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徒步穿越南太行,铁匠庄、青口坡、四十八拐、夹驴缝

太行山绵延八百里,横跨河北、山西、河南三省,从战略意义上说,它是堡垒和屏障,从经济意义上说,它阻断了黄土高原和华北大平原之间的联系,自古太行有八陉,也就是八条进出的通道。陉,原指山脉中断的地方,引申为道路,白陉古道就是重要的一条。白陉因经过白鹿山而得名,关于哪儿是白鹿山,一直以来众说纷纭并无定论。但白陉古道绝不可能只一条,现在一提白陉古道,许多人都知道山西陵川马圪当乡双底村附近那条,这条古道被驴友炒热,然后被开发收费,早已名声在外。今天我们走的这条是清口古道,据说云台古道有三条,分别是清口道、百家岩道和横河道,清口道因经过清沟而得名。

徒步的起点是铁匠庄,这是古道上一个重要的节点,对出晋的商人来说,走完了漫长的山地之旅,终于到大平原了;对归晋的商人来说,最艰苦的旅途即将开始,古时商旅多用骡马驮运货物,到此一般要更换马掌,铁匠庄因此而产生并得名。

公交驶离市区,道路两边依然是一片大平原,今天有淡淡的雾霭,远处不甚清晰,到云台转盘附近,始见前方黑黢黢的山峦。公交的终点是铁匠庄,在这里看山,极具峭拔险峻之势,是典型的太行山区特点,缓岭之上,突起手指似的山峰,其中较宽的指缝,就是古道所在的夹驴缝。

到终点下车的有十人左右,一拨户外装扮的人去宝泉水库,另有四人去西寨东寨,他们的旅途有一部分跟我们重合,到二棚栈上的小庙以后,他们沿山腰平切,而我们两人一路拔高。这四个人,从装扮上看,不像常参加户外活动的样子。

沿铁匠庄村头的小路往里走,左边是破落的村子,右边一片庄稼地,种的是玉米和芋头,地头水渠里清水哗哗流淌,有两个女人在交谈,她们的口音完全听不懂了。

在我们拍照和整理行装的时候,四个人远远地跑到前头去了,穿过杨树林,视野开阔了,又望见她们,应该说她们,三女一男,看样子是一家三口加一个妇女。一个十五六岁的女生跑在最前头,一边跑一边喊,两个女人背着逛街的包包,其中一个还打着伞。

这是一段缓坡,拔高很少但相当漫长,走这样的路,感觉就是温水煮青蛙,不知不觉就会被拖垮。以前看过帖子,有的驴友这段缓坡还没走完就打了退堂鼓,连这样的路都走不了,岂能征服前面的高峰。

缓坡长满了蒿草,有位老汉坐在石头上,十余只羊围着他吃草。

从这个位置向东北方向看,应该能看得见薄壁山,从名字能想见山体的样子,但今天雾气很大,远处灰蒙蒙什么也看不见。

我同伴的速度开始慢下来,我告诉他按着自己的节奏走,长途漫漫,得悠着点,我去前面找个凉快地方等他。

这地方地势低,每有暴雨,水顺沟而下,泥土全被冲走,只留下裸露的石块,这样的地方更难走,得时时提防崴脚。

终于看到围墙了,部队的围墙,上面架了铁丝网,以前在形形色色的帖子上无数次见过,今天终于来到它跟前了。

今天的温度应该在三十五度左右,有淡淡的雾霭,阳光虽不强烈,但热度足够,还没登山衣服早已湿透,我的同伴已经远远落在后面,我在围墙尽头墙根下等他,这里有围墙形成的一小片阴凉。休息了很久后,娘子军团赶了上来,路遇这种阴凉地当然不能放过,她们也坐下来休息,其中一个女的对我说,你那伴儿不行,喘的厉害。我心里咯噔一下,这还没爬山,漫长的折磨还没开始呢。

面前的这条沟叫清沟,沟口还有一点点古道的痕迹,红色砂岩铺的路面,再往里走,古道完全被破坏了。走到沟底左转,走左边的这条山岭,路被修成了机耕道,在山岭上来回盘旋,如果有胆量,完全可以开农用三轮到二崭。

路边不时有红布条,其实没布条也走不错,山坡上没别的路可走,这么大的一片山坡,竟然没有乔木,目之所及全是灌木,最多的一种有点像皂角,枝条上有硬而尖锐的刺,后来问老董,他说叫圪针,可以做中药。后来我们在薄平路悬崖边发现有人剪这种树枝,问他们做什么用,回答说熬膏药。

天可真热,什么叫挥汗如雨,什么叫汗出如浆,暑天里背着包走走这盘山路,你就全明白了。

转过好几个弯,终于到了岔路口,向上是石头铺成的古道,向前平切还是机耕道,我的同伴已经远远落在后面,我在崖边张望一会儿,没看到他的影子。我必须在岔路口等他,可附近实在没有一点阴凉,我决定继续平切,估计我同伴快赶过来时再回来。转过一道小小的山岭,听到对面有流水的声音,再往前走到了帖子中提到的小庙,从小庙处又有机耕道盘旋向上,看方向是跟古道相接的。转两个微型的山坳,路边一条白色塑料管从远处延伸过来,管口有着清清的水流,鞠一捧水洗脸,很清凉。

转过一个较大的山坳,左边崖壁上有两个山洞,洞壁有水滴滴落,其中一个山洞砌有土灶,看样子似乎有人生活过。在洞中坐坐肯定很凉快,但这里看不到我的同伴,万一他走过岔路口继续向上,而我还在这里等,两人走散就麻烦了。

再往前走,路边有泉流,水漫过道路,流到路右边低处的水塘里,看不到底,估计有三四米深。这段崖壁,目测距地面百米,这么高的地方居然有水,挺神奇的。网上帖子提起过水塘,这地方大概就是所谓的黑窟窿塘,再往前隐约能看到一棵大树,其实那儿的树有三棵,有人把那地方叫做三棵树。

我不能继续往前走了,再走就离路口太远了,回返,路过水管的时候,看见路边好几个丢弃的水瓶,我心想是不是该找个水瓶接点凉水,说不定会用得着。这么想着的时候是犹豫的,走着走着也就不愿再返回去了。回到路口等了一小会儿,我的同伴上来了。

我告诉他前边有水,他说要去洗一下毛巾,我们把背包放在路口,我陪他去水管处,其实我回去是有目的的,那就是刚才纠结我的要不要接水的问题。我拣了一个看上去比较结实的饮料瓶,装了一瓶凉水带上,后来的经历证明,这是一个相当正确的决定。

继续上路,依然是无休止的盘绕,走了不到半小时,我的同伴又要休息,这一段拔高挺累,我往前走,想找个更好的阴凉地,转过山坡,看到一处尚未完工的房子,我招呼我的同伴过来,还有比室内更好的阴凉地吗?

刚才我看到房子的时候,只是看到房屋一角,继续向上爬升,看到院墙,几只羊正在墙外吃草,一个男人逆着我们走来,他头发花白,看样子五十岁上下,他跟我们交流了几句,然后往山下去了。他问我们是哪儿的,然后说他去过山东的梁山。后来多次遇到当地人问我们是哪里的,提到山东,好几个人都表示去过,他们去的地方,多是靠近河南的菏泽等地。

这是一个只完成了主体的院落,连门窗都没有,房门口用粗疏的栅栏挡着。我的同伴提议进去歇会儿,走近看,屋里有人,一个女人,一个小孩子。这个家,真的是家徒四壁,靠墙有一张床,床上有帐篷样的蚊帐,除了做饭用的灶和锅碗,家里再没什么东西了,我们想坐一坐歇息下,可她家连板凳都没有。

行前我浏览了很多关于这条路的帖子,没一个帖子提起过这幢房子。看女人年纪不大,应该三十岁左右,小女孩有六七岁,她们的口音不太好懂。她们为什么要到半山腰来建房呢,这里没水也没电,生活该有多么不便。如果不是迫不得已,为什么做如此选择呢?个中隐情我们不便打探。我的同伴想补点水,女人说这里没有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取水,现在想起来,她们家里似乎没有暖壶之类的用品。

她说的很远的地方,应该就是我前面取过水的塑料管处,路边还扔着一些管道没用,看来,他们是想把水引到家里来。不知为何我不想呆下去了,我的同伴找了根木头还想坐坐,我提议他赶紧走,走到他家房后我们看到新建的水窖,里边空空的没有水。

道路又有了古道的样子,石砌的路面,外侧有巨石挡墙,路边依旧是扎人的圪针树,我们已走过坡岭段,往后的垂直拔高应该更艰难。

渐渐地,我的同伴又落在后面。

我找个太阳晒不到的地方休息,等他,等了好久也不见他上来,这段道路没岔路,不会走错,只是近来走的人不多,路边的灌木不断刮擦着身体。我想,他走到这个地方,应该没多少水了,该给他留点水。我把矿泉水瓶放在挡墙最显眼的位置,他不可能看不到的,可我还觉得不放心,我从背包里找出纸和笔给他留言,告诉他这是洁净饮用水,要节约着用。其实,第一次看他喝水,我就知道他不是训练有素的,喝水不能等渴了才猛灌一气,应该在感到渴之前就喝,每次一两口,慢慢抿,喝到嘴里尽量含一会儿,然后以最慢的速度咽下去。

古道漫长,走得人心烦,这时我看到挡墙上用毛笔题的字:四十八拐,天哪,这路,难不成要把人走死?

没办法,还得走。

又经过一番较大的拔高,看看已接近山峰陡起的部分,我再一次休息,过了很久也等不来我的同伴,我呼喊,没有回应,吹哨子,也没有回应,我忽然有些害怕起来,这么热的天,万一他要中暑了怎么办,他的块头可不是我能弄得动的。我决定下去找他,可我的包不好处理,放在路上不放心,我找了一处高大的挡墙,想用绳子把包吊下去放在挡墙外,可开包拿绳子有点麻烦,最后还是决定把包放路旁,这么热的天,不会有人走过的。

我下去接他,好在没多远就碰见他了,我接过他的包,替他背到我休息的地方,这里有一小块阴凉。他早已气喘吁吁,要在此地休息,我休息的够多,应该赶路了。

我又一次起步了。酷暑,负重,拔高,每一步都是对体力和意志的极大考验。

又过几番盘旋,我越来越接近山峰的指缝处,这里的道路变成了台阶,古道是旧时官道,要走骡马的,不可能修成台阶,这应该是近代铺设的。台阶很陡很高,需大步迈才行。走到又一个阴凉处,我再一次休息,衣服不知湿透多少次了,干脆脱了外衣光膀子,竟然有点凉快。我把上衣搭在背包上,放在太阳晒得着的地方,一会儿居然快干了。

等了许久等到了我的同伴,这次我决定我们一起走,不然,等人等得心焦,这地方又没法联系,墙壁一样的山峰遮挡了信号。可同伴让我先走,他的话让我大吃一惊,他说他体力严重透支,实在走不动了,他说,你先去老董家,看老董能否来接我。我一下子意识到情况比较严重了,我问他,如果老董不愿来,或者老董不在家怎么办,他说,那只能麻烦你了,记得给我带水来。

看看他的处境,我想,也只能这样了。他说,要是能联系上老董就好了,他掏出手机看看,半点信号都没有。我想起我包里一张纸上有老董的号码,尽管现在不能用,但有备无患,到了山顶说不定会有信号,于是我把行前打印的两页纸找出来,让他把老董的号码存手机里。我不能等同伴缓过劲来一起走了,我们只剩不多的水了,一旦水耗光了,我们两人都面临险境。据我说知,这附近没有水源,即便有,我们人生地不熟,根本不可能找到。

我把军用水壶里的水给他留了一些,有半瓶多,我知道他包里还有一罐红牛。我嘱咐先好好休息,如果等会儿缓过劲来,自己慢慢向前挪,万一有岔路拿不准,就呆在路口等着。我的水瓶里还有三分之一瓶水,另外还有一小瓶备用的山泉水,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启用。

我感觉,肩上的担子很重很重

我已越来越接近垭口了。

经过两次休息,我终于来到了夹驴缝。

夹驴缝是一段经过人工开凿的垭口,长十余米,宽约三米,侧壁有一个小小的浅洞,我感觉那也是人工开凿出来的,至少可以避雨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穿越千年云台古道 触摸太行古风遗韵
《再次穿越南太行的畅想曲》
荒诞笑声背后的深思 ——观话剧《驴得水》有感
太行古道上的七十二拐
辉县境内的白陉古道
游太行白陉古道 探瘦渠龙须泉 太行山的历史气味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