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先验、后验、分析与综合,道德律所在的位置

船长的《知识的诅咒》这篇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


康德的认识论在先验、后验、分析、综合四个范畴组成的四项限中,道德律所在的位置。


以下的讨论都是去通过分析先验、后验、分析综合以及道德律的概念,去理解为什么说道德律 category imperative 是先验且综合的。


先从道德律开始探讨,作为一个超级理性的宅男,康德有一句话(这句话后来作为了他的墓志铭)却充满的诗和远方的气质,这句话就是:

 

有两样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越日新月异,不断增长,它们就是我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康德


Kant 在这里所说的道德律底是什么呢?通常我们所谈论的道德,一般指人们认为都普遍要遵守的道德准则,比如说我们不能偷道就是一条大家都要遵守的道德准则?但是如果我们偏要刨根问底,说“为什么我们不能偷东西?”也许功利主义者会这样解释:因为如果所有人都偷东西,这个社会就会很混乱,影响了整个社会的进步,所以我们不能偷东西,这似乎是一个足够有据的回答,但是它是经验的,是人们以社会进步,一种非常主观的概念来解释的,它不像一条数学规律那样,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在 Kant 看来,这样的解释不能够说服的他,Kant 认为,道德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的,他就像星空中行星运行的轨迹一样恒定不变。

 

那 Kant 的道德律到底是什么呢?他的道德律又是如何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去试着了解一下。

 

Kant 的定言令式(道德律)第一条这样写道:


1. requires that the maxims be chosen as though they should hold as universal laws of nature。

大意是:只依据那些你可以同时愿意它成为普遍法则的准则行动

 

听起来很晦涩,我们将这条规律套到偷东西这件事情中举个例子或许更好理解。

 

比如,我想得到一个手机,我认为可以通过偷盗的手段得到它。

 

下面,我们按照 Kant 的第一条定言令式把通过偷盗手段得到手机作为普遍法则,及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偷盗的手段得到手机,假设A通过偷盗得到了B的手机,但不一会他刚偷盗的手机又被C偷走了,A其实并没有通过偷盗的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即得到一个手机),这个时候A所采取的准则(偷盗)就与他的目的产生了矛盾,A想通过偷盗的到手机,但当每个人都可以偷盗得到手机的时候,A最终无法得到手机,所以偷盗并不能作为一条普遍的法则来指导人的行动,那么偷盗就是 immoral 的,即不道德的。


那按照 kant 的原则,通过哪样的做法得到手机才算是 moral 的呢?我们试一试将等价交换这条准则套到 kant 的第一定言令式中,A 通过等价交换的原则得到手机,我们将等价交换作为普遍法则,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等价交换的原则得到手机,A 是否能够达到他的目的(得到手机),结论是可以的,所以等价交换在 Kant 看来就是 moral 的,符合道德律的。

 

关于另外两条定言令式(道德律),这里呢就暂且不去提到了,接下来的工作就要回到回到文章开头提到的问题,道德律在先验、后验、分析、综合这四个范所组成的四象限的哪个位置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下先验、后验、分析、综合这四个名词的定义。

 

什么是先验(priori proposition) 简单地说,就是先于(独立于)经验存在的,即我们不需要经验去检验某个命题的真假,如三角形有三个角,我们不需要去观察每一个三角形是否都有三个角再来判断这个命题的真假,因为在 subject 三角形 已经告诉我们了。而所谓的后验,(posteriori proposition) 就是说一个命题的真假需要经验来验证它,比如狗有四条腿,我们需要去观察很多的狗狗后,才能去判断这个命题的真假。

 

那什么是分析命题呢?如果我们可以通过检视命题中所蕴含的关系来判断命题的真假,这个命题就是分析命题,比如所有单身汉都是男人就是一个分析命题;而综合命题 (synthetic proposition) 是无法由仅仅检视命题中所使用的概念之间蕴含的关系来判断命题的真假的,比如所有男人都爱女人,要验证这个判断,我们需要从经验中找答案。

 

好了,弄清了先验、后验、分析、综合这四个概念,我们似乎很容易想到:


一个命题是先验的条件是当且仅当这个命题是分析的(因为一个分析命题通过其中概念之间所蕴含的关系就可以判断为真假)


一个命题是后验的条件是当且仅当这个命题是综合的(因为综合命题都需要经验去判断,而需要经验去判断的命题一定是后验的)


注意:以上两句话并不一定正确哦!


这样,先验与后验可以穷尽所有命题(因为一个问题不是先验的,就一定是后验的),分析与综合也可以穷尽所有命题,我们用它们建立了一个坐标系,但似乎只有两个象限有效啊?因为好像所有先验的都是分析的,所有后验的都是综合的,及不可能出现即是先验的又是综合的命题或者后验分析的命题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煮个例子: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是它的最短距离。

 

首先这个命题不是来自经验的(不过我们大部分可能是从经验中获得,比如我们会拿尺子量,但即使我们不量,直线也确实是最短的距离,不会有“黑天鹅”实践的产生),所以它是先验的,而他同样是综合的(综合判断的定义:述词 predicate 不包含在在主词 subject 之内,或者说述词不能从分析中获得),述词 predicate “最短”不能从主词“直线”这个概念中得到(理解这个解释需要一点逻辑学的知识),我,总之呢,我们得到的结论就是,分析且综合的命题是存在的。(这里注意:后验且分析的命题是不存在的,因为后验已经是经验事实,不再存在经验判断。


在回到主线,我们来看一看 Kant 道德律 category imperative 的第一定言令式到底在它们所组成的四象限中的哪一个象限吧。

 

先上答案,Kant 的道德律是先验且综合的,怎么解释先验呢?因为它是通过逻辑推理(deduction)得到的,具体逻辑推理过程笔者能力不足,不能阐述清楚,但大致和前面举的例子意思相同,及当人们以偷盗为手段来达到获得手机的目的,如果将这个手段作为普世的准则时,反而无法达到获得手机的目的,实际结果与预设结果矛盾,所以偷盗不能作为 maxims (普世法则)。如何解释综合,笔者不济,还没有搞清楚,但是在网上找到了一点信息,可以为以后的探究与学习提供线索:



总之呢,通过以上对相关名词定义的理解与关联,我们可以对道德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及它是经过纯逻辑推导出来的,就像所有物理都要遵循牛顿定律,在康德看来,理性人的所有行为都应遵循道德律,因为它是先验的,是独立与人类经验存在的。


当然,笔者知道仅凭这些根本无法讲清楚 Kant 的 category imperative,但是写作的目的一是为了梳理自己所学习到的知识,争取通过输出的方式消化掉,二来分享到网上,无论对错,也许可以给同样兴趣的学习者以参考与借鉴,相互交流。


作为对哲学界有着 “哥白尼革命” 式的贡献的 Kant,想要了解他,读懂他,真的有很长很长一段路要走,现在才刚刚开始,但我希望自己能一直走下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是否需要形而上学的奠基?
150天读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之:先验分析论·概念分析论 9
约束性、反思和自由——康德伦理学的进路
张汝伦 | 以西释中,还是以西化中?——以康德自律道德哲学为参照
西方哲学史丨罗素 :康德哲学大意
康德哲学简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