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园林舫舟的美学意义(三)
 
 
如果说,舫舟的造型和所处的山水环境能给人以“悦耳悦目”、“悦心悦意”的话,舫舟还能给人以“悦志悦神”的美感,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意境之美。“意境”是对“意象”的一种哲学化或形上化。传为王昌龄所作的《诗格》中,阐发诗的“三境”说,即“物境”、“情境”和“意境”。刘禹锡悟出“境生象外”,司空图标举“韵外之致”、“味外之旨”,从韵味角度探索诗歌意境的创造。园林舫舟的造型及其与山水组合的环境创造的“意象”,构成艺术本体,园林欣赏的最高境界就是品味蕴涵在这一艺术本体中的“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其妙谛微言,与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等无差别,通其解者,乃为上乘”。
《易》曰:“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世本》称,黄帝二臣共鼓、货狄作舟。舟楫济川造福于天下苍生,舟楫遂为儒家“入仕济民”的象征媒介。孟浩然以“欲济无舟楫”委婉地希望得到丞相张九龄的援引,李白幻想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明徐有贞阐释园林旱船雪舫斋的象征意义:“盖物之自然以洁白者,莫雪若也;济险而有功者,莫舟若也。其洁白者有象乎君子之德,其济险者有似乎君子之才。”李东阳也将园林旱船“无尘舫”看作是园主高才济世的表征。
“舟楫何年肯济川?” “舟楫”济川理想往往被现实击得粉碎,只好陶醉于“新句自题蕉叶上,浊醪还醉菊花边”,“舟楫”更多地成为隐逸避世的文化意象。
舟船与隐逸的关系实际上溯源于孔子,他在其道不通的时候,曾感叹要与子路一起“乘桴浮于海”了。政治改革失败后的柳宗元,就想当“孤舟蓑笠翁”。苏州怡园“画舫斋”有集辛弃疾词联曰:“还我渔蓑,依然画舫清溪笛;急呼斗酒,换得东家种树书。”
“六尺鸱夷舫,潇洒系短篱”,鸱夷舫就是春秋范蠡的“五湖舟”,范蠡的功成身退、见微知著的处世智慧,成为文人心向往之的隐逸范式。“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唐文宗时,试博学宏词落选的李商隐,郁郁不得意,他的最大愿望就是“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向往做出一番回旋天地的大事业,待到功成年老时,再效法范蠡乘一叶扁舟隐归江湖,所谓江湖处处范公船。
夜渡茫茫,波涛汹涌,世路艰难,“万里流风波太险”,而园林旱船,无波涛之险,正是士大夫处世济险的理想工具。历尽宦海沉浮的士大夫们,视官场为“樊笼”、为“险途”,宋欧阳修《画舫斋记》云:“凡入予室者,加入乎舟中……盖舟之为物,所以济险而非安居之用也。” “少风波处便为家”( 苏州留园旧有船厅名),上船厅,“徜徉其间,穹乎泊乎,恍若乘扁舟而浮游乎巨浸,风恬浪静,烟景澄明。”官至明内阁大学士的王鏊似乎对官场风浪心有余悸,他说:“水以载舟,亦要覆舟……故予有取于壑也……虽世变屡迁舟自若也。”摇首出红尘,恶风浪不怕。
这种由舟产生的避害远祸的文化心理,渊源于上古时代的龙舟,《穆天子传》中就有青雀黄龙之舟,龙虽为虚拟的生物,却是夏的图腾,即监护神和防卫者。闻一多在《神话编》中用很多例子说明了南方先民的断发文身是一种图腾主义的原始宗教行为,“彼越……处海垂之际,屏外蕃以为居,而蛟龙又与我争焉。是以剪发文身,烂然成章,以像龙子者,将避水神也。”为了求得龙的保佑,人们将自己打扮成“龙子”摸样,做成龙船、刻上龙纹。
舫游往往也能激发哲理思考。庄子曾以虚舟与实舟譬喻无我与有我,认为“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于是,虚己游世而无碍,成为舟舫的一个重要理念。方孝孺认为“身世皆航”,王廷陈以“天地一虚舟”,解缙以虚舟代表“息机、与物无竞”的生命态度。常州近园径以“虚舟”名旱船,含蕴着丰富的哲理,他们都从观察舟的物质层面感悟到的生命情蕴和人事理则。
人们在享受舫游闲雅的同时,还能产生“舟楫青天近,林塘白日长”的浪漫情怀。晋人张华《博物志·杂说下》载:“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槎上,多赍粮,乘槎而去。”张华所说的“八月浮槎”,还是带楼阁的飞船,乘之竟漂入了天河宫阙。“八月灵槎乘兴去,织女机边为客”,说的是汉张骞乘槎见到牛女的典故。
陶渊明回归田园时,“舟摇摇以轻颺,风飘飘而吹衣”,轻松愉快,如《庄子·列御寇》中所说的逍遥不系之舟,飘若野鸥,泛同江苇。园林旱船有的径以“不系”名之,如南京熙园旱船、南翔古猗园。“泛若不系之舟”,飘泊不定、来去自由、不受羁绊,这是一种生命境界,具有哲学意味的超功利的美的人生境界。苏州洽隐园(俗称惠荫园)旱船,即名“渔舫”,有李翰章跋语,云:“颜其水榭曰渔舫,异日得遂初服,临流而渔,当不减濠梁之乐也。”渔舫门联对句说:“幸城郭依然渔隐,但消闲钓舫,何异绿蓑青笠,荡入吴天。”
绿蓑青笠的烟波钓徒,潇洒无拘,任情所为,举止随兴。如王子猷雪夜访戴,造门不前而返,兴之所至,放荡任性。明张宁在方洲草堂筑舫屋,“譬诸剡溪夜泛,苟未及门而遽回,则归与兴复不减,名之曰雪夜归舟。”
旱船作为抒情载体,与水的洁净功能联系起来,获得人格净化意义。如苏州畅园船厅名“涤我尘襟”,洗涤尽世俗的灰尘,也就是襟怀澄澈,获得了完美的人性。苏州拙政园的旱船,名“香洲”, 取意屈原《九歌·湘君》中的“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诗意。“香洲”即芳洲,是地名,近水。《述异记》中载:“洲中出诸异香,往往不知名焉。”杜若是香草,唐徐坚《相和歌辞·棹歌行》云:“香飘杜若洲。”盖香草所以况君子也。乃为之铭曰:“撷彼芳草,生洲之汀;采而为佩,爰人骚经;偕芝与兰,移植中庭;取以名室,惟德之馨。”
拙政园“香洲”
似舟非舟的船房,还有一个雅号“张融舟”,象征着贫困而高洁。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工段营造录》在谈到“船房”时引了全椒金絜斋榘诗:“启闭竞穿蒋栩径,入室还住张融舟。”南齐吴人张融,形貌短丑,早有令名,精神清澈。融假东出,世祖问融住在何处?融答曰:“臣陆处无屋,舟居非水。”后日上以问融从兄绪,绪曰:“融近东出,未有居止,权牵小船于岸上住。”上大笑。苏州拥翠山庄月驾轩对联:“在山泉清,出山泉浊;陆居非屋,水居非舟。”上联集杜甫《佳人》诗句,下联即用张融之典,表示清贫寡欲,不尚荣利,进一步强化了月驾轩这一船形建筑的情感主题。司空图以“屋小如舟”方“人淡如菊”,“湖天重屋小于舟,日日忘机对白鸥”,舟为清廉寡欲的形象载体。
拥翠山庄月驾轩
清李渔在南京构小园名“芥舟”,取《庄子·逍遥游》:“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膠,水浅而舟大也。”芥即小草,比喻“小舟”,极称园之小。反映出中华民族“知足长乐”、自我满足的心理。
水、舟也每每用来象征君民关系。《孔子家语》曰:“舟非水不行,水入则舟没;君非民不治,民犯上则君危。”《荀子·王制》说:“《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君者,盘也,盘圆而水圆。君者,盂也,盂方而水方”。唐太宗教戒太子:“……‘汝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尔方为人主,可不畏惧’。”皇家园林中的旱船,如颐和园的旱船“清晏舫”、避暑山庄的“云帆月舫”,都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儆诫之意。清漪园“石舫”,乾隆在《御制石舫记》中说明确地指出了建此石舫之本意,“非徒欧米之兴慕也”,意在“凛载舟之戒,奠磐石之安”。这里,欧,指宋欧阳修之画舫斋,米,指宋米芾,为宋徽宗的书画学博士,爱石至于颠狂。人称“米颠”。
颐和园·清晏舫
寺庙园林中的旱船,则有超渡众生到彼岸世界去的宗教意义。佛教称佛以慈悲之心度人,使人脱离苦海,犹如航船之济众,所以往往喻称为“宝筏慈航”。《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佛方以宝筏渡迷津,超苦海。”李白《春日归山寄孟浩然》有“金绳开觉路,宝筏渡迷川”诗句,佛教中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在道教神仙中称为慈航道人。大愿船(慈航、般若船)
地藏菩萨有“众之渡尽,方证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大愿。
《净土传》:“菩萨乘大愿船,往生死海,就此世界,呼引众生上大愿船,如是送至西方。如有往者,无不得生。”
唐·迦才《净土论》卷下:“阿弥陀佛与观世音、大势至乘大愿船泛生死海,就此婆娑世界呼唤众生,令乘大愿船,送著西方。若众生有上大愿船者,并皆得去,此是易往也。”
在“济人”这一意义上,“三教”还颇有同一性。明代安氏西林中的旱船称“一苇渡”,象征古代印度人禅师达摩以一苇为舟,渡江传教。相传达摩得佛法后,路遥万里,到震旦(即中国)传化,跋山涉水,经过长江时,只见水域茫茫,无桥、无船、无人影。此时,达摩顺手摘得一根芦苇放于江面上,只见一朵芦苇花昂首高仰、平展开来,达摩踏于芦苇之上,似轻风飘然渡江。后广集僧徒,首传禅宗。自此,达摩便成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初祖。古有诗赞曰:“路行跨水复逢羊,独自栖栖暗渡江。日下可怜双象马,二株嫩桂久昌昌。”
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扁舟积淀着中华儒道释的情感因素,成为中国园林重要的抒情载体。
注释
21.司空图:《诗品》
22.王士祯:《带经堂诗话》卷3
23.孟浩然:《临洞庭》
24.李白:《行路难》
25.徐有贞:《雪舫斋记》(武功集卷四,台湾文渊阁四库从书影印 1245册—页135下。)
26. 李东阳:《无尘舫记》
27.刘珏:《和石田韵》
28. 同上
29.《论语·公冶长》
30.胡应麟:《秋日湖庄》
31.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32.李商隐:《安定城楼》
33.周是修:《刍荛集卷6·一蓬轩记》
34.王鏊:《震泽集卷17·壑舟记》
35.《说苑·奉使篇》
36.《庄子·山木》
37.方孝孺:《逊志斋集卷15·艤航轩记》
38.王廷陈:《梦泽集卷6·山庄杂兴》
39. 解缙:《重刊虚舟集·序》
40.王世贞:《四月一日同于鳞子与诸君水头放舟》
41.张元干:《念奴娇》
42.陈元靓:《岁时广记》卷27引〈荆楚岁时记〉
43.《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44.张宁:《方洲集卷19·一笑山雪夜归舟记》
45.《南齐书·列传第二十二卷》
46.郑真:《荥阳外史集卷91·赋野航》
47.《荀子》12《君道》
48.《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第十—》
49. 王世贞:《弇州续稿卷16·安氏西林记》
作者:曹林娣 我们的文章都是曹林娣教授的原创著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驶向东方的怡园画舫斋
乾隆在颐和园中建造石船有何用意
北京颐和园昆明湖上的石船是那个皇帝造的?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园有一叶扁舟 君行五湖四海
摄影论坛< 同里--退思园[世界遗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