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非碑论》



▋三 “反纽其筋”、“全身力到”辩

包世臣《艺舟双楫》、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对书写技法,诸如执笔、运笔、结字、章法等均作了详尽的叙述,从而建立了碑学技法理论,对后世乃至当今书坛影响深远。


▼包世臣《行书论书轴》


▼康有为《行书太白闲云中堂》



其中,关于执笔法,包世臣主张“腕平掌竖”、“筋必反纽”、“点画细如丝发,皆须全身力到”。康有为对此作了细致的解释:“朱九江先生《执笔法》曰:‘虚拳实指,平腕竖锋。’吾从之学,苦于腕平则笔不能正,笔正则腕不能平。因日窥先生执笔法,见食指、中指、无名指层累而下,指背圆密,如法为之,腕平而笔正矣。于是作字体气丰匀,筋力仍未沉劲。先生曰:‘腕平,当使杯水置上而不倾。竖锋,当使大指横撑而出。夫职运笔者腕也,职执笔者指也。’如法为之,大指所执愈下,掌背愈竖,手眼骨反下欲切案,筋皆反纽,抽掣肘及肩臂。抽掣既紧,腕自虚悬,通身之力,奔赴腕指间,笔力自能沉劲,若饥鹰侧攫之势,于是随意临古碑,皆有气力。”“欲用一身之力者,必平其腕,竖其锋,使筋反纽,由腕入背,然后一身之力得用焉。”


▼康有为《妸娜蓬莱横披》


▼包世臣《历下笔谈轴》



更有甚者,如程瑶田甚至还要求“两足着地,拇踵下钩,如履之有齿,以刻于地者”(《书势五事》)。这样连脚掌、脚趾、小腿甚至大腿的肌肉都绷得紧紧的,当然“全身力到”了。于是“搦破管”、“捻断管”之法四处皆是,一个比一个执得紧,这样的结果,其害有三:一,用此法书写,点画必然颤抖扭动,凝滞迟重而不可能灵便。其二,执笔紧则书写速度必慢,以此写行草,必然形体呆痴,缺乏流贯之势。其三,因肌肉紧张,力量均已蚀耗殆尽,而由笔尖到纸上的力则所剩无几,故点画必疲软而虚泡,反不够刚劲有力。包世臣的字即属此类。然而这种执笔法流毒甚广,一直贻害当今书坛。这种执笔法的普遍推广,必然导致书写行草笔机的窒滞。因为行草书大盛的唐、宋书家皆主张执笔要宽松虚灵,勿使拘挛。而他们的行、草书的辉煌成就也足以证明其执笔法之正确。相反,包、康的“反纽其筋”、“全身力到”执笔法的推行,使行草书衰败,也反证了这种执笔法之错误。


▼怀素《论书帖》



行草书的速度相对来说要比楷书快得多,故应“振迅”、“沉着痛快”,狂草书更是风驰电掣,“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怀素《自序帖》)。若怀素用包、康之执笔法,是绝对写不出瞬息万变、笔走龙蛇的狂草书来的。


▼怀素《自叙帖》局部


▋四 “涩行”、“始艮终乾”辩

在运笔上包世臣主张“逆入”、“涩行”,与其执笔之“全身力到”互为因果。他在《艺舟双楫》中云:“用笔之法,见于两端,而古人雄厚恣肆令人断不可企及者,则在画之中截。”“凡横、直平过处,行处也,古人必逐步顿挫,不使率然径去,是行处皆留也。”对点画“中实”的强调,要逐步顿挫,要“留”,要“涩行”,加上“反纽其筋”、“全身力到”的执笔法相融合,必然使所书线条毛涩、战颤,甚至扭曲顿挫到如李瑞清的“无一粟米不曲”的“金挫刀”而后止。这种写法运用在篆、隶、魏碑这些本身端静的书体上,尚能做出“金石气”的效果来,使笔画线条似古董般的漫漶残破,显得苍老古拙。然而,用此法来写行草,则如缠了小脚而令其快跑一样。行草的本质在流而贯,“涩行”的目的在滞而重,这两者自相矛盾、水火不容,是很难凑合到一起去的。这又是清代帖学衰败的原因之一。

包世臣主张“真书以不失篆书遗意为上”,运笔要“逆入平出”。他服膺黄小仲的观点 — “唐以前书,皆始艮终乾,南宋以后书,皆始巽终坤”,“后人作书,皆仰笔尖锋,锋尖处巽也,笔仰则锋在画之阳,其阴不过副毫濡墨以成画形,故至坤则锋止,佳者仅能完一面耳”。他所说的“始艮终乾”,实际上是篆、隶书的横画逆锋运笔的书写线路。而以二王为代表的行书大量运用的却是“始巽终坤”、“一塌直下”的侧锋起止的写法。对此他却怪:“后世书学既湮,石工皆用刀尖斜入,虽有晋、唐真迹,一经上石,令人不复见始艮终乾之妙。”然而,实际上我们仔细观赏晋唐真迹、摹本,诸如王羲之摹本《兰亭序》、《丧乱帖》、《孔侍中帖》,王献之《鸭头丸帖》、《群鹅帖》,王珣《伯远帖》,智永《千字文》,欧阳询《梦奠帖》……其横画起笔多有尖锋之状,亦即包氏认为的“南宋以后皆始巽终坤”的一侧到底的写法。究竟是晋唐大家笔法错了,还是包世臣以偏概全,抑或本来就是愚人者不自愚,反作欺世之谈呢?这一点被明眼人吴熙载看破,并大胆诘难包世臣,问:“每作一波,常三过折,无垂不缩,无往不收。先生每作此语以示学者。而细玩古帖,颇不尽然。即观先生作字,又多直来直去,二者是同是异?”(包世臣《艺舟双楫·答熙载九问》)这个问题问得好,包世臣只能辩解说,他书写时的“直来直去,已备过折收缩之用。观者见其落笔如飞,不复察笔先之故,即书者也不自觉也”。连他自己也“不自觉”地用“直来直去”的“始巽终坤”法,却要学者连写真、行书也去苦练“始艮终乾”法,岂不大谬?(未完待续)


欧阳询《梦奠帖》


▼王羲之《丧乱帖》


▼王献之《鸭头丸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法玉律十四条
学习书法的十四条铁律 — 欧阳中石
【书法指南】掌握这14条 学书必成
怎样学习书法才是最好的
【掌握这14条学书必成】陋室铭佳作欣赏
清代行书特征及代表书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