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要“劳动”更要“教育”

建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是新时代育人的新要求。尤其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后,劳动教育成为中小学生成长的必修课。然而,审视各地推进劳动教育的各种举措会发现,我们还在用传统的教育手段与方法演绎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在不理解劳动教育的价值与功能的背景下盲目推进劳动教育,使劳动教育陷入误区。

一是劳动教育简单化。我们有一种思维定式,说起劳动教育就是带着学生干体力活,一些学校开展的劳动教育也是围绕家务劳动、体力劳动等布置,而且只规定时间与内容,不关注实施质量。劳动教育离不开干体力活,但干体力活不一定是劳动教育。真正意义上的劳动教育需要有设计,即要选择有教育意义的劳动项目,设计具有育人导向的劳动教育目标与过程,让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与劳动习惯。只规定干体力活没有相关的要求,就是典型的有“劳动”没“教育”。

二是劳动教育表面化。“五育”并举推动了劳动教育的开展热情,如有的学校开辟校内闲置场地或租用校外场地建设农场,指导学生进行生产劳动实践;有的地方依托社会资源建设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组织学生体验劳动。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又进入了另一个误区,以为建了农场、基地就等于开展了劳动教育。我们不否认农场、基地为劳动教育提供了硬件保证,但仅靠农场、基地是没有办法完成劳动教育的,先不说农场、基地能否满足全体学生参与劳动的需求,就算满足了也不是劳动教育的全部,更不能仅用几个农场、基地来点缀劳动教育,使劳动教育肤浅化、表面化。

三是劳动教育碎片化。从目前的态势看,没有人会说不重视劳动教育,但从推进的效果看,投入与产出仍不成正比,劳动教育碎片化,没有形成教育合力是一个大问题。就外部而言,学校、家庭、社会各唱各的调,尽管活动很多,内容丰富,但目标不一致,没有形成教育合力。就学校内部而言,一方面学校劳动教育缺乏整体设计,教育目标不清,随意化严重;另一方面,劳动教育课程缺乏系统性和计划性,碎片化、游戏化倾向严重。劳动教育要关注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和品质的培养,强调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劳动思维的熏陶,体现“以劳树德、以劳育智、以劳促美、以劳强体”的特点,所以只有整体性、系统化开展劳动教育,才能达成其真正的要义。

四是劳动教育娱乐化。为确保劳动教育的质量,各地各校在不断改进劳动教育的方式方法,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需要引起注意的问题,如在劳动教育设计中过度关注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一些学校为激发学生的兴趣,采取了游戏化的教育手段,设计了一系列有趣而精彩的活动,这些尽管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有悖劳动教育的核心,劳动是严肃的,劳动的乐趣在于付出后的收获。再如把劳动教育变成了一个休闲娱乐项目,像带领学生参加学工、学农基地的劳动,变成了走马观花的体验式休闲活动,这种毫不费力的付出无法让学生体验到对劳动的尊重,其教育的价值又如何体现?

如果今天的劳动教育加强了劳动忽略了教育,是要不得的,因为就劳动教育而言,劳动是手段,教育是目的。这是新时代劳动教育要把握的基本点。所以,让劳动教育真正发挥教育的功能,一定要把劳动与教育融会贯通,这也是我们要追求的境界。在具体推进中,可在以下几点上下功夫。

宏观调控。加强劳动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事情,也不仅是家庭的事情,而是全社会共同的事情,因此政府有义务做好宏观调控。只有政府与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并建立相应机制,让社会、学校、家庭相互协作、形成合力,才能达成目标。把家庭打造成学生的劳动基地,把大量社会资源改造成能满足学生需求的教育基地,这是政府的责任。杭州市富阳区委、区政府下发了《富阳区中小学生新劳动教育实践体验活动方案(试行)》,把劳动教育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打造100个各具特色的劳动教育实践体验活动精品村;培育1000个接待规范和教育有效的劳动教育实践体验活动示范农户;创建一套劳动教育研学旅行实践体验课程。只有做好宏观设计,才能发挥劳动教育的价值。

系统架构。劳动教育不仅是培养劳动技能,关键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关注劳动情感、劳动精神的激发。因此,科学架构劳动教育很重要,在横向上打通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关系,纵向上建立符合各年龄段特点的教育体系。就学校而言,既要关注课程设计又要关注学习方法的改进,还需要建立系统的评价机制,曾获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优秀案例的富阳区富春七小的新劳动教育,就是基于“开心农场”平台和家校资源,开发农事劳作和劳动创意课程以及家校联动与融合快乐生活课程;在真实情境中开展课题研究式、项目整合式、主题探究式、综合展示式学习。只有建构起系统的教育体系,才会有教育的深度发生。

课程支撑。劳动教育是一个综合性教育活动,它既要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达成“爱劳动、会劳动、懂劳动”的目标,又要形成系统化、特色化的教育路径与手段。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余新镇中心小学建立以环境课程、常规课程、校园活动课程为主,以假日实践、社区活动为辅的“三主两辅”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形成了劳动教育的课程实施新样态。关注劳动教育的课程开发与实施,是劳动教育质量高低的关键。

“硬核”标准。与考试挂钩的教育项目相比,劳动教育是软任务,容易被忽视,如果没有区域的“硬核”标准加以规范,劳动教育就会流于形式,以区域为单位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和规定势在必行。宁波市教育局要求各中小学统筹校内校外教育资源,保障中小学生平均每天劳动不少于1小时,其中家务劳动每天不少于半小时。同时逐步推进把劳动教育纳入普通高中学分制,作为升学、评优的重要参考。软的教育要有强制性规定,才能成为有质量的教育。

(作者系浙江省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中国教师报》2020年10月28日第14版

作者:俞晓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莫让劳动实践基地成为“花瓶”
中小学“劳动教育”,他们这样做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上好劳动必修课 培育新时代劳动者
时尚劳动、真实劳动、亲子劳动……劳动教育“升级” 背后深意几许
头条 | 新田园教育:“缝合”城乡生活的断裂
为劳动课程插上“智慧芯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