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袁红霞教授辨治疑难杂病浅析

《伤寒杂病论》是方书之祖、医方之经,是治疗杂病的典范。疑难杂病是指病证的临床表现奇特; 或病机隐晦不明; 或病因、诊断和辨治上感到困难,难以明确诊断; 或按常规的辨证思路遣方用药,往往难以取效者; 或一时取效,却难于巩固者。导师袁红霞教授熟谙《伤寒论》《金匮要略》经文,深邃其理,取方用药灵活应手,诊治疑难杂病时多取经方,运用经方理论指导临床,多获捷效,今就袁师诊治杂病的经验,总结一二,愿与同道共飨。

1 谨守病机,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袁师认为“辨证论治”亦有其缺陷和不足,尤其是对微观“疾病”的认识,有时不够精确,故袁师秉承《伤寒论》《金匮要略》既“辨证”又“辨病”的思想,临床上常以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较之单一使用“辨证论治”要取得更好的疗效。如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据其病机属胃虚痰阻气逆,即在辨证的基础上加用旋覆代赭汤;亦如治疗“脂肪肝、胆囊炎”,见有少阳伴阳明里实者,即在辨证基础上合用大柴胡汤; 又如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以气滞血瘀毒结为病机者,于辨证基础上加用仙方活命饮; 治疗“糖尿病”时,根据糖尿病的发展趋势,在辨证基础上加上翻白草、鬼箭羽二药以防治糖尿病并发症,取得满意疗效。

2 遵仲景,大气一转,其气乃散

袁师临床上喜用疏转气机之法,并认为本法中所谓的气泛指人体正气,故疏转气机即疏转正气。袁师喜用小青龙汤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使肺气转; 善用瓜蒌薤白半夏汤、瓜蒌薤白白酒汤、枳实薤白桂枝汤、人参汤温阳益气,宣痹通阳,使心阳舒; 擅用建中汤甘温建中,调和阴阳,使脾气枢; 常用旋覆花汤、旋覆代赭汤、升降散、泻心类、柴胡类、枳术汤等协调升降,使气机运转。这是根据《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第 30 条:“大气一转,其气乃散。”袁师从临床实践出发,将大气广义理解为人体之正气,并将此条经文作为论治气机失调导致各种杂病的治疗原则,体现了张仲景对杂病的认识和治疗思想。正如陶葆荪《金匮要略易解》言: “不必局限于某一气,简言之就是阴阳相失,被切断包围结聚于一部的正气。”

3 辨时施治,不与时令相违

辨证论治时考虑疾病与时辰的关系来辨时施治,是袁师治疗疑难杂病的一大特色。早在《素问·五常政大论》就有“必先岁气,无伐天和”的记载。袁师深受《内经》运气学说的影响,对几经周转仍疗效不佳的疑难杂症患者,都会以病人的生辰年岁测查其出生当年的气运,以此推算病人的体质,依病人气运体质而治,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此外袁师还结合《伤寒论》原文,认为“六经欲解时”既是该经疾病缓解的时间也是该经疾病加重的时间,袁师对疾病因时间而加重者往往在辨证基础上加上该经主时之方药,如袁师对胃痛、胃脘烧心、每因子时发作者即合入小柴胡汤等。往往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4 怪病多痰,久病多瘀,痰瘀同治

痰和瘀是不同的两种病理产物,痰来自津液不化,其中稠者为痰,稀者为饮。周学海《血证论》: “气结则血凝”,说明瘀本血化,津血同源,故痰瘀同源,古有“怪病多痰”,“怪病多瘀”之说,既然痰瘀同源,则痰瘀也可同病,痰瘀相关,《丹溪心法》云: “痰挟瘀血,逐成窠囊”; “肺胀而咳,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夹瘀血,碍气而病”。《血证论》: “血积既久,亦能化为痰水”。袁师根据中医“痰瘀相关”理论,临床上凡遇舌黯红苔黄厚腻患者,即辨证为痰瘀胶结之证,即用礞石滚痰丸合升降散或者血府逐瘀汤治疗,疗效满意。

5 久病多虚,脾肾双补,缓则治本

袁师认为疑难病迁延日久,缠绵难愈,多伴有虚象,某些疾病之所以反复不愈,其中很大的因素是由于正不胜邪,常言道: 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水谷之精微赖脾气以输化,脏腑之功能恃肾气以鼓舞。古有“久病多虚”“久病入肾”之说,故“脾肾两虚”实为疑难病重要病机特点,脾肾双补是治疗疑难病的又一原则,且脾肾双补执简驭繁,如袁师喜用金水六君煎治脾肾两虚兼痰涎壅甚者; 用胃关煎治脾肾虚寒之久泻;对几经周转仍没疗效者则遵李东垣“脾统四脏”观点;加用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升阳散火汤,升阳益胃汤等治疗。明代名医薛立斋、赵养葵等都以擅补脾肾见称于世,如常用早服补中益气汤、归脾汤配合晚服六味地黄或八味肾气丸数方治愈众多的疑难病证。

6 复方与单治交替

袁师临床上常用相反相成的经方如寒热并用之泻心汤类、乌梅丸; 升降相因之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升降散等,散敛相得、补泻兼施、动静相随、刚柔并济( 润燥互济) 、或者数法并举,因为疑难病病症繁多,病机复杂,单一功效的方剂只能解决部分病证,而运用中医复方多层次兼顾,以照顾到各个环节。如清代名医曹仁伯所说: “每遇病机丛杂,治此碍彼,他人莫能措手者,必细意研求,或于一方中变化而损益之,或合数方为一方而融贯之。”数方合并却组合精微,效广而协调一致,以求激活和恢复患病脏腑之正常功能,达到整体协调取胜。但对疑难病证使用复方兼治而无效时,袁师即投予单治之法,准确判断其病因病机,突出重点,抓住主要病机,因机施方,往往除主要病机的解决之外,亦有助于促进其它病情的治疗,应用单治法,往往药专力宏。

7 传递正能量—医患相得

《易经》有云: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袁师临床上常采取身心同治: 常教导我们要尊重、重视患者,即使医好患者也应该感谢患者。对情绪抑郁患者更为耐心开导,想方设法解除病人的疑虑、愤怒和恐惧等不良思想影响,使其心神安定,提高患者信心,并嘱患者关注正能量,即疾病好转或者生活中好的方面,换一种思维,常常“柳暗花明又一村”。

8 针灸,外敷,中药等综合治疗

袁师认为疑难病的治疗常需多方面配合综合调理,多用针灸、背俞穴按摩、中药、外敷、音乐治疗等疗法,配合情绪的疏导、饮食起居的调节等。但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综合调治方法,袁师给患者诊治时都不忘叮嘱生活中注意点: 例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叮嘱晚饭不宜太晚,且少吃流食,少饮水; 对于失眠患者,用耳针配合中药,并让他们睡子午觉,因为子午是阴阳大会,水火交泰之际。《黄帝内经》云: “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寐”; 对于上热下寒、火不归原患者,予吴茱萸粉醋调外敷足底涌泉穴以引火归原; 对抑郁症和癌症患者耐心开导,身心同治; 对于面肌痉挛的患者用《金匮要略》头风摩散,以附子与盐等量,研细以磨疾处,按摩翳风穴,配合中药内服。此外对于药物煎煮及服药方法袁师也特别讲究,严格按照古人煎煮方法,如乌梅丸中乌梅先用醋泡一宿入煎,赤小豆当归散中赤小豆先泡至发芽、焙干研细入煎,礞石滚痰丸临睡前服等,临床证明严格按照古法效果才会更好。

以上是袁老师对疑难病的辨治思路及大体遣方用药规律的一些粗浅分析,临证时还要随证、随症灵活加减。袁师常说: “书到用时方恨少,世上没有不治之症,只有未尽心之治。”对于初诊患者,袁老师都详细问诊,认真地辨证治疗; 对于复诊患者,老师观察其疗效,如有效则可守法守方或加大剂量继续治疗; 如病情有所缓解,但症状有所变换,也法随证变; 如无效果,则让同学整理并作为疑难病讨论,深究病因病机; 疑难病中慢性病,视病情缓解稳定后,做丸药巩固; 袁老师言传身教,告诉我们作为一名医生,疗效才是硬道理。

本文摘自《辽宁中医杂志》2014年第09期。本平台所发布的论文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有使用不当之处,请与我们联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疑难病证中医治法研究——裘沛然
十、拨叶除障法——谈辩证思维
辨治疑难病,识“杂”是关键
论常用经方在涉肾疑难证中的巧用
打破常规 治疑难病七法
疑难病,我们不怕你!掌握这点是关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