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藏象讲义

 

第四节    藏象

 

藏象的核心是脏腑

脏腑是人体内脏的总称。包括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三类。

脏腑分类:

五脏:心、肝、脾、肺、肾

六腑: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

奇恒之府: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脏腑生理功能:

五脏:化生和贮藏精气----藏而不泄,以藏为主

六腑:受盛和传化水谷----泄而不藏,以通为用。

奇恒之府:形同腑为中空的器官,功似脏具有藏精之用。

相互关系:中医认为人体是由藏于体内的五脏六腑和表现于外的五官(眼、耳、口、鼻、舌)、五体(皮、肉、筋、脉、骨)等组成的。它们之间通过经络相互联系,通过气血津液来维持正常生理活动,它们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形成一个整体。它们又分属于五行,其间也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

 

  一、      五脏的生理功能

   其一是化生和贮藏精气。五脏主藏,藏而不泄,能贮藏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各种精微物质,如精、气、血、津液等。

  其二为藏神。五脏的生理活动与精神情志密切相关。

 (一)心的生理功能

心位于胸腔,有心包卫护于外,是五脏之首,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通过经络与小肠形成表里关系,心开窍于舌,主脉,其华在面,在液为汗,在志为喜。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为君主之官。

1、主血脉,推动血液运行

心主血脉,是指心具有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以营养全身的功能。这个功能叫做“心气”。

生理:心气充沛,心血充盈,脉管通利是保证心主血脉功能正常的前提,心主血脉功能正常表现为:脉搏和缓有力,面色红润有泽,舌淡红。

2、主神志,主管精神活动

心主神志,是指心具有主宰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这主要与心主血脉有关。

(二)肺的生理功能

肺位于胸腔高位,左右各一,有“华盖”之称,通过经络与大肠形成表里关系。肺开窍于鼻,主皮,其华在毛,在液为涕,在志为忧()。肺为水之上源,肺为贮痰之器,肺为娇脏。

1、主气,司呼吸     

主气包括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

主呼吸之气:肺是人体内气体交换的场所;

主一身之气:一方面是它吸入的自然界的清气是人体中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入的清气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在肺相合生成宗气,贯心脉以行心血。另一方面肺的呼吸运动又推动人体中气的升降出入。

肺主气不仅能辅心行血,而且主持和调节了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之气,对全身的气机具有调节作用

2、主宣发、肃降

肺主宣发,即是指肺气具有向上、向外、升宣、发散的生理功能。

肺主宣发的功能有三:

一是指肺通过宣达,布散的功能把浊气排出体外;

二是把脾转输来的水谷精微及津液布散全身,外达于皮毛;

三是宣发卫气外合皮毛,并调节汗孔的开合,将津液的代谢产物化为汗液排出体外。

肺主肃降,指肺具有排出肺内各种异物,使呼吸道通畅,呼吸平稳,从而保持肺脏清虚之性的功能。

肺主肃降功能有三:

一是指肺通过下降作用充分吸入的自然界清气,并下纳于肾;

二是将脾转输来的津液及水谷精微向下布散全身;并将代谢后的产物通过三焦而排入肾和膀胱;

三是肃清呼吸道的异物,以保持其洁净通畅。

3、通调水道,促进水液的输布与排泄

通调水道:肺对水液代谢起着疏通和调节作用。肺通过宣发和肃降,将水液通过汗、尿液排出体外,故言“肺为水之上源”。

4、朝百脉

朝百脉是指百脉朝会于肺,即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经脉朝会于肺,通过肺的呼吸,进行气体交换,然后再输布到全身。所以,血液的正常循行,亦有赖于肺气的正常敷布和调节。

 

(三)脾的生理功能

脾居膈下,位于中焦,五行属土,通过经络与胃形成表里关系,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主肉,在液为涎,在志为思。脾为生痰之源,脾为后天之本,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1、主运化

脾主运化,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运化水谷是指脾能够把饮食物(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到全身。运化水液是指脾对水液有吸收、转输、布散的作用。即将饮食物中的水液上输于肺,通过肺下达于肾和膀胱,然后排出体外。

2、脾气主升

脾气主升,是指脾气的功能是以向上升散为其特点

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是脾主升清,是指水谷精微借脾气的上升而输于心、肺、头目,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

二是脾主升提,即维持机体内脏的正常位置,防止内脏下垂的功能。

3、主统血

脾主统血是指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中运行,防止溢于脉外的功能。

脾主统血功能失常:便血,尿血,崩漏,皮下出血。

 

(四) 肝的生理功能

肝位于膈下,右胁之内,五行属木。通过经络与胆形成表里关系。肝开窍于目,主筋,其华在爪,在液为泪,在志为怒。

1、主疏泄

肝的主疏泄功能,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

调畅气机(最重要的功能)

②促进血液的运行和津液的代谢

③促进消化吸收(促进脾胃运化)

肝又能促进胆液的生成与排泄胆液由肝之余气积聚而成,在肝的疏泄作用下,排入肠道,以助消化。

④调畅情志

肝喜条达而恶抑郁”及暴怒伤肝等理论。

⑤促进男子排精与女子排卵行经

2、主藏血

肝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作用

肝贮藏血液一方面可制约肝阳上亢,另一方面可防止出血;肝调节血量可使人体的血液在运动时达于四肢,休息时归藏于肝。

 

(五)肾的生理功能

肾位于腰部,左右各一,五行属水,肾通过经络与膀胱形成表里关系。肾开窍与耳和二阴,主骨,其华在发,在液为唾,在志为恐。肾为后天之本。肾为水之下源。

1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

----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先天之精     禀受父母       促进生长发育和生殖

后天之精     来源饮食       营养五脏,灌溉六腑,

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故“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

肾藏精是指肾对精具有贮藏和提供的功能,从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2、主水

肾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作用。

肾主水液,主要是指肾中精气的气化功能,对于体内津液的输布和排泄维持体内津液代谢的平衡,起着极为重要的调节作用。

肾的气化作用有赖于肾阳和肾气,故说肾主水液

人体内津液的输布和排泄,主要依靠肺、脾、肾、膀胱,其中主要的是依靠肾的气化作用来实现的。

3、主纳气

肾具有摄纳肺吸入之气,调节呼吸的作用。因而称肾为气之根

4、濡养温煦脏腑

肾中除藏有精气外,还有肾阴、肾阳。

肾阴,对机体各组织器官起着滋养和襦润作用,肾阳,对机体各组织器官起着温煦和推动作用。

肾阴、肾阳又称为元阴和元阳、真阴和真阳。二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维持着脏腑阴阳的相对平衡,是各脏阴阳的根本。

 

二、五脏之间的关系

l心与肺  心与肺之间的关系,体现于气和血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

2心与脾  心与脾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方面。

3心与肝  心与肝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和精神情志方面的依存与协同

4心与肾  心与肾在生理上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心阴心阳与肾阴肾阳之间的依存关系,二是心血与肾精之间的依存关系。

心肾阴阳升降的动态平衡,维持着心肾功能的协调,称为“心肾相交”,或“水火既济”肾阴阳升降的平衡失调,心肾的生理功能就会失去协调,而发生病变。如肾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而导致心火偏亢,称为“心肾不交”,若心阳不振,不能下温于肾,而导致肾的阳虚水泛,称为“水气凌心”。

心血与肾精的关系其实是精血互生的关系。

5肺与脾  肺与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气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代谢方面。

脾为主气之枢,脾为生气之源;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6肺与肝  肺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机的协调方面。

肺居上焦,其气肃降,肝居下焦,其气升发;肝升肺降,相互协调,以维持人体气机的升降运动。若肝升太过,或肺降不及,则气火上逆致咳逆上气,甚则咯血,称为“肝火犯肺

7肺与肾  肺与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津液代谢和呼吸运动两方面。

肺为水为上源,肾为水之下源。“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8肝与脾  肝与脾的关系表现在消化和血液的生成贮藏两方面。

9肝与肾  肝与肾的关系表现在精血互生和阴液相通两方面。

肝肾同居下焦,肝藏血,肾藏精,精能生血,血能化精,故有“精血同源肝肾同源之说。

肾精亏损,可致肝血不足;肝血不足,可致肾精亏损。肝肾阴液息息相通,肾阴充盈,滋养肝阴,可制约肝阳使之不亢,称“水能涵木”。若肾阴不足,“水不涵木”,可致肝阴不足,肝阳上亢。反之,肝火太盛,也可耗伤肾阴,导致肾阴不足,形成肝肾阴虚的病理状态。

10脾与肾  脾与肾的关系表现在先后天相互资助和水液代谢方面。

脾主运化,化生精微,运行水液,须借助于肾阳的温煦,故说“脾阳根于肾阳”。

 

三、五脏的志体窍液华

五脏

悲、忧

恐、惊

耳、二阴

 

四、六腑的生理功能

六腑的生理功能,亦有专司,但其共同的生理特点则是受盛和传化水谷。这里所说的传化,有传导变化之意。所以,六腑主要是主管饮食物的受纳、传导、变化,并排泄食物的糟粕。所以说六腑以通为用

(一)胆(六腑之一,奇恒之府之一)

储存和排泄胆汁

()胃(后天之本,水谷之海,太仓)

 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纳与腐熟水谷,胃以降为和。

 ()小肠(小肠主液)

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

()大肠 (大肠主津)

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传化糟粕

()膀胱

膀胱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贮存和排泄尿

()三焦(孤府)

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三焦概念有<, SPAN style="FONT-SIZE: 11pt; COLOR: black; 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 宋体">,其一为六腑之一;其二为单纯的部位概念。作为六腑之一,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持诸气、总司人体的气机和气化和疏通水道、运行水液。

 

五、奇恒之腑

奇恒之府:形同脏腑为中空的器官,功似脏具有藏精之用。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

脑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精神、意识、思维和感觉。

但以五脏为中心的脏象学说,将脑的功能分属五脏而统归于心。与心肝肾关系密切。

()女子胞

女子胞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月经和孕育胎儿。

影响女子胞功能的生理因素有:

肾中精气和天癸的作用,肝气与肝血的作用(女子以肝为先天),冲任二脉的作用(冲为血海,任主胞胎)。

 

六、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关系

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关系,主要是阴阳表里互相配合的关系。

1心与小肠  心与小肠,通过经脉的相互络属而形成密切的联系。表现在病理方面,如心有实火,可移热于小肠,小肠有实热,亦可循经上炎于心。

2肺与大肠  肺气肃降,有助于大肠传导功能的发挥;大肠传导功能正常,亦有助于肺的肃降。若肺失肃降,津液不能下达,大肠传导功能受阻;反之,若大肠实热,腑气不通,又可影响肺的肃降。

3脾与胃  脾与胃以膜相连,脾与胃,运纳协调,升降相因,燥湿相济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及水谷精徽的输布,以滋养全身,化生气血、津液,故称脾胃为后天之本

4肝与胆  胆附于肝,胆汁来源于肝,胆汁的贮藏和排泄,有赖于肝的疏泄;而胆汁排泄畅通,有利于肝主疏泄功能的发挥。生理上密切相关,导致病理上互相影响。肝病常影响及胆,胆病也常波及于肝,往往肝胆同病。

5肾与膀胱  肾与膀胱同居下焦。肾为水脏,膀胱为水腑。膀胱的贮尿和排尿功能,依赖于肾的气化和固摄作用。肾气帮助膀胱气化津液,控制尿液的排泄。肾气充足,固摄有权,膀胱开阖有度,则小便排泄正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思维:人体的运行机制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三十一)
中医藏象学说重点总结
脏腑之间的关系
《黄帝内经》选读 ——藏象(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