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阳明心学智慧:管你是谁,别端架子,不摆谱,才能赢得真正的尊重
7:52

“仲尼与曾点言志”是《论语》中的大段内容,说的是,孔子和弟子子路、曾点、冉有、公西华四人谈人生和理想。

子路最先说道:我的志向是治国平天下。

孔子微微点头。

冉有第二个说,我的志向比子路小,只要治理一方即可,

孔子又点了点头,问公西华的志向。

公西华说,我向做外交官,纵横捭阖。

孔子点头微笑,看向曾点。

曾点一点都不严肃,人家在那里谈理想谈人生,他却在一旁鼓瑟,用世俗的看法,这太没有礼貌了。

孔子问:曾点,你有什么理想?

曾点推开瑟,站起来回答说:“我与他们的理想有所不同。我的理想是:暮春三月,春天的衣服早就穿上了,陪同五六个大人,六七个小孩子,到水边洗洗澡,在台上吹吹风,然后一路唱着歌回家。”

孔子鼓掌叫好,赞叹说:“我欣赏你的志向啊!”

这就是孔子“仲尼与曾点言志”的故事,或许有人认为,孔子是不是老糊涂了,呕心沥血传道授业,难道就是为了培养曾点这种浪荡弟子?

这要从孔子思想说起。孔子很少谈“性”和“天道”,因为这东西太玄乎,你总是谈玄乎的东西,就会忘了当下的实际。孔子思想,重点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以“仁”(爱人)为根基,非常扎实。另外,“天道”难违,如同客观规律一样,孔子也很少谈“命”,命就是时势。时势不可造,只能等待。

子路、冉有、公西华的理想虽然很正点,但有个外在条件:无论是平天下,还是治国,或者是外交家,必须要有平台,这个平台就是“命”,它不受我们控制。

再看曾点的理想,全部都能由自己控制,不受“命”的干扰,随遇而安,自得其乐。所以孔子才给曾点点赞,而对其他三位,只是微微点头而已,意思是,只要你们有这样的“命”,那就去做,没有这“命”,也不要苦苦苛求。谈起理想如同谈世界和平,他很随意,而这种随意,恰好是阳明心学的眉批:不端不装。

就如王阳明所说的那样:圣人的学问不是拘束痛苦,而是释放心灵的,不要装作一本正经的道学家模样。

北宋理学鼻祖程颐和哥哥程颢都是当时鹤立鸡群的人物,但二人性格大大不同。

哥俩曾去朋友家做客,朋友请出歌妓陪侍。程颢玩的大嗨特嗨,程颐却正襟危坐,把陪在他身边的歌妓搞的以为自己有问题。

回家后,程颐跑去质问哥哥,咱都是思想家,你竟然和歌妓厮混的那么快乐,真是有失体统!

程颢大吃一惊道,老弟,我一出朋友的大门就把歌妓忘了,你怎么到家了还记得?

程颐愕然。

如你所知,没人会喜欢程颐这种极端严肃、一本正经的人。自然也包括他的哥哥程颢。

程颢说,咱们既然拥有思想,应该把这思想全面铺开。程颐说,真理只能掌握在知识分子精英手里,那些凡夫俗子岂能听懂咱们的思想?

程颢说,那就用普通话让他们听懂啊。

程颐摇头,孔子说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如果他们都知了,要咱们干嘛?

程颐和程颢后来在思想上分道扬镳,程颐成了一本正经的理学鼻祖,而程颢则成了活泼灵动、直指本心的心学鼻祖。

今人都讨厌理学,喜欢心学,缘由就在两个鼻祖身上。一个装,一个不装。

南北朝时期的南朝,门第世家制度兴起,每个世家都在装,都端着个臭架子。南宋帝国皇帝刘裕最亲信的大臣王宏想当士大夫,进入世家阶层。刘裕一摊双手,“我虽是皇帝,却没有办法,你想进入这个阶层,王球(当时的世家)允许你和他同坐才好。”

王宏鼓起勇气去找王球,谈了一会,正要和王球并肩而坐,王球用扇子轻轻一挥:“你没资格和我坐。”

王宏哭着去找刘裕,刘裕哭丧着脸,“那我就没有办法了。”

装着、端着,迟早会出事。南宋路太后的侄子路琼之,拜见世家的王僧达。他走后,王僧达把路琼之坐过的凳子、用过的茶碗,全都扔掉,扔的大张旗鼓,深恐别人不知道。

路太后知道后,大发雷霆,下令给她儿子、皇帝刘骏,处死王僧达。

这恐怕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因端架子而被宰掉的案例。

南北朝后期,门第世家灰飞烟灭,和他们总端架子有直接关系。

你自贴或被贴上了“思想家”的标签,你在凡夫俗子面前的架子就起来了;你自贴或被贴上了“董事长、总裁、总经理……”的标签,你在员工面前的架子也起来了,你自贴或被贴上“家长”的标签,在孩子面前的架子就起来了。

人人都在被贴的标签上,装着、端着。

心里已确定别人的意见是对的,但因为身上有标签在,所以死不承认,装着、端着,这就是知行不一。

或许有些人的确在某些方面才华横溢,是一个出色的领导人,一个优秀的厨子,一个五百年才冒出的思想者。这样的人,应该要装一装,端一端,创造属于自己的气场。

但是,王阳明说,你之所以能成为出色的领导人或者是某个领域的精英,只是你侥幸激发出了你良知固有的这份能量,再加上时势而已。

人皆有良知,如果运气相等,人人都能激发出良知固有的那份能量。

所以,如果你已很成功,请别装,别端着,因为你的成功不过是激发了良知某一方面的能量而已,别人也可以;如果你还不成功,又特别鄙视那些装、端着的人,那请你激发你良知固有的能量,超越他们。

请相信,只要你肯知行合一,也就是按良知的判断去行事,骑在装着和端着的人脖子上方便,轻而易举。

最后请记住,无论你是什么人,在什么样的阶层,只要不装、不端着,就是在知行合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王阳明:不装,不端,就是知行合一
干货!简述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不同
王阳明的三位一体
儒家思想代表人物
阳明学:圣学、心学、实学的统一
明代心学领袖王阳明的圣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