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户外凶手:失温,鳌太的致死主因之一。

下期预告:

徒步的路程估算和时间控制,避免夜间行进的危险。

请关注公众微信:“户外装备党”,获得专业户外知识及装备信息。

鳌太事故年年有,初略统计失温是事故致死的主因。失温不仅仅会发生在长线徒步活动活动中,城市周边线路中如果出现徒步爱好者疏忽大意也会失温,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死亡。2014年北京秋季灵山一日徒步活动,两名徒步爱好者迷路,因失温死亡。


一、什么是失温?

身体产热和保暖保暖能力长时间小于散热的能力,导致体温持续降低的现象。


二、什么导致了失温?

三个原因:

1、寒冷

2、大风

3、衣着不当。

举个例子:在寒冷且大风的山上,天黑降温但仍然穿着湿的内衣,服装又不够保暖,躺下后不再运动,身体产热低于散热,就易导致失温。

另外饥饿、疲劳、年老体弱等均可引起失温。

失温与否取决于两个因素:

1、身体保暖的能力,关键看自己所穿的衣服,尤其是贴身衣服是否潮湿,身体关键部位例如头部、躯干、脚部保暖是否得当(身体热量的50%-80%都是由头部散失的)。

2、散热的速度,一是看外界气温是否寒冷,而是看风是否大(风寒效应,稍后给大家介绍)。风大时,流动空气不断把热量从体表带走,这使体感温度在有风时较实际气温更低。

因此穿着湿衣服、暴露在寒风中,会使得体温过度降低,失温的风险大大增加。


三、怎么判断失温了?

通过失温表现出的症状,可以判断身体是否出现失温。

平常所说的打寒战、发抖,是轻微失温的前兆。失温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轻度失温:

开始时,失温的症状表现为人体剧烈颤抖、怕冷、运动能力失调、口齿不清、麻木;此时患者的核心体温大约在35-33℃。


2、中度失温:

情况加剧后,基本不能有效使用手脚,不再颤抖,神情迷茫淡漠,不再感觉寒冷。只对刺激有反应(比如针扎等)。此时,患者的核心体温已经下降到31℃。


3、重度失温直至死亡

重度失温,症状表现为肢体僵硬,心脏功能衰竭,瞳孔放大、失去意识并昏迷。此时核心体温已经降到30℃,当体温持续下降至28℃导致死亡。


四、如何预防失温?

失温预防办法主要考虑湿、冷、风三个方面。避免寒冷、大风、湿衣服三个因素同时出现。


1、在寒冷、大风天气出行,一定主要保暖,及时更换湿衣服,尤其是雨雪天气不要穿着湿衣服继续前进或休息;


2、徒步途中密切注意自身和队友身体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


3、合理安排行进路线和作息时间,避免长时间暴露在低温环境下,及时休息补充热量;


4、及时增减衣服,保持身体干爽,注意防风保暖。



五、失温的处理办法

失温一旦发生,要及时科学处理,否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死亡。

请务必遵守以下七项处理步骤:


1、尽快脱离低温恶劣环境,保持一定体力,停止登山活动或2紧急露营。



2、及时脱下汗湿衣服,更换干的保暖衣物。


3、使患者保持清醒状态,和他不停交谈,关注其身体、意识的变化,多使用鼓励语言。


4、帮助患者适当进食热水、含糖的高热量食物。


(呵呵,配图是开玩笑的,别这么干!)


5、严重者需要用40℃温水浸泡帮助回温,尽早送医。


6、失温往往伴随冻伤,冻伤部位万万不可用力摩擦或擦拭,这极易导致受伤部位的二次伤害。


7、切不可给患者饮酒,也不可擦拭或者按摩患者四肢。


下期预告:

徒步的路程估算和时间控制,避免夜间行进的危险。

请关注公众微信:“户外装备党”,获得专业户外知识及装备信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PSK知识
冬季跑步的8个重要提示
户外失温的应对与预防
【图文】失温死亡到底有多可怕,低温才会导致人冻死是一个误区?
治身体寒冷的土方法!
为什么在户外有人穿了很多衣服还会被冻死?探讨野外失温的策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