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面临孩子对生命的追问

 面临孩子对生命的追问
                                        ——如何与孩子谈死亡

郭瀚临学习整理于
2015-04-04
 


面对孩子对生命的追问 - 郭瀚临博客 - 郭瀚临博客

    就我本人来说,也许我过于愚昧无知或过于没心没肺,从小到大,直至成年,还真没有想到过死亡的事情,总觉得死亡离我太遥远啦,或不知道死亡,或与我无关,甚至感到:活的好好的人,怎么会死呢?
    可
如今,眼看就是花甲之年啦,自然难免想到生命的静美——最终一天,人是要离开这个世界的,至于那边是不是天堂,我认为:谁也不知道,因为去那边的人从来没有回来过——这也许是人不想死亡的最大理由——去那边的人从来没有回来过。呵。

    生,即死,但死非生。人啊,真的是无比的伟大光荣和正确——明知自己最后的结果是死亡,却还要英勇顽强和快乐痛苦的活着。
    
上了年纪的世间赤橙黄绿、妖魔鬼怪,阅尽人生苦甜酸辣、行云众生......走过沧桑岁月,生命亦接近终点,也就自然而然无所谓什么死啊活的——因为你无法阻挡,不可逆转。
    但对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孩子,看到和面对生命的生死起落而追问的时候,
实在是一个难于面对还必须面对的问题。看着那双幼小天真稚嫩可爱的心灵窗口,谈到死亡的话题,真的好恐怖,好痛苦,又好可怜......真的不知如何是好

    清明,一个是节日又不是节日的日子。
   
“妈妈,我会不会死啊?”晚上给女儿讲完故事关上灯后,5岁的她突然冒出这句话,着实让父母吓了一跳。这已经是这个月第4次从女儿口中听到“死”这个字了。该如何回答她才好呢?
     
当清明节碰上复活节
     
今年的清明节正好撞上西方的复活节,这两个节日都与死亡有关,却又各有不同。不单它们不同,中国人与西方人谈起死亡时的态度,也不同。


面对孩子对生命的追问 - 郭瀚临博客 - 郭瀚临博客


    对于死亡,中国人多避讳,西方人则坦然得多。两种教育下的孩子,对于“死”自然有着不一样的看法,从而对于“生”产生不一样的理解。
    
死亡教育的意义
    
陪女儿看动画片时,有父母曾粗略统计过:灰太狼被平底锅砸过9544次,喜羊羊被煮过839次,光头强被电过459次……而他们竟然都没有死。本为自然现象的死亡,被如此“艺术”处理,真的好吗……于是,就有孩子模仿动画片里的情节,撑着伞从3层楼上跳下,或者绑住同伴用火烧。
    
中国人不愿谈论死亡,认为不吉利,唯恐避之不及。但不谈论却不等于不存在。“死亡”恰恰是件避无可避的事。正因为缺失正确的死亡教育,才会有前面提到那些荒谬的事情出现。


面对孩子对生命的追问 - 郭瀚临博客 - 郭瀚临博客


    其实,死亡教育不单是为了让孩子知道“死”是怎么回事。有一个词叫“向死而生”,死亡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借助科学的死亡观来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只有真正地看清人生的短暂和无常,才会去珍惜和热爱活着的每一天,才会生活得充实而有意义。
    
从这个角度来说,不论是对大人还是孩子,死亡教育都是非常必要的。
    
如何进行死亡教育

 
谈死亡,我们有顾虑
    
孩子真的能理解吗?
    
别小看孩子对死亡的好奇心和理解力。孩子在1岁前就知道物体消失后会再出现,只不过那时他认为的消失是暂时的,所以还不能真正理解死亡,3岁后知道有些离开的东西永远不会再回来,也就是知道了“死亡”的存在,10岁左右就能像成人一样理解死亡了。


面对孩子对生命的追问 - 郭瀚临博客 - 郭瀚临博客

 


    孩子感到害怕或伤心怎么办?
    
死亡也是生命的一部分,正确面对死亡可以教会孩子如何自由地表达害怕、悲伤这些负性情绪。这样,将来无论遭遇什么状况,他都能运用这些经验更好地调节和处理自己的情绪,从而更好地应对人生中的种种难题。
    
不可忽视的准备工作

    以什么样的心态和孩子谈?

    尊重”是和孩子谈死亡的重要前提,要尊重死亡的现实性和生命的有限性,也要尊重孩子对死亡的好奇心、对死亡的理解程度,尊重孩子在面对死亡时候的种种反应。
    
挑选什么时机和孩子谈?
    
比如,孩子心爱的小动物死去,或是家中亲人离世,又或是新闻中出现的自然灾害,甚至是身边花草树木的凋谢……这一切都可以是和孩子探讨死亡的时机,尤其是当孩子自己提起“死亡”这个话题的时候。


面对孩子对生命的追问 - 郭瀚临博客 - 郭瀚临博客


    和孩子谈什么?

    可以谈对死亡的认识,如实地告诉他死亡是不可逆的自然规律。可以和他谈面对死亡时的感受,比如悲伤、痛苦或害怕,告诉他这些情绪都是正常的。可以和他谈死亡对于生命的意义,让他意识到珍惜生命的重要性。切记:对于孩子能理解到什么程度不要苛求。
    
三个方法助力死亡教育
   
到大自然中去:带孩子出去认识大自然的花开花谢,让他观察各种生命形态的变化,甚至可以自己养植物和动物,从而观察它们的生命过程。这是一个自己学习面对生命和死亡的体验过程。


面对孩子对生命的追问 - 郭瀚临博客 - 郭瀚临博客



    借助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缅怀逝者,处理自己的悲伤。比如饲养的小动物死了,可以带孩子一起为小动物组织哀悼仪式,让他回忆和动物生活的日子,照顾动物的过程,与动物说说自己想说的话。画画也是一种很好的表达怀念的方式。


面对孩子对生命的追问 - 郭瀚临博客 - 郭瀚临博客


    阅读绘本:这是孩子们最喜欢也最容易接受的一种方式。绘本优美的画面给“死亡”这一残酷的现实带来一丝温暖,也让“死亡”不再晦涩和深奥,很多关于“生命意义”的内容都可以通过绘本传达。


面对孩子对生命的追问 - 郭瀚临博客 - 郭瀚临博客


    清明节又到了,面对“死亡”这个话题,亲是如何跟孩子沟通的呢?在沟通过程中,有什么样的对话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际女童日:所有的中国父母,都欠女儿一堂生命教育课!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四岁女孩给出了最美答案……
既然所有的生命都要死亡,那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为自己创造的生命永远自豪!
清明节,要跟孩子说说这些
语不惊人死不休(219)岁月不饶人,我也未曾饶过岁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