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学地理答题思路模板
怎样描述地形特征:
思路:先从整体上描述,再从局部描述,并且强调极值(地理帝语)。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先描述整体,如总体上以山地为主,然后描述趋势,如由东南(西北)向西北(东南)倾斜。极大值在哪里,极小值在哪里。
3.主要地貌类型分布(多种地形条件下):如本区为喀斯特地貌分布区。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从光照强度和日照时数两个维度分析):

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
2.海拔: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如我国青藏高原);
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如我国西北地区);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地理帝: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
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
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如距海洋越近年较差越小等。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3.地势(海拔):降水随着海拔升高降水逐渐增加并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然后开始减少。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如我国大部分地区距海越近,降水越多。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为降水提供水汽来源。
7.人类活动:通过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地理帝


影响气候的因素:

1.纬度位置(太阳辐射)
2.风带和气压带控制、季风
3.海陆位置(沿海、内陆)
4.地形(如平原或山地,背风坡或迎风坡,山脉走向)地势
5.洋流
6.人类活动


描述河流水系特征:

1.发源地:山脉(坡向)/湖泊/冰川
2.流向 
3.注入地
4.流程
5.流域面积大小
6.落差大小(水能)
7.河道曲直情况
8.支流多少
9.河流支流排列形状:如扇形、树枝状、向心状、平形状等
10.河道:上中下游河道宽窄、弯曲、深浅情况等


描述河流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汛期:长/短;春汛/夏汛;
3.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4.结冰期:有无、长短;地理帝
5.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6.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拓展】

自然原因
1.水系特征:
a.流域广,支流多;
b.含沙量大;
c.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2.水文特征:
a.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
b.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3.气候特征:
该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人为原因
1.植被破坏:
a.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
b.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2.围湖造田:
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湖泊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河流航运价值分析【拓展】

自然条件
①地形平坦或崎岖,水流平缓或急促
②河流流量大或小,季节变化大或小
③冰期(有无长短)地理帝
④河面宽否,水深否

社会经济条件
⑤流域内人口稠密或稀少,经济发达否,运输的需求量大小


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

1.降水:当地气候特征情况;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如喜马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线低)
2.气温:阳坡雪线高于阴坡;不同纬度的温度变化、0℃等温线的海拔的高低。


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从热量和降水两个角度分析):

1.纬度: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
2.海拔:山地的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
3.热量(即阳坡、阴坡):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


地理帝 

人文

地理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
1.土地:地形、土壤;
2.气候:光照、热量、水分、温差;
3.水源(灌溉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
1.市场;2.交通;3.国家政策;4.劳动力;
5.科技: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6.工业基础;7.互联网


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地理位置;
2.资源因素:原料、燃料;
3.农业因素:为工业提供原料;
4.交通因素(包括交通便捷程度和信息网络的通达度):便于物资、人员、信息交流;
5.市场因素:市场需求、距离市场的远近;
6.科技因素;
7.劳动力因素:劳动力价格、素质、数量
8.历史因素;地理帝
9.政策因素:国家、地区政策扶持;
10.军事因素:国防安全需要;
11.个人因素:个人偏好情感(如归国华侨投资办厂)


工业集聚意义分析【拓展】

1.可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省基建投资;
2.有利于企业间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
3.扩大总体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


产业迁移影响【拓展】

对移出区:
①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②参与产业分工与合作(发展处于开发期和增长期阶段的产业,占据设计和营销环节);
③环境得到改善;
④失业人口增加

对移入区:
①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
②参与产业分工与合作(发展处于成熟期和衰退期阶段的产业,占据加工环节);地理帝
③环境问题加剧;④增加就业,缓解就业压力。


城市区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
1.地形:总要求为地形平坦开阔。
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约建设投资,人口集中;b.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在高原上;c.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开阔的低地。
2.气候:气温和降水适宜。
a.热带地区城市布局在高原上(凉爽);b.温带高原,城市布局在河谷当中(热量较多)。
3.河流:提供水源和交通条件等。

社会经济因素
1.矿产资源:一般布局在资源丰富之地;
2.交通:一般布局在沿江、沿铁路和公路线等;
3.政治、军事、旅游和宗教等也影响城市区位。


影响水库坝址选择因素:

1.坝址在河流、峡谷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口袋形区域有利于建坝:工程量小,造价低,库区容量大;
2.选择地质条件好的地方,避开喀斯特地貌、断层;
3.气候水文条件:保证水量充足;
4.考虑修建水库是否需要移民,占地搬迁情况,尽量减少淹没居民点。


水库评价【拓展】

1.有利影响:
经济效益(防洪;发电;养殖;供水和灌溉;航运;发展旅游业);
生态效益(调节气候;降低河流含沙量)

2.不利影响:
蓄水淹没土地、城镇、古迹;
改变库区生态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
下游泥沙来源减少,
海岸受侵蚀;地理帝
海水倒灌——淡水咸化(土地盐碱化)等。


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决定港口位置)
1.水域条件:港阔水深(等深线密集,有利于停泊靠岸避风)
2.筑港条件:陆地地质稳定、地形平坦、坡度适当(有利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设备)

社会经济条件(影响港口兴衰)
1.经济腹地条件:经济腹地是否广阔(影响着客货流量);客货流量大小(影响着港口的兴衰);腹地经济性质(决定港口性质<综合港、专业港等>)
2.城市依托:交通便利;为港口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
3.政策条件:对外开放地区建成自由贸易港


商业中心、商业网点形成的区位因素:
1.便利的交通条件:设立原则:交通最优(环路或市区边缘,公路沿线)
2.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稳定的商品来源
3.广阔的市场或经济腹地:设立原则:市场最优


交通运输线的布局:

自然条件
1.地形:平原地区(沿等高线或沿河谷分布)、地形平坦利于施工;
2.水文:避开沼泽、少跨河流,工程量少;
3.地质:选择地质条件稳定、避开断层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
4.气候:避开暴雨、大风、多冻土,风雪较大等地。

社会经济条件
1.人口:串联较多居民点,带动沿线经济发展;经过居民点少,搬迁人口少;
2.经济:可以带动落后地区经济发展;
3.里程:距离短、工程量小、节省运营时间;
4.社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加强沿线地区人员、物资等交流;带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巩固国防;
5.环境:少穿过自然保护区;
6.技术:解决冻土、高架桥等技术难题。


盐场形成的区位条件:

1.气候:气温高、降水少、多风、日照强:有利于蒸发;
2.地形:面积广阔的平坦海滩、淤泥质海岸。


渔场形成的区位条件:

1.地形:面积广阔的大陆架(阳光直射、光合作用强、饵料丰富);
2.温带海域:气温变化大、海水上泛;
3.河口处: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
4.洋流:(交汇流或上升流)海水上泛,带来海底营养盐类,饵料丰富;
5.岛屿:岛礁众多,为鱼类提供栖息地。


卫星发射基地选址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
1.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
2.纬度:地球自转的线速度;
3.地势:平坦开阔。

人文条件
1.人口:单位面积人口密度低,地广人稀;
2.交通:交通便利;
3.军事: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汽车站选址的区位条件:

1.路况:周围道路宽阔;
2.与市内外交通联系;
3.工程量大小。


航空港选址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条件
1.地形:有平坦开阔、坡度适当的地形,以保证排水;
2.地质:有良好的地质条件;
3.气候:少云雾。地理帝

社会经济条件
1.交通条件:与市内有便利的交通联系;
2.经济:建在经济发达的地区。


旅游业区位条件

1.资源价值:
2.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状况
3.地理位置及交通:直接影响游客的数量
4.客源市场:与经济发达地区之间的距离,经济距离(旅行所需的时间和费用)越长,吸引的游客越少。
5.基础设施地理帝
6.旅游环境承载量:旅游活动容纳能力(容人量),超过环境承载量会对旅游资源和背景环境产生破坏,使旅游环境恶化,如果达不到承载量,会造成资源浪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技巧总结
高中地理高考文综大题答题必备的万能公式(浓缩经典)part1
地理问答题大题答题模式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知识点汇总
地理学习之答题模板篇
15届高考备考:地理大题答题模式【模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