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探秘与猜想丨《七女为父报仇图》中的钩镶(上)

金石艺术博物馆,以古代石刻艺术的系统性收藏而享誉文博界。但是很多人不知道,除了石刻艺术文物的实物之外,在其馆藏之中,还有许多珍贵的历代石刻拓片

🔺图:金石艺术博物馆收藏的石刻拓片

这些珍贵的拓片内容丰富,其中有一幅气势恢宏的《水陆攻战图》汉画像拓片,人物众多、刻画细腻、异常生动,而特别引人注目。这里面定格了一个历史瞬间:一群汉代女性正对一位出行的官员实行刺杀,场面激烈而悲壮。在内蒙古和林格尔东汉墓中,发现了同题材的壁画,上面有“长安令”、“渭水桥”的字样,及“七女为父报仇”的榜题,因而这幅壁画以及这幅汉画像石拓片,也被称为《七女为父报仇图》或《七女复仇图》。

🔺图:和林格尔墓中的“七女为父报仇”题材壁画(摹写图)

其上有“七女为父报仇”、“长安令”、“渭水桥”字样

🔺图:金石艺术博物馆藏《七女复仇图》汉画像拓片

尘封的复仇故事

刻画这则列女复仇故事的汉画像石多有出土,它在汉代应该非常的著名,而于今却已无人知晓。

但是我们仍可以推测,它极有可能是一则经典的“武侠故事”:

一家七个女儿,因父亲惨遭长安令陷害、冤屈,甚或虐杀,七女在慢慢的成长过程中隐忍,苦修武艺、武装起来、等待时机……直到有一天,长安令的车骑出行,她们设法将堵截在了渭水桥上,经过一番激烈的搏杀后,而最终手刃了仇人。估计很可能,七女也都战死了,或因杀人而最终受到制裁。

在古人心目中,这则故事一定非常悲壮感人,而广受赞美与传扬。要知道,在伦理层面(而不是法律层面),当时的人们对这种孝子或列女不计代价的血亲复仇非常推崇,所谓“父母之仇,不共戴天”。

这幅珍贵的拓片,采拓自山东嘉祥武氏祠。历经岁月沧桑,原石已经剥蚀斑驳,可是从这幅拓片中,我们仍可以领略原石较早时期的风采样貌。时光深处,尘封着的慷慨悲壮,穿越千年,扑面而来……

复仇者的兵器——钩镶

另外,在《七女复仇图》这幅拓片中,极其罕见而特别令人惊奇的是:

1)里面出现了一种特殊的古代兵器——“钩镶”;

2)并且更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里面,钩镶的使用者都是女性——有5位女性使用钩镶作为兵器(当然,其中也有可能是对某个或某几个女性有“异时同图”而重复的刻画,对此尚待研究考证)

3)而这些女性的身份,则是实行突击、谋杀的刺客(类似偏向于“单兵作战”,而非“军团作战”的“特工”)

🔺图:《七女复仇图》汉画像拓片中

右手持钩镶左手持环首刀的女性形象

这些刻画,为解答一些考古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线索,不禁让人对钩镶这种兵器产生许多推测和悬想。

首先,钩镶是一种什么样的兵器呢?

钩镶,是一种什么样的兵器?

钩镶这种古兵器,在汉画像中较为常见,相对地在历史文献中的记载则较少,对其最为明确的描述为:

“钩(鉤)镶,两头曰钩,中央曰镶,或推镶,或钩引,用之之宜也。”

——《释名·释兵》刘熙

🔺图:《四库全书·渊鉴类函》中对钩镶描述的引用

关于钩镶的具体样式,已有出土的相应文物,可与文献及汉画像相佐证。我国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铁质兵器,而在战国末期,虽然青铜兵器仍占多数,但铁兵器的数量、品种也大幅增多。到了秦汉时期,钢铁冶炼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铁质兵器开始大量装备军队,而铁质钩镶的制作和使用,就是当时冶铁技术发展的明证。

🔺图:汉画像石中的兵器架,钩镶亦在其中

钩镶在西安汉王朝中央武库遗址、江苏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陵、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河北定县东汉中山穆王刘畅墓、山东淄博西汉齐王刘肥墓及河南洛阳涧西七里河东汉墓中都有出土。

这些出土的钩镶实物中,保存最完整、形制最大的一件,是在江苏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陵附近征集的,现存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该件钩镶重1665g,总长92cm,中央为镶板,镶板长36cm、宽17cm,镶板正面略偏上的位置设有一根尖突的镶铤(也叫镶刺),镶板上下各伸出一根呈锐尖形的长钩(长钩通常为圆形铁条,末端锐尖,而有的长钩末端呈圆球状)。镶板的背面中间位置设有长方形的手柄(也叫镶鼻),手柄上仍可见曾经的丝麻类织物缠裹的痕迹。

🔺图:钩镶文物实物

钩镶整体呈弓形,其镶板背面的镶鼻无疑是用来抓握的。中间的镶板呈长方形,四周加工成圆角,有的镶板呈上宽下窄的犁形,无疑是起到盾牌一样的防护作用。上下两长钩固定在镶板后部(一般上钩长于下钩,以方便使用)。长钩在格斗时有两项功能,除了能够格挡对方兵器,从而延长盾(镶板)的防御范围之外,其自身所带有曲度(以及有的末端呈球状)可以钩束住或撩拨开敌方的兵器,牵引和改变敌方兵刃的攻袭路径,而镶铤则可以在贴近敌人时击打、刺伤对手。

🔺图:按照文物复原的钩镶

从文物总体来看,钩镶一般全长在60-70cm左右,重量一般在3斤上下。这个重量是要比普通盾牌轻便许多,自然也就更为灵活。这也一定是《七女复仇图》中,“女刺客”为什么使用钩镶的一个重要原因。

钩镶的“镶”,读音xiāng还是rǎng

从刘熙对钩镶的描述中,我们可知:引来曰钩,推去曰镶。可见,“钩镶”的“镶”字,极有可能是“攘”的通假字,中央的“镶”可用于“推镶”,也即“推攘”,只因它是作为一种金属兵器的名词概念,而加以“金”的偏旁。

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句(钩)部”载:“钩,曲也。”又在“金部”载:“镶,作型中肠也。从金襄,声汝羊切。”所以“钩镶”的“镶”字,应是“如”的r与“羊”的ang相切,读作rǎng,同“攘”的读音,而不读作xiāng。

“钩”与“镶(攘)”,即道出了这件兵器最基本的结构与功用,以及它的基本技击方式与技巧——“钩 + 攘”。

钩镶与钩强

钩镶在汉代才出现,但是“钩 + 攘”两项功能相结合的兵器设计理念,在中国古代却早已有之——此处,咱们不得不赞叹一下鲁班的才智——话说:

“公输子自鲁南游楚,焉始为舟战之器,作为钩强之备,退者钩之,进者强之,量其钩强之长,而制为之兵。”

——《墨子·鲁问》

🔺图:鲁班像

从这段描述来看:在水上舟战的过程中,“退者钩之”——敌人想要逃,就用这种兵器钩住他,不让他跑掉;“进者强之”——敌人想要近距离进击,就用这种兵器将其推开,不要让他靠近。

另有,《太平御览》中引用《墨子》的这段文字,写成:“钩拒,退则钩之,进则拒之也。”

看来,钩强、钩拒也是“钩 + 攘”、“或推镶,或钩引”,好像非常接近钩镶的使用方式,甚至有人认为,钩强就是钩镶的雏形或前身。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钩强需要“量其钩强之长,而制为之兵”。对其中“”的理解,一种解释是:考量它“钩”与“强”双方面的优势,(两种优势)相结合而制作成兵器;另一种解释是:考量“钩强”在具体使用中的长度,而把它制成兵器。

🔺图:古人舟战情景:兵器一寸长,一寸强

后一种解释更容易让人接受,理由是:一则,古人惜字如金,言简意赅,后一种解释意涵更丰富,其中“形式、规格、功用”都有涉及;二则,舟战不同于陆战,敌我双方各立在小船上来战斗,不会像在陆上那样彼此靠近,因而兵器的长度就更是一个重点考量的对象,所谓“一寸长,一寸强(公输子和墨子,他们一定不会忽视这一点)。

所以,就其“长度”而言,钩镶就太“近距离”了,所以显然钩镶与钩强并不是一类东西。钩强的具体形式到底是什么样的,尚缺乏相应的资料。但根据描述,可以猜想,它很可能是类似“倒钩枪”、“钩镰枪”这样的兵器。

🔺图:倒钩枪

当然,鲁班对“钩强”的设计一定更为巧妙,或许它的钩更大,或许他用三支钩或四只钩,或许是完全别样的形式,也未可知。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兵器谱 | 从兵器角度来看胡汉战争
造型怪异却能克戟,钩镶为何会退出战场?
钩镶:防攻两用之利器
残石 | 女刺客给你展示汉代流行的格斗武器!
精品军事大图之——兵器篇
“戈”不是传说——带你了解青铜时代重要的冷兵器——青铜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