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学习才是有效的

1、反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往往只知道拼命学习,却不知道反思。而反思并不是总结,总结是对结果的好坏进行分析;反思是对产生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换一个说法,反思的实质是对假设进行校正。

我们做事的顺序:做出假设—采取行动—产生结果。

反思的顺序:观察结果(现象)—研究原先假设—反思校正假设。

我们一次一次地做出假设,又一次一次产生结果。正确的假设产生好的结果,错误的假设产生不好的结果,而一次一次的反思训练能够使我们的假设质量得到提升,做事的准确性就会跟着大大提高。

2、以教为学

掌握知识最牢靠的方式就是以教为学。学习是输入的过程,而教学则是输出的过程,这个过程首先需要你本身有扎实的知识功底,其次反复的教学,也会加深你对所授知识的理解,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并且在教授之后,在回答别人提出的疑问、质疑和新想法时,又会增强我们的认识。

比如我在和读者分享这本书的内容时,在通读完一遍的基础上,再将原书内容重新温故一遍,并以最浅显易懂的文字和清晰的框架构思,呈献给读者。

于我来说,就相当于第二次看这本书,相比较之前一次,这一次我对于作者的观点有了新的认识,并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学习到了其他一些知识。等到读者在文末留言和我交流时,我对这本书有新的想法。这就是以教为学的魅力所在。

3、刻意练习

以前我们常常听到“1万小时”理论,但是这几年好像不怎么再提了,因为它本身所适用的范围就有限。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这个理论只是一味强调数量,而非质量。何为质量,质量就是效果,没有效果的1万小时,练了也是白练,最后还是会陷入“低水平勤奋陷阱”当中。

之后出现的“刻意练习”理论,便很好地揭示了真正掌握一门学问的关键。

一般情况下我们思考的过程是这样的:看到问题——大脑直接调用直觉、过去的经验、情绪反应——决定采取的行动。

而刻意练习就是用来改变这种过程的:看到问题——思考这个问题的实质是什么——解决这类问题可能用到的规律是什么——采取行动。

我们在掌握和了解了临界知识的理念和方法之后,再回到最核心的问题:如何才能找到临界知识?如何将临界知识运用起来,做到知行合一?

不说废话直接上干货:

1、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入手,学习这个学科的重要知识。

这个很好理解,一个人只有真正喜欢,真正感兴趣,才会有认真学习下去的决心。有一部分人天资聪慧,但是做的事情却不是自己喜欢的事情,如此便白白浪费了自己的天赋。

也许有的人并不清楚自己到底喜欢什么,但其实生活中你喜欢的事情有很多,只是没有发现而已。

举个例子,很多人喜欢看TDE演讲,而有人就专门研究和总结了为什么TDE演讲吸引人的规律,写出了《TED演讲的秘密:18分钟改变世界》这样的畅销书。这种对自己喜欢的事情一直研究的,往往能够取得成功。

2、找到最重要的知识和原理的原始出处。

问君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知道原理的原始出处能够让我们理解知识产生的原始背景,以便我们能够更好地判断,该理论该运用在何处,而不是不加考究随意使用。

例如之前我们提到的“1万小时”理论,大多数人学习这个方法,就是记住这个结论,并依据这样的理论,坚信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够努力,就一定能有回报。

然而当你仔细一找它的出处,就会发现结论来自心理学家对小提琴手的研究结果,有其特定的范围。而当你知道了这个理论的出处,便够对这个结论的适用范围和可能的结局有更清晰的认识。

3、尝试用更加基本的原理来解释这个知识。

这一步骤其实就是寻找问题的第一性原理。何为第一性?第一性指决定事物最原始,最本质的因素。第一性原理往往能够直达问题的本质,排除其他表象的干扰,使你能够接触到事物的关键核心。

以我自己的理解经验为例,前段时间,各地出台的最低工资标准,表面上看是保障了一些人群的基本权益。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我们个角度试想一下,由于工人最低工资标准的增加,导致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在成本增加,劳动资本固定的情况下,企业只会招更少的人。

因此就会导致很多工人找不到工作。这可能才是这种政策最大的影响。而这个结论则是用最基本的“供求影响价格”这个第一性原理推理而来。

在市场环境中工人的工资是由市场供求来调配的。工人多,企业招的人少,供大于求,工资下降;反之,工人少,企业招的人多,供不应求,工资上升。因此当下市场的最低工资往往是供求关系平衡的产物。

供求影响价格示意图

如果政府通过干预强行抬高工人最低工资,务必会打破这种平衡。企业不得不减少需求来保持新的平衡。

政府干预形成的新的价格-数量均衡

看到这里,你自然就会想到在市场经济中,真正能够保障工人利益的不是去干预最低工资标准,而是通过其他方式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益,例如政府补贴个人或者为企业减税等等。

一个问题当你用第一性原理来看待时,往往能够透过表象,看到问题的本质,并且还能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案。

同样最近关于各地方出台租赁同权的政策,褒贬不一。而这个问题“供求影响价格”这个第一性原理也可以迅速帮你看清问题的本质。具体分析就留给读者们作为测试了。

4、没有解释的时候,想办法寻找或者自己创造一个假设,并验证。

或许有时候,我们并不能找到更底层的解释,那么我们可以试着自己做出假设,如果这个假设被验证为真时,那么你就会发现新的规律。

这一点在现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很常用。学者一般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时,往往先通过假设,建立二者之间的模型,并通过相应的统计分析,验证原假设是否成立,并最终得出结论。

由于专业不同,研究领域不同,每个人的临界知识都不相同,但是却有一些临界知识是通用的。

1、复利:世界第八大奇迹

复利公式:

其中F代表终值,P代表现值,i代表利率,n代表计息期数。简单解释这个公司就是利滚利。比如今年存1万,每年收益10%,前几年可能看不出增长多少,但是利滚利存20年,结果相当庞大。

而复利的本质是:做事情A会导致结果B,而B又会加强A,不断循环。例如网站的访问量越多,在搜索引擎的排名就越靠前,那么网站的访问量就越多。

“穷者愈穷,福者愈福”的现象就是这个道理。生活中我们想要提高F,需要做到:首先要发现“A导致B, B加强A”的事情;其次我们要尽可能提高这件事的利率i;最后,我们需要加强这件事情的重复发生的可能性n。

当你突破了一定的临界值后,便会看到飞速的变化,从量变转到了质变。

2、二八法则

据说斯坦福大学的一项调查发现,一个人赚的钱的12.5%是来自知识,而87.5%是来自关系。从此可见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事业成功的推进剂。

二八法则看似熟悉又简单,但是却很少有人会运用。比如从人脉的角度来说,20%的人脉可以给你带来80%的价值,这里的20%的人,往往不是自己最亲近的人。

调查研究显示,自己周围80%的人,由于所处的环境与自己类似,所以并不能提供环境以外的有效信息。相反是那些20%关系较远的人,由于从事与自己完全不同的行业,且周围环境与自己也不同,往往能够为你提供有效的信息。因此你可以用“二八法则”来管理你的人脉,为你带来最大效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跟成甲好好学习
如何发现自己的临界知识?
银杏环球张峰:投资大师的第一性原理
涨知识,最强大的思考方式:第一性原理,它不能被违背或删除
《好好学习》(成甲)读书笔记
第一性原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