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悲惨的长江白鲟:熬过了1.5亿年岁月,却没能活到2020的新年!
userphoto

2022.05.21 河南

关注

长江孕育了灿烂的文明,传承了千年的历史,她不仅见证了中华文明和文化的变化发展,还被誉为“全球七大生物多样性丰富河流之一”,她哺育了424种鱼类。可就在我们为2020年的到来欢呼时,长江母亲却在悲叹,这是怎么回事?

“母亲河”长江的风光

官方发出消息,活了1.5亿年的鱼类“活化石”——长江白鲟灭绝了。长江白鲟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生物呢?活了1.5亿年的它们,为何没能活到2020的新年呢?接下来,本文将带领大家揭开谜底。

这是中国最后一张活着的白鲟照片

鱼类“活化石”

从未遇见,听闻已是久别。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长江白鲟就是这样珍稀的物种,但如今最后一尾长江白鲟也沉没在滚滚长江水中。

博物馆里面的白鲟标本

长江白鲟又名“琵琶鱼”“鲔”,因为吻部非常长,像大象的鼻子,因此又被称作“象鱼”、“象鼻鱼”,属于匙吻鲟科

古书曾对白鲟的外形进行了精炼的概括,

  • “鲔口在颌下,长鼻软骨者也。”

白鲟的标本

长江白鲟的头部占到了体长的三分之一,吻部像极了象鼻子,从前到后逐渐变宽。中国发行的《鲟》邮票就生动形象刻画处白鲟矫健又强劲的身躯。

值得一提的是,匙吻鲟科鱼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5亿年前。那段时期是显生宙最长的白垩纪时期。白垩纪的气候相当暖和,海平面变化大,匙吻鲟科鱼类也快速繁衍。但是,由于第四纪冰期,环境剧烈变化,只有亚洲长江白鲟和北美洲密西西比河长吻鲟(又名密西西比河匙吻鲟)存活下来。本文所讲述的就是亚洲长江白鲟。

白鲟和匙吻鲟的区别

亚洲长江白鲟是我国最大的淡水鱼,生活在长江中上游地区,属于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们是长江流域中仅次于中华鲟的大型古老鱼类,体长达2~3米,体重在200~300公斤之间,是体型最大的淡水鱼类之一。但由于生态环境在不断恶化,长江白鲟活动区域越来越少,数量逐渐稀少,个体也越来越小,因此白鲟又被称作“水中大熊猫”。但是,随着最后一尾长江白鲟的死亡,长江白鲟也只能成为影片上的存在。

白鲟身为我国最大的淡水鱼,堪称“淡水鱼之王”。它们逃过了第四纪冰期引起的剧烈环境变化,在拥有无数天敌的世间存活了1.5亿年。可是就是这么古老的生物却没能活过2020的新年。当人们在庆祝新年新气象的时候,最后一尾长江白鲟却沉没河底,宣告着长江白鲟的灭绝。现在,让我们共同探寻长江白鲟灭绝的原因。

淡水鱼之王的灭绝

首先是长江白鲟的繁衍问题。数据显示,白鲟在自然水域中,从鱼苗期到具备繁衍能力的时期,需要的时间是七年以上,并且体型越大的白鲟,怀卵量和繁衍能力就越强。可是,尽管白鲟一次的产卵量可以超过20万粒,鱼卵的孵化成功率却很低。一部分是被天敌吃掉了,另一部分则是刚孵化出后,不适应周边不断恶化的环境而走向死亡。

密密麻麻的鱼卵

其次是人类过度捕捞,使白鲟数量急剧减少。如果说,第四纪冰期引起的剧烈环境变化是白鲟的第一难,那么人类的过度捕捞则是第二难。20世纪六十年代之前,长江白鲟的数量仍然处于平衡状态。20世纪七十年代,白鲟的数量就开始急剧减少,不少人为了利益竭泽而渔。远远望去,长江江面上是密集的渔船,“电毒炸”、“绝育网”使得长江白鲟被大量捕捞。甚至部分黑心渔民连刚孵化出的鱼苗都不放过

过去长江沿岸的捕鱼

接着是长江白鲟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受破坏。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以及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在长江沿岸高楼大厦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的同时,长江流域水污染问题也日益凸起。尤其是长江中下游水域,水体富营养化、白色污染、水生态失衡问题格外严重。这不仅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巨大挑战,更是给长江流域水生动物带来灭顶威胁。长江白鲟无论产卵、繁衍,还是生存,都极依赖周边的环境。随着长江流域水资源被严重污染,长江白鲟的数量也急剧下降。

长江边的垃圾处理厂

然后是长江白鲟食物短缺。上文提到过,在第四纪冰期,只有北美洲密西西比河长吻鲟和亚洲长江白鲟得以幸存。两者都是同一时期的物种,但食性截然不同。长吻鲟是滤食性鱼类,长江白鲟却是肉食性鱼类,并且长江流域水生动物食物链中层。人类的过度捕捞和长江环境的恶劣变化,影响的并不只是长江白鲟,还有许多其他水生动物。这导致长江白鲟食物数量急剧减少,长江白鲟过上了食物短缺的生活,数量自然也就减少了。

长江白鲟在水里无鱼可吃

最后的原因是人们拦江筑坝。长江白鲟是洄游型鱼类。自从长江流域修筑水坝、修筑发电设施后,长江白鲟和其他洄游型鱼类的生长和繁衍能力都受到严重破坏

大坝开闸放水

长江白鲟悲歌

长江白鲟的灭绝已成为我们无力更改的事实,谁能想到存活了1.5亿年的长江白鲟,没能跨过2020年的新年呢?当最后一尾长江白鲟,沉没河底,白鲟在长江里悄然绝迹。长江白鲟似乎用生命向人类演奏了一曲悲歌。

它们似乎在遗憾,遗憾人类为什么没有早点采取行动挽救自己。《吕氏春秋》中曾提到过“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然而,人类却无视老祖宗的劝导,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始疯狂捕捞鱼类,甚至连刚孵化出的鱼苗都不放过。

过去长江上的捕鱼船

人们真的应该早早采取行动挽救鱼类,更应该在发生竭泽而渔之时就开始制止。只是人类开始意识到应该保护长江流域鱼类的时候,为时已晚。1993年,长江白鲟功能性已经灭绝,预计2005年就是长江白鲟灭绝之时。我们难以想象,长江白鲟是如何面对身边的伙伴一个个走向死亡的,徒留自己孤独的面对身边浑浊的江水。长江白鲟硬撑了五年,还是没能等到被挽救。

长江白鲟的标本

我们如今已经无法再拯救长江白鲟,但我们可以拯救长江流域中其他濒危生物。优先保护灭绝风险最大物种是紧迫的,人类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长江十年禁渔

2021年1月1日,长江正式开始实施“十年禁渔”政策。禁渔区域包含三类,第一是水生生物保护区,第二是长江及其重要支流,第三是其他重点水域。人们坚信“十年禁渔,方才有鱼”

长江实行禁渔政策

这里有人会提出质疑,明明长江实行十年禁渔,为何没过多久,就又开始大量捕捞?其实这是因为在人们的保护下,一些恢复速度较快的食草鱼类和杂食鱼类健康成长、快速繁衍。这导致这些鱼类数量急剧增加,但是河、湖具有最佳适宜的承载量,一旦超过这个范围,水资源就会恶化,因此人们才开始生态捕捞。并且生态捕捞只涉及禁捕试点区的几个湖库,对长江、汉江干流,国家依然实施着最严格的禁渔政策

长江上巡逻的船只

现如今,人类越发重视人与生物、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在人类的保护下,虽说一些生物的濒危状况仍未改变,但是种群数量大幅度下降的情况已经得到改善。

长江上出现江豚

我们要好好向长江白鲟告别,吸取教训,尽全力保护其他濒危动物,防止一些动物变成濒危动物,我们也实在是不愿让后人再次经历“从未遇见,听闻已是永别”的情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痛心:“中国淡水鱼王”灭绝!中华匙吻鲟,终于还是没迈过这道坎
王者的灭绝
活了1.5亿年,为何却没能撑过现在?悲惨灭绝的长江白鲟
“人类世”时代的长江:生命衰减的社会动力|张玉林
长江再现神秘物种——鳤,十年禁捕:若不保护,将无鱼可吃
十年长江禁渔才3年,鱼就多到局部泛滥!禁十年不怕出生态问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