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成为一名真正的审判业务专家? | 法官心语



转自:法律新书




何谓审判业务专家


顾名思义,审判业务专家一定是审理案件的高手。他(她)无论接手多么复杂的案件之后,很快就能发现争议的焦点、审理的重点及隐藏的问题,通过庭审辨析出证据的真伪,准确认定案件的事实,熟练地运用法律,作出公正的裁判。他(她)所作出的裁判一定是叙述案件事实简洁清楚,抓住问题的要害,通过层层逻辑分析,得出的结论令人信服,彰显公平正义。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年轻的法官也不是在短时间内就能成为审判业务专家的。他(她)需要通过办理大量的案件,从案件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并不断地总结,在长期积累和历练后,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审判业务专家。

年轻的法官

应当通过何种努力

才能练就成为审判业务专家呢?

来自神秘老司机专家的倾囊相授

还有曾任最高院立案庭副庭长

(现任国际合作局副局长)

甘 文

倾情如是推荐:

蔡小雪法官是我非常尊敬的老师,从进法院大门第一天叫老师一直到现在。我对蔡老师的评价是:一个人的行政诉讼法智库。在我的印象中,任何行政诉讼问题,蔡老师都能回答出来。以前我在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庭工作的时候,遇到问题比较急来不及查资料时,就给蔡老师打电话,蔡老师都能讲出很有说服力的观点。看到蔡老师这本新出的力作《审判业务专家是怎样炼成的》,我感到十分的高兴和敬佩。这不是一本说教的书,而是一本汇集大量典型案例并进行深刻分析的专业学术著作。我相信,系统地研读和运用好这本著作,对大学教授、律师、法学院学生都大有裨益。如果读者是一名法官,或许可以因此也成长为审判业务专家。从蔡老师的经历看,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审判业务专家,我概况为八个字:勤奋、实践、方法、真实。

勤奋

大家知道,在法院工作白天要做大量的审判工作。做研究只能用业余的时间。蔡老师是一个非常勤奋的人。如果不勤奋不可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蔡老师原来是名养路工人。文革期间的养路工人,连饭都吃不饱。文革之后恢复高考,他作为高龄考生考上79级安徽大学法学院,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后来因工作优秀,从铁路运输高级法院选调到最高人民法院。蔡老师有大量的著作。我进法院后读的第一本书就是蔡老师写的《行政审判中的合法性审查》。这是他最早的一本著作。蔡老师写了大量的学术著作,著高等身。这些书都是靠业余时间写出来的,都是放弃晚上和周末休息的时间写出来的。写这么多书,必须要大量阅读。我去过他家。书架上摆的书很多,各种各样。博学需要大量阅读,阅读需要勤奋,写作更需要勤奋。这是我的第一个感受。

实践

我们经常读美国法学院的教材,一千多页的书,2/3以上内容是法官的判词。美国法学院学生读的实际上是法官写的书,不像中国法学院学生读的是教授写的书。美国很多法官对法学有巨大的贡献,比如霍姆斯、卡多佐、波斯纳、汉德等。实践出真知。蔡老师非常关注实践。关注实践才会对中国的立法和司法有贡献。我举个例子,行政判决不得加重对原告的处罚规则,这个建议是蔡老师第一次提出来的。1999年我起草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时,蔡老师在地方挂职。他专门打电话给我,要求写进这条规则。这条规则作为司法解释运用了15年之后,这次写入了新《行政诉讼法》。如果我们不关注实践,我们就会犯很多错误。蔡老师和我都坚持一个观点:行政诉讼中原告是需要负举证责任的。但到现在,这条规则也没有被写进行政诉讼法或者司法解释。很多人不关注实践的问题,认为被告负举证责任是行政诉讼一个特殊的规则,是不可更改的,这种主流观点误导的结果,形成了立法和司法解释中不少的脱离实践的缺陷规则。

方法

我曾经有这样一个观点,法律或法学没有自己独立的方法论。这是我在一次法律语言学研讨会上提出的观点。比如文义解释实际上是语言学的一个研究方法。司法裁判过程用很多逻辑推导,是逻辑学的方法。但逻辑学不能解决问题的全部。霍姆斯说过,法律从来不是逻辑而是经验。用逻辑可以推导事实,但不能用来推导法律结论。司法裁判中还运用统计学、博弈论、公共选择的方法。蔡老师在著作中运用了很多学科的方法,如系统、心理、传统、经验、历史的方法。没有一种方法是真正属于法律独有而其他学科没有的方法。所以我们说,在司法实践中,如果要解决法律问题,要充分运用大量其他学科的方法论。例如,1803年马布里诉麦迪逊案,美国联邦法院的司法审查权怎么来的?很多人说是美国宪法规定的。其实美国宪法根本没有规定联邦法院的司法审查权。它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法院通过裁判案件争取过来的。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但是,美国第二个司法审查的案件是30年以后出现,因为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一直在预测其他部门的反应。这就是历史学的研究方法。方法论很重要,蔡老师之所有很大的学术成就,正是因为正确运用了大量其他学科的方法论。

真实

无论是作为一名法官还是一名学者,首先做学术要真实。写的文章应该是自己真实想说的东西。蔡老师就是这样一个真实的人。蔡老师在工作过程中,收集大量的实践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理论论证,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要做一名真正的审判业务专家,我们要思考对社会的贡献是什么。蔡老师在书中写到,要善于积累,发现问题,“发现蹊跷的问题,一定要查清背后的原因”。要锤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相互矛盾、真伪难辨证据,应当注意审查细节,通过审查细节接近真相”。“研究问题要有一个公正的心”。这些都是法官司法裁判和学术研究对社会公平正义作出贡献的前提。不然,就成了高谈阔论。一个法官编很多书,改头换面抄很多东西,也可以变得很有名,但那不是真正的审判业务专家。

祝愿蔡老师学术之树常青,良好的研究风范能够得到传承和发扬。

作者:蔡小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讲堂实录Ι审判业务专家是如何炼成的
北京审判业务专家 | 刘建勋:汝今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加强机制建设 推进人才战略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慕平
孜孜寻梦 成就志业——记莆田中院审委会原专委、全国审判业务专家余文唐
关于学习徐昕老师“刑事辩护,不打无准备之仗”的十点感悟
怎样才能保证每一位法官的审判都是公平和正义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