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海曲水园

曲水园

·

 

曲水园位于青浦区(县)青浦镇中部公园路12号,南临公园路,东、北濒城河,西邻城隍庙(今区博物馆、区文化馆),是上海五大古园林之一。2000年全园面积1.82万平方米,职工16人,年游人量16.91万人次。

 

五易其名

 

曲水园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原是县城邑庙的园林,故称灵园。当时城隍庙按习俗每年向每个居民捐募一文钱,或于地丁项下加纳制钱一文,称“文愿”,用作庙宇维修经费,故此园又有“一文园”之称。清嘉庆三年(1798年)邑侯杨东屏觞刘云房学使于园内,见其风水佳景,就借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曲水流觞的典故,将灵园易名为“曲水园”。清宣统三年(1911年),曲水园由庙园改为公园,民国16年(1927年)又更名为“青浦中山公园”,1980年恢复“曲水园”原名。

据《青浦县志》记载,清乾隆十年(1745年)、十一年(1746年)间,在邑庙之东,建有觉堂、得月轩、歌熏楼、迎晖阁,并有花径小溪,颇有景色,然规模不大,仅供香客小坐休憩。以后逐渐添建亭、台、楼、阁,并挖池植莲,叠山种树。规模不断扩大,景色日益增多。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王希伊在《灵园记》中曾较详细地描写了当时园景:“余自甲辰秉铎以来,见阖邑踊跃,输将托地应材,渐次就理浚池累石,桓以红莲,画以长堤,有亭曰‘涌翠’,矶曰‘濯锦’、梁曰‘喜雨’。由此而麓而巅,重峦复嶂,树木蓊郁。从九曲廊而上,凭高纵目,遥山蜿蜒,村霭墟烟,宛如米家画。又东为‘花神祠’。不几年而观厥成,佥曰灵哉,是宜名园。”“灵园”之名,就是在这时命定的。

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占领青浦,清军和华尔洋枪队攻城时,曲水园毁在炮火之中。

光绪十年(1884年)开始重建,前后经历27年,完成了曲水园原有景点的复建工程,并增建了放生池、园汀和围墙。这就是遗留到今天的曲水园。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上海市府拨款96.5万元,进行了大修。不但修复了常年关闭的古建筑群,即西园一区,并在空旷的东园,断以粉墙,通以游廊,新叠假山二处,并对所有的古建筑进行修缮和复建,使曲水园二十四景重现于人们眼前。古园恢复了青春。

 

深深院落重重水

 

曲水园素以“二十四景”著称,并有写景诗《二十四景咏》传世,是当时县城主要的公共园林。因缘起于庙宇,曲水园在建筑和景点布局上带有庙宇园林之特征:屋宇恭正,坐北面南,其总体布局是以一轴三堂为主题建筑。三堂即凝和堂、有觉堂、花神堂,凝和堂居中,有觉堂、花神堂东西并峙。三堂垣墙相隔,各成其园,又由曲径相连,奇石、花木点缀其间,使中轴线虽然较为明确,但看上去并不呆板,既不失江南园林的小桥流水人家景色,又有别于一般私家园林的清净素雅,带有较浓郁的宗教意味和人文集会的风格。曲水园以水景取胜,堂堂近水,亭亭靠池。山架二池水,游园必绕池。所以赏游曲水园,有“深深院落重重水”的幽深感觉。

曲水园大体可分成西园、中园、东园。西园由夕阳红半楼等八个景点组成,这里游廊曲栏、小桥流水、山洞石屋,件件都玲珑剔透、精巧别致,往东由南北长达27米的得月轩引人中园。中园二池一山,地势夷旷。从曲廊石屋的西园进人中园,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中园为水景之最。前池是一水三亭,后池是一水三屋;前池有长堤拱门(环拢)桥,后池有凌波九曲桥,景色各异,耐人寻味。二池中间攀假山,山上古树参天,重峦复嶂,盘道上下,峰回路转。山因水活,水环山流,身游其中,有山水如画的美感。穿过百米长的紫藤架,可进入东园。东园由小桃源、晓春园、秋红冷香园和桃红柳绿的溪水、绿波长廊构成山村野气的景色,若是从嚣哗的城喧中脱身到此,真会有世外桃源之感。在植物花木的布置方面,这座邑庙园林具有四季皆景的独特之处:“春日樱花争艳,夏天荷花出水,入秋金桂馥郁,冬令腊梅璀璨。”真可谓“一年三百六十日,天天花开色不同”。

凝和堂  位于园首正中,坐北面南,面对入口仪门,北靠前荷池。该堂始建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复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堂体建筑轩昂,东西排列三间,中间宽阔,厅柱四根,方砖铺地,东西二厢由回廊相连。廊有坐槛,供游人坐歇赏景。中堂悬挂“凝和堂”匾额,原为李鸿章所书,后被日本人窃去,两壁字画也被一并掠去。厅柱原有抱对一副,上书长联共一百二十余字。堂名“凝和”二字,寓安定祥和之意。在堂的建筑和院落的布局上,也给人以一种安定祥和之感。仪门入内,是凝和堂院落。院落中间,笔直甬道用平整的大方石板铺就。径入向内,拾数级登堂。堂前盘槐如盖,玉兰如银,百年古树,侍立四周,秋桂如金,博得口彩:“金玉满堂”。院中石凳整齐,坐槛清洁,是一处洗心涤尘的悠静庭院。凝和堂是院景的中心,循堂前廊往东可通芭蕉院,进“虫二”门(虫、二两字是“风月无边”的趣玩)。入后园可游各景点。堂西侧,可走喜雨桥,游假山等景色,也可折南,走二桥(谐意“二乔”)入西园,赏鉴精巧的古建筑群。游览凝和堂,不但可欣赏堂室的建筑艺术,还能观赏庭院中姿态各异的湖石和虬曲苍劲的苍松翠柏、古树名木。堂周无处不佳景,东厢芭蕉绿荫清雅,堂北荷池涌翠激池点芙蓉。隔池遥看“小飞来”(假山),山峦亭阁如画。堂西小溪横卧,清波盈盈,红鲤嬉水,款款逗人。清人金二溪熙曾写道:“粤维灵园成,斯堂实经始。时和民也和,万人乐愉此。四序霭春光,照照介蕃祉。”

有觉堂  位于曲水园西园,南北介于迎仙阁和御书楼之间,四面院落,包围着方方一室,室周游廊环抱,面面相同,故又叫“四面厅”。该堂建于清乾隆乙丑年(1745年),建造考究,用料精良,特别是室内的藻井天花是由数百块正确无误的花板镶接而成,精巧美观。该堂庭院不大,屋宇居中,庭院中有百年古桂花树,枝叶茂盛,高耸数十米,西窗紫竹蔽日,还有芭蕉、腊梅和绣球,堪称深宅大院中的幽室。跨出东庭院,可进入得月轩,过南庭院,可游迎仙阁和夕阳红半楼。清人金二溪熙有诗云:“轩窗面面开,风曰豁然朗。不信纷嚣中,内外别天壤。恍如梦如醒,四顾惬心赏。”

花神祠  又名花神堂,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与有觉堂并峙于凝和堂之东,四面围墙,独立成园。该祠背靠“恍对飞来”亭,遥望小飞来,窗景优美,原来是祭祀花神的地方,所以叫花神祠。古时常年关闭,只逢农历二月十二百花生日,才开门祭祀。祠屋壁上原来塑有十二月花司神像,早在民国时就已被破除,后改名花神堂。现常年开放,供人游赏。花神堂屋宇宽敞、庭池辽旷。庭院内花木茂盛,东、南、西三面由湖石筑成花台,环抱堂屋。北面堂屋左、右有对称围墙门两道,西门通往凝和堂芭蕉院,东门左接紫藤长廊,廊绕荷池,接通小飞来(假山);右接景廊进入东园。三面花台有百年古桂、玉兰、腊梅、茶花等,年年叶茂花繁。树丛中有似禽似兽的湖石点缀,或卧或立,耐人寻味。东南角上有一棵古罗汉松,已有400余年树龄,旁有百年凌霄一支,依松生长,扶摇直上,二者相合,虎虎生气,在凌霄花繁的日子里,绿叶如盖,红花似锦,好一幅“凌霄扶松”立体图,令人赞叹不已。院中有两棵百年树龄的白皮松东西分峙,虬曲向上十多米,好像两条白龙升腾。所以花神祠一院,不仅屋宇宽敞,围墙屏喧,环境幽静,又有百年苍松古木,气氛显得高雅脱俗。清代有两首美景之诗,一赞花神祠,二赞院景美。赞花神祠诗曰:“十二红栏曲,冠披俨仙装。月令各有司,玉册罗群芳。花朝酹杯酒,羯鼓歌东皇。”赞其院景诗曰:“清如玉壶冰,此景特幽绝。老梅四五株,小鸟鸣啁晰。更旁金粟林,秋来落黄雪。”这就是“冰壶”一景。

夕阳红半楼  位于西园“舟居非水”(旱舫)西面,是园内胜景。古建筑、园林专家陈从周教授曾为曲水园题词:“清溪曲流,夕阳红半”,所赞便是此处。该楼建于清乾隆戊子年(1768年),原来面积较小,上下两层,东面接园,叠石为梯,西通邑庙,常作通道。经1984年大修后,和楼下的孝子堂合一而建,面积扩大,和迎仙阁等建筑呼应。原来靠邑庙东墙的两间半孝子堂改建为石屋,用湖石叠就,面积15平方米,上下洞门三个,上面建“夕阳红半楼”,南北穿楼,以石为梯。中间也能穿洞,拾级上下,楼和石屋相通。夕阳红半楼坐北面南,前后两室,不仅有石级盘道上下,而且和迎仙阁相通,饶有趣味。东面廊通“舟居非水”、得月轩、可一直游达玉字亭、玉字廊、“小飞来”(假山)各景。登楼坐歇,可照楼下一泓水,天色映池,变幻无穷,确有如入仙境之妙。池边有佛船,名“舟居非水”,由迎仙阁架通其间,楼舟相通,可尽游上下。红半楼南面翠竹青青,古桂馥郁,楼北芭蕉托楼,清雅秀丽。这里的一楼一池,一舟一阁,都是精巧夺目,其清雅秀丽的氛围,使人流连忘返,实为全园胜景。清人金二溪熙咏其道:“可望不可接,小楼三尺许。天半横朱霞,轩轩思欲举。爱兹西日晴,却胜听春雨。”

迎仙阁  建于清乾隆乙丑、丙寅年间(1745~1746年)。位于西园舟居非水和夕阳红半楼之间,上下两层,坐北面南,东西横向。西接夕阳红半楼,东连舟居非水,由于迎仙阁架于其间,构成了迂回曲折,曲尽其美的一组亭台楼阁群。那舟居非水西侧的一泓水,恰在迎仙阁下面,而池小能映天体,尽收天光云色在池间。站在迎仙阁上,西望夕阳红半楼,只见那古桂、紫竹翠绿欲滴,景色美不可言,真似仙境落人间,仙阁之“仙”,顿觉有感。故有诗咏道:“迎神奏操琴,旧为水仙池。故木阴交合,谡谡送风吹。山鸟昼自乎,落花春满池。”

舟居非水  俗称旱舫,建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其建筑形式较为特殊,布局也有别于他园。它建筑在石驳岸上,而不在水中,故又称“岸舫”。岸舫位于曲水园二桥(“二乔”)溪水西岸,船头停在桥西堍,船尾连在得月轩的建筑上。此小筑之妙处在于:是舟不居水,而登上船后则犹在河当中。当进入西园时,就能一眼望见这座溪西石驳上的船形建筑,跨过二桥(“二乔”),就能一步登舟,登上船后,就不见石驳只见水。船的东侧是一条溪,西侧是一泓水绕过船头。在船上但见波光粼粼,仿佛船在游动。真个是“是真是假假也真,是实是虚虚也实”,一切尽在意境中,不愧为西园第一景。清人金二溪熙赞其美而咏道:“世间最稳地,莫如岸上舟。亦饶烟水趣,而无风波忧。旨在张融语,啸歌任夷犹。”

得月轩  在荷花池西岸,始建于清乾隆丙寅年(1746年)。南北排列,隔堤沿池而建,长达30米。上下南北贯通,南通有觉堂和舟居非水,北达玉字廊、玉字亭、“小飞来”等景点。可迂回上下,也是得月轩建筑上的独到之处。轩东面有窗,面向荷池。窗下有水光粼粼直流轩边,景色动人。轩东是美丽的荷花池,池水如镜。六月赏荷,中秋赏月,此处最是相宜。坐轩中赏池,能见彩云水中飘,明月水上浮,天上人间,咫尺可得。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便是轩名的由来。清金二溪熙咏其道:“楼台螟色深,此间月先到。画壁素光流,纵横披荇藻。道人证空明,夜夜来相照。”

喜雨桥  坐落在荷花池西边的长堤上,建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桥顺堤而建,南端堤首是“涌翠”亭,北首接连玉字廊、玉字亭。绕池东行可至“小濠梁”亭。全桥由花岗岩叠就,为环扰石拱桥,桥身规正坚固,精巧玲珑。桥面中央石板上雕有“双龙戏珠”图,四根石柱顶部雕有栩栩如生的石狮子。这座桥梁的栏杆由花岗石板制成,连着堤上的石槛,可供游客小坐休憩。由于桥在长堤上,隔着荷花池遥望桥身,凌空如虹。游行桥上,别有一番风味。喜雨桥雨天景色格外好,有咏道:“溶溶绿波池,雨点如鼓琴。夹堤双镜明,雨入如碎银。涌翠一池荷,叶上明珠滚。”走桥喜雨日,得名喜雨桥。清金二溪熙也有题咏:“雨志一时喜,桥垂千载名。

荷花池  位于凝和堂之北,是曲水园的中心水景,为原园中二十四景之一,题为“天光云影”。有咏道:“源头通活水,一鉴方塘开。开光杂云影,梁间波潆洄。恍此静中动,独坐心悠哉。”池开凿于清乾隆乙丑、丙寅年间(1745~1746年)。初凿时四周景观平平,到清乾隆甲辰年(1748年),进一步疏浚累石,种植红莲,并亘以长堤,堤上架桥,池周建亭叠景造阁,遂成为园内名景。荷花池源头通活水,西引盈港水,东通环城河。这荷池与众不同之处是有一座庞大的小飞来假山飞架池中,把荷花池隔成南北二池,成为游山必绕池,玩水必游山那种“游山玩水”小天地的奇特景色。在造景布局上,前后二池各有小筑亭、台点缀。前池畔鼎立三座亭,名“涌翠”、“寅曦”、“小濠梁”。后池四周有三屋,名“镜心庐”、“清籁山房”和“竹榭”。二池架桥各有致。前池是环拢小石桥,后池是凌波九曲桥。姿态多变景色浓,天光云影不相同。

绿波廊  位于东园环城河边,是曲水园的东园边际。廊泊水而建,南北蜿蜒,长达70多米。环境之美,正如杜甫诗中所写:“名园依绿水,野竹上青霄。”在园边水际建此长廊,而不设园墙,使园内外景色通作一体,互相借景,观游不尽。长廊面东是清澈如镜的河水,背西是花木蓊郁的园苑。漫步廊中,两边景色各异,很有趣味。廊宽虽不过一米多,但迭宕多变,曲折有序。廊的中间,有桥也有亭。西面是壁,壁上窗洞各异,窗景如画。东面靠河设坐槛,有扶王靠(即曲栏坐凳)。游览廊间,坐走两宜。东面绿波潆潆,四季各有景。绿波廊又是连结园内景点的纽带。它北起小桃源,南至秋红冷香院,把曲水园东部景色串在了一起。长廊本身又是一景,要是从河东望来,园内古木青竹衬托着青砖白墙华廊,美景如画。尤其是廊的倒影更迷人,蜿蜒曲折,随波而动,真是生动至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魔都打卡26站~曲水流觞秋意浓
青浦城厢镇曲水园(下)
上海青浦曲水园景点介绍,一起来看看,了解它的古典精致
上海五大古典名园之一
【建筑可阅读】亭台楼阁、叠石曲水!这座小而精的园林内有一方天地
曲水园——水曲流殇,凝以成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