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细数食品检测行业的八大乱象

在坊间,现在流传着“谈食安色变”的说法。在每次食品风波中,有一个词不但出镜率很高,并且分量十足,那就是“检测报告”。在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今天,食品检测的业务和市场在不断加大,但检测机构的风险也随之增加。今天,认证君综合整理了媒体曾报道过的食品检测业八大乱象,供各位看官参考、评议。



乱象一:以“侵犯商业机密”为由,瞒报不合格检测结果


  “药鸡门”事件曾轰动一时,随之一个新的食品安全监管问题浮出水面。食安办调查发现,2010年至2011年,百胜集团委托上海某食品检测机构的样品中,有8批次抗生素残留不合格,但该机构未将不合格信息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使得相关问题直到两年之后才被曝光。然而,按照合同法的原则,与百胜集团签订委托检测协议的机构所应履行合同,对检测结果保密。一家检测机构检测出食品安全问题后,究竟该不该报?


乱象二:定位不明,“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


  第三方检测的定位微妙,部分检测机构,既要监督企业,又要和企业做生意,检测机构的身份让人迷惑。首先部分检测机构是食品安全主要监管部门的技术机构,是公共安全的眼睛和鼻子,但当其为委托企业做检测时,一旦发现问题,该机构究竟扮演的是商业伙伴,还是监管一环?如果监管部门又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难免就有利益冲突,有人就会在市场中浑水摸鱼,结果被摸去的是公众利益,破坏的是良性的市场规则和监管公信力。除了对当事者依法追责以外,如何规范官方技术机构的市场化行为,在依法履职和经营牟利之间划出森严壁垒,是政府向服务型转变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大事项。一些质检中心公开表示“要化监督为服务”,将“第三方实验室”延伸为企业的“第一方实验室”。包括“国字号”的检测部门,其官网有“我们服务的企业”栏目,还可见到多家“协办企业”。其根源在于检测行业的定位不明。


乱象三:检测费高昂,公开透明度低


  曾有媒体报道,买一箱奶也只是几十元钱,而检测则要花上千元,百姓真的做不起,1000元买一个真相,对个人来说有点昂贵。这种成本对比,人们当然选择喝掉可能有问题的奶或干脆不喝,也不愿花大钱去检测。那么问题来了,检测一个乳制品的质量为什么要那么高的价格,为什么没有一家检测机构公开公布检测成本?再延伸假设一下,我们如果能够立法确认:检测之后如果证明产品质量有问题,相关费用应由生产厂家承担,同时,还要赔偿送检者几倍、几十倍甚至成百上千倍的损失,还要把检验结果公布于众,这样,造假者既要承担检测费的损失,更要承担由此带来的法制化市场的“报复”。


乱象四:极少为“乌龙”报告承担赔偿责任


  不少检测机构都曾遭遇“乌龙”报告事件,错误的检测报告给企业造成了名誉上的损失,并可能发生无法预计的经营损失。必须强调的是,检验机构的此类“乌龙”报告,引起了广大消费者的恐慌,给消费者造成精神损失和经济损失,检验机构理应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然而,目前没有具体法律法规对此类行为该如何处罚进行规范。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频发生,但检测机构却很少因此受责。而在国外,第三方质检公司如遇到同类事件,轻则倒闭,重则获刑。


乱象五:检测制度和检测标准存缺陷


  何况,眼下我们的食品检测制度和标准还有不少缺陷。一位学者提出,检测制度不完善、检测标准落后,不但会累及食品安全,还会累及食品检测机构乃至政府在公众中的信誉。比如食品企业用的煎炸油,通常都重复使用;虽然按照现行规定,要定期加入新油,“使煎炸油的整体成分维持在对人体无害的水平”——但煎炸油究竟使用多久必须兑入新油?煎炸的温度必须维持在多少度?这些都没有详细规定,全靠企业的自觉和把控能力。这当然很容易出纰漏。


乱象六:存在检测经费不足、重复检测等问题


  按照食品监管计划,国家、省、市、县的监管部门每个月都要完成对应批次的食品检测,基层部门的监管检测任务最重,承受的经费压力也最大,尽管《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安全监管经费由同级地方政府拨付,但不少地方政府由于财力有限不能向监管部门足额拨付监管经费,经费不足严重制约了基层监管部门的职能发挥,不少部门都无法完成既定的监管计划。食品检测的高门槛还给消费维权设置了障碍,一些消费者往往因高昂的检测费用而放弃送检维权,另外,在当前的检测模式下,各检测机构各自为政,送检部门也是随心所欲,容易发生重复检测、检测指标不充分不科学以及检测信息不能共享等问题。


乱象七:违规操作,行业陷入无序竞争状态


  国内一家权威检测机构负责人曾向记者透露,在食品、消费品领域的检测中,一些第三方检测机构为了盈利,不惜违背诚信、违规操作。由于一些企业在申请质量证书时需要提交产品质量检测报告,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往往要求第三方检测机构在下单之后一两天内就出具检测报告。“有些指标根本没办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出结果,第三方机构要么选择不做,要么出具假报告以保证企业能顺利申请到证书。”该负责人透露,为了维护客户关系、争取到客户,多数第三方检测机构会选择直接撰写报告。“实验都没做,怎么能出报告呢?”对此,他有些痛心。毋庸置疑,这对于相对正规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而言,目前的行业乱象造成了不公平竞争。这最终会让正规第三方检测机构失掉很多市场份额,并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乱象八:考核水分大,作弊之风盛行


  记者走访检测行业几家权威机构时发现,国内第三方检测机构的队伍远比想象中的庞大。然而,对这一领域的监督力度却与之发展的脚步不匹配。在技术上,目前的监督机制很难满足整个行业的发展。“现在的考核水分很大,检查团来实验室前,所有的准备都做好了。”一家民营第三方检测机构业务员向记者透露,“等于考试作弊,无论怎么考都是满分。”


  看完食品检测行业这八大乱象,你是否和认证君一样,长叹一声。尽管如此,我们依然要看到行业发展的前景,看到有关部门的努力,看到行业市场化之后的希望。不管是食品检测还是其他行业的检测,良性发展都需要监管部门、检测机构、受检企业,甚至消费者的共同努力,多方合力,才能树立第三方检测的公信力。这样,我们的食品才能安全,我们的消费才有保障。


关于食品检测行业的乱象,你怎么看?写评论,看看同行说了啥 ↓↓↓


来源:食品商务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食品检测高收费调查-食品工业行业-hc360慧聪网
深化食品检验机构改革 推动第三方检测机构建设势在必行
关于洋县食品安全监管情况的调研视察报告
江苏省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监督管理指导意见(试行)
【创新支付】第三方支付的转型与监管
金融行业数据合规实务案例及监管现状与趋势(附金融跨境监管报告)|iLaw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