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茨伯格的战略观

目前,战略的定义还没有一个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说法。不同的学者和管理者们会从各自的理念和角度出发,界定战略这个术语。有的人认为战略是由目的和目标组成的,有的人则坚决认为这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

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认为,战略可以从五个方面来定义,既可以是计划、计策, 也可以是模式、定位和观念。他将这些定义归纳成两种不同类型的战略,即深思熟虑的战略(deliberate strategy)与随机应变的战略(emergentstrategy)。深思熟虑的战略是指事先意图得到了实现的战略;而随机应变战略是指那些事前没有筹划却得到开发的模式,或者是那些原有意图不能实现只好重新开发的模式。


战略是一种计划

一般来讲,大多数人都会认为,战略是一项计划。这种计划可以说是某种有意识的预期的活动过程,或是可以用来处理某种情况的指导大纲。从这个定义来看,战略可以具有两个基本的特征:一是战略是经过深思熟虑、有目的地制定的;二是战略是在采取的行动之前制定的。在实践中,不同领域中的战略定义也强化着这个观点。

战略是一种计策

从全局来看,战略可以是一种计划;但从局部来看, 战略也可以是一种计策。在这个含义中,战略便成为一种试图智取对手或竞争者的具体权术。例如,一个公司面对竞争对手会施展计策,扬言要扩张自己现有工厂的生产能力,打消竞争对手建立新工厂的念头。从这一定义的角度来看,战略的目的(也就是计划的真正意图)是进行威慑,而不是自身的扩张。这就是所谓的“计策”。

在战略管理和谈判的文献中,很多文献都从这个角度讨论了战略问题,关注战略的动态与竞争的问题。例如,波特在他最流行的《竞争战略》(1980)一书中,用了一章的篇幅讨论了“市场信号”(包括宣布行动的效应,运用“有战斗力的品牌”,使用私人反垄断诉讼的威胁),还用了一章论述了“竞争行动”(包括抢先回应竞争的行动)。谢林(Schelling,1980)在其著名的《冲突战略》一书中,也用了大量的篇幅讨论在竞争或谈判情境中如何运用计策去智取对手。

战略是一种模式

战略如果是按照人的意图制定出来的,它就应该能够实现。也就是说,仅仅把“战略”定义为是“计划”,还是不够充分,还需要有一个包含结果行为的定义。这样就产生了第三个定义,即战略是一种模式,特别是采取一系列行动的模式(Mintzberg and Waters,1985)。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就可以更好地理解一些个人与公司的战略行为。例如,亨利·福特时代的福特汽车公司只生产黑色T型车等行为都是这种意义上的战略。根据这个定义,不管战略是事先深思熟虑的结果,还是在过程中随机应变形成的,都是与其行为相一致的。

一位高层经理曾经这样说过:“我们绝对没有一个全面的战略,只是把成功的方法逐渐地融合到一个行动的模式当中,久而久之便成为了我们的战略。”(Quinn,1980:35)。从他的陈述来看,该公司不是以计划作为战略,而是一种模式作为战略。

从定义上来说,作为计划的战略与作为模式的战略彼此是相当独立的。也就是说,作为计划的战略最终可能没有得到实现;而作为模式的战略可能事先并没有明确的构想,但最终却得到了实现。苏格兰哲学家休姆(Hume)说道,战略可能来生自人类的行动,而非人类的设计(Majone,1976-77)。如果我们把定义为计划的战略称做设想的战略(intended strategy),而把定义为模式的战略称做实现的战略(realizedstrategy)(见图),就可以把深思熟虑的战略和随机应变的战略区分开来。



图 深思熟虑的战略与随机应变的战略


当然,一个战略要做到绝对的深思熟虑,即一个战略要绝对地按照事先的意图得以完全实现,是十分苛刻的。这需要在没有市场、科技或政治压力等因素的干扰下,组织领导者能够事先准确清楚地陈述自己的意图,并且组织中所有的人都愿意接受这些意图,又能实现这些意图。同样,要形成一个真正的随机应变战略也是一种苛求。这需要在没有任何主观意图的影响下,保持行动的一致性。没有一致性就意味着没有战略,或者至少是一个实现不了的战略。事实上,绝大多数战略会介于深思熟虑战略与随机应变战略两者之间,不同程度地带有着两者的痕迹。

战略是一个定位

第四种定义是:战略是一个定位。具体讲,这就是将组织放入组织理论家乐于称作的“环境”当中的手段。根据这个定义,战略是组织和环境之间的一种中介力量,即组织内部情境和外部情境之间的一种中介力量。霍弗和申德尔(Hofer andSchendel,1978:4) 称其为匹配(match)。从社会生态学角度讲,战略构成一个利基;从经济学角度讲,这是形成租金的地方,即在一个独特的地方形成回报(Bowman,1974:47);从管理学角度讲,战略是一个产品—市场领域(Thompson,1967),即整个环境中各种资源的集中地。

这个定义与前面所述的定义是兼容的。这种定位,可以是预先选择并贯穿于整个计划(或计策)中,又可以体现在行为模式中,甚至是由模式而形成定位。

在军事和博弈论中,“战略”概念一般被运用在所谓“二人博弈”的情境下,而在商业中通常用于“正面竞争”(在这里,计策也是特别普遍的)。然而,战略作为定位这个定义毋庸置疑拓宽了我们的“战略”概念,成为“n人博弈”(即多个博弈者),或者更多人的博弈。换句话说,当定位总是可以定义为针对单一竞争者(在军事等文献中,定位就是确定战役地点)时,它便可以被应用在多个竞争者的情况中,或者普遍用于面对的市场或环境中。战略作为定位这个概念还可以进一步拓展,超越竞争,超越经济学和其他范畴。的确,从定位的角度来讲,“利基”一词的含义就是指占据一个可以避免竞争的位置。这样,我们可以把尤利塞斯·格兰特(UlyssesGrant)将军所使用的战略定义移到理查德·鲁梅尔特(RichardRumelt)教授所使用的定义上。19世纪60年代,格兰特将军认为,“战略就是一方通过配置自己的资源,以最大的可能战胜敌人的方式。”到了20世纪80年代,鲁梅尔特教授提出,“战略是创造条件获取经济租金,并找到保持租金的方式。”就是说,无论是否是直接竞争的定位,都是可行的。

事实上,阿斯特里和弗姆布瑞恩(Astley and Fombrun,1983)在逻辑上又迈进一步,引入了“集体”战略的概念。也就是,战略促进组织间甚至潜在竞争者之间的合作(这相当于生物学中的概念,即动物为了保护自己而群居)。这种战略的范围较广,可以“从非正式安排和讨论到正式的驱动机制,如企业间互任董事、合资和并购等”。

战略是一个观念

战略的第四种定义是眼睛向外看,关注定位的问题,希望在外部环境中为组织寻求到更好的位置。而第五种定义则是把眼光放在组织内部,考虑所有战略家头脑中的问题。不过,这个定义的视野更广些,即战略作为一个观念的内容,不仅包括组织已选择的定位,还包括其认识世界的固有方式。

对于组织来讲,讨论战略的含义就像谈论人的性格一样。菲利普·塞尔兹尼克(Philip Selznick,1957:47)是最早从事战略研究且具有非凡影响力的学者之一(很多经典著作引用了他的思想)。他认为,组织的“特性”就是对行动和反应方式所做出的独特而完整的承诺。这个表述十分到位。其他领域也运用了这一观点,包括人类学家所谈及的一个社会的“文化”;社会学家所谈及的“意识形态”;军事理论家有关军队“重大战略”的研究;管理学理论者所讨论的“企业理论”及其“驱动力”等(Drucker,1974;Tregoe and Zimmerman,1980)。德语中“Weltanschauung”一词是指“世界观”,很好地抓住了承诺的内涵,表达出人们对世界如何运行的集体直觉。

“观念”是可以分享的。与世界观、文化和意识形态(与社会有关)等词一样,战略是组织成员通过他们的意图和/或行动所分享的一种观念。在这种情境下,我们讨论战略势必就进入了集体观念的领域。因此, 研究战略形成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去解读这个集体观念,即要了解战略意图如何在组织系统中扩散并形成共享,了解如何在集体一致的基础上使战略行动获得实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种战略谬误与十大战略学派
明茨伯格的战略5P模型——2626个理论解读之九十四
公司战略管理的5P模型
《连锁干货》:企业战略的四个定义,让企业长青,强大
行动中的有意组织:Netflix
AAA《组织观察》如何定义不同战略下的组织能力需求:基于战略的组织能力定位与定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