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下无墙——世界500强给求职者的11条建议

世界500强给求职者的11条建议

【英才网联800HR.COM 编者按你可以说自己并不一定要走进世界五百强企业,但你无法漠视世界五百强企业对求职者的评判


  
埃森哲:自信心不足 

  问:与外籍员工相比,你觉得国内员工有哪些优势,又有哪些不足?

  李纲(埃森哲合伙人兼中国区总裁):从横向比较,中国员工总体水平高于整体平均水平,他们最大的特点或者说优势有三点,一是绝对聪明;二是很想学东西,而且学得很快;三是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比较清晰的定位。而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自信心不足,二是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

  西方国家的员工自信心很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而国内员工很多时候是闷声不响,谨小慎微,不愿意公开发表意见。这与我们的教育有很大关系,长期的单向灌输使学生缺少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国内课堂踊跃发言的情况一般很少见。这种状态对员工在跨国公司中的成长很不利。在一个项目中,如果一个与你级别差不多的同事喜欢发表自己的意见,表现得比较有见识,那么他就会得到更多的关注。

  另外,我们很多年轻的国内同事独立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较弱,一帆风顺时表现得很好,一碰到不顺心的事情,往往会弄得一团糟。我想,这与父母、老师把好学生保护得很好,给他们创造了非常优越的读书环境有很大关系。在美国,大家都知道,十七八岁自己奋斗打工赚学费的情况很普遍。

  飞利浦:谨小慎微 

  问:现在有的学生被企业的各类要求弄得无所适从,他们在大学期间拼命地考各类证书,不断参加社会实习,您怎么看这一问题?

  徐承楷(飞利浦电子中国集团人力资源副总裁):填鸭式的学习是大可不必的。那么多考证其实是因为学生们希望走成功的捷径。事实上,人生没有捷径可走,职业生涯和求学生涯一样,要求每个人必须有敬业的精神和态度。

  问:对今天的大学毕业生,你的评价如何?

  徐承楷:与国外大学生比较,他们的明显优点是可塑性很大,素质高,对工作总体而言很负责,有接受挑战的精神。由于社会发展速度很快,每个年轻人对职业生涯的第一份工作都十分珍惜,但不知道是不是竞争过于激烈的缘故,他们普遍生存在一种充满压迫感的环境中,工作战战兢兢,缺乏足够的自信心,不能十分放松地投入工作,这影响了他们的成长。另外,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国际视野普遍较弱,书呆子型的学生还是比较多。

   
国际纸业:太注重形式与追求速度 

  问:现在有些大学生认为,在学校里,做得越大越好,越能向用人单位证明自己的社会活动能力;社会工作越多越好,越能表达自己有动手实践能力。您认为是这样吗?

  杨铭潜(上海国际纸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只要你用心去做事,在班级里当一个班长和在学校里做一个学生会主席,得到的锻炼应该是一样的。同样,社会工作经历很多,并不表明你的动手能力很强。有的大学生的求职简历很花哨,说自己干了多少社会工作,对此我们一点都不感兴趣。我们感兴趣的是,你在从事的社会工作中怎么干的,取得了什么成果,深入程度如何。往往我们会挑一两个他们所从事的社会活动问些深入的问题,由此就可以发现他们是不是为了履历而打工。

  问:对现在的大学生,您有何评价?

  杨铭潜:现在的大学生总体水平在不断提高,最为突出的是社会能力有很大增强,同时对新鲜事物有很强的接受能力。我在GE(通用电气)工作时,招聘来的新学生,学东西非常快,给他一个项目,在一定时间里都能很好地完成。相对来说,这些学生对专业范围的工作比较胜任,适合做专才,却缺乏比较开阔的视野、敏锐的洞察力和战略的意识,综合看问题的能力不足,要深不能深,要广不能广,对企业的运行、管理经验也比较缺乏。

  问:除此之外,他们还有哪些不足影响到未来的发展?

  杨铭潜:现在的大学生对自己有很高的要求,对自己的发展寄予很大的期望,他们普遍有一个倾向,都希望以很快的速度,在进公司两三年内,做到部门主管的位置。我经常对大学生说,对事业要有耐心,不要一味追求速度,我们应该关注自己今天做好什么,而不是明天成为什么。

   
 英特尔:理想=沿海学生软能力+内陆学生硬能力 

  问:英特尔汇聚了国内名牌大学的优秀学生,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代表国内高校人才培养的最高水平。这些来自不同学校的学生之间,有什么不同?

  王文汉(英特尔中国软件实验室总经理):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回答不好要得罪人。我只能讲我的感觉,很片面。我认为,北大、清华的学生都比较自信,这是他们最大的特点。北大和清华的学生相比,北大的学生在软件上做得不错,而清华的学生更大气,他们能做大规模、较完整的系统。复旦和交大之间,差别就大了。交大的市场反应速度快,而复旦就比较慢一些。交大的学生相对于复旦的学生来说,更愿意冒险,更有创新的激情;而复旦的学生则要保守些,做事比较稳,不愿冒险。

  沿海地区高校的学生,比起内陆高校的学生而言,比较有思想,表达能力、沟通能力都比较强。但是,他们的基本功却被内陆学生超过了。我们发现,内陆高校学生的基本功越来越好,成都、合肥、西安的学生,技术能力比上海、北京的学生要高。我想,这恐怕与他们周围的环境有关。上海、北京很热闹,有很多机会,学生们于是不一定能安心投入学习,而内陆高校学生受外界打扰小,也就能潜心学习。

  问:能否将国内学生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学生作个比较? 

  王文汉:与美国学生相比,国内的大学生在硬能力方面,考虑问题不具备像美国学生那样的广度与深度。在软能力方面,差距要更大一些。有一句话叫隔行如隔山,在一些中国学生身上甚至可以说隔项目如隔山。即使在完成同一个产品的开发,分在某个项目组的人可能对另一个项目组的工作一概不知。而在美国,即便是另一个项目组的同事也能对你这个项目大谈一番,这有助于项目间的协作配合。

  欧莱雅:没有自己 

  问:你们很强调人才的个性,那么,大学生在学期间怎样培养自己的个性?

  赫伯乐(欧莱雅中国公司大众化妆品部总经理):比起法国、德国等国家来说,中国有一个其他地方所没有的特殊现象:这里的人认为什么都是可能的,大家对未来十分乐观,尤其是年轻人,这是好事。可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如何选择正确的道路,达到自己的目标,却并不容易。我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做自己,做你想做的事。在大学学习时,除了学习各种理论,还要去接触社会,尽量多一些尝试。如果你等到跨出校门,才发现社会原来是这个样子,走进办公室才发现自己原来不喜欢这份工作,那就是最糟糕的事。

  问:与你们过去的大学生活相比,你们认为现在的大学生有哪些变化或不同?

  戴青(欧莱雅中国公司人力资源总监):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却又缺少准则的时代。现代的大学生面对的信息很多,从这些信息中筛选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合理利用的确不容易。另外,现在的大学生的自由度越来越大,以前有很多明文规定,这不能做那不能做,现在这样的明文规定少了,行动反而更加艰难。自由度一大,就会失重。现在的大学生与我们那时相比,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一路走来,全是赞誉之声,与他人一起,他们想得较多的是别人能够给我什么,很少考虑我能给别人什么,这就难以彼此协作,协作性不高。

   
贝塔斯曼:思维方式是文化环境的结果 

  问:请问席蓓蒂女士在中国工作多少时间了?能评价一下您的中国同事吗?与德国同事相比,他们有哪些不足?

  席蓓蒂(贝塔斯曼集团亚洲区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总监):我在中国工作将近两年时间。对中国同事的感受是,他们非常有活力,十分愿意学习,已经习惯西方的工作方式。在工作当中,德国员工与中国员工的思维方式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德国员工一般会给一个问题提出好几个解决方案,而且每个方案实施的流程十分清晰;而中国员工可能只有一个解决方案,但是中国员工比较灵活,知道如何进行变通。另一方面,德国人的思维和表达方式比较直率,即使是好朋友,但在工作中仍然可以争执得面红耳赤,下班后两人到酒吧里喝一杯酒就没事了;可中国人不同,喜欢用间接委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
 
  
思科系统:缺乏组织行为能力

  问:具体而言,从大学毕业生到一个合格的员工,有哪些差距?

  杜家滨(思科系统公司副总裁、思科系统(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大致有三方面,一是语言能力,没有足够好的语言能力,就难以沟通与合作;二是专业技术,学校的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之间毕竟有一定差距;三是组织行为经验,怎样与人相处,与他人合作共同把一个任务完成,如何管理他人或者怎样被他人管理,等等,这类行为大学生往往没有体验。所以,我们把这些招聘来的毕业生全部送到美国总部接受一年的培训。在那里,有来自世界各地的100名新进公司的人员组成一个班,上课用英语,并设置各种研发项目,大家轮流当一些项目的领导。整个过程其实就是在培养员工如何进行国际化合作、如何管理他人和与他人积极协作。 

  西门子:建立清晰的成才目标 

  问:对现在的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情况,能进行一下评价吗?

  谢克海(西门子中国有有限公司人事部经理):总的来说,大学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方面是不错的,这主要指书本知识,商务知识和市场知识相对比较薄弱,从能力角度说,大学生喜欢变革,比较积极主动,愿望很强,但缺乏沟通能力,对环境的敏感性以及质量意识也相对欠缺。客观上说,相当一部分人不具备把一件事说清楚的能力,这是缺乏沟通能力的表现。还有,许多人普遍缺乏质量意识,桌子有个污点,墙壁掉块皮,往往不以为然,因为可以继续用,但这对于很多德国人来说却是不能容忍的。

  刚才我提到大学生的成功欲望很强,但他们有时会有不切实际的期望。我看过一份报告,这份报告对一万多名学生进行调查,其中有50%左右的学生认为,35岁前将达到自己职业生涯的顶峰;还有超过50%的学生认为,将为第一个雇主工作两年时间。我觉得这反映出有些学生十分浮躁,35岁就达到职业生涯的顶峰,那以后干什么呢?是不是就退休了?为第一雇主工作两年时间,难道两年时间就可以把一家公司吃透吗?

  柯达:找一个人生支点 

  问:您认为现在的大学生面临激烈的就业竞争,应该怎么做?

  叶莺:(伊士曼柯达公司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主席)社会在提升,大学生也应该对自己的定位进行适当调整。我一直认为,一个人要获得长远发展,必须从一个较低的起点,一步步脚踏实地地做,这样才会有踏实的准备。我并不认为毕业马上进入一个大企业就是一个很好的职业起点。美国有钱人家的孩子,从小就打工,到海滩去卖防晒油,到餐厅去做侍者,在街头卖报,甚至帮人擦皮鞋。父母这样做的目的,是鼓励孩子通过自己的劳动去赚钱,更是教育孩子要以谦卑的态度去为人服务。这是一个人发展的基础,是职业发展不可跨越的过程。

  (本文节选自《天下无墙——世界500强给求职者的11条建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学生的优缺点
如何看待当今大学生就业难
一个武大毕业生写的,发人深省
如果你不想虚度大学四年就看看 大一到大三要完成的事
一位国企高管对年轻人的忠告
找不到工作怨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