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钱文忠,行文岂能太匆匆

   《咬文嚼字》“围观名家博客”活动,今年9月“围观”的是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先生。

   钱文忠是季羡林先生的高足,在季老的言传身教下,其学问根底不用怀疑。钱先生是央视百家讲坛的坛主之一,其表达能力也不用怀疑。然而,综观其长长短短的博文,笔误随处可见。比如把“哄然大笑”误成了“轰然大笑”,把“收视率”误成了“收拾率”,把“凭借”误成了“凭籍”,把“宵小”误成了“屑小”,等等。这种低级差错,几乎与韩寒、郭敬明有一拼。有专家说,这是因为钱文忠先生的社会活动很多,花在写作上的心思少了一点。钱先生是一位学者,但更像一位文化活动家。那些低级差错,正是行文匆匆留下的结果。

   钱文忠是著名的“东方学”专家,在印度学、藏学、伊朗学等领域的研究上建树颇丰。但是,在涉及“国学”知识时,他常会露出破绽。比如他在《让文化“落地”为文明》一文中说:“孔子说‘仓廪实而知礼节’,我们常会陷入这样的误区,以为经济发展上去了,就什么问题都能解决了,这是有问题的。”“仓廪实而知礼节” 出自《管子·牧民》,它不是孔子说的,而是管子说的。再如《〈红豆生南国——一个城市曾有的古典爱情故事〉序》中有这样一句话:“见证了死亡未必就是旧生命的终极,而是新生命的开端,易逝的肉身化为爱情的舴艨航船------”古代有一种小船称“舴艋”(zéměng),还有一种战船称“艨艟”(méngchōng),古今汉语中就是没有“舴艨”这个词!“舴艨”显然是钱文忠先生把“舴艋”与“艨艟”拆裂后重新组装的!季羡林不仅在“东方学”研究上取得了辉煌成就,同时也是公认的“国学大师”,钱文忠还要继续修炼,在“国学”上下足功夫,至少不能在常识上闹笑话。

   钱文忠尊师重道,对“传道授业”的老师十分尊重,博客中有许多文章写到与老师的师生之情。不过,有时会在遣词造句上出差错,留下些许遗憾。比如在《〈红豆生南国——一个城市曾有的古典爱情故事〉序》一文中,钱文忠说他出生在无锡,曾在无锡的一所小学上过学,至今还保存着当时的成绩单,“看着成绩单上老师的名字和手泽”,他却怎么都想不起老师的模样了,他于是惶恐不安,由衷地“希望故乡的恩师们健康长寿”。其中的“手泽”就用得不对。手泽,犹手汗,常用以称不在人世的先人或前辈的遗墨、遗物等。这个词只能用在逝者身上。钱先生在文中祝老师健康长寿,可见他的“恩师”还没有去世,“手泽”用在此处有触恩师霉头之嫌!再如季羡林先生《留德十年》中有这样一句话:“1983年,我回到哥廷根时,曾打听过她(曾与季老相恋过的德国姑娘),当然是杳如黄鹤。如果她还留在人间的话,恐怕也将近古稀之年了。”钱文忠在《为了永久的不悔——恩师季羡林先生的文学情缘》一文中引用这句话时,将“杳如黄鹤”误成了“杳如黄雀”。有专家说,尽管钱文忠与季羡林先生师生情深,要是季老知道他如此粗心把自己的文字引错,一定会不高兴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钱文忠国学专辑—— 解读季羡林
终身学习的能力,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宝贵的财富
“一网打尽式研究”
季羡林学生刘建回忆恩师:做纯粹学人 行不言之教
国学讲堂开春第一讲——恩师启功
【原创】内蒙古|万发金:拜读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 ——读《季羡林口述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