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剃头挑子一头热

民间有句俗语:剃头挑子一头热。它和成语“一厢情愿”有异曲同工之妙。

旧时人们理发有两个途径:一是街面上有理发铺子,“相逢尽是弹冠客,此去应无搔首人”,生意红火。二是有游走的理发手艺人,俗称“剃头的”。

剃头挑子一头热。

游走的理发手艺人挑着担子到处游。他的担子一头儿是个带抽屉的马扎儿,抽屉里放着理发工具,上面放着盆架子、洗脸盆,这些东西都是冷冷的;另一头儿是个火炉子,上面放着一口锅,一边立着一根杆儿挂着黑明黑明的“匕刀布”,如同一杆旗。其实那就是一杆旗,是理发师的幌子。这一头是热的,因为炉子是要生火的。炉子上面那口锅很特殊,圆圆的大肚子,上边猛一收口,留出一个深深的脖子,锅口又敞开了。锅里有一个半拉葫芦做的瓢,扣在水里,每次舀水,都得把瓢翻过来。老师傅不用翻,三指一扣便抓了起来。那是一种功夫。

其实,剃头挑子是两头热。

作为一种职业、一份生意,理发师在游走中靠着手艺能够挣个仨核桃俩枣,贴补家用,则是一利;乡村城镇的老百姓不用出门跑远也能剃头修面,省钱省力,又是一利。这叫双赢。所以说,理发师和受益者两头都得利了,两下也就相互“热”了。

那时理发很简单,光头、平头、英姿头,三种发型。女人是不理发的。理发工具也简单,一把老式剃刀,就是那种由铁匠铺的师傅打造的装着一种简单木把的刀,刀背很厚,看起来和杀猪的刀差不多;另外还有一把剪刀、一把梳子、一块披布、一块磨刀石、一片匕刀布、一把抹肥皂的圆刷子、一把刷去头发茬子的大刷子、一块肥皂。不过,“虽是毫毛技艺,却是顶上功夫”。

“提起刀人人没发,拉下水个个低头。”理发师都是熟练工,绝不要生手。剃光头、刮胡子最见功夫。高明的理发师有紧没慢地把头洗了又洗,还不时地用手心在头顶挤出响声来。“啾——”的一声,很神奇。擦去头上的水,操起看似笨拙的剃刀,先从头顶开始,“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刺啦”一声,一缕湿湿的头发便滚了下来。接着便是“嚓嚓”的声音,接连不断的湿头发滚落下来。大约一两袋烟工夫,头皮便被刮得锃亮,我们管它叫“灯泡”。头上作业结束,再舀热水洗脸。那真是有耐性,屈着手掌,撩着热水,在那下巴处,反反复复地揉着洗,还不时地发出“啾啾”声响,再用热毛巾溻溻。而后是刮呀刮,小半天,刮得溜光。刮罢脸,捏一捏,刷掉散落在衣领上的头发茬子,撩起披布,巴掌一拍,完了。我们那里有句歇后语,是骂人的:“剃头的拍巴掌——完蛋了。”不过,再看那理过发的人,真真是“不教白发催人老;更喜春风满面生。”有 “新事业从头做起,旧面貌由手推平”的快感。

小叟申明:所有内容均不代表本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如内容有害或侵权,联系即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理发
剃头·推头·美发
我的理发师
【老行当】剃头匠 虽为毫末技艺 却是顶上功夫
保定老行当——理发师和剃头匠
90%的人都不知道理发变迁的这些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