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北振兴,从文学开始

匿名作家计划最强评审天团:毕飞宇、格非、苏童


“匿名作家计划”在今年五月正式起航,经过长达7个月的筛选,活动在上周六收官。在决选现场,我们以“透明”致敬“匿名”,现场直播苏童、格非以及毕飞宇对入选短名单六篇小说的点评,除了活动现场的观众,线上共有26万人观看三位作家的品读。在活动现场,我们揭晓了各位匿名作家身份,并选出首奖、场外特别奖各一名,具体名单如下:


匿名作家结果揭晓


首奖

《仙症》郑执


短名单作者揭面

《海雾》班宇

《信徒》阎连科

《我们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叶扬(独眼)

《少女与意识海》吴纯

《卜马尾》马伯庸


长名单作者揭面

《巨猿》路内
《武术家》双雪涛
《笼》黄昱宁
《沙场秋点兵》笛安 
《了不起的盖茨比》大头马


场外评委团“场外特别奖”

《巨猿》路内


在活动现场,大家不仅分享各自对文学的看法,同时也对人工智能进入文学领域等问题展开讨论,主页君特意整理活动现场的瞬间,分享给大家。



匿名作家计划决选现场及颁奖仪式

全场视频回顾



1.

阎连科与他的《信徒》:充满了力量感

匿名作家003号作品:《信徒》

(本篇收录于《鲤·匿名作家》一辑,已出版)


格非


我觉得《信徒》是一篇写得特别老到,也是特别精粹的一部作品。整个的故事特别简单,人物的性格、形象也都特别鲜明,整个叙事过程特别简练,由一个很小的事件,然后慢慢慢慢地有一个延展,所以我就觉得这部作品给我直接感觉就是写得非常老辣,一看就是一个有很长的写作经验的人创作的。


另外,在看到第一段的时候,我还用笔划出了一些形容词,觉得这个词好像用错了,它的语序颠倒了,将来出版的时候是不是可以调整一下。但读到第二三段的时候看到有大量的形容词全是颠倒的,我就发现这是作家的语言策略,陌生化或者他写作的特殊语词的一种习惯。于是我马上把前面划线的地方给涂掉了,读到后面,发现这样的颠倒是有道理的,是有他的内在考虑的。

颠倒是有一种强迫、强制性的东西。形容词是为了形容一个意象,我们读的时候不太在乎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比如说“朴素”这个词,你在用这个词形容一个事物的时候很容易把这两个字给忽略掉,可是他把它写成“素朴”,强制要读者关注这个东西。这就是他特殊的考虑。“朴素”是谁都会用的,但是为什么一定把它变成“素朴”,我觉得其中有他文体和语词方面的考虑,会形成力量感。


这部作品给我感觉力量感十足,有他的狠劲儿。读起来特别过瘾,有些该强调的地方也强调得特别突出,是特别有特点的一个作品。


毕飞宇

格非几乎可以代表我的意见,作者确实手很稳当,不是一个短期写作就可以达到的小说气息。从小说的进程来讲也还是很有意思,王庆和、八婶这样两个人,在两种精神状态下,很平安地往前走,走到最后就是一个惊心动魄的阶段。作者非常好的就是他不渲染什么,很沉得住气,跟有了一定社会阅历的人非常像,要表达什么的时候很安稳,但是读的人从安稳里面能感觉到他的力量。


如果一定要找一些问题的话,恰恰可能也在这个地方,格非您觉得呢?很可能有一些地方是需要一些交代的,尤其是面对精神上如此巨大的一种转换,从哪儿来的,这个地方也许可以讨论,当然不是现在。


苏童

《信徒》这篇,我很喜欢这部小说,它的好处除了刚才格非、毕飞宇已经谈到的,我觉得这个小说大概描绘了两种场景,都是用非常简单、简朴的方式进行的。


一个是生活场景,这个其实在小说当中还是蛮常见的——乡村题材的小说。但是很少人试图用一个短篇小说的方式,简洁、直截了当地表现乡村生活的精神场景,用一个十字架,用大家知道的很多墙壁上的画像来表达这个东西,用的方式很简单,但是他非常有力量、特别符合这个主题。因为确实很老辣,他的文字能力很强,我觉得他写的所有的八婶、王庆和都像他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当中的人物,他塑造人物基本上可以经济实惠又有力量。


创造也好、营造也好,小说作者的努力是完全可以看得见的。格非刚才说到形容词的问题,其实这个可以很明显看出来。简单说是造句,他在造句上基本上想沿用的我们民族的所有叙事的节奏和腔调,选词范围当中没有欧化的、没有书面的,他是拒绝的,这个小说是拒绝书面、拒绝欧化的。


读起来,我有两个感觉:一个是我感觉它非常特别,另外它还让我想到三十年代的很多作家,就是白话运动在进化期间的语言形态。所以我并不认为这部小说的品质是靠这个决定的,或者说把作家的区分开来的就是遣词造句、修辞上的这么一点点东西,还是有他关注的故事本身,就是一个出拳,那一拳打倒了对方、打倒了对方的目标,那一下很厉害。


评委苏童在现场


2.

这个人被写得真的像神经病

匿名作家011号作品:《仙症》

(本篇收录于《鲤·时间胶囊》一辑,已出版)


格非



坦率说,我把这个作品放在第一位,分数最高,同时评价也比较详细。《仙症》这部作品,你能感觉到非常浓郁的地域色彩。从地区来说,我觉得可能是特别重大的一个主题,对于国家来说,确实会存在着某些特殊的地方,由于历史、现实的各种原因出现一种特殊的生态,就是人文的或者说日常生活的生态。


这部小说上来就写主人公指挥刺猬过马路,一开头我就觉得特别怪,一下就会把你吸引住,怎么上来就出现刺猬?然后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得太好了,它里面出现了大量的人物,所有这些人物的性格、神态都塑造得非常好,这个作家有非常好的才华、想象力,然后尤其是在表现力方面也非常不错。


题目叫《仙症》,里面也谈到了仙,谈到很多荒诞的故事,这当中我觉得既有现实的某种指向性,但是同时他也没有局限,他采取的方式是带有开放式的,也带有一定的幻想性,我对这样的作品是比较着迷的,看完以后我就毫不犹豫地给了这部作品一个比较高的分数,是所有作品里面印象最深的。


毕飞宇

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之一,这个作品的气质我特别喜欢。你看就是这样一个人,叙述的语气就是这样的语气,就是脏兮兮的、糙、男人气,里面又有一点神神叨叨的,这种神神叨叨不是知识分子那种抽象的神神叨叨,是一种很低端的那种粗陋生活里面的那种神神叨叨。这个语言特别有特点,就是口语化、简洁、短,他倒没有刻意去呈现他的力量,某种程度上来讲松松垮垮的,牛仔裤扣子都没有扣,但是你读完之后,能感觉到有力量,不好惹,语言里提供出的这种不好惹的感觉,也是我喜欢的一个好的短篇。


苏童


对于这部小说,我认为你可以多赞美几句,因为我很喜欢这部小说,《仙症》跟《信徒》是我最喜欢的两篇。


我一直在琢磨,我们在评审的时候有很多标准,说起来蛮主观或者说蛮残暴的,但是有一个标准基本上是颠扑不破的,就是我们还是希望小说能够贡献某个新的东西,在这样的小说当中,我们希望能贡献一个新的人物形象,这个人物形象是非常少见的,或者是长期被这么多作家所忽略的。我们有好多作品当中主人公是疯子、是精神病,但是很少看到有人把这个人写得真的像神经病。我怀疑他身边说不定有某个亲人就是这样,我真的怀疑。我觉得我写不出来,我要写王战团写不出来的。


另外,这个作家的身上有一种非常寒冷的气息,锋利,他特别区别于别人的是整篇小说是不说普通话的,我不知道我这样表述对不对,就是他不太愿意说普通话,你看这个作家的叙事过程,你会觉得他不会垮,因为他不说普通话,哪怕他非普通话说得不好,但是因为不是普通话你就觉得始终有意思、饱满。


这部小说说实在的是剑走偏锋的东西,写到最后,尤其是那个大仙出现的时候,是很容易写坏掉的,但是他恰到好处,把结尾收得真漂亮,他有能力在最完美的地方收回来,说什么在斯里兰卡的海滩、两阵相似的风,多漂亮啊。所以我心目当中,我可以很坦率地说他是考虑的第一人选。


评委毕飞宇



3.

生活本身可以是一个很好的语言,

他们把它过成了公文

匿名作家009号作品:《我们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

(本篇收录于《鲤·匿名作家,已出版》)


苏童


有一类小说真的提出了一个问题,他很敏感地注意到了特别具有当下的、涉及一代人的某种困境,这个困境涉及到婚姻,于是就写了一个实用的婚姻,一方是为了结婚,一方是为了要个孩子,这样一个没有感情的婚姻,这个题材和想法非常有意思。


他的触觉非常敏锐,写的东西是很有意思的。但是我看他的叙述,我真的不喜欢。因为我们知道现在在年轻人当中很热门的卡佛,经常选择这样的东西作为他小说的目标,他要扑过去的这个叙事对象。但是卡佛是一种非常简化的语言,所以非常好的掌控了我们特别当下的生活、用我们当下的语言,但是那个语言其实是精心的、做过减法和设计的,但是在《我们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这部小说,我发现它的语言是一个几乎欠基本的修辞、欠思考的语言,我觉得他特别像公文语言,在用写报告的文字写一篇非常有意思的小说。我读来读去觉得是有点啰嗦的卡佛,很啰嗦的卡佛,因此就没有味道。


这么有意思的一个故事题材、这么有意思的东西我觉得最后没有够上,是因为叙事的问题。所以这部小说我看了就是这样的感受,就是想法好、故事好,但是确实小说同时还是叙事的艺术,我恰好是对它叙事上的不足不喜欢。


毕飞宇


我先说,苏童刚才谈到叙事策略的问题,首先在我眼里,《我们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这部作品是有理由活下来的一部作品。


当然从小说的外部来讲,它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它是对当下生活嵌入最好的一部作品,当今年轻人我们都知道很时髦的一个词就是佛系。苏童说他的语言有问题,我承认。苏童说他的叙事策略是有问题的,我不同意。不那么好的语言是不是意味着叙事的策略有问题,这个我们要商量。


这个男的叫郑川这个女的叫成凯欣,这么两个人,一起生孩子,第一个没有活,第二个才活下来小泥鳅,命运是把他们抓在手上的三个气球,但是到了此时此刻撒手了,很飘的,就是这么一个特别佛系的,任何情感、任何所谓的价值观、任何人生的设定与目标甚至欲望都可以不顾,然后生活本身也没有多粗糙,他们把它过得如此得粗糙,生活本身可以是一个很好的语言,他们把它过成了公文。我觉得他这种叙事策略跟小说内部的这种整个进程是吻合的。


可是这部小说看完以后又不让人绝望,我觉得这部小说最精彩的一笔在哪儿呢?在两个人决定离婚,离婚以后郑川要离开三口之家了,他自己出去租了一个房子,成凯欣还不放心了,跟过去,然后两个人在那儿有了一次拥抱,在拥抱的过程中把冰箱的门给关上了。我可以说就小说的细节而言,大概在六部小说里面,这是最好的一个细节,语言特别简单,没有一点点啰嗦,而且也非常常见,这种画面在电影里面特别多,但是在小说的那个节骨眼上出现,挽救了整个小说,也挽救了我的阅读。我觉得最起码我愿意这部小说活着,我们愿意和他们一起走到下一步。这是我的想法。


格非


你们两个的意见不一样。我现在还记得我给这部小说写的评语,我说这个作者引用了非常多的作家作为自己的小标题,但是我觉得他最该引用的一个人他没有引用,这个人是纪德。他的作品让我想起纪德的《窄门》,就是为什么婚姻不能持续,为什么是一个死循环,这个女的为什么说一定要让这个男的离开自己,这个悲剧性的东西怎么来的,我觉得跟《窄门》有非常大的关联。如果他没有受《窄门》的影响的话,我只能说当中是有同构关系的。


我刚才听苏童说这部小说语言比较粗糙,确实是,他那种形式化,我觉得确实有些地方还是稚嫩的。而且完全没有必要引用那么多的人,完全没有必要。但是他最后的这个结局,小说大的进展的处理和设置我觉得特别精彩,特别特别好。


为这个东西我觉得很激动,特别是到小说最后,因为在读的时候,我就实际上已经猜到了她为什么要跟他离婚,就是两个人有一个契约,大家彼此要遵守这个契约。最后离婚以后有一大段写到离婚后,尤其是最后一段写到戴戒指,重新对情感的东西加以强调,非常漂亮,实际上他是有他特殊的想法,而且一直在贯彻这个想法。


我们要跟苏童讨论一下,因为我给学生在介绍纪德《窄门》的时候,学生已经完全读不懂这样的作品了,为什么?他们不能理解一种非现实的爱情。(现实的)爱情就是要成家、结婚,但是爱情是会受到损耗的,是小说里面的主人公特别害怕的,这就是死循环。两个人夫妻之间润滑就没有了,最后比较艰涩,慢慢地你在外面怎么样怎么样,婚姻就松驰了。这是他们的一个恐惧。反过来写到当代的非现实的爱情,这个爱情是存在在想象里的,这个东西比现实的爱情还要重要。


评委格非


4.

“机器人小冰回绝了我们的邀请


张悦然


我们希望能够做出更多边界的打通,比如说这次匿名作家的参赛者里面有一个人是日本人,他是用汉语,是一个外国人,他用汉语写了小说。但是没有读者认出来说是外国人写的小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新书推广 | 八九十年代的新潮文学:“实验小说”
引用 南方想象的诗学 ——苏童小说创作特征论
带着生命体征和温度的文字
生命风景 繁花满树
苏童作品集
我的文学世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