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专访|Terry F:摄影师要避免眼界太Low

策划:高品 / 编辑:黄怡猫 / 原创发布,欢迎分享

冯韬(Terry F)

荣誉与展览

2019年4月 获世界纯艺术摄影大赛(FAPA)观念摄影类别第二名

另有11幅作品在三个比赛类别获入围奖

2019年2月 获米拍2018年度摄影师荣誉称号

2017年12月 入选中国摄影家协会江西区作品展览

2017年1月 获新浪微博2016十佳摄影师荣誉称号

2016年12月 应邀在九江市博物馆举办个人摄影展

2015年12月 获江西省高校摄影艺术作品展二等奖

2016年7月 获瑞典“1x”主题月赛“Mood”第三名

发表期刊文章(部分)

2018年9月 中规中矩的构图:黄金分割与三分法,照相机

2018年7月 3种用光方式打造完美人像,大众摄影

2017年9月 塑造耐看的影调 高级灰后期教程,照相机

2017年2月 作品入选瑞典“1x”2016年册《Vision》

2016年12月 自然光人像摄影全攻略,照相机

2016年7月 无灯也能拍夜景——城市夜景人像实用指南,照相机

2016年4月 色调、影调与特效:环境人像PS后期理念及流程

2015年8月 摄影构图教程 地平线在构图中的应用,照相机

2015年6月 慢工出细活 人像摄影后期思路及步骤分析(下),照相机

2015年5月 慢工出细活 人像摄影后期思路及步骤分析(上),照相机

2013年4月 《影视艺术欣赏》北京大学出版社(参编)

Q:最初让您对摄影感兴趣的缘故是什么?

A:我觉得和大多数玩摄影的人一样,我也是为了记录身边的故事才拿起相机的。

Q:您在作品中似乎兼顾了艺术性与商业化的特征,要做到这点需要具备什么能力?

A:的确,我的作品有的艺术特征强,有的商业特征强。其实我没有去刻意兼顾两者,只是针对两者不同的需求去创作。有艺术灵感的时候我就投入地去创作艺术主题;商业单来找我了,我就努力满足媒体或者厂商的需求。艺术化的作品是我当前拍摄的目的,但是这一类作品很费钱,因为每一张照片准备的东西都是一次性的,有的还不便宜。道具,差旅都是很大的开支;因此我很乐意从事商业化拍摄,可以为我的创作和继续学习提供经费。

所以如果要给这个问题一个答案的话,我觉得是“贫穷”赋予了我兼顾两者的能力。

Q:在摄影的道路上,您是否走过弯路?有什么弯路是初学者也可以避免触碰的。

A:我走过太多的弯路了,比如说沉迷器材,沉迷后期,沉迷所谓的速成捷径和依靠营销来给自己脸上贴金。

初学者最需要避免的不是网上的垃圾教程,不是某些影楼的烂片,而是要避免圈子太小,眼界太Low,要多去看好东西,接触不同的文化。视野决定一个人可能达到的高度。

Q:您认为您现在所做的(包括视频教程、或个人参赛作品等)最主要目的是什么?或者说,您最期望大家从您这里学到什么?

A:先说教程吧。

我一直在努力做教程和视频来帮助新人避免我走过的弯路,犯过的错误。尤其是想让大家能够脚踏实地的搞技术。因为当一个人的能力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该有的都会自己找上门来。我不希望看到一个玩摄影的人,最后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那种摄影师。

但其实这些东西说了没用,我曾花了好几个晚上来劝说我的一个学生,不要在事业上做错误的决定,但是我无法说服一个已经下定决心的人。这很正常,就像我的父母也无法拦着我犯错(事实证明他们大多数时候都是对的)。但我还在做着视频课程,这是我的坚持,就像我爸妈依旧会很负责任地给我许多建议,哪怕他们知道我不是个听话的小孩。可能“犯错”是年轻人的必经之路吧。

对于参赛作品,其实我几乎不参赛,更不怎么参加国内的赛事。如果我很喜欢哪个赛事的历届获奖作品,我会想去尝试一下,看看自己能不能和我崇拜的艺术家同台。比如FAPA和1x这两个地方。参赛对我来说没有什么实质的意义,主要还是一个自我满足的过程。

Q:在摄影行业中,你有看到什么令你苦恼或愤怒的现状吗?

A:我觉得我很幸运,我身处的环境和时代对我都特别友好,我也结识了很多朋友。

如果一定要说一个让我感到苦恼的事,可能跟摄影无关,但又息息相关。那就是国内的基础教育现状。我自己从事了很多年的教育工作。深知如今国内摄影师思维的局限,视野的狭隘,敌对的状态以及强烈的惰性都是教育不当的后果。而且我还看不到教育的希望。

Q:您是否认为“作品的好坏,是由观众来判断决定的”?

A:如果这个假设成立的话,大概会得出一个推论,比如亚当斯的作品比不上某个INS博主的旅拍。而对于不同的受众群体来说,有人会觉得什么亚当斯什么区域曝光法关我什么事呢,我只是要学到我想学的那些直接技巧而已。必然我们处在实用主义的社会,您会怎么看待这样的判断差异呢?

从另一个角度说,如果我只想做商业摄影师,我是否只需要不断实战积累,而不需要所谓高深莫测的理论学习呢?

这是一个非常精彩的问题,要从辩证的角度回答的话,我可能得写一篇几千字的文章。所以我还是举个例子吧。

小明想做厨师,他看到大家都喜欢吃汉堡,就知道自己如果做汉堡叫卖的话肯定可以养家糊口,那些只为填饱肚子或者图方便的人还会称赞小明的汉堡。但是小明永远成不了知名厨师,因为高端的美食圈不会认可他的汉堡,热爱健康的人还会觉得他的东西是垃圾。

所以小明还有另一条路去选,那就是努力让自己的厨艺达到国内外的高端水平。他得付出更大的代价,承受更多的压力,面对更可怕的打击,甚至是全盘皆输的结局,这一切只为了或许有一天能让各大美食家为他的菜肴喝彩。

所以我们就有了答案,你可以卖汉堡挣快钱,也可以发财,但是为你喝彩和砸你店的人只会是街坊和路人。你也可以付出更大代价和风险追求个人的提升,成为国际大厨,虽然不一定能发大财,还可能会半途破产,但你的观众一定是高端美食圈。

作品的好坏,是观众圈子决定的。不过你是愿意让街坊称赞你还是让专业大师称赞你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Q:在您的经历或认知中,观众的审美与摄影师的创作有没有冲突之处?而就中国而言,您觉得大家对“美”的欣赏与态度是呈现多元还是单一化?

A:摄影师可以去迎合观众,这样可以挣钱。但是从自我提升的角度而言,摄影师也应该迎合自己,实际上观众也希望能在作品中看到自己意想不到的东西。就像一条街全是卖烧饼的,唯独有一家用了自制酱料,口感独特,那么这家店就有可能火爆,也可能倒闭,但肯定不会平平庸庸地去和其他店面打价格战,最后一起倒闭。

“美”是一个动态和矛盾的概念。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时代人们对美的判断都是多元化的。但是在特定时代的某一个领域内,审美是有高低之分的。所以我厌恶摄影师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来逃避问题。这是一种最可悲的无能。

Q:从您的教学中,可以经常看到‘观点“这个词。那么一组人像写真、私房约拍,是否能够包含观点?以及,在您接触到的摄影爱好者中间,有观点意识的人多还是少?

A:如果只把摄影当做职业、工具与基础爱好来对待的话,观点,似乎是要排在很后面的要素了。

观点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并不是每张照片都要喊出什么口号或者哲理。它可以源自你对生活的一个最基本的认识,也可以是对人物特征的某种理解。比如说我拍我爱人之前,我知道她哪个角度好看,哪个姿势最能体现气质,哪个场景最适合她习惯的服装搭配,那么我就对她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然后我就可以说“我认为她应该穿这样的衣服在这样的场景拍这样的角度”这就是观点。认识产生观点,观点奠定表达手法,所以从广义上来说,任何一张照片如果要出彩,都必须有观点。

但是从狭义上来说,观点可以是作者的看法在作品上的强烈表现。作品只是观点的载体,这种作品在纯艺术或者观念摄影领域更为常见。

新人缺乏观点,大多是因为他们对事物缺乏观察和认识,资深摄影师缺乏观点,大多使因为他们自己不上进,也有可能是他们受到了教育的毒害。

Q:继而讲到观念摄影或新锐摄影,在大众眼中,它们还是玄虚和摸不透的,您觉得它们离摄影爱好者远吗?

A:没有和生存无关的科学,也没有脱离生活的艺术。

大家害怕艺术只是缺乏理论和经验来做出判断。

许多新锐摄影只是观念摄影在中国的一个变体而已,本质没有区别。只是很遗憾,因为新锐摄影的形式很好模仿,所以就出现了很多徒有形式的新锐摄影师砸自己招牌。

Q:给初学者推荐一本书或一个网站,它会是什么?

A:初学者什么都要看,不管是鸡汤还是干货,不管是垃圾还是过时的东西都要看。等到能模糊地辨别是非并且能拍出好看的照片的时候,就可以看看《摄影的艺术》这本书。

Q:若可以不顾现实的拍摄,您会选择拍一个怎样的主题?

A:我会拍摄一片空白。因为这概括了艺术的起点和终点。但是因为没人爱看,所以我在自己心里拍出来就行了,没必要拿出来给大家找不愉快。

Q:最后一个问题,对您影响最大的摄影师或摄影作品?

A:对我影响最大的是一个不怎么拍照的同事,他是第一个跟我谈摄影追求而不是谈收益的人。而身边那些一开始就盯着收益的人,好像也陆陆续续做不下去了。

---the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摄影的100条感悟
【柒摄影--观点】摄影师们和他的动物!
保护陌生人的肖像隐私权,这个摄影师拍了这样一组照片
《身边的摄影师——曹礼炳》
你从未见过的历史照片2020-111 他用相机记录下摇摆的60年代
吞像【佳作】那个给时尚潮牌拍照的大师——泰利·理查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