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土八路”莫言获诺奖令谁汗颜?[原创]

文/一川清流


莫言火了,是因为实现了中国作家在诺贝尔文学奖历史上“零的突破”,终于圆了中国文人诺奖的百年之梦。于是乎,连日来,国内像是给每人发了一万美金那么喜庆,各大媒体头条争相报道,真乃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有论者还称莫言乃“抗日英雄”云云,更有北师大等“母校”立马引以为豪,生怕别人争了头功似的。
笔者从北师大官方网站的一篇“喜讯”中发现,北师大在莫言获奖的第一时间便做出了快速反应,通报说“中国著名作家、我校校友莫言获奖。”按照北师大的说法,莫言的确曾经沾过北师大的边,还是上世纪80年代末期,莫言参加过当时北师大中文系与中国作协属下的鲁迅文学院“合作”的作家班研究生班学习,并获文艺学硕士学位。
中国有句俗话,叫“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此话揭示出了世态炎凉的劣根文化。没想到,如今堂堂的高等学府,竟也沦落为这种劣根文化的马前卒。莫言个人简历显示,1955年出生,小学五年级后辍学务农,21岁入伍,26岁开始发表作品,之后进军艺学习。1991年,36岁的莫言“毕业”于鲁迅文学院。可见,充其量,莫言先前也仅仅是小学“毕业”,地道的“土八路”。
如果按照中国现行的高考选拔制度审验莫言的“硕士”文凭,恐怕就是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极大自我讽刺。试想,一个估计连小学毕业文凭都拿不出来的莫言,怎么可能一步登天直接“破格”获得“硕士学位”?这让那些千千万万个饱受十年寒窗之苦的莘莘学子情何以堪?由此不禁让人这样诘问:为何当今仅存的还算比较“公正”的高考选拔制度,居然也不见了公平公正?如此社会怎能让人淡定?
如今,北师大恨不得说莫言就是他们的“独家产品”。可是莫言对“母校”北师大是怎么看的呢?莫言曾说:“我的北师大硕士是滥竽充数,有名无实,因为我们在1989年上的学,教室在北京东郊的十里堡,离北师大还有20公里之遥,而且我在上学期间有两次险些被鲁迅文学院的老师开除,因为我老是不上课,所以教务长愤怒地说必须开除莫言,以正学风。”
或许,用“滥竽充数,有名无实”形容在北师大“读研”的莫言是一种自谦和自嘲。可是透过莫言的这种自谦,也确实暴露了我国一些高校曾经出现通过举办各种名堂的所谓“研究生班”而贩卖文凭的乱象,甚至有的高校后来索性举办什么“论文博士班”等等。如此中国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硕士”“博士”,怎么可能敌得过黄土地里摸爬滚打出来的“土八路”呢?
“土八路”莫言获奖不是偶然的。他靠的是实打实的作品说话,靠的是用全身心的投入对中国历史和现实深层次问题独到的把握和挖掘出来的心血智慧之作。而最早开启他这些心智的,恰恰不是“正规军”,而是社会这所“野战军”为其注入了丰厚的营养,这才有莫言后来进军艺、到鲁院的进一步提升。所以愚以为,此时的北师大,不应急忙争抢莫言这个“校友”,而最应该反思的,就是自己的“正规军”,为何不敌“野战军”培养出来的“土八路”。
“土八路”莫言获奖又是必然的。首先他挣脱了中国“灌输教育”等等繁琐缛节的桎梏和束缚,或许这也是几十年来“正规军”出不了诺奖的教育诟病其中主要原因所在;其次是莫言是个始终接地气的乡土作家。他曾在接受河北移动电视“高端访谈”时幽默地说:我时时刻刻和土地紧密相连,我不是站立在土地上,而是匍匐在土地上,是贴着大地在写作。
“土八路”莫言的处事风格十分坦诚。从他将在北师大“研究生班”镀金说成是“滥竽充数,有名无实”的自谦和自嘲,到他“匍匐在土地上写作”的勤奋务实态度,可以看得出,当今中国缺少的,正是莫言这种诚恳、谦虚、务实、澹泊精神品质。同时这件事情也再次提醒人们,英雄不问出处,尤其是该反思的,还是中国一些高校,别再硬拉一个边缘“校友”为自己涂脂抹粉强撑门面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土八路”到正规军,牛逼不是吹的[赞]...
严歌苓:跨越文化的思考与超越性别的书写
华语文学的高峰!莫言、余华、严歌苓都毕业于北京同一所985大学
文坛教父童庆炳去世 曾培养莫言余华等作家-2015-06-15 13:46
为什么员工总是跳槽走人?那是因为老板太爱折腾!【创业分享】
老八路还是土八路?冀中十三个地区队的来龙去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