教务长;1947年赴英国伦敦考察,继而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所及美国人口局从事学习和研究工作;1948年返南京金陵大学任教;1952年后任南京大学外语系、经济系教授;1979年被聘为中国社会学研究会顾问。其毕生从事社会学、经济学、人口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讲授过劳动保险、劳动政策与立法、人口统计、人口地理、生命统计、社会调查研究等课程,并致力于社会调查研究。他认为要解决中国的人口问题和贫困化问题,应注重改进文化环境,发展科学事业。



内容简介


本书共收录了柯象峰于新中国成立前发表过的二十篇论文,从深入实地的调查研究到对于西方理论之阐述,从人物思想之探究到对社会学组织之期冀,都深深渗透着作者对社会学理论之思考,对社会学调查方法之坚持,对国家人民之热爱与对社会改良之信心。   




精彩目录


达尔德传
国际人口问题之透视
人口调查
人口问题参考材料举要
世界经济统制之基础——人口与生活资料
贫穷原因概论
中国经济建设之先决问题
中国贫穷人口之估计
贫穷的意义与现状
西康社会之鸟瞰
新县制推行中乡镇组织的检讨
西康纪行
中国边疆研究计划与方法之商榷
我国救荒之社会行政
文化大同之展望
我国社会建设之展望
我国社会行政之回顾与前瞻
《社会救济法》实施之检讨
科学与社会
我对今后中国社会学社之希望

附录1 柯象峰生平年表
   附录2 柯象峰著作年表   




编者序言节选

陆远



在20世纪中国社会学发展进程中,柯象峰(1900~1983)是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和地位的学者。尽管柯象峰留下的学术论著篇幅不多,学术界对他的关注和研究亦少,但他的治学经历、学术成果与心路历程具有丰富的学术史价值。这种价值体现在他一系列的学术论著中,特别是两部代表性著作《中国人口问题》(1934)和《中国贫穷问题》(1935)上——前者是20世纪上半叶介绍人口理论与资料最全面翔实的著作之一,后者则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研究贫穷问题的专著”。这种价值也体现在整个20世纪上半叶,柯象峰在中国社会学学术共同体的组织、建设和学术交流中发挥的作用上。更重要的是,当我们把柯象峰的学术生涯置于20世纪中国社会历史变迁的背景下观照和解读,不难发现其留学经历与学术背景、学术方向的转向、社会角色与学术旨趣的内在关联等诸多问题,都颇具学术史反思价值。而他的一生正可以看作20世纪中国社会学坎坷命运的真实写照。




人口问题是20世纪中国社会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因而也成为中国社会学主要关注的领域之一。20世纪上半叶,学术界就此发表了大量论著译述,中国社会学社唯一一本正式出版的年会论文集,关注的核心就是人口问题。50年代中期,一批社会学者试图恢复已被迫取消的社会学学科时,也是通过强调社会学在人口问题研究方面的价值而寻求学科恢复的合法性。到70年代末,重建社会学的历程,依然以对人口问题研究的复兴作为先导。


作为一个学者的个案,柯象峰的学术生涯,几乎与上述脉络同步。1934年,他完成的第一部专著就是《中国人口问题》,也是20世纪上半叶,对人口问题论述最全面、数据和资料最丰富的著作之一。到1956年,费孝通还一度设想调柯氏北上,进入中央民族学院,专门进行人口问题的研究。而柯象峰晚年公开发表的最后几篇文章,也都涉及人口问题研究,可以说,对人口问题的关注贯穿柯象峰学术生涯的始终,而他此后关于贫穷问题和社会救济问题的研究,也是从人口问题衍生出去的,因此,“人口-贫穷-救济”构成了柯象峰学术思想的一条主线。


尽管中国自古对人口增减的关注就不乏其人,但学术界开始认真思考和热烈讨论人口问题,主要是从20世纪初马尔萨斯人口论的传入开始的。核心议题有两个,首先,对中国人口状况的基本评价,即中国人口是否过剩;其次,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途径有哪些。


与同时期其他许多关注人口问题的学者不同,柯象峰对中国人口问题的观照,首先是自觉地在世界人口变迁的大格局下进行的。他认为,人口问题的严重性,一是人口分布不均,二是生活资料分布不均,三是人口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问题突出,四是出生率分布不均,五是优生问题,六是极端都市化问题,七是进入20世纪依旧严重的殖民主义对人口问题的影响。


针对以上问题,柯象峰提出了“适中人口”的概念,作为解决人口问题的目标。所谓“适中人口”,指的是“在某种自然资源及存在某种生产制度或社会及经济的组织下,能使每一个人口均能获得充量的经济收入或经济物的人口数量”。为实现这一目标,他提出了解决人口问题的四条路径:世界人口分布合理化、各国产业分布合理化、各国人口增加合理化以及优生的法制化与合理化。


在柯象峰看来,最令人担忧的是人口已经过庶,但因为文化落后,对此浑然不觉,因此,他特别强调解决人口问题的根本在于改进文化。上述四条路径,实际上都以文化进步为基础。正因为如此,孙本文对柯象峰人口问题研究给予高度评价,“自来人口论者大抵不出马尔萨斯之窠臼,注重纯粹生物的与经济的因果之探讨……而人口问题之重心,在文化而不再人口与食品……故研究吾国人口问题者,其注重之点应在如何改进文化环境。……柯象峰教授此书,其所持论,大率近是”。


从本国人口问题出发,将其置于宽广的社会背景下加以讨论,将其视作社会大文化系统的一部分加以考察,并以世界性的眼光来寻求解决之道,即使以今日的眼光来看,也不失为一种先进的研究理路。


人口问题之严重性,集中于贫困问题的产生。柯象峰随即将其对民生的关注转向贫困问题。贫困问题虽乃人口问题的直接后果,但其成因则具有多重性。所以贫困问题并非某一单纯因子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的社会问题。


柯象峰认为中国贫穷问题成因有三方面:其一,地理因子即地理环境因素,包括人均耕地面积不足,矿藏资源不丰,森林资源荒废,气温在地域、时间上分布不均匀,旱灾水灾频仍等。其二,生物因子,指生物环境的弱点,包括蝗灾频仍、各种病虫害多发,恶化了农业生产环境;各种疾病频发、流行,恶化了人的生存环境;公共医疗卫生制度及设施又极度落后,两者交相作用,导致恶性循环。其三,人口过庶。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百年来人均寿命不足35岁。而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传统社会心理还追求多子多生,又是一种交相作用,导致恶性循环。


柯象峰为防治贫穷指明的途径,其一为预防,包括改善自然环境与改善社会环境。其二为发展社会救济事业。预防乃治本,但须假以时日;救济为治标,可立竿见影。诸多贫穷问题也迫切需要解决,因此救济不仅必要,而且必须。以预防做基础,行救济之实践,二者齐头并进,标本兼治,贫穷问题可以得到解决。


柯象峰先生立足于社会实际,对中国社会做了大量调查研究,明确了中国社会的救济范围、对象,并对之做了科学分类,研习了发达国家的各种社会救济模式,还结合中国国情,提出必须由政府和社会共同进行、共同发展,才能趋于完善,才能充分发挥社会救济的功能,才能推动中国社会救济事业的发展之道。他还提出了诸多具体的措施与对策建议,包括树立正确观念、筹措资金制度、培养专业人才等,完整地架构了当时条件下中国救济事业的理论与实践及制度框架。(节选)





快到碗里来

!



阅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跟着吴景超理解“社会” |《都市意识与国家前途》
费孝通先生写作《乡土中国》的前前后后
牛津大学Basten博士应邀再度来我校作学术讲座
[法律考试]做为一个学法之人,这些书你都看过吗 大学法律专业学生必看!
国标学科代码 :840社会学
费孝通先生的民族理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