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风诗情韵】《桃夭》详解

李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诗经学会常务理事,师从著名学者启功、聂石樵。本栏目近期内容选自其著作《风诗的情韵》。


《桃夭》详解


唐人崔护的《题城南庄》写道:“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诗里有两个意象,桃花桃花笑实际上,它是用了典的,这个典就与今天要讲的《桃夭》篇有关。

西周建立后,得胜的周人不是杀气腾腾,暴力镇压;相反,面对成百上千的非周人群体,走的是联合融合路线,广泛建立亲戚关系,其手段就是通婚。在周代“婚姻称兄弟”,大家论姓氏是无法成为兄弟的,但是经过通婚,可以使异姓成为亲家。依靠缔结婚姻关系,建立情感联系,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周人的有效统治。这对后来中国人的社会心理有很大影响,费孝通先生在其《乡土中国》里就说过:中国人特重姑表亲,所谓“一表三千里”。婚姻的重要,由此可见一斑。因而对婚礼歌唱在《诗经》特别多其中就这首《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桃夭》是关于嫁女儿的一共三段,“桃之夭夭”这一句,交代出了结婚的时令:桃花盛开的时候。《诗经》中的《国风》,地域的大背景是黄河流域,也就是现在的北方。北方桃一般三、四月份开花在北方的开花植物中算早的,此外就是柳树。经冬的北方一片黄褐色,当柳树刚刚露点绿的时候,桃花先就绽放了,火红火红的,照得半个村庄都亮丽起来。诗篇就告诉读者,桃花盛开,是早春的时节。

学者对“夭夭”解释有许多。一种解释说是“少好貌”。其实“少好貌”就是“姣好貌”,桃花鲜嫩、娇艳无比。另外,桃花开的时候,还有一个特点,花是开在叶子之前的,就是说,桃树是先开花,再长叶;桃花盛开时,满树都是串串的花朵,花色以粉、红为主,鲜艳、水灵,真是天地之灵气啊!说“夭夭”是“少好貌”,就形容的是这个。


有一种解释“夭夭”是“屈伸貌”。桃花绽放,束束桃花,花蕾密叠,料峭春风中,风一动,摆一摆,微微颤颤的,是多么的惹人爱惜啊!“屈伸貌”,就“貌”的是桃花朵朵在春风中摆动的样子。

还有一种解释,说“桃之夭夭”的“夭夭”是“桃花笑”!我想这也是爱惜桃花爱惜到没辙时的干脆话。不过,这样说也得有点根据,根据是什么呢?这种说法以为,“笑”字,上面一个“竹”字头,下面就是“夭”,是表音的,根据训诂学音近义通的道理,“夭”就是“笑”。春风中灿灿桃花,如同在笑,也不失为一种很妙的形容!

古人讲“诗无达诂”,每个人都见过桃花,都被桃花之娇美妖娆感动过,读到这首古老的《桃夭》,就一定会勾起你当时看桃花的记忆,那么上面三种解释哪一种最贴合你的看花经历呢?这就要由读者自己来决定了。审美感受原本就是主观性极强的,这就叫“诗无达诂”。也就是说,有时对文本的解释,可以是多重的,不像做数学题,一加一一定等于二。关于这个问题,王国维先生就说过:诗无达诂,通,就是达诂。也还可以加一句:就一首诗篇解释而言,好就是达诂。

桃花一般是以红颜色为主老话说“红白喜事”,“红”喜事就是指婚姻,而红色,代表火爆、吉庆。所以,古代诗人表现女子出嫁,就说“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灼灼”是从视觉效果说“夭夭,只表桃花的姿态还不够,又用“灼灼”来突出其光彩。而且,还强调了红色灼人眼目的特点。桃花的红色是鲜活热烈的,粉嫩而富于生机的,透露出的是蓬勃的生命力。“灼灼其华”的“华”,就是“花”。“花”这个字古代读做“华”。繁体字的那个“华”字,就像满树花朵的样子!

接着是“之子于归”。“之子”就是“这个人”在《诗经》里经常出现,指代人,不限男女有时还指称一些大臣为“之子”。这首诗篇的“之子”是指出嫁的女儿。这个“归”字值得提一下在先秦时期,“归”字有一个特殊的用法,特指女子出嫁,嫁到婆家去叫做“归”。这也是中国老观念,女孩在娘家终究是一个过渡阶段,最终嫁出去做人家媳妇、主妇,才是最终的归宿,这就是“归”的特别含义,女子出嫁叫做“归”。

回头来看这四句诗,桃花绽放的时节,女孩子嫁到了自己的婆家去了。然后怎样呢?诗曰:“宜其室家。”后面还有“宜其家室”“宜其家人”。这个“宜”字就是古语“延年益寿、大宜子孙”那个“宜”,就是要给这个家族带来吉祥如意,带来兴旺的意思。所以“宜”,表示祝福女子将带给新家庭吉祥如意。


诗篇第二章在“桃之夭夭”之后,接着又说“有蕡其实”。请注意,诗篇的描写是很有次第的,先说花,再说到果实。因为,花盛就意味着今年的果子长得大,长得多。“蕡”就是大的意思,这是传统的解释。有学者说,“蕡”就是“斑”,斑斑点点那个“斑”。桃子熟了以后红绿两色间杂,很斑斓,这就是“蕡”。这样说也很好。诗篇由花想到果,意味着女子嫁到男家有好的未来。

第三段就写到叶子,“其叶蓁蓁”。“蓁蓁”就是细密的样子。桃树先开花,然后就要长叶子。枝叶繁茂,就是说这棵树永远常青又可理解为意味着家族永远兴旺。古语说“荫泽子孙”,有叶子才有荫凉,这是说女子未来作为家庭主妇可以福荫子孙。

因此,《桃夭》这首诗是女子出嫁时的歌唱,祝愿她来到自己归宿之后,做好家庭主妇,传宗接代,使这个家族兴旺、发达,通篇表达了美好的祝愿。

那么后来人写人面桃花,与《诗经·桃夭》的写桃花有什么分别呢?“人面桃花”,是用桃花来比喻美人脸的娇好。那《诗经》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是不是也在比喻女子形象上的美?不是,“桃之夭夭”并不是比喻如何美,桃花在初春的怒放,是在以天地的生机勃勃,表现出嫁女子的天地灵气,突出的是发乎天地的生命力。是从一种天地特有的春光灵光,来形容女子的钟灵毓秀,是象征手法,不是打比喻,这就是《桃夭》的自家魅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桃夭》里,暗含对女子出嫁的告诫?/《诗经.桃夭》翻译赏析/文澜珊
《诗经·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诗经桃夭》阅读练习及答案
桃之夭夭,烁烁其华:美艳了千年的桃花,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结合,诗经里的《桃夭》,还是一首关于婚前常识教育的诗篇
适合孩子阅读的15首《诗经》诗篇
《桃夭》浅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