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字如何才能写好?



字如何才能写好?有不少初学书法的同志来信问其门径和要领,因笔者才疏学钱,难以完整准确作答。今读郑板桥《题画·竹》,引起我学习书法的联想。

郑板桥,清初著名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他为了画好竹,掌握好竹子的形态特点,在自家茅屋南面种了许多竹子,以供观赏和揣摩。每当烟光、日影、露气在竹子的疏枝密叶之间浮动时,他的胸中便勃勃遂有画意。于是,“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浓淡疏密,长短肥瘦,随手写法,自尔成局,其神理具足也”(以上见《题画·竹》)。这说明画家画竹,是如何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下之竹的。




书画同源,其道亦有别,然其理相同。笔者认为,学习书法也要走好这“三部曲”,在以下三个字上狠下功夫。

一、看。也叫读帖,这是吸收,通过眼看手追,由内而外的积蓄“信息”。宋朝书法家黄庭坚认为:“古人学书不尽临贴,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随人意。”临摹字帖,实际上是大脑把眼睛摄入之影像经大脑“过滤”再传递给手,通过手的动作将其再现的过程,因此。“看”是写好字的前提条件,只有眼睛看得真切了,手才能临得准确。那么,如何读帖呢?当代书法家白焦说的好:“读在于认识书法的神理,但不仅要求在点画、分布、结构上看他具体用笔的道理、笔势的往来,还要在整体上看他的精神面貌,寻找他的韵味。这样才能抓住字帖的本质特点,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如我们初识一个人一样,要想不认错人,就要认真地观察这个人的面貌——五官形态,体型——高矮胖瘦,认识其特征,再见面时,你就会把他从记忆库中调取出来。



二、想。这是消化,是对“信息”的分析、理解、深化和处理,这是个曲折的心理转换过程。正如王羲之在《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中所写的:“凝视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即下笔前要动脑筋,用心思揣摩所写字的长短、斜正、粗细、转折、提按及间架的安排,体会其写法要领,并力求牢记于心,心领神会。当你再写这个字的时候,就会有“胸中勃勃遂有写意”之感了。学习书法尤其讲悟性,可以说,“想”是写好字的关键过程,只有心追神往,反复研练,细心揣摩,深刻领悟,才能真正把自己所看到的感觉保存下来,经过内心的消化提炼融会于心,有了“成竹在胸”,“一挥而就”也就为期不远了。



三、写。这是表现,是由内而外的倾吐认识,是胸中之“竹”通过手上功夫再现的具体实践。是真功夫、真本事。生活中能分辨字的优劣者不乏其人,但要他们写一手好字并非易事。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眼高手低”现象,要消除这种现象,唯一的办法就是实践。临帖写字,不是临写一次,便能得其法的。凡是不易写好的笔画,更要反复摹练,反复书写,这样便会掌握帖中的字法、形神,从而缩短眼中字与手上功夫的距离。


初学写字,难免手不随心使,字不随人意。但俗话说“熟能生巧”,只要目标准确,方法得当,一遍不行,写十遍,甚至百遍,坚持下去,终会如愿以偿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书法研究(读帖与临帖)
每天一小句,书法一大步!
书法与表演
虞世南《笔髓论》原文和译文 1
经典碑帖:5行,37字,无意于佳乃佳
《中华测字术·测字捷径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