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成功地 “脱忙致闲”?

【人但凡经历过了一些事情,总会留下痕迹。无论是痛苦的,还是甜蜜的,它们才是专属于你的记忆和最珍贵的东西,是任何别人都无法取代的。对你而言,只是珍藏在心里远远不够,分享出来让心智成熟的人通过都你的文字和你交流,便不用经历那些事情就可以获得这种类似的经验,当然你们两个人的经验几乎是必然不同的,这是多么美妙的事。】

每个人的思考都是不一样的,我们要体现对不同思路的人的包容,便应初心不改地置身情境,用小孩子一般好奇的眼光去看待,如此才能领悟得透彻深入内心。我们经常陷入的一个误区便是——以为自己看了很多书,了解了很多经验技巧便真的能够在需要的时候用上它们。而实际上呢?——我们只是了解了而已,没有亲身经历,同时又没有那么成熟的心智,怎么能够切身地体会到在某一种情形下自己会怎样做出反应,以及这种反应是不是足够睿智、成熟呢?其实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也很简单,只需要在一开始听到某种想法时认真一些就行了:

这种思考正确吗?是基于什么情况产生的?

如果我也是同样的处境,我会怎么做怎么想?

我对身边的其他事件的思考会不会也能用到相似的步骤/结论呢?

给出我以下的思考,希望你能有所顿悟,也乐意与我更加不一样的想法。(其实这篇文章之前的题目是: 一些思考(一),为了做标题党我也是拼了。。。,,???,,)

很多时候我们忙还是闲,都是相对的。最后期限来临之前的几个小时或者是几天(根据一项事件所花费的平均劳动时间或者自己的经验记录得知)有一些人看似十分闲暇,他们似乎总是能够做好任何事而且似乎投入产出的质量比更大,迷惑不加以思考的大多数会悲惨地认为这是天赋和个人先天性格特质或能力决定的,同时一些骄傲自大狂们总是乐于给现在看起来平平的人以这样的印象或判断,从而使他们看起来更加高人一筹。

实际上他们是用之前的时间替换掉了最后无比惊慌失措的忙碌(说的就是经常经历这种情景的我们吧?哈)。我们一天当中的大多数时间所做的都是选择而非行动。真正投入到某一项行动所持续的纯粹时间,才最终决定了我们完成这件事的效果。一个重要的原则是:马上开始行动或提前行动,永远比看似做足了准备要好得多。

一旦理解了这一点,我们便很容易得到下一个结论:(一个节省时间的小技巧)

提前做好未来需要花费时间的事情。

未雨绸缪、活在未来、在问题发生之前解决问题……等等在某种程度上都表达了相似的意思。既然某一件事情几乎必然会花费我们的时间,那我们闲暇的时候把它完成不就行了?说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实质上对于没有达到一定任务处理水平的大多数人,这种笼统的表达起不到任何实际的帮助。我们之所以会在最后期限到来的时候感到惊慌失措,(当然也不排除那种什么都没做但仍然出乎意外地淡定的情况)乃是因为之前积压着没有处理的事情太多了,让我们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处理完毕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而我们对此也清楚无疑。

那么如何让自己改变忙得不可开交的情况,变得开始“空闲起来”呢?(事实上这是一个悖论,因为几乎所有已经知道如何高效利用时间,保持在较高效率下工作的人也永远都不会变得空闲起来,他们只是懂得如何更好地度过这只有一次的生命之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顶多也就偶尔在闲暇的罅隙享受一下生活。他们是更懂得生命和生活的意义得一群人。)经过阅读一些书籍和亲身经验,我相信下面提出的方法或许可以起到一点作用。

Step1 确定一天中最重要的事情

首先你已经清楚,既然我们每天做的最多的是选择题,也知道我们要选择的是什么,那么我们每天的生活简化一下就变成了一个关于时间如何分配的数学问题。相信我,重要的不是对什么事情分配时间,而是应该对某一项目分配多少时间。也就是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天当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并且应当保证无论如何都要完成它。

当你在判断一件事情重要与否时,不应当只是单独看它是对长远目标有益还是对短期目标有益,而是应当综合这二者和自身的情况。你要学会做判断,而且必须要尽快学会理智地进行判断,否则在以后你会花费更大的代价(无论是金钱还是时间、精力)来学会并运用这个道理,这几乎是一种必然。当然这理论本身也是一种需要尽快掌握的道理,只是暂时有些笼统罢了。

我们的重点是,你要进行理智地判断自己当前面对的任务/事情有哪些,他们有多少是你必须要做而且十分紧急需要马上完成越快越好的,有多少是你必须要做的但可以也几乎一定需要慢慢来完成的(因为奇迹始于累积,千里始于足下,不要忽视积累的力量,想想你是怎么长成现在这个样子的就知道了,这可不是一天的功夫吧?)。

然后,你要看一下自己现在剩余多少时间可以完成那个相对来说近一些的重要事情,如果剩余的时间较多,(比如你要在一周之内搞定一篇小论文‘通常你也可以做到绰绰有余‘,而你现在剩余三周时间,就属于剩余时间较多),你当然可以先放下不做而是做一些长远来看也很重要的事情;如果剩余时间很少,别废话了,还在看文章?还不赶快去做?!!!

Step2 制定具体计划并进行时间分配

确定了什么事情对你来说最重要之后,你就要开始进行时间分配了。但问题在于,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如何才能准确地进行时间分配,如果我们之前没有做过类似的事情甚至无法估计出一件事情可能会使用的大致的时间(当然通过询问之前做过的类似事情且靠谱的人也还是可以得到解答的)。

默认只能自己一个人解决的情况下,我们应当怎样估计出自己完成一项任务大致会使用多长时间呢?很简单,因为人对于复杂而未知的事情天生有一种畏惧感,那么学会把复杂笼统综合的事情分解成为简单具体细化的小目标,用已知来连接未知就可以了,想一想 人类掌握知识克服的绝大多数的困难,使用的不都是这种类似的方法么?

下面我们举个例子来具体应用这种化繁为简,变未知为已知的方法(当然要说明的是,这种方法肯定不是对所有事情都通用的(适用于什么事情请自行判断),要不然人类不早就上天了?):

目标分解法-大致

在这个例子中,一开始我们并不知道如何才能增强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但通过持续思考就能够得到一些必要步骤,只要按照之前自己所制定的计划严格执行,一般来说我们都会达到预期的结果,——除非这件事情没有任何成功的先例。然后我们就可以根据自己已知的做过的事情来判断每一步骤大致会使用多少时间了。比如读十页书,写500字等等。适当详细地制定计划的另一个好处是,有很多程序可能你之前也并没有做过,但通过尝试去做就可以立即上手,在这同时记录自己使用的时间便可以成为很多估计大致时间的模板。

Step3 检查验收计划完成情况并迅速复盘

制定详细具体的计划几乎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但最后完成者寥寥。这就好比学校操场上跑步的人,有些人可能一时兴起就跑到田径场跑了个五六公里,后面很少再去跑甚至再也不跑;而有些人能够每天定时定点定量训练,你觉得谁的锻炼效果好?知易行难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关于执行的话题我们以后会再做深入的讨论。现在先来谈谈一般情况下我们觉得安排都完成之后,还需要做的工作:进行核查总结。

制定任何计划我们都要设定一定得验收机制,而且它要相当精确和具有可评估性,最好能够转化为量化的指标,否则你根本不知道一件事情的实际完成情况。这也正是现在很多大公司、学校都制定了很多冗长复杂的评级制度的原因。个人在进行任务安排的时候,同样也需要有这样的核对流程,而且抓住了一些必要信息之后我们就可以使整个流程变得十分简单高效。

那么我们应当如何进行对自己计划的验收呢?有两点十分重要:

1. 严格检查时间使用情况

2. 与预期达到的效果进行对比

我们一般情况下会对自己完成一件事情所需要的时间估计错误,而且往往使盲目乐观认为自己不会需要那么多的时间,而实际上我们使用的时间要多得多!明白这个之后,下一次你在制定计划并取得阶段性进展的时候,就要反复评估核查自己的估计情况和实际所需的时间有多大的误差。每一个计划你都这样做,重复很多次之后的更高准确度的预估时间是必然结果。进行另一个维度的判断暂时比较难,很多人甚至在达到计划开始的一点点就认为自己已经完成了。举个很简单的例子,还是读书:比如你想要提高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于是买了《批判性思维》这本书,后来翻都不翻一眼让其一直在书架上蒙尘,有些人可能也就读了一二十页就认为自己已经完成目标了。这里可能会有目标制定的问题,但更多的可能还是没有一个具体准确的自己要达到的效果,也可能是不知道该如何将自己现阶段的完成情况与最终完成情况进行比对。人类的大脑天生逃避费力的思考,很简单,为了节省能量嘛。

但你既然都制订了计划,何不按照之前想的做下去呢?想要具有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你的大脑里应该有一幅这样的场景:我在阅读任何文章、网络上的信息,上课或者听讲座,与人聊天或辩论时都不由自主有自己的主见,而不是像以前那样不加思考便相信别人的观点。就算他们讲得看起来有多么正确我都坚持通过自己的思考来验证解释。(当然你要十分清楚这需要持续不断的行动才能实现,而不是想想就可以的事情)当然这只是我自己的看法,你有批判性思考能力的话,应当给出自己的判断和理解。通过把任务完成场景与现阶段的基本状况进行比对,你不就能发现自己还有什么没有做,以及是否需要进一步采取行动了吗?

任务完成之后,还有至关重要的一件事:复盘。之前也提到了一点,就是你在做一件事之后要知道自己究竟使用了多少时间。不过这至多只能算是复盘的一个小步骤,真正的复盘是需要花费相当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的。对于我们个人来说,进行目标-任务复盘就是:【仔细回想并记录自己之前是如何完成一项既定计划的,具体要包括:使用了多少时间?除时间之外还有什么其他资源?遇到了哪些困难以及自己是如何解决的?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当然还要有 现在完成任务的这种模式还存在哪些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以便下次尽量避免)有那些是自己可以借鉴继续使用的?……】

很多人了解了并且一直做下去,最后见到了后天的太阳。而更多的人,死在了昨天的早上。

作者:斯年矢末

来源链接:http://www.jianshu.com/p/ed09f2f2644f#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365天的「日计划」半自动管理
25分钟战胜拖延症?get“番茄工作法”
时间四象限法则:助你提高60%的工作效率
怎样指导下属工作?
拖延症治愈:你不得不get的时间管理秘技
时间管理法则:专注力变化→任务分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