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反复阅读熟记,大脑总忘记?3步摆脱填鸭式学习,提高大脑学习力

01

反复阅读、记笔记是一种“填鸭式学习”,无法真正掌握知识

方法不对,努力白费。

朋友小佑最近就因为自己的学习方式而无比苦恼。小佑是个特别努力上进的人,除了上班,业余时间基本用于看书学习。

为了更快地掌握书中知识,小佑每次看书都会重复阅读十几遍,甚至用笔记本摘抄书中大段内容。满以为自己如此用功努力,能换来不错的成效,谁知道学过的知识,一周后就不记得了。朋友让他推荐书时,他也表述不清书里的大概内容。

明明书读了很多遍,但真正掌握的知识却少得可怜,这件事让小佑很挫败,平时看似努力,实际却是“假勤奋”。

在现实生活中,像小佑这样的人很多,喜欢重复阅读资料和记笔记,以为能加深理解和巩固记忆,殊不知这不过是一种“填鸭式”学习方式。虽然知识学了很多,但并不能有效内化知识,很容易被大脑遗忘,最终真正掌握的知识并不多。

02

为什么反复阅读、熟记,大脑总是记不住呢?

1、频繁的集中练习,只会形成短期记忆

虽然重复、频繁地阅读和记笔记,能让大脑将这些信息暂时存储,形成短暂性记忆,但这些记忆,对于产生长期记忆及真正掌握某项技能来说并无益处。

《认知天性》这本书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研究人员组织孩子练习投沙包,他们将孩子分为两组,并设置比赛规则:沙包投到三米远的筐里更多的那一组,就是胜利方。

第一组孩子一直站在3米的位置上,进行固定练习,而第二组则从来练习3米的位置,他们是交替练习,2米位置先练习一段时间,再换为4米练一段时间,然后又换回2米……

12周后,研究人员对两组孩子进行检测,结果发现,交替练习的孩子,成绩要远高于那些一直固定练习的孩子。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人类记忆是有周期性的,短时间重复只是加深短期记忆,而要形成长期记忆,就得根据记忆周期,分阶段地重复记忆。交替练习的那组孩子,每隔一段时间练习的内容不一样,大脑学习起来更灵活,而且这样能重新触发巩固的过程,进一步强化记忆,因此学习就更高效。

2、越是熟悉的知识,越容易被大脑忽略

大脑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勤劳,偶尔也会偷懒。对一些熟悉度高的信息,大脑会采用相对省力的模式去处理。因为大脑在识别、筛选、判断外部信息时,会消耗大量能量。

北大教授魏坤琳在《认知尺度》中提到一个脑科学实验:实验人员对用核磁共振扫描人脑,发现人及时没有做任何思考,大脑的能量消耗也非常大。其中,成年的大脑,大概会消耗人体的20%的能量。

所以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大脑会自动优化信息处理模式,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损耗。

而反复阅读和熟记,容易让大脑对阅读知识产生已经熟悉的错觉,对此,大脑就会开启省力模式,不再对熟知的内容进行深度思考和处理。

随着大脑的忽视和时间的推移,这些学会的知识很快就会被遗忘。这就是为什么反复阅读,却总是记不住的原因之一。

03

如何提高学习力,避免大脑遗忘?掌握这3大步骤,提高知识内化能力

1、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编码,有助于记忆和理解

虽然书籍内容很详细很具体,但是篇幅太长并不利于记忆和理解。想要更好地内化知识,形成长期记忆,就得先理解和储存所学的知识。

这里用到的方法就是“编码”,指的是用便于自己理解的词语或短句,来概括重要内容。用四个字概括就是——提取关键词,简化内容

具体操作可分为2个方法:

  • 提取关键词

部分书籍的章节标题,已经概述了整个章节的内容主旨,所以可以直接从目录或章节标题中提炼关键词。如果章节标题的关键词并不明显,可以在大致浏览一遍内容后,用简短的词语或短句概述内容主旨。

  • 制作思维导图

做思维导图的好处在于,不仅提炼出内容主旨的关键词,还能可视化展现所有知识点,建立彼此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全方位地理解和记忆。

比如《六顶帽思考》是介绍创新思维的一本书,如果单独提炼某一章节的知识点,有点难理解。而将书中的6大知识点——白色、红色、黄色、蓝色、绿色、黑色思考帽绘制成思维导图,这样是不是能更直观、更全面地理解这本书的主旨内容。

所以,对于一些抽象、复杂的内容,最好先用“编码”的方式,提炼其中的知识要点,简化内容结构更便于理解和记忆。

2、通过良性干扰,巩固所学知识,形成长期记忆

良性干扰,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增加适当的阻碍干扰。良性干扰有助于查漏补缺,填补学习过程中遗漏或疏忽的知识,达到加深记忆巩固旧知的作用

《认知天性》中提到一个测试,将学生分为两组,并给学生发放不同印刷的书籍。一组学生拿到的是文字模糊、有错别字、漏字的破书,另一组学生拿到的是文字清晰、无错漏的完整书籍。

一个学期后,实验者对两组学生进行考试测试,结果显示,拿到破书的学生平均成绩更高一点。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文字模糊难以辨认时,学生会更积极地思考,想出合适的文字填补空缺,这样反而巩固了记忆。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不要单一地重复性阅读或记笔记,学会用以下2种良性干扰的方法,来巩固知识:

  • 穿插式学习

打乱学习顺序,跳跃步骤学习,比如阅读一本工具书,不要从头到尾、一字不漏地阅读,先看目录,挑选自己感兴趣或觉得最有用的部分先读,然后对所读内容进行发问,带着疑问去阅读其他部分内容。

  • 定期检测

类似学生时代的定期考试,很多人学完内容后就置之不理了,这样不利于加深巩固记忆。正确做法是,该每隔一周或一个月的时间,定期检测所学的成果。检测的方式有:文章输出、给身边人讲授等等。

运用良性干扰,可改变常规的学习模式,虽然干扰了学习的流畅性,但这种困难会让学习者更努力地构建一种合理的解读,整个过程更利于学习者巩固知识。

3、学会举一反三,将新旧知识整合成完备的知识体系

每天学到的碎片知识,如同一小块零散的拼图,零碎且不完整,容易被遗失。而如果将所有的小方块拼成一张大图,就不容易弄丢了,还能增强人们对完整拼图的记忆。

建立稳固的知识体系,就是强化知识记忆的最佳方式。而运用“举一反三”的方式,执行新旧知识连接的操作,有助于将碎片知识整合成更完善的知识体系。

举一反三是指将一个知识类推,与不同领域的旧知识建立连接而获得新知,从而达到知识巩固的过程。

达芬奇就是一个善于举一反三的人,他看到鸟在天上飞时,就会琢磨鸟在天上飞,跟鱼在水里游有什么共性?明明有水的阻力,为什么与在水里的敏捷程度,一点不输于鸟?正是如此,他研究出了流体力学。

举一反三有利于梳理知识的逻辑思维,从一个知识点引申到另一个知识点,让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串联起来,这样更有利于提高记忆性,降低遗忘率。

所以,学会一个知识点时,不妨再深入思考一下,这个知识点还可运用到其他什么地方,与其他领域的知识有何共通之处,能否结合其他知识同时运用等等,如此,知识才更牢固,不容易被遗忘。

结语

工作追求的是结果效率,而非过程效率,学习也是如此。

在学习过程中反复阅读、记笔记,虽然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但这并不代表知识内化的效率就高。

真正高效的学习方法,并不是流于表面的“重复”,而是让知识在大脑里“重复”。通过以下3个学习法则,可以有效提高知识的内化,达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1、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编码,有助于记忆和理解

2、通过良性干扰,巩固所学知识,形成长期记忆

3、学会举一反三,将新旧知识整合成完备的知识体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脑科学已证的5最强学习法,你要做的只是如何编入自己的学习中
提高学习改进记忆的方法!
3步提高大脑学习能力
超级记忆术教您如何轻松高效学习
7个小诀窍,帮你强化记忆
怎样提高记忆力?7天,记忆率从28%提高到39%,只需做对这3件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